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脑血吸虫性肉芽肿的CT和MRI表现进行分析,探讨脑血吸虫性肉芽肿的CT和MRI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脑血吸虫性肉芽肿17例。采用EXEL 1900 Super CT机及XGY0.3T开放式永磁型MRI仪,分别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幕上大脑15例,幕下小脑2例。CT平扫病变呈等或稍高密度,MR平扫T1WI大多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但低于脑脊液信号,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呈稍高信号。CT和MRI增强表现为:脑皮质或皮层下区多发或单发大小不等强化结节,呈簇状聚集成团。【结论】脑血吸虫性肉芽肿的CT和MRI表现具有特征性;是临床诊断脑血吸虫性肉芽肿的最有价值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结核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 本组6例脑结核瘤,男、女各3例。4例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脑脊液生化及治疗后结果明确诊断,2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同期胸片发现肺结核4例。一次性增强扫描2例,平扫后增强扫描4例。结果 6全脑结核瘤中,5例位于幕上,1例位于幕下。多数病变位于皮层或皮层下浅层,病变单发多发各3例。CT平扫病变为低密度1例,结节状、环状稍高密度灶3例。增强后结节状强化3例,环状强化2例,结节状并环状强化1例。结论 CT检查对脑结核瘤的诊断及对指导临床治疗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血吸虫性肉芽肿的MRI延迟动态增强扫描表现。方法 作者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20例脑血吸虫性肉芽肿的MRI动态增强扫描及延迟扫描资料。结果60s内病灶无强化;120s-5min内出现大小不等、散在多发的小结节状轻度强化;5-10min后结节灶高度强化,且逐渐融合成团;10min后病灶强化逐渐消退。结论 MRI动态增强扫描及延迟扫描具有“慢强化、慢消退、融合成团”的特征性表现,对该病的正确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脑血吸虫病的CT和MR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对脑血吸虫病的CT和MRI表现与手术后病理材料进行分析,探讨脑血吸虫病的CT和MRI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颐性分析65例脑血吸虫病的CT和MRI平扫和增强表现,并结合4例手术后病理材料进行比较。结果 病灶位于脑皮层或皮层下区,直径多在5~35mm。病灶密度或信号与脑灰质一致,周围水肿环绕。增强后病灶小结节呈簇状聚集成团,明显延迟强化延迟消退。结论 脑血吸虫病的CT和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如出现上述征象高度提示脑血吸虫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的CT表现和随访变化,为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包括首次就诊和随访的CT表现。患儿年龄11天~60天,男性2例,女性5例。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CT平扫肿瘤表现为肝内多发或单发的边界清晰的低密度病灶,增强扫描早期可见肿瘤呈显著结节状强化、不均匀强化或边缘强化,延迟期扫描可见肿瘤由周边向中心递进强化的特征。巨大病灶的中央坏死区可始终无强化,并可见斑片钙化灶。给予类固醇皮质激素治疗后,CT随访(6例)病灶均不同程度缩小,部分病灶完全消失。结论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表现为多发病灶和单发病灶,CT显示为多发强化结节或边缘强化的巨大病灶,激素治疗肿瘤可自行退化或消失。  相似文献   

6.
CT对甲状腺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甲状腺肿瘤的CT表现,探讨CT在甲状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6例良恶性甲状腺肿瘤的CT表现,其中甲状腺腺瘤38例,甲状腺癌8例。结果腺瘤平扫时低密度结节边界清晰;增强扫描有一定强化,其中22例显示瘤内强化结节、14例显示周边强化环。恶性甲状腺肿瘤平扫密度不均匀,边界不清;增强扫描强化不均,并向邻近组织侵犯。结论CT在甲状腺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螺旋CT对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IHPC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常规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16例IHPCC中10例位于肝左叶。肿块型12例,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肿块,早期无强化(n=5)或边缘强化(n=7),延迟期内部强化。浸润狭窄型2例,表现为胆管壁局限性增厚伴强化,腔内息肉型1例,扩张胆管内乳头状强化结节,1例未见明确肿块。13例伴胆管不同程度扩张。结论:CT动态增强是IH—PCC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早期无强化或边缘强化,延迟期病灶内部强化,伴病灶周围胆管扩张是IHPCC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回顾性总结7例临床病理确诊的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影像学表现,以期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性,避免临床不必要的手术和有创的病理活检。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手术或者病理活检临床确诊的7例共8个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病灶的CT平扫,增强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平衡期图像以及MRI平扫、增强早期及增强晚期的图像。其中5例行CT及磁共振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仅行磁共振平扫,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6例7个病灶,其中左叶2个病灶,右叶5个病灶。CT平扫病灶显示不清,增强动脉期表现为边界清晰车轮状明显强化结节,中心星芒状瘢痕强化不明显,门静脉期或延迟后病变逐渐为与邻近肝实质等密度结节,中心星芒状瘢痕延迟后明显强化,周边可见增粗迂曲的回流静脉血管影;MRIT1WI呈边界清晰的等信号或略低信号结节,中心星芒状瘢痕呈低信号;T2WI病灶为边界清晰的略高信号结节,中心条形或星芒状明显高信号影。增强T1WI脂肪抑制像表现和CT增强表现一致,早期轮辐状强化,延迟后呈等信号灶,中心瘢痕延迟后强化明显。结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据此可以进行临床准确诊断,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9.
婴幼儿脑型脚气病CT诊断(附87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讨论婴幼儿脑型脚气病的CT表现,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7你临床证实为婴幼儿脑型脚气病的CT影像,分析其CT表现特点,CT检查方法包括平扫及增强。结果:CT表现同时为豆状核,尾状核头部对称性低密度病灶79例,仅豆状核对称性低密度病灶8例,伴发其他征象为两侧脑室前角受压79例,外部性脑积水37例,两额颞区硬膜下积液15例,颞叶或额颞顶叶对称性低密度病灶3例,增强扫描15例均无强化,CT随访39例中,10例留下后遗症患儿发现双侧对称性残余囊线形低密度灶7例,其余患儿病灶基本吸收。结论:婴幼儿脑型脚气病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资料能做出正确诊断。CT随访为判断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在诊断脑胶质瘤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65例,总结脑胶质瘤在CT平扫及CT三期增强扫描中的图像表现特征,以手术结果为参照标准,计算CT平扫及CT三期增强诊断胶质瘤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CT平扫中,病灶单纯低密度影19例,混杂密度影34例,高密度影12例,其中合并钙化者4例。三期增强扫描中,12例星形细胞瘤患者未见明显强化,27例星形细胞瘤强化明显;环壁厚薄呈现不均匀者17例,65例环壁厚度为4~8 mm,环内CT值18~25 Hu。13例出现环状强化特征,同时伴有囊变液化坏死低密度区,6例出现单纯实质性斑状增强,10例病灶区域呈现花环状强化,实质期病灶内见斑状活毛细血管纹状强化改变。CT平扫诊断脑胶质瘤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6. 15%、80. 00%,明显低于CT三期增强扫描98. 46%、95. 38%(P0. 05)。结论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均能清晰显示脑胶质瘤的图像特点,其中增强扫描诊断脑胶质瘤敏感度及特异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流行性乙型脑炎CT诊断及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加深对流行性乙型脑炎CT改变的认识,以期提高临床对该病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分析27例乙型脑炎的临床资料,普通型4例,重型19例,极重型4例,经头部CT扫描,5例行增强扫描。结果:病变多为大脑皮质、丘脑、基底节区低密度灶,1例位于脑干,1例伴病灶内出血。结论:本组病例符合乙型脑炎病理改变,CT作为一种无创伤性的检查方法,在乙型脑炎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特点。方法收集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于胃17例,小肠7例,结肠2例;CT平扫肿块呈软组织密度,密度均匀者8例,瘤内有低密度坏死者18例,肿块内有钙化者5例,边缘清晰者19例。增强扫描时肿瘤实质区明显强化,CT增值在20~60HU,内部坏死囊变区无强化;其中良性5例,恶性21例。免疫组化26例均显示CD34阳性。依据肿瘤的肉眼病理结构差别,将其CT表现形式概分为实体型、小灶坏死型、大灶坏死囊变型。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预测良恶性和估计预后有较好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腮腺腺淋巴瘤的CT和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5例腮腺腺淋巴瘤的CT表现.结果 15例腮腺腺淋巴瘤中,男12例,女3例,其中50岁以上13例(86.7%),有吸烟史13例(86.7%).单发13例,多发2例,共21个病灶,其中17个(81.0%)病灶位于腮腺浅叶下极;病灶呈圆形、椭圆形及分叶状软组织肿块,边缘光整,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动脉早期中度强化或明显强化,其中13个(61.9%)病灶内见小血管通过或周围见贴边血管影.结论 根据发病年龄、性别、部位及影像学表现,有助于提高腮腺腺淋巴瘤的CT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肾上腺神经鞘瘤的CT和MR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神经鞘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4例接受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2例肾上腺神经鞘瘤均单发,其中左侧8例,右侧4例,肿瘤体积1.75 cm×1.64 cm×2.91 cm~12.56 cm×9.63 cm×25.26 cm,CT平扫8例为均匀等密度或略低密度,4例密度不均,内有坏死、囊变,其中1例伴少许钙化,平均CT值15~40 HU,增强后呈轻至明显强化,实质部分强化均匀,囊性部分无强化。MR平扫示肿瘤在T1WI表现为等或低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1例肿瘤信号均匀,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3例由于坏死、囊性变信号不均。结论 CT和MRI显示肾上腺区病变具有完整包膜、内部囊性变、出血、钙化及渐进式强化等为肾上腺神经鞘瘤主要影像学特征,可提示肾上腺神经鞘瘤诊断、并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5.
有癫痫发作的脑型血吸虫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98例有癫痫发作的脑型血吸虫患者,经血清、脑脊液免疫学、脑电图、头部CT或MRI检查,结合疫水接触吸及临床表现而确诊。经分析结果表发:癫痫发作形与病变部位密切相关额叶、顶叶和额额顶交界部位病变以全面性发作或单纯部分性发作为主,颞叶病变以复杂部分发作多见。  相似文献   

16.
脑血吸虫病的CT表现(附19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脑血吸虫病的CT表现特点。材料与方法:收集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证实为脑血吸虫病的患者19例,均行脑CT平扫与增强扫描。结果:CT表现为等、低、略高密度的病灶周边均有广泛的水肿带,增强扫描后病灶边缘可见结节状、环状强化,或无明显强化。结论:脑血吸虫病在CT表现上无一定的特异性,诊断过程还必须参照临床病史及各种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对单发脑转移瘤(SBM)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分析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18例SBM的CT平扫及增强表现。结果本组SBM幕上14例,小脑3例,脑干1例。瘤体位于脑皮质及皮质下区占77.8%,且有明显强化。环状强化占27.8%,结节状强化占69.2%。幕上中重度瘤周水肿占77.8%。结论临床病史及原发灶在单发转移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单发脑转移瘤易于误诊,正确诊断需多方面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原发肺真菌性肉芽肿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原发肺真菌性肉芽肿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21例均接受CT平扫,17例接受增强扫描。结果 CT表现呈单发结节或肿块17例,多发4例(12个结节或肿块),共计29个病灶,均分布于肺叶外周带;24个病灶(24/29,82.76%)与胸膜紧密相邻,其中11个(11/29,37.93%)与胸膜呈宽基底相连。病灶呈软组织密度,1个病灶内部可见小片状低密度影,空洞、空气新月征各见于1个病灶,未见钙化、脂肪及空气支气管征。20个病灶边缘模糊,3个见分叶,16个见毛刺征,11个伴卫星灶。17例增强扫描中,6例病灶呈明显强化,其余为轻-中度强化。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结论 原发肺真菌性肉芽肿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排除其他病变,可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