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晓辉 《医疗卫生装备》2011,32(10):123-124
目的:通过分析减影失败或质量较差的图像,找出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方法:对使用GE公司的Innova4100数字血管造影机采集的800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造影剂注射速度、浓度、总量、注射压力及患者的配合程度等几方面来分析影响DSA图像质量的因素。结果:优质的图像占96%,良好的图像占3.5%,需要再次减影的占0.5%。结论:造影剂的用量与浓度、注射流率、注射压力及医患之间的配合程度均对DSA影像质量产生影像,采集DSA影像时应避免这些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水平的提高 ,数字成像技术逐渐引入医用X线设备中 ,产生了数字减影X线机。数字减影X线机的应用给介入检查、治疗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同时也对X线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正确分析减影效果 ,合理运用后处理减影技术修正减影不良图像 ?怎样准确判定血管狭窄度及狭窄长度 ,以确定血管支架型号等方面的问题将是技术人员日常工作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就我院介入技师在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汇报如下。1 数字减影及后处理技术要想正确分析减影效果 ,准确进行图像减影后处理 ,必须首先明白数字减影原理及其处理过程。我院使用东芝公司最新型INFINIX/VC悬吊式DASX线机 ,并配备DFP - 2 0 0 0A数字减影软件系统。数字减影机理 :利用设备的减影软件 ,将含造影剂的增强图像与正常组织图像 (称为 :背景组织或蒙片 )按一定的加权系数进行叠加处理后 ,获得结果影像。减影的过程实质上是去除背景组织影像 ,独立再现血管和导管重叠影像的过程。数字减影处理方法有三种 :⑴当 [SUB]灯亮时 :S(i) =Log(MARK) -Log(L(i) )⑵当 [SUB]灯灭时 :S(i)=(1-a)Log(MARK...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减影失败或影像较差的图像,找出高压注射器的影响因素,采取措施,提高图像质量。方法:主要设备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高压注射器、非离子型造影剂。从介入检查3200例患者资料内含有DSA造影不良或失败的患者中,检查全部病例图像进行和高压注射器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因高压注射器使用造成的造影影像不良或失败占到近60%,其中因流率和剂量的设定而出现减影失误的占到注射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的62%,是主要因素。结论:许多影像不良或失败是减影前对患者血管病变情况不了解,造成流率和总量设定失误。这要求尽可能掌握患者介入检查前的相关检查资料,减少因流率和总量设定不准确造成的失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动脉解剖变异的种类及分型,为临床肝介入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通过对30例成人尸体肝动脉的解剖观察,以及200例门诊及住院肝介入诊疗患者的肝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像的观察,并对两组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尸体解剖组:30例锯剖标本中,典型分布的肝动脉占17例,占56.7%。变异的肝动脉13例,占43.3%,其中男10例,女3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组:200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像中发现典型分布的肝动脉的有127例,占63.5%;有肝动脉变异的有73例,占36.5%,其中男64例,女9例。结论通过分析肝动脉变异的来源,将肝动脉的来源分为四型:腹腔干供血型、胃左动脉供血型、肠系膜上动脉供血型和其他动脉供血型。  相似文献   

5.
目前少见到关于输出查找表算法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中应用的报道。本文将输出查找表算法应用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中,探讨不同输出查找表算法对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像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的输出查找表算法会得到不同效果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像,使用分段幂函数或分段指数函数可以得到比较理想的减影图像。  相似文献   

6.
李豪 《医疗装备》2023,(1):30-33
目的 分析肝癌肝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医院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1 200例肝癌患者的肝动脉DSA图像,评价图像质量及研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 200例肝癌肝动脉DSA图像中,成像质量优级978例,占81.50%;成像质量良级147例,占12.25%;成像质量差级75例,占6.25%;整体优良率为93.75%。结论 患者的配合度、医务人员的专业度是影响肝动脉DSA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其他因素包括成像技术的设置、造影剂参数的调整、图像后处理等,对肝动脉DSA图像进行质量控制,能保证临床诊疗的准确性,体现肝动脉血管造影术在肝癌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研究数字减影CTA与双能量减影CTA两种血管成像方法在脑血管成像中的图像质量和血管分支显示率。方法:将临床需行头颅CTA检查的40例患者分为A、B2组各20例,所有患者均使用德国西门子So-matomDefinition双源CT扫描机进行检查。A组患者用单球管单能量模式行常规64层螺旋DSCTA,B组患者用双球管双能量模式行能量减影CTA,比较2组图像的质量以及颅内血管主干及分支的显示率。结果:A组20例患者,18例减影成功,2例因患者移动而减影失败,成功率90%;B组20例患者全部成功,成功率100%;2组患者在头颅血管主干及分支的显示上无明显差异,但A组患者的图像质量优于B组。结论:随着双源CT硬件和软件技术的发展,双能量减影CTA脑血管成像技术在临床上必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数字减影的几个关键性评价指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问题讨论1 数字减影的基本原理及系统构成1.1 数字减影的原理 数字减影的工作原理是建立在图像相减的基础之上。将造影剂进入血管前的一帧或几帧图像采集存储下来作为蒙像,并以造影剂进入血管后的图像一帧、一帧的依次相减,除去了不变的骨骼和软组积等结构,浓度很低的造影剂充盈的血管被突出的显示出来,并可以动态显示出血液流动情况,因而能清晰的显示病灶,提高疾病发现率与诊断的准确率,降低造影剂使用量,提高了手术安全性,降低了手术成本。并具有图像后处理、测量、分析等新功能,正在成为医院放射科必备的设备。1.2 数字减影…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在对冠状动脉狭窄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应用冠状动脉CTA(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技术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随机抽取高唐县人民医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接诊的81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冠脉CTA检查。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的结果记为数字减影组,将冠脉CTA技术诊断的结果记为冠脉CT组。比较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 冠脉CT组确诊率为98.77%,狭窄处检出率为94.84%,分别高于数字减影组的90.12%和80.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数字减影组与冠脉CT组对轻度、中度、重度、完全闭塞的血管狭窄诊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冠脉CT检查方式总满意率为95.06%,高于数字减影的8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8,P<0.05)。结论 在对冠状动脉狭窄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应用冠状动脉CTA技术,能够更加准确地对患者的狭窄情况进行显示,所得图像质量更高,有助于医生的观察、分析和确诊,同时该检查方式可以提升患者满意度,有助于构建医患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消化道动脉出血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消化道动脉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于经检查发现出血责任血管者,给予其经微导管动脉栓塞治疗,并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本组80例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共发现57例患者可见出血责任血管,检出率为71.25%(57/80),同时57例患者经栓塞治疗后均成功止血,止血成功率为100%,再止血率为7.01%(4/57)。结论:在消化道动脉出血患者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的诊断价值较高,同时对于检出存在消化道动脉出血者,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给予患者微导管超选择动脉栓塞治疗,能获得较好的止血效果,且再出血现象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双能CTA下肢动脉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3例患者进行双能下肢CTA检查,得到双能去骨后的图像(包括去除钙化斑块后的图像)及传统手动去骨后的图像,分别记录两者去骨时间及对各血管节段的侵蚀度。其中13例患者1周内行血管造影检查,并进行相同血管节段对照研究。结果:双能去骨时间(1.86±0.28)min低于传统手动去骨时间(5.54±0.63 min),P<0.01,t=-34.962;共对903节段血管进行分析,血管侵蚀率前者低于后者,且最常发生于小腿部血管(χ2=4.13,P<0.05)。CTA与DSA对下肢动脉狭窄程度诊断一致性非常好,K=0.953,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8.8%、93.3%、96.9%。结论:双能自动去骨方法较传统手动去骨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小腿部血管的显示率,自动去斑块功能可提高狭窄程度判定的准确性。双能CTA在评价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方面与DSA具有非常好的一致性,是下肢动脉疾病的一种可靠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AW4.3 Basic软件对子宫输卵管造影图像观察和测量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GE公司的Inova 3000数字血管造影机和自行设计双腔球囊造影用硅胶管以复方泛影葡胺为对比剂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应用AW4.3 Basic软件对子宫输卵管造影的图像进行观察、分析和测量。结果:输卵管间质中部、峡部及壶腹部均数及95%的可信区间分别为0.303(0.198~0.409)、0.443(0.420~0.470)、1.603(0.609~2.520)mm。结论:应用AW4.3 Basic软件对子宫输卵管造影的测量避免了人为因素和图像放大等干扰,测量的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13.
Intravenous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ivDSA) is a method whereby arterial images are produced following a peripheral or central venous injection of contrast medium. It is a safe and relatively simple procedure to undertake and is becoming more widely available.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review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s, its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分辨磁共振对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疑似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高分辨磁共振检查(HRMRI)诊断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符合率.结果 手术及病理证实80例疑似患者中43例为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高分辨磁共振诊断40例为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28例为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高分辨磁共振诊断符合率(93.02%)显著高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符合率(65.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分辨磁共振可提供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病变处的管腔信息和管壁信息,具有可重复性、无创性等优势,对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鼻内镜下切除鼻咽纤维血管瘤的护理要点。方法对12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鼻内镜下切除鼻咽纤维血管瘤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12例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术后随访6个月,术腔已上皮化,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后鼻内窥镜下切除鼻咽纤维血管瘤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大大降低手术危险性,创伤小,恢复快,但护理人员需要具备相关新业务、新技术的护理知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方法从本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45例脑血管疾病疑似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应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和CT血管造影技术进行检查,将诊断结果分别记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的颅内动脉瘤疾病检出率和颅内动脉瘤直径。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颅内动脉瘤疾病检出率为82.22%(37例)和64.44%(29例),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检测颅内动脉瘤直径分别为(4.14±0.38)mm和(4.75±0.42)mm,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比CT血管造影技术应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脑血管疾病的检出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方法从本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45例脑血管疾病疑似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应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和CT血管造影技术进行检查,将诊断结果分别记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的颅内动脉瘤疾病检出率和颅内动脉瘤直径。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颅内动脉瘤疾病检出率为82.22%(37例)和64.44%(29例),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检测颅内动脉瘤直径分别为(4.14±0.38)mm和(4.75±0.42)mm,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比CT血管造影技术应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脑血管疾病的检出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