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分型对治疗方法选择的影响。方法2002年1月-2012年1月,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52例,男33例,女19例,年龄38~75岁,平均51.4岁。通过CT及MRI进行分型,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直线型3例,全椎板切除减压,鸟嘴型14例,胸腔前外侧ty 路前方减压,连续锯齿型27例、复合型8例,后方人路经关节突减压。通过随访,评估术后2年的JOA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2年的JOA评分,52例患者中优3例,良21例,可23例,差5例,4种类型的术前与术后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影像学分型对手术方式进行选择是科学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42岁.因四肢麻木、乏力,加重伴行走不稳1周于2010年1月5日来院就诊.主要症状:四肢麻木、乏力,胸腹部以下有束带感,走路不稳,双手发僵、不灵活.主要阳性体征:四肢肌张力增高,双侧Hoffmann征(+),双侧踝阵挛(+).四肢腱反射亢进,以下肢为甚.双上肢肌力IV级,双下肢肌力IV级.轻瘫试验(+).颈椎MRI示:C 3、4后纵韧带骨化,致相应部位椎管及椎间孔狭窄,并C 3、4水平颈髓变性改变(图1、2).  相似文献   

3.
<正>颈椎黄韧带作为颈椎的重要后结构,对脊髓的保护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颈椎黄韧带骨化较少见,人们对此证的认识不全,重视不够,使得骨化的黄韧带常常独立的或合并其他病变对脊髓形成压迫,最终导致高位、进行性四肢瘫痪等严重后果,对个人及家庭的生活质量造成极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对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采用后路减压钉与棒内固定术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择取2013年2月—2014年8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60例进行临床分析,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后路减压治疗,观察组30例,采用后路减压钉与棒内固定术联合治疗,采用疼痛日本矫形外科协会标准(Japanese orthopaedi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计量资料以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优良率(63.33%)明显高于对照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依次为(138.02±11.30)min、(669.50±14.07)ml、(11.70±1.38)d,对照组依次为(153.78±9.47)min、(719.60±4.50)ml、(13.31±1.4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JOA评分为(2.02±0.59)分,低于对照组的(2.29±0.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采用后路减压钉与棒内固定术联合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经皮脊柱内镜治疗单节段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OLF)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至2018-06福州市第二医院收治的40例单节段OLF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微创内镜组与开放手术组。开放手术组(25例)采用开放手术摘除骨化黄韧带组织,微创内镜组(15例)采用内镜下手术摘除骨化黄韧带组织。比较两组术前、术后次日、术后3个月、术后1年改良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下地行走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次日、术后3个月、术后1年JOA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次日、术后3个月JOA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内镜组患者术后1年JOA评分高于开放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内镜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下地行走时间均短于开放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放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放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脊柱内镜治疗胸椎OLF是可行的,可降低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且远期疗效优异。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42岁。因四肢麻木、乏力,加重伴行走不稳1周于2010年1月5日来院就诊。主要症状:四肢麻木、乏力,胸腹部以下有束带感,走路不稳,双手发僵、不灵活。主要阳性体征:四肢肌张力增高,双侧Hoffmann征(+),双侧踝阵挛(+)。四肢腱反射亢进,以下肢为甚。双上肢肌力IV级,双下肢肌力IV级。轻瘫试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使用棘突棘韧带复合结构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 对51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取棘突棘韧带复合结构成形术,即保留棘突棘韧带复合结构,使其一时离断,待椎板减压后再行复位缝合的术式.结果 51例患者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术前平均(8.1±4.6)分,术后平均(24.0±4.7)分,改善率平均83%;随访50例,随访时间8个月至7年,离断的棘突复位后骨愈合率为88%.结论 棘突棘韧带复合结构成形术创伤小,术后脊柱结构基本稳定,功能影响少,费用低,对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具有临床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庆峰  郑冰  张震 《中国校医》2023,(11):851-853+857
目的 分析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可控前移(ACAF)技术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22年8月本院及上海长征医院收治的70例OPLL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实验组行ACAF技术,观察到术后6个月。对比2组手术相关指标、颈部疼痛程度、影像学参数、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2组手术、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140,P<0.001);2组术后VAS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48、9.064,P均<0.001);术后,实验组椎管矢状径、颈椎生理曲度、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内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椎管狭窄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09、4.451、28.381、13.088、12.019、8.455、7.505,P均<0.001);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结论 ACAF技术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后纵韧带骨化(OPLL)患者脊柱韧带细胞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分离并体外培养后纵韧带骨化患者非骨化部位和非后纵韧带骨化患者的脊柱韧带组织,建立8个骨化细胞系(OL1-OL8)和7个非骨化细胞系(NL1-NL7),观察其体外培养条件下的细胞表型.结果 8个OL细胞系中,有4个OL细胞系表达成骨细胞表型,具有较高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1.05±0.43)U/mL],可形成骨小结节,阿尔新兰及茜素红染色呈阳性,可分泌骨钙素(OC)(OL1:3.7 ng/mL,OL3:3.5 ng/mL,OL7:2.9 ng/mL,OL8:2.6 ng/mL).而7个NL细胞系的ALP活性均低(0.47±0.05)u/mL),未测到OC分泌,不形成骨小结节,钙盐染色阴性,表现典型的成纤维细胞表型.结论 成功建立脊柱韧带细胞系;后纵韧带骨化患者脊柱韧带细胞体外培养可表达成骨细胞表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涵洞塌陷法”结合术中B超治疗胸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采用“涵洞塌陷法”结合术中B超治疗胸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术前、术后2周和末次随访(术后12个月)时的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胸椎JOA评分及神经功能改善率.结果 手术时间(250±40) min,术中出血量(700±300) ml,术中无血管损伤.15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单纯脑脊液漏12例,神经功能一过性损伤2例,神经功能永久性损伤1例.术后2周,28例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较术前改善,14例无改善;末次随访时,34例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较术前改善,8例无改善.术后2周、末次随访时胸椎JOA评分分别为(8±1)、(9±2)分,均较术前[(5±3)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和末次随访时的平均改善率分别为53.2%、78.8%;术后2周和末次随访时,优分别为4、6例,良分别为18、21例,可分别为12、7例,差均为8例,优良率分别为52.4%(22/42)、64.3%(27/42),总有效率均为81.0% (34/42).结论 “涵洞塌陷法”结合术中B超治疗胸椎管狭窄症临床效果较好,可降低手术风险及住院费用,但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块病灶生长特点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S-100蛋白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块病灶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颈椎前路减压术从22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切取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块标本,其中3例是椎板成形术后再次出现颈髓压迫症而手术。年龄22~78岁,中位年龄48.2岁,其中男14例,女8例。对照组:取自25岁以下的5例不同新鲜尸体的颈椎后纵韧带标本5块,2组标本进行HE和PCNA,S-100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所有OPLL病例标本都有S-100蛋白及PCNA阳性细胞高表达,对照组尸体标本无S-100及PCNA阳性细胞出现。结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块病灶具有增殖活跃并向软骨化生、骨化的特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灶前方的增生的纤维软骨细胞区是椎板成形术后脊髓压迫症再发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全髋关节初次置换术的特点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复习了墙例(26髋)AS患者实施了全髋关节初次置换术的病例,髋关节功能评估采用Harris评分标准。结果所有手术病例中,26髋中有关节强直15髋,占57.7%。手术时间90-350min,平均167,4min,术中出血量300-2000ml。平均773.9ml,术后引流量50~1130ml,平均488.6ml。随访16例(24髋)患者中,随访时间1年11个月~14年1个月,平均7年1个月。15例(22髋)满意,生活均能自理,1例(2髋)不满意,生活不能自理,手术优良率为87.5%。结论全髋关节初次置换术是治疗AS患者晚期髋关节病变的一种有效方法。如髋关节骨性融合,手术难度较大,术中出血较多,术前准备应充分。正确的康复治疗是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布托啡诺联合芬太尼用于开胸手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探讨两种药物复合应用的安全性。方法90例ASA分级Ⅰ-Ⅱ级的择期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30例,即B组(0.15mg/ml布托啡诺)、F组(20阻洲芬太尼)和BF组(0.1mg/ml布托啡诺+10μg/ml芬太尼)。在手术缝合皮肤前接镇痛泵,记录手术后1、4、8、12、24和48h患者镇痛评分、镇静评分、Bp、HR、R、SpO2、按压次数、镇痛药物消耗量、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患者对镇痛的总体满意度等。结果B组患者在术后1、4、8和12h的镇痛评分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组与BF组镇痛评分在各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F组比较,B组和BF组1、4、8和12h镇静评分较高,但无过度镇静的发生。从患者对镇痛的总体满意度调查看,B组满意度最低,BE组最高,F组略低于BE组。F组患者发生皮肤瘙痒(16.7%)、恶心呕吐(23.3%)的比例较高,B组的镇痛效果较差,但B组及BF组均无皮肤瘙痒的发生。结论布托啡诺联合芬太尼应用于开胸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布托啡诺适度的镇静作用成为患者满意度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观察布托啡诺联合芬太尼用于开胸手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探讨两种药物复合应用的安全性. 方法 90例ASA分级Ⅰ~Ⅱ级的择期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30例,即B组(0.15 mg/ml布托啡诺)、F组(20 μg/ml芬太尼)和BF组(0.1 mg/ml布托啡诺+10μg/ml芬太尼).在手术缝合皮肤前接镇痛泵,记录手术后1、4、8、12、24和48 h患者镇痛评分、镇静评分、Bp、HR、R、SpO2、按压次数、镇痛药物消耗量、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患者对镇痛的总体满意度等.结果 B组患者在术后1、4、8和12 h的镇痛评分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组与BF组镇痛评分在各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F组比较,B组和BF组1、4、8和12 h镇静评分较高,但无过度镇静的发生.从患者对镇痛的总体满意度调查看,B组满意度最低,BF组最高,F组略低于BF组.F组患者发生皮肤瘙痒(16.7%)、恶心呕吐(23.3%)的比例较高,B组的镇痛效果较差,但B组及BF组均无皮肤瘙痒的发生.结论 布托啡诺联合芬太尼应用于开胸术后患者白控静脉镇痛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布托啡诺适度的镇静作用成为患者满意度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达沙替尼对慢性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CML)进展期患者的疗效.方法 16例服用达沙替尼治疗的CML进展期患者(加速期3例,急变期13例),观察其服药后的反应率,副作用及生存时间.结果 16例CML进展期患者中有9例获得完全血液学缓解(complete hematologic remission,CHR),达到CHR的中位时间为3个月,其中3例加速期患者中2例获得CHR,13例急变期患者中7例获得CHR,(4例急淋变患者均获得CHR,5例急粒变患者有3例获得CHR,4例急单变患者均未获得CHR);急变期患者达到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omplete cytogenetic response,CCyR)和CHR的比例较加速期无统计学差异(P=1.000),急变期患者疾病进展的发生率较加速期患者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36).急变期患者Ⅲ~Ⅳ级血液学毒性的发生率较加速期患者有所升高(P=0.518);患者2年生存率是37.5%(6例/16例),中位生存时间是12个月(95% CI:0 ~ 24.9).结论 达沙替尼治疗CML进展期患者疗效较好,是加速期、急淋变及急粒变的患者的一个优先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6.
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后纵韧带骨化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在体外培养的后纵韧带骨化(OPLL)患者及非OPLL患者非骨化部位韧带上的作用。方法切取OPLL患者和非OPLL患者的非骨化部位的韧带,观察体外培养条件下OPLL细胞系(8组,编号为OL1~OL8)和非OPLL细胞系(7组,编号为NL1~NL7)的形态学特征,分析不同浓度的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对两类细胞系碱性磷酸酶(ALP)活性、DNA及胶原合成、骨钙素分泌的影响,并检测BMP-2在后纵韧带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有4组OL细胞系表达成骨细胞表型,具有高ALP活性,可形成骨小结节,阿尔新兰染色阳性,可分泌骨钙素。而7组NL细胞系的ALP活性均低,仅2组测到少量骨钙素的分泌,不形成骨小结节。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BMP-2在退变、软骨化及骨化的韧带组织中均有表达,在正常后纵韧带组织中无表达。rhBMP-2可明显增强OL细胞系的ALP活性、DNA及胶原合成、骨钙素分泌,但仅引起2个NL细胞系(NL4、NL6)的ALP活性增高及骨钙素的分泌。结论OPLL患者脊柱韧带细胞体外培养可表达成骨细胞表型,非OPLL患者脊柱韧带细胞表达成纤维细胞表型。BMP-2在OPLL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pegylated interferon plus ribavirin,pegIFN-α/RVB)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疗效的影响因素,以便辅助判断治疗效果及合理变换治疗方案。方法 收集来自江苏省句容市人民医院CHC临床治疗患者的基线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纳入371例CHC患者,总持续性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SVR)率为64.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病毒载量HCV RNA高(OR=0.95,95%CI:0.91~0.99,P=0.012)、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水平异常(OR=0.87,95%CI:0.78~0.97,P=0.014)及空腹血糖(blood glucose,GLU)水平异常(OR=0.86,95%CI:0.78~0.95,P=0.004)者更不易获得SVR。结论 pegIFN-α/RVB治疗CHC患者的SVR率较高,基线病毒载量、AFP及GLU均是影响持续病毒学应答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严重对冲性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32例脑疝形成的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内外减压手术治疗,并与同期收治的24例常规骨瓣开颅手术组进行比较,分析其疗效。结果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组32例中,恢复良好21例(占65.6%),死亡5例(占15.6%);常规骨瓣开颅手术组24例中,恢复良好9例(占37.5%),死亡10例(占41.7%)。2组对比,恢复良好率和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组预后明显优于常规骨瓣开颅手术组。结论标准外伤性大骨瓣内外减压手术能明显改善严重对冲性颅脑损伤病人的预后,并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