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利用听觉稳态诱发反应测试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婴幼儿听反应阈,了解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婴幼儿的听力损失情况,比较该方法与声场视觉强化测听之间阈值的差异.方法:①选取2002-01/2004-12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听力中心进行听觉稳态诱发电位检查的0~3岁婴幼儿321例.②在睡眠状态下测试了321例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婴幼儿,分析各年龄组听觉稳态诱发反应不同频率反应阈值分布范围.③2岁以上者进行声场视觉强化测听,将听觉稳态诱发反应与声场听阈(视觉强化)进行比较.④评估标准:正常反应阈<30 dB;轻度听力损失反应阈31~50 dB;中度听力损失反应阈51~70 dB;重度听力损失反应阈71~90 dB;极重度听力损失反应阈>91 dB.结果:①经听力初筛、复筛后未通过的321例婴幼儿,47.4%反应阈<30 dB.②听力正常组以及轻度听力损失组、中度听力损失组听觉稳态诱发反应反应阈与视觉强化测听听阈之差为6~18 dB,二者有高度的相关性.③极重度和重度听力损失组听觉稳态诱发反应反应阈与视觉强化测听听阈之差小于5 dB,极重度听力损失组和中重度听力损失组的阈值之差为5~13 dB.结论:经听力初筛、复筛后未通过的婴幼儿,仍有约半数婴幼儿的听阈是在正常范围.听觉稳态诱发反应是一种具有频率特性的客观测听方法,在睡眠状态下反应结果稳定,是一种对于新生儿听力筛查后续的听力学评估理想的听力损失定量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听力正常青年人骨导听觉稳态诱发反应的测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试听力正常青年人气骨导听觉稳态诱发反应阈值,了解对侧掩蔽对骨导听觉稳态诱发反应阈值的影响,为临床应用及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实验于2005-03/05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临床听力检测中心隔声屏蔽室内进行。选取听力正常的武汉大学在读学生36名(72耳),进行气骨导听觉稳态诱发反应反应阈、主观听阈及纯音听阈测试。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记录0,5,l,2,4kHz听觉稳态诱发反应的气骨导反应阈(骨导测试时不加掩蔽噪声)及行为听阈,第二组记录非测试耳加70dBSPL掩蔽自噪声时的骨导听觉稳态诱发反应反应阈。其中听觉稳态诱发反应听阈值单位采用声压级(SPL),纯占听阈值单位采用听力级(HL),所得的各频率气骨导阈值及掩蔽和无掩蔽时的骨导阈值采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36名受试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第一组受试者听觉稳态诱发反应气骨导反应阈左右耳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第一组受试者听觉稳态诱发反应在频率为0.5,1,2,4kHz时气导反应阈分别为40,34,32.36dBSPL,骨导反应阈分别为53,47,53,51dBSPL。③两组比较,对侧70dBSPL白噪声掩蔽对各频率骨导-听觉稳态诱发反应反应阈值的影响在1-5dB。 结论:影响骨导听觉稳态诱发反应测试因素较多.而由于测试条件的不同导致正常值差异大,因而不同的实验室在临床应用中应依其条件制定相关参考指标;对侧70dBSPL白噪声掩蔽不影响骨导-听觉稳态诱发反应反应阈值,因此正常听力者骨导听觉稳态诱发反应测试时可对侧加掩蔽噪声.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试听力正常青年人气骨导听觉稳态诱发反应阈值,了解对侧掩蔽对骨导听觉稳态诱发反应阈值的影响,为临床应用及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实验于2005-03/05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临床听力检测中心隔声屏蔽室内进行。选取听力正常的武汉大学在读学生36名(72耳),进行气骨导听觉稳态诱发反应反应阈、主观听阈及纯音听阈测试。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记录0.5,1,2,4kHz听觉稳态诱发反应的气骨导反应阈(骨导测试时不加掩蔽噪声)及行为听阈,第二组记录非测试耳加70dBSPL掩蔽白噪声时的骨导听觉稳态诱发反应反应阈。其中听觉稳态诱发反应听阈值单位采用声压级(SPL),纯音听阈值单位采用听力级(HL),所得的各频率气骨导阈值及掩蔽和无掩蔽时的骨导阈值采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6名受试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第一组受试者听觉稳态诱发反应气骨导反应阈左右耳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第一组受试者听觉稳态诱发反应在频率为0.5,1,2,4kHz时气导反应阈分别为40,34,32,36dBSPL,骨导反应阈分别为53,47,53,51dBSPL。③两组比较,对侧70dBSPL白噪声掩蔽对各频率骨导-听觉稳态诱发反应反应阈值的影响在1~5dB。结论:影响骨导听觉稳态诱发反应测试因素较多,而由于测试条件的不同导致正常值差异大,因而不同的实验室在临床应用中应依其条件制定相关参考指标;对侧70dBSPL白噪声掩蔽不影响骨导-听觉稳态诱发反应反应阈值,因此正常听力者骨导听觉稳态诱发反应测试时可对侧加掩蔽噪声。  相似文献   

4.
婴幼儿108例多频稳态听觉诱发反应测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临床新医学》2004,4(3):212-213
  相似文献   

5.
背景:多频稳态诱发电位测试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客观听力检查方法。与以往的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检查比较,多频稳态诱发电位测试具有频率特异性。 目的:了解多频稳态诱发电位测试在客观听力评价中的准确性。 设计:病例-对照观察。 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 对象:听力正常组为在校大学学生21人42耳,无任何耳科疾病症状,无噪声暴露史及前庭系统疾病,耳镜检查正常。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均为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和住院部求治的病例,均行磁共振检查排除中枢性病变;疾病种类主要为;突发性耳聋6例耳、老年性耳聋8例耳,其他不明原因的感音神经性耳聋20例耳,按纯音测听结果均为平坦型或渐降型听力图,按听力损害程度分3组,轻度聋组13例耳、中度聋组9例耳和中重度聋组12例耳。 方法:④在隔音室内采用纯音测听检查,测试方法按0.125~8000Hz各倍频程的纯音测听,听力正常者的听阈级符合GB-7583-87期望值分布标准。感音神经性聋病例的纯音测听气导听力阈值取0.5,1,2和4kHz4个频率的均值。②在声电磁屏蔽室内进行多频稳态诱发电位检查,采用双耳同一刺激强度、相同4个载频音0.5,1,2和4kHz共8个点同步刺激模式。③在声电磁屏蔽室内进行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检查,采用刺激声为疏波短声,使用插入式耳机,阈值结果判定按取可辨别出Ⅴ波的最小刺激声强度。④以纯音测听结果和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检查结果为参照对比,将不同听力水平组的多频稳态诱发电位测试结果进行方差分析、Bayers准则下分类资料的多类判别分析和q检验。 主要观察指标:纯音测听阈值、频稳态诱发电位测试阈值和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检查阈值,Bayers准则下多类判别分析的正确率。 结果:正常听力组42例耳及轻度聋组13例耳、中度聋组9例耳和中重度聋组12例耳均测出各项指标,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听性脑干反应值与实际听力水平相符合,与多频稳态诱发电位1.0~2.0kHz的阈值最为接近;不同频率的多频稳态诱发电位的引出率随着听力损害的加重而逐渐降低,听力正常或轻度聋者多频稳态诱发电位的引出率均为100%,而中度、中重度聋组的引出率有所下降(0.5kHz时,分别为77.8%和92.8%;4kHz时,分别为88.9%和85.7%)。不同频率时,中重度聋组的多频稳态诱发电位阈值显著高于听力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5kHz及4kHz时中重度聋组的多频稳态诱发电位阈值显著高于轻度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kHz时轻度聋组的多频稳态诱发电位阈值显著高于听力正常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4kHz时中度聋组的多频稳态诱发电位阈值显著高于听力正常组和轻度聋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②由多频稳态诱发电位检查结果和实际纯音测听的组别经交互聚类判别纯音测听结果所犯的判断错误,听力正常组的判别符合正确率为100%;轻度聋组12例中仅有1例错判,正确率为92%;中度聋组9例中1例错判,正确率为89%,中重度聋组判别正确率为83%。 结论:由多频稳态诱发电位测试结果可推测以纯音测听结果为标准的客观听力状况所犯的判别错误,多频稳态诱发电位测试在客观听力评价中对轻度聋以上的有较好的准确率,在实际应用中有较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听觉稳态诱发电位技术了解小儿重度和极度聋的残留听力,并将此法与听性脑干反应进行比较,说明此种客观测试方法的优点。方法:通过对本中心2004年上半年的71例临床病例(127耳)进行分析,这些病例是同时接受了听性脑干反应和听觉稳态诱发电位测试,其中听性脑干反应的测试结果是在仪器最大输出没有记录到反应:而部分病例记录到听觉稳态诱发电位,并计算出他们在不同频率上的反应阈和阳性反应出现率,初步探讨了此项测试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在这些病例中,听觉稳态诱发电位的阳性反应率,在0.5kHz、1kHz、2kHz、4kHz分别为38.40%、84.00%、46.46%、21.60%。结论:与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相比,听觉稳态诱发电位测试具有较好频率特性和高刺激强度的优点,对于重度和极度聋的小儿患者,判断其残留听力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曾帅  周沫 《护理学报》2009,16(7):49-51
目的 探讨自动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技术(automatic auditory brainstem reaponae,AABR)应用于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的可行性及效果,总结应用该技术的护理要点.方法 采用美国NATUS公司生产的ALGO3i快速脑干诱发电位筛查仪,运用自动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技术对2 368例新生儿在出生48 h后至出院前进行听力初筛,初筛未通过者,在出生后42 d进行复筛,如仍未通过,则转至广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心行诊断性测定.结果 2 368例筛查对象中初筛通过2 195例,需要复筛173例,实际复筛133例,复筛通过119例,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失在筛查儿中发病率为2.53‰、转诊率5.91‰、假阳性率0.12%、暂未出现假阴性.结论 AABR具有快速、方便、安全、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低转诊率等优点,能及早发现新生儿听力损失,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法.筛查时注重采取相应护理措施,以提高筛查覆盖率,降低初筛假阳性率,并做好筛查质量监控.  相似文献   

8.
背景:多频稳态诱发电位测试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客观听力检查方法。与以往的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检查比较,多频稳态诱发电位测试具有频率特异性。目的:了解多频稳态诱发电位测试在客观听力评价中的准确性。设计:病例-对照观察。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对象:听力正常组为在校大学学生21人42耳,无任何耳科疾病症状,无噪声暴露史及前庭系统疾病,耳镜检查正常。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均为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和住院部求治的病例,均行磁共振检查排除中枢性病变;疾病种类主要为:突发性耳聋6例耳、老年性耳聋8例耳,其他不明原因的感音神经性耳聋20例耳,按纯音测听结果均为平坦型或渐降型听力图,按听力损害程度分3组,轻度聋组13例耳、中度聋组9例耳和中重度聋组12例耳。方法:①在隔音室内采用纯音测听检查,测试方法按0.125~8000Hz各倍频程的纯音测听,听力正常者的听阈级符合GB-7583-87期望值分布标准。感音神经性聋病例的纯音测听气导听力阈值取0.5,1,2和4kHz4个频率的均值。②在声电磁屏蔽室内进行多频稳态诱发电位检查,采用双耳同一刺激强度、相同4个载频音0.5,1,2和4kHz共8个点同步刺激模式。③在声电磁屏蔽室内进行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检查,采用刺激声为疏波短声,使用插入式耳机,阈值结果判定按取可辨别出Ⅴ波的最小刺激声强度。④以纯音测听结果和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检查结果为参照对比,将不同听力水平组的多频稳态诱发电位测试结果进行方差分析、Bayers准则下分类资料的多类判别分析和q检验。主要观察指标:纯音测听阈值、频稳态诱发电位测试阈值和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检查阈值,Bayers准则下多类判别分析的正确率。结果:正常听力组42例耳及轻度聋组13例耳、中度聋组9例耳和中重度聋组12例耳均测出各项指标,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听性脑干反应值与实际听力水平相符合,与多频稳态诱发电位1.0~2.0kHz的阈值最为接近;不同频率的多频稳态诱发电位的引出率随着听力损害的加重而逐渐降低熏听力正常或轻度聋者多频稳态诱发电位的引出率均为100%,而中度、中重度聋组的引出率有所下降(0.5kHz时,分别为77.8%和92.8%;4kHz时,分别为88.9%和85.7%)。不同频率时,中重度聋组的多频稳态诱发电位阈值显著高于听力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5kHz及4kHz时中重度聋组的多频稳态诱发电位阈值显著高于轻度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kHz时轻度聋组的多频稳态诱发电位阈值显著高于听力正常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4kHz时中度聋组的多频稳态诱发电位阈值显著高于听力正常组和轻度聋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②由多频稳态诱发电位检查结果和实际纯音测听的组别经交互聚类判别纯音测听结果所犯的判断错误,听力正常组的判别符合正确率为100%;轻度聋组12例中仅有1例错判,正确率为92%;中度聋组9例中1例错判,正确率为89%,中重度聋组判别正确率为83%。结论:由多频稳态诱发电位测试结果可推测以纯音测听结果为标准的客观听力状况所犯的判别错误,多频稳态诱发电位测试在客观听力评价中对轻度聋以上的有较好的准确率,在实际应用中有较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瞬态耳声发射(TEOAE)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对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TEOAE及ABR对我院206例高危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先用TEOAE进行初筛、复筛、再复筛,仍未通过者测试ABR,2次ABR测试异常者诊断为听力障碍。结果:206例高危新生儿用TEOAE筛查,初筛未通过率为170‰(35/206),复筛为136‰(28/206),再复筛为102‰(21/206),用ABR复查诊断为听力障碍疾病29‰(6/206)。结论:TEOAE及ABR很适合高危新生儿的听力筛查,TEOAE与ABR合用能早期发现听力障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 stem response, ABR)和多频稳态诱发电位(auditory steady state response,ASSR)在听力筛查阳性婴幼儿听力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5年8月至2007年10月期间宁波市新生儿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 DPOAE)听力筛查阳性者70例转诊至宁波市儿童听力诊断治疗中心进行听性脑干反应及多频稳态诱发电位测试,综合分析ABR及ASSR的测试结果。结果 70例婴幼儿(140耳)中ABR正常37耳, 轻度聋18耳, 中度聋21耳, 重度聋31耳和极重度聋33耳; 非极重度聋ASSR的2 kHz和4 kHz反应阈与ABR反应阈之间呈直线正相关关系(IP/I0.05), 而ASSR的0.5 kHz和1 kHz反应阈与ABR反应阈之间无直线关系(IP/I0.05)。极重度聋0.5 kHz、1 kHz、2 kHz和4 kHz ASSR引出率分别为42.4%、57.6%、45.5%和48.5%,高于ABR的引出率21.2%(I/Isup2/sup=9.7408,IP/I=0.0450)。结论 听力筛查阳性婴幼儿的高载波频率ASSR与ABR存在良好的相关性,且ASSR具有频率特性及较高反应引出率而更适用于极重度聋婴幼儿残余听力的评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26(252耳)名正常新生儿在出生后第7天、第30天及3个月,分别进行TEOAE检查及ABR测试并对两者的结果进行科学分析。结果:TEOAE通过率随着出生后时间的增长分别为90.4%、96%、96.4%。与ABR结果对照其共同阳性率为100%,共同阴性率分别是因为3%、97.5%、97.9%。结论:TEOAE是一种快速、敏感、无创、简便易行的听力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顺态诱发耳声发射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应用的重要性、可行性,了解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病状况,以便早期干预.方法 应用顺态诱发耳声发射对2915例新生儿进行听力初筛、复筛,外周听力在刺激频率范围内正常表示筛查通过.初筛未通过行复筛,复筛未通过者采用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技术诊断.结果 2915例中初筛通过2587例,需要复筛328例,实际复筛298例,通过286例;确诊为听力损失4例(7耳),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失在筛查儿中发病率为1.37‰.结论 应用顺态诱发耳声发射可及早发现新生儿听力损失,并进行及早干预,促进婴幼儿语言发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在新生儿耳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5000例新生儿均采集脐带血,采用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检测国内常见耳聋基因及对应点位.新生儿出生48 h后行听力筛查.按照筛查结果将新生儿分为随诊组(4891例)、高度预警组(46例)、听力学诊断组(38例)、耳聋组(25例)4组,均按照听力随访频次随访听力至3岁.以3岁时随访的听力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听力筛查法、耳聋基因筛查法及二者联合筛查3种方式诊断新生儿耳聋的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度.采用spearson相关性分析新生儿听力筛查与耳聋基因筛查结果的相关性,听力筛查与听力诊断结果、基因筛查与听力诊断结果的相关性.结果随访3 a,本组5000例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阳性率为1.42%;随诊组中未诊断出听力障碍,高度预警组中确诊听力障碍3例(6.52%),听力学诊断组确诊听力障碍5例(13.18%),耳聋组确诊听力障碍8例(24.00%);耳聋组听力障碍检出率显著高于高度预警组和听力学诊断组(P<0.05).耳聋基因联合听力筛查诊断新生儿耳聋的灵敏度高于单纯听力学诊断、耳聋基因诊断;而联合诊断法的特异度、准确度低于单一诊断方法.S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听力筛查、基因筛查与耳聋确诊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49、0.813,听力筛查与基因筛查的相关系数为0.738,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新生儿听力联合耳聋基因筛查能显著提高新生儿听力障碍的检出率,为新生儿后续语言、听力等系统早期干预提供指导,有利于新生儿心身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听力筛查测试时间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听力障碍是常见的出生缺陷。国内正常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率为0.3%,其中中重度以上者0.05%。新生儿听力损害如不能及时发现和有效干预将严重影响患儿语言、认知和情感的发育。我院从2002年开始,常规对新生儿不定时地用Madsen Echo-Screen瞬态耳声发射仪进行听力初筛,发现在不同时段筛查结果不同。为提高筛查通过率,减少重复工作,杜绝家长在场可能出现的假阳性,进行了本研究,旨在寻求新生儿听力筛查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15.
16.
新生儿听力筛查测试时间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听力障碍是常见的出生缺陷。国内正常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率为0.3%,其中中重度以上者0.05%[1]。新生儿听力损害如不能及时发现和有效干预将严重影响患儿语言、认知和情感的发育。我院从2002年开始,常规对新生儿不定时地用Mad senEcho—Screen瞬态耳声发射仪进行听力初筛,发现在不同时段筛查结果不同。为提高筛查通过率,减少重复工作,杜绝家长在场可能出现的假阳性,进行了本研究,旨在寻求新生儿听力筛查最佳时间。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04年8月—2005年1月,将在我院分娩的正常新生儿600例随机分为3组:A组为出生后24h的新生儿;B组为出生后48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