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纵隔神经内分泌癌(MNEC)的CT影像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选取22例经病理证实的MNEC的CT影像资料。结果病理小细胞癌4例,大细胞癌1例,不典型类癌4例,类癌3例,未明确病理分型10例;神经内分泌标记物Syn、CgA、CD56及NSE表达率达59%~91%。病灶轴位最大径平均7.5 cm,前纵隔及前中纵隔17例,形态分叶状18例。5例病灶含钙化,为点片状、条状及团状钙化影。增强后中度或明显强化20例(强化值22~67HU),均见坏死囊变,其中多发肿瘤迂曲血管8例。病灶周围脂肪间隙消失或模糊20例,均累及纵隔胸膜。纵隔血管受到不同程度侵犯10例。累及气管或食管4例。淋巴结转移18例。远处转移12例,包括肺、肝、骨、膈肌脚、小脑及胰腺。结论 MNEC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具有体积大、血供丰富、易坏死、侵袭性高、易转移的特点,CT表现结合临床特点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纵隔神经内分泌癌(MNC)的CT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例MNC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5例中,胸闷4例,呼吸困难2例,胸痛3例,咳嗽2例;2例呈类圆形,3例不规则形,4例坏死,1例钙化,病灶直径4~14 cm,4例呈侵袭性生长,包绕纵隔血管及气管,2例分叶征,3例与肺组织分界清晰,3例与胸壁呈锐角,增强扫描后5例可见轻中度不均匀强化,其中3例病灶内见血管影。结论:MNC体积较大,易坏死,呈侵袭性生长,增强扫描后可见不均匀轻中度强化,结合临床病史及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_目的:通过分析纵隔神经内分泌癌的 CT 表现,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和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纵隔神经内分泌癌的 CT 表现。结果:11例中肿瘤位于前纵隔4例,位于后纵隔1例,其余6例全部位于前中纵隔。11例肿瘤呈类圆形2例,形态不规则7例,2例边缘有轻度分叶。平扫肿瘤均呈实性密度,其中9例密度不均匀,伴有不同范围的坏死囊变;11例中7例有钙化表现,以点状及片状多见;注射对比剂后,均呈不均匀强化,11例中3例表现为明显强化,其余8例均为轻中度强化;11例中除1例发生于后纵隔者,其余10例均有压迫或侵犯邻近纵隔结构的表现。结论:纵隔神经内分泌癌的 CT 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 对本病的诊断和术前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纵隔神经内分泌癌的CT及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PET/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证实的6例纵隔神经内分泌癌的CT(n=6)及PET/CT(n=1)表现。结果 6例中,3例位于前中纵隔,2例位于前中后纵隔,1例位于中纵隔;5例CT表现为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大片坏死囊变区,1例密度均匀;3例病灶内可见散在点状钙化;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呈不均匀中度强化(n=5)或明显强化(n=1);6例均有压迫或侵犯邻近纵隔结构征象;1例行PET/CT检查,肿块标准摄取值最大值(SUVmax)为12.5。结论纵隔神经内分泌癌在CT、PET/CT上呈恶性肿瘤表现。若一较大肿瘤位于前中纵隔,其内出现散在点状钙化,肿瘤压迫或侵犯邻近纵隔结构,应考虑到该病可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纵膈神经内分泌癌的CT表现,探讨其CT征象.方法 回顾经病理证实的9例纵膈神经内分泌癌,分析其CT的影像表现.结果 9例纵膈神经内分泌癌多位于前上纵膈(7/9).纵膈神经内分泌癌CT值密度欠均匀,病灶直径大于5cm时其内易见坏死.对比增强扫描实质部分明显强化.结论 纵膈神经内分泌癌具有体积大,易坏死、具有明显侵袭性、易转移的特点.结合临床病史,有助于提高纵膈神经内分泌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肺外神经内分泌癌(NEC)的CT表现,并探讨CT对该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肺外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 12例病例,病变分别位于肝脏、胃、十二指肠、空肠、阑尾、胰腺、胸腺、纵隔及腹腔,11例单发,肝脏1例多发.平扫10例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示肿瘤实性部分动脉期明显强化(胸腺1例轻度强化,腹腔1例中度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低密度区轻中度强化;9例肿瘤周围组织浸润及远处淋巴结转移.结论 肺外神经内分泌癌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于肺外NEC的术前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纵隔囊肿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纵隔囊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纵隔囊肿36例,分析其CT表现。结果所有病例CT表现均为边缘清晰、囊壁菲薄、内为不强化的水样密度肿块。其中神经肠源性囊肿1例、支气管囊肿12例、食管囊肿2例、心包囊肿5例、皮样囊肿7例、淋巴管囊肿4例、胸腺囊肿4例、非特异性囊肿1例。结论根据CT平扫和增强扫描上特征性表现,可较正确地作出纵隔囊肿的诊断,并与其它囊性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诊断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CNEC)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9例LCNEC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19例LCNEC 中,6例为中央型,13例为周围型;病灶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可见分叶状13例、毛刺5例;病灶直径3~7cm,平均(4.60±1.99)cm;可见坏死7例,出血2例,钙化1例;胸膜凹陷征3例,阻塞性肺炎及阻塞性肺不张2例,胸腔积液4例,肺门淋巴结或纵隔淋巴结肿大9例,伴远处转移7例。结论:LCNEC的CT表现无明显特征性,最终确诊需结合临床和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NET)的CT影像学表现特征及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内镜活检或手术后病理证实的RNET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学资料,总结其诊断及鉴别要点。结果在21例RNET患者中,典型类癌为8例、不典型类癌为3例、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小细胞癌为10例。CT平扫显示病灶呈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突向直肠肠腔内,边界清晰,密度均匀,增强后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强化程度略减低。其中,18例患者的病灶突破直肠浆膜侵犯周围脂肪组织;16例患者出现直肠周围淋巴结转移;2例患者出现肝脏转移。结论 RNET的CT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度,但最终诊断仍需根据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的结果来确定。  相似文献   

10.
囊性纵隔肿瘤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囊性纵隔肿瘤的CT表现在其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搜集5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囊性纵隔肿瘤的CT资料。其中纵隔囊肿37例,肿块内的囊性改变超过肿块70%以上者21例。将58例病例先按纵隔7分区定位缩窄鉴别诊断范围,后在全面观察肿物的瘤-心脏大血管界面(mass-cardiovascular interface,MCI)、囊壁的厚度、囊内缘清晰度、囊内容物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其囊性影像的CT特点。结果:①纵隔囊肿的CT表现多为类圆形或椭圆形的肿块,囊壁薄而边缘清晰,无强化或轻度强化;②胸腺类囊性肿瘤多位于前中区,囊壁可厚可薄,除凸出型外,MCI的余三种类型均可见,但灌铸型仅见于此种病例中;畸胎瘤多位于前中区,囊壁多厚而不规则,均为凸出型;前肠源性囊肿多位于中中区,囊壁薄,以平坦型为主;心包囊肿多位于前下区,囊壁薄,均为凹陷型;神经源性囊性肿瘤则均居于后区,多无MCI。结论:囊性纵隔肿瘤定性诊断的征象较少,需全面观察其影像学所见作分析性判断。仔细观察囊性肿瘤的壁、边缘以及MCI的表现无疑可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纵隔囊性病变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纵隔囊性病变患者的CT资料、病理及临床表现,术前均行CT平扫,28例同时行增强扫描。结果支气管囊肿10例,7例位于中纵隔,3例位于后纵隔;心包囊肿8例,6例位于前纵隔,2例位于中纵隔;胸腺囊肿3例,均位于前纵隔;食管重复囊肿1例,位于后纵隔;胸内甲状腺囊肿1例,位于中纵隔;囊性畸胎瘤8例,6例位于前纵隔,2例位于后纵隔;淋巴管瘤1例,跨前、中纵隔;神经鞘瘤囊性变5例,均位于后纵隔;纵隔转移性淋巴结囊性变1例,位于中纵隔。结论 CT检查可清楚显示纵隔囊性病变的位置、形态及其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结合临床表现,常可于术前作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肺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影像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手术或纤维支气管镜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肺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及CT影像特点,包括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特点、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等影像表现。结果典型类癌2例(8%),不典型类癌7例(29%),大细胞神经内分泌肿瘤3例(13%),小细胞癌12例(50%)。右肺14例(上叶6例,中叶3例,下叶5例),左肺10例(上叶2例,下叶8例),中央型14例,周围型10例。CT影像表现为局部软组织结节或肿块21例,大片实变影3例。伴有阻塞性炎症或肺不张12例,肺门淋巴结增大13例,纵隔淋巴结增大8例;胸腔积液2例,心包积液1例,胸膜牵拉或局限性增厚10例。远处转移7例。结论CT对各种类型的肺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最终确诊仍需要依靠活检病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NETP)的 CT 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 NETP 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运用 Spearman 等级相关分析比较不同级别肿瘤间的强化差异,运用 Fisher 精确检验法比较功能性和非功能性肿瘤间强化程度的差异。结果:28例中功能性 NETP 5例,非功能 NETP 23例;根据 WHO 分级, G1级15例,G2级9例,G3级4例;肿瘤以实性成份为主25例(8例为完全实性),囊性为主3例;18例肿瘤实性部分在增强扫描动脉期呈明显强化,其余10例肿瘤强化程度类似于胰腺或者略低于胰腺;增强扫描动脉期,15例 G1级 NETP 中肿瘤实质部分明显强化13例,9例 G2级肿瘤中明显强化4例;4例 G3级肿瘤中仅1例表现为明显强化;增强扫描动脉期,5例功能性 NETP 中肿瘤实质部分明显强化3例,23例非功能性 NETP 中15例明显强化;肿瘤病理分级越高,表现为明显强化的可能性越小(γs=-0.752,P <0.05),功能性和非功能性肿瘤间的强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601>0.05)。结论:NETP 的 CT 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 有助于肿瘤的术前评价,指导临床制订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CT对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手术与活俭病理证实的原发性纵隔肿瘤的CT表现,其中胸内甲状腺肿13例,恶性淋巴瘤10例,神经源肿瘤8例,胸腺瘤6例,生殖细胞瘤2例,心包囊肿1例。结果:40例纵隔肿瘤CT定位正确39例,定性正确34例,CT检查对纵隔肿瘤的显示明显优于常规X线检查。结论:CT检查对纵隔肿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多数肿瘤结合临床和CT扫描可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胆囊癌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胆囊癌的认识和诊断水平并总结有鉴别诊断意义的征象。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胆囊癌1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胆囊壁局限性或弥漫性不规则增厚8例;(2)胆囊壁突向腔内肿块4例,囊腔尚存;(3)肿块型2例,胆囊区软组织肿块,囊腔缩小或闭塞;其中合并胆囊结石6例、胆囊癌肝转移6例、淋巴结转移5例。结论:CT是诊断胆囊癌影像检查的重要手段之一,结合临床表现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诊断壶腹癌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壶腹癌的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点,并结合曲面重组图像分析扩张的肝外胆管及胰管的形态改变。结果20例均发现肿瘤,并均有不同程度的胆道低位梗阻,动态增强扫描呈轻鄄中度强化,20例均能清晰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7例有“双管征”。结论壶腹部肿块是诊断壶腹癌的CT直接征象,多层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与曲面重组技术对壶腹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很大价值,并对手术治疗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该少见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CT影像、病理结果及临床资料。12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58.9岁。观察者记录肿瘤的数目、大小、位置、形态、密度、强化特点及是否存在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结果12例中,1例为多发肿瘤,11例为单发肿瘤。肿瘤的最大径为0.5~2.7cm,平均最大径为1.7cm。位于十二指肠球部4例,降段4例,乳头部4例。3例肿瘤在CT图像未见明显病变显示,2例表现为肠壁的局部增厚,7例表现为腔内结节。CT图像可见的9例肿瘤平扫密度均较为均匀,增强扫描后,在动脉期强化达到峰值7例,在静脉期强化达到峰值2例,其中8例为明显强化。1例存在淋巴结肿大。4例伴有胆管扩张。结论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多表现为十二指肠肠壁或肠腔内明显强化的结节或肿块,邻近增大的淋巴结是提示肿瘤存在的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