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肺动脉吊带畸形(PAS)的临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08年4月~2011年4月收治15例确诊PAS患儿资料,采取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高速CT,支气管镜,心血管造影等方法综合检查。结果超声心动图检出12例,3例复诊时再次确诊,纤支镜检查均有改变,经心血管造影、CT确诊,12例手术治疗并证实诊断,诊断符合率100%。结论婴幼儿出现反复喘息,呼吸困难,肺部感染,应考虑先天性PAS的可能,高速CT,心血管造影及超声心动图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ECG)对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吊带(pulmonary artery sling,PAS)的临床价值.方法:超声心动图诊断PAS 25例,可疑2例,经手术证实25例,回顾性分析其超声心动图表现.结果:27例研究对象中,超声心动图诊断与术中探查吻合率为93%.25例手术证实的PAS患者中,9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3例合并室间隔缺损,3例合并房间隔缺损,2例合并主动脉缩窄,1例合并左上腔静脉,1例合并法洛四联症并右位主动脉弓,1例合并重度肺动脉瓣狭窄.所有术后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其疗效.结论:肺动脉吊带是极为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超声心动图技术可以为肺动脉吊带畸形的早期诊断及手术疗效的评价提供一种及时、无创、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联合256排CT心血管造影诊断法洛四联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已经确诊为法洛四联症的52例患者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和256排CT检查,分析各项指标与手术数据的差异。结果 256排CT心血管造影确诊率为94.23%,超声心动图的确诊率为90.38%,两者联合确诊率为98.08%。结论超声心动图联合256层CT检查可以提高法洛四联症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技术对先天性肺动脉吊带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就诊于我院的经CT血管造影或手术证实的肺动脉吊带患儿14例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超声心动图特征。结果 14例患儿中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12例,漏诊2例,诊断准确率86%。12例因呼吸道症状就诊,2例因产前胎儿心脏超声会诊发现。其中10例合并呼吸道狭窄;7例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包括房间隔缺损4例,室间隔缺损3例,动脉导管未闭2例。结论超声心动图技术可早期无创诊断先天性肺动脉吊带,为治疗与预后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56层多排探测器螺旋CT(256层CT)在儿童复杂先天性心脏病(CCDH)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1年5月在我院行256层CT心脏血管成像(CTA)和经胸部超声心动图(TTE)检查的69例14岁以下CCDH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经手术证实。CTA、TTE结果与手术结果对照,比较256层CT与TTE的诊断优势。结果:256层CT与TTE诊断心脏部分畸形的检出率分别为91.3%和98.8%,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7);256层CT与TTE诊断心脏大血管连接部畸形的检出率分别为95.7%和97.8%,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1.0);256层CT与TTE诊断心外大血管畸形的检出率分别为97.3%和84.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结论:256层CT在CCDH的诊断中检出率很高,尤其是在心外大血管畸形的诊断中,其检出率优于TTE。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先天性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例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患者的多排螺旋CT(MS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超声心动图和手术结果对照(所有病例均行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和最大密度投影等三维重建)。7例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5例有手术结果,2例经心血管造影证实。【结果】7例患者中,MSCT显示4例为主肺动脉近端闭锁;2例为主肺动脉缺如,左右肺动脉尚有融合;1例为主肺动脉缺如、左右肺动脉无融合。7患者室间隔缺损均在膜周部。伴发畸形包括动脉导管未闭3例,发现大的体肺侧支动脉3例,右位主动脉弓2例,主动脉骑跨3例。【结论】MSCT及三维重建显示了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的主要征象及并发畸形,可作为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6例先天性主-肺动脉间隔缺损(APSD)超声心动图诊断的经验及教训.方法:2000年10月~2003年6月间经超声心动图诊断主-肺动脉间隔缺损的患儿6例,其中男4例,女2例;平均年龄6.8岁.结果:与术后结果对照,超声心动图确诊3例,漏诊1例,误诊2例.结论:APSD是一种易误诊和漏诊的少见先天性心脏病.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仔细的超声检查、结合升主动脉造影和CT等检查有助于确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先天性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例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患者64层螺旋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超声心动图和手术结果对照。所有病例均行多平面重建和容积再现等三维重建。11例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6例有手术结果,1例经心血管造影证实。结果11例患者中,64层螺旋CT显示5例为主肺动脉近端闭锁;2例为主肺动脉缺如,左右肺动脉尚有融合;4例为主肺动脉缺如、左右肺动脉无融合,其中2例左右肺动脉未见显示。11患者室间隔缺损均在膜周部。伴发畸形包括动脉导管未闭4例,发现大的体肺侧支动脉8例,右位主动脉弓2例,主动脉骑跨3例。结论64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显示了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的主要及并发畸形,可作为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64排螺旋CT诊断主动脉缩窄伴心脏畸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在主动脉缩窄伴心脏畸形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 对15例主动脉缩窄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扫描,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RP)等三维重建. 结果 64排螺旋CT清晰显示15例主动脉缩窄,与手术结果一致;所有患者均为复杂畸形,其中合并动脉导管未闭6例、室间隔缺损6例(其中3例同时合并肺动脉高压)、主动脉瓣狭窄6例、继发心壁肥厚6例.VR明确显示主动脉缩窄的部位、长度和狭窄程度.64排螺旋CT在侧支循环及肺动脉显示方面明显优于心脏超声检查. 结论 64排螺旋CT可清晰显示主动脉缩窄的类型、范围、程度及合并的心脏畸形,可作为诊断主动脉缩窄首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CT血管成像(CTA)和超声心动图在肺静脉异位引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接受诊疗的30例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的超声心动图和CTA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的临床和超声心动图资料齐全,其中21例患儿接受CTA检查,18例患儿接受手术治疗.结果根据手术结果及CTA结果,30例患儿中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27例、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3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分型包括:心上型15例、心内型4例、心下型6例、混合型2例.经胸超声心动图结果:心上型15例,心内型4例,心下型6例,混合型1例,不确定者1例.21例患儿行CTA,其中18例与超声心动图结果一致,3例与超声诊断结果不完全一致.第1例超声心动图提示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心下型),CTA提示混合型(心上型+心下型);因患儿家属放弃治疗,故未经手术证实;第2例患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混合型(心内+心上型)肺静脉异位引流,CTA提示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最后手术证实超声诊断正确;第3例病情复杂,超声心动图及CTA检查均未分型,患儿未行手术治疗,所以也未经手术证实.结论超声心动图是诊断肺静脉异位引流的首选检查方法,对于心下型及混合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患儿,联合CTA更能提高该病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肺动脉吊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CT血管成像(CTA)和手术证实的12例肺动脉吊带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特征。结果12例肺动脉吊带患儿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10例,漏诊2例。诊断正确率为83%。超声心动图显示肺动脉分叉消失,主肺动脉直接延续为右肺动脉,于右肺动脉发出异常起源的左肺动脉。2例漏诊患儿中1例是肺动脉吊带合并动脉导管未闭,超声心动图仅诊断出动脉导管未闭;另一例为单纯性肺动脉吊带,因超声医师对本病的认识不足,未做出肺动脉吊带的诊断,后行CTA检查,提示肺动脉吊带。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在早期对肺动脉吊带作出诊断,常规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时,应注意肺动脉分叉处左肺动脉的位置是否异常,多切面检查,减少对本病的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左室双出口(DOLV)的超声诊断方法及外科手术策略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左室双出口12例患者的超声心动图特征,并与CT、心导管造影检查及术中探查结果对照,总结其超声心动图特点及诊断方法,评估外科手术策略。结果 12例患者心导管造影检查或CT检查与超声心动图诊断一致:其中11例进行外科手术,术中探查确诊左室双出口,10例术后效果满意,随访患者一般状况良好,1例患者院外因肺炎死亡;1例患者咨询后随访观察。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查不仅可以明确诊断DOLV,对于患者手术策略选择及预后判断都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冠状静脉窦间隔缺损(Coronary sinus septal defect,CSSD)的价值,以期提高超声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12例CSSD病例的超声心动图改变,与手术结果及CT心血管成像(CTA)对照分析,总结超声心动图的特征性表现。结果:12例CSSD患者中正确诊断9例、疑诊2例、误诊1例。其中Ⅰ型1例、Ⅱ型8例、Ⅲ型3例。1例Ⅲ型CSSD被误诊。合并左上腔静脉6例,合并房间隔缺损5例,合并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法洛四联症、动脉导管未闭及室间隔缺损各1例。结论:超声心动图可以明确CSSD的缺损部位与合并畸形,对CSSD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为临床手术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全脊髓血管造影(CTA)在诊断脊髓动静脉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3例临床表现及MRI符合脊髓血管病变的患者进行CTA检查,其中11例3~5 d内做DSA检查,8例手术治疗。结果:13例患者7例诊断为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6例髓周动静脉瘘(SPMAVF),与DSA或手术诊断一致;CTA全部较好的显示了异常血管病变的范围;7例SDAVF中有5例CTA与DSA或手术对供血动脉的诊断一致,6例对瘘口的诊断一致,1例DSA阴性;6例SPMAVF中3例CTA与DSA或手术对供血动脉的诊断一致,5例对瘘口的诊断一致。结论:256层螺旋全脊髓CTA可以清晰的显示脊髓动静脉瘘的病变范围、供血动脉及瘘口的位置,较DSA相比安全、无创、快速,可以作为DSA检查前、指导手术及术后随访必要的检查手段,部分可取代DSA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和螺旋CT在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97例经临床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诊断为复杂型先心病的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检查,与导管法心血管造影检查和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97例患者中,TTE诊断符合率90.2%,螺旋CT诊断符合率92.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TTE对心内畸形的诊断准确率为99.2%,高于螺旋CT的87.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而螺旋CT对心外及大血管与房室连接的诊断准确率为99.0%,优于TTE的78.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TTE与螺旋CT两者结合,可将诊断准确率提高为99.1%.结论 TTE对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尤其对心内畸形诊断准确率高,而螺旋CT对心外及大血管与房室连接关系诊断准确率较高.将TTE和螺旋CT相结合,可大大提高对各种复杂先心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超声心动图诊断先天性肺静脉狭窄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先天性肺静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例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先天性肺静脉狭窄患者的超声图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先天性肺静脉狭窄的价值。结果4例中1例为管状狭窄,3例为隔膜状狭窄;4例肺静脉狭窄部位均位于与左房连接处;1例患者为两支肺静脉狭窄,其余3例患者均为一支肺静脉狭窄;4例患者均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其中2例经CT血管造影证实。结论超声心动图可准确评价先天性肺静脉狭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威廉斯综合征心血管系统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8月至2012年2月确诊的威廉斯综合征患者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为2个月至15岁10个月.分析威廉斯综合征心血管病变的超声心动图特点,总结超声心动图对威廉斯综合征心血管系统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15例威廉斯综合征患者均有主动脉瓣上狭窄,二维超声显示主动脉窦上方局限性环形狭窄,或弥漫性发育不良致内径变窄;彩色多普勒显示主动脉瓣上方狭窄处五彩镶嵌血流束.本组病例中4例为单纯主动脉瓣上狭窄,11例合并肺动脉狭窄;冠状动脉内径增宽5例,左心室壁增厚3例,主动脉瓣狭窄2例,二尖瓣脱垂1例.合并其他先天性心脏畸形7例,分别为主动脉缩窄2例、室间隔缺损1例、房间隔缺损2例、动脉导管未闭2例.15例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5例患者行外科手术,诊断结果均与超声检查一致.结论威廉斯综合征患者心血管系统病变发病率高,其中以主动脉瓣上狭窄最为常见,超声心动图能对其作出明确诊断,可以作为诊断威廉斯综合征心血管病变的首选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利用256层螺旋CT对先天性心脏病大动脉转位房室连接区结构异常进行影像分析,归纳总结其影像学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16例确诊的大动脉转位病例的临床及256层螺旋CT影像资料,通过CT后处理方法 分析患者房室连接区异常的影像学特点及相关联系.结果 256层螺旋CT对于本组病例的房室连接区结构异常及合并的多种复杂畸形均有良好显示,与心脏超声比较,256层螺旋CT对大动脉转位合并畸形诊断精确性更高.结论 256层螺旋CT能够显示大动脉转位房室连接区的解剖学异常及合并的相关畸形,对其诊断具有极高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和CT血管成像(CTA)在主动脉缩窄(CO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军区总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9月经手术证实的92例COA患者的术前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CTA特征,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经手术证实的92例COA患者中,超声诊断正确87例,CTA诊断正确91例,两者对COA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87/92)和99%(91/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50,P=0.213)。手术证实的结构异常共计222处,包括心内结构异常110处、心脏-血管连接异常13处和心外血管异常99处。在110处心内结构异常中,CTA检出92处、漏诊18处,包括瓣膜或瓣环病变11处、卵圆孔未闭3处、房间隔缺损2处、室间隔缺损和心内膜垫缺损各1处;超声对所有心内结构异常全部检出;两者对心内结构异常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4%(92/110)和100%(110/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01,P=0.000)。心脏-大血管连接异常13处,CTA与超声均全部检出。大血管异常99处,CTA漏诊2处,包括主肺动脉侧支循环和主动脉隔膜型缩窄各1处;超声漏诊15处病变,包括主动脉缩窄4处,侧支动脉3处,动脉导管未闭、迷走右锁骨下动脉和永存左上腔静脉各2处,头臂静脉走行异常和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各1处;误诊1例,将主动脉缩窄误诊为主动脉弓离断;CTA、超声对大血管异常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8%(97/99)和84%(83/99),CTA明显高于超声(χ^2=11.350,P=0.000)。结论超声心动图和CTA均是诊断主动脉缩窄的有效检查方法,CTA在诊断心脏外大血管异常方面优于超声心动图,而超声心动图在诊断心内畸形方面优于CTA,两者联合应用能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单侧肺动脉缺如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单侧肺动脉缺如病例,以外科手术所见为标准,比较二维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64排螺旋CT及心血管造影在本病诊断中的作用.结果:全部病例均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无单发者.19例接受外科姑息或根治手术,1例早期死亡,其余病例均康复出院.术前胸片提示双肺血不对称3例;超声心动图诊断右肺动脉缺如2例(1例行外科手术,另1例行心血管造影并动脉导管介入治疗);14例行心脏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11例接受手术并全部得以证实(11/11);19例行心导管术及选择性心血管造影者中16例手术者亦全部得以证实(16/16).结论:心脏多层螺旋CT及选择性心血管造影检查可对单侧肺动脉缺如做出正确诊断.本组中胸片及超声心动图对本病的诊断帮助不大,提示放射科医师及超声医师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