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螺旋CT仿真内窥镜技术在膀胱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螺旋CT仿真内窥镜技术(CTVE)在诊断膀胱肿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膀胱肿瘤的影像学资料。CT检查方法是导尿管抽出尿液后,向膀胱内注入气体行螺旋CT扫描,图像传至工作站,行三维仿真内窥镜重建。结果 CTVE检查发现膀胱肿瘤26例,检出36个结节;而轴位图像仅发现18例,检出26个结节。其中18例行膀胱癌切除术,8例行膀胱镜电切术。结论 CTVE对膀胱肿瘤的检测是一种无创而有效的方法,对腔内病变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崔文  周军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8):127-129
目的 比较不同CT检查方法对发现膀胱病变的诊断价值,以期建立一套合理的CT检查程序。方法 62例膀胱疾病患者,均行憋尿后CT水平扫描,22例翻转体位俯卧位或侧卧位扫描,6例行充气后CT扫描,23例增强及延时排泄期CT扫描,并均行三维重建。评价憋尿水平扫描、翻转体位扫描、充气扫描、膀胱增强及排泄期扫描,多平面重建、多层面容积重建图像、CT仿真内镜成像对膀胱内病变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62例膀胱疾病患者中,经膀胱镜或手术证实发现结石患者33例,凝血块6例,膀胱癌13例,膀胱憩室5例,炎症6例,前列腺增生压迫3例,其中膀胱癌合并结石3例,憩室合并凝血块l例。憋尿水平扫描CT检查者中,CT均能全部发现病变,其中33例结石、5例凝血块及5例膀胱憩室患者,部分结合翻转体位扫描均能明确诊断,膀胱癌炎症及前列腺增生压迫患者通过CTVE、增强及延时排泄期CT扫捕,并行三维重建,可做出明确定性及准确定位诊断,并能为临床提供盆腔内有无直接侵犯或淋巴结转移。结论 对于膀胱病变,建议首先采用憋尿水平扫描、翻转体位扫捕怀疑肿瘤时,辅以螺旋CT增强扫描及延时排泄期CT扫描,肿瘤较小时横断面图像、MPVR图像、CTVE三者结合可为膀胱肿瘤的早期发现提供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螺旋CT不同成像技术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显示效果及其在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行胸部螺旋CT扫描,获得扫描数据后进行图像后处理,成像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小密度投影(MinP)、表面遮蔽显示(SSD)、CT仿真内窥镜(CTVE)。作出CT诊断后即行内窥镜下异物摘取术。结果:38例气管、支气管异物在不同成像技术中的显示是MPR100%,MinP71.1%,SSD60.5%,CTVE73.7%;异物部位为气管8例,右侧支气管17例,左侧支气管13例。内窥镜下异物摘取术结果与CT诊断一致。结论:螺旋CT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其中MPR应作为成像常规,MinP、SSD、CTVE不宜单独应用,应结合MPR或轴面像,以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讨论多排螺旋CT在结肠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6例临床怀疑结肠肿瘤的患者,行多排螺旋CT充气扫描,并行多平面重建(MPR)、仿真内窥镜(CTVE)、表面遮盖(SSD),透明显示(Raysum)等多种三维成像,分析其图像特征,并与纤维内窥镜(FC)、手术所见对照分析,讨论多排螺旋CT在结肠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本组病例均经FC检查发现病变后行螺旋CT检查。本组中有7例诊断为结肠多发息肉,SSD与钡灌肠相似,CTVE对息肉样病灶数无FC发现的多,CTVE与MPR各平面二维影像相比,MPR能够更好的显示病灶。结论:多排螺旋CT可1次屏气完成扫描,较好的避免了呼吸运动和结肠蠕动的影响,结合强大的计算机后处理功能,进行多种图像重组,既能准确实现病变区腔内的情况,又可以观察黏膜下、肌层、浆膜层的病变及其腔外情况,并可以观察病变与邻近组织、器官之间的关系及远处转移情况,弥补了纤维内镜及钡剂透视单一显示病变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仿真内窥镜(VE)在腰椎骨性椎管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腰椎骨性椎管狭窄病变行MSCT扫描,将薄层轴位数据传输至工作站行CT仿真内窥镜(CTVE)成像,并将CTVE图像与CT轴位、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重建(VR)图像进行比较。结果:26例腰椎骨性椎管狭窄病变的CTVE图像均能清晰地显示椎管狭窄部位的内表面形态。结论:MSCT的VE成像能多角度、立体、全面地显示椎管内表面形态,结合二维及三维成像可以明确病变诊断,对临床治疗有独特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螺旋CT改良式双期扫描技术对患有泌尿系统疾病的病人进行前瞻性研究,旨在提高螺旋CT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利用双螺旋CT对患有泌尿系统疾病的38例病人进行改良式双期强化扫描,由两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对扫描获得的轴位图像和其中18例病人利用工作站重建的MPR,重建图像对所有病人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30例行手术治疗的病人术后由放射科医生与手术医生和病理科医生对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38例中膀胱癌16例,膀胱炎3例,肾癌13例,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输尿管肿瘤2例,输尿管炎症2例,本组病人的诊断正确率为96.67%,结论:螺旋CT改良式双期扫描技术在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必将成为泌尿系统疾病检查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7.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较少见的黏膜增生性病变,有发展为膀胱癌的可能。随着腔内泌尿外科技术的发展和病理科医师对该病认识的逐步提高,腺性膀胱炎病例有增多的趋势。CT在腺性膀胱炎诊断及与膀胱癌的鉴别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收集经CT扫描、膀胱镜及手术证实的腺性膀胱炎13例,分析其征象,探讨CT在腺性膀胱炎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应用螺旋CT机对24例可疑膀胱疾病患者的膀胱行容积扫描,应用三维导航软件(Navigator Smooth)重建仿真内镜图像,利用Fly Through软件多角度观察膀胱。全部病例均行纤维膀胱镜检查。结果 :24例中,诊断为膀胱肿瘤21例,乳头状瘤1例,肿瘤直径为0.8~6 cm;前列腺增生2例。认为CT仿真膀胱镜是一种比较可靠的检测膀胱病变的非侵入性检查手段,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层面螺旋CT仿真内镜(CTVE)技术在诊断膀胱肿瘤中的作用。方法对30名膀胱病变患者进行常规盆腔横断面多层面螺旋CT(MSCT)扫描,将扫描得到的容积数据重建后输入SUN AW4.0工作站,用三维导航软件重建成仿真内镜图像,调节阈值及视角并用伪彩技术立体观察膀胱内表面情况。结果 30例均示膀胱肿瘤,其中1例病灶位于纤维膀胱镜检查的盲区。结论 CTVE作为一种微创检查,无盲区,可观察到肿瘤浸润深度,结合多平面重建及其它三维技术,MSCT仿真内镜能达到与纤维膀胱镜检查同样的敏感度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王晓嫚  唐栋  俞波  高枫 《现代实用医学》2012,24(11):1285-1287,1322
目的通过对腺性膀胱炎的超声及螺旋CT征象分析,探讨二者联合应用对于进一步提高腺性膀胱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18例腺性膀胱炎患者,分别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三期增强扫描检查发现病变后,均由膀胱镜病理活检或手术后病理证实为腺性膀胱炎,回顾分析其超声及CT征象,再将两种检查的影像征象联合探讨、综合分析得出结论,最后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超声及CT下18例患者病灶大致表现为膀胱壁结节或弥漫型增厚,按形态主要为三种分型:扁丘结节型,厚壁型,混合型。超声单独诊断的特异性为55.3%,准确性为72.2%;CT单独诊断的特异性为50.3%,准确性为77.8%;两者联合评估的特异性为68.3%,准确性为88.9%。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联合CT增强扫描可相互提供有利的诊断依据,弥补各自的局限性,进而提高对腺性膀胱炎定性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CT和MR影像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搜集21例经病理证实的腺性膀胱炎的CT和MR资料,全部病例均做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朵草坪状增厚型11例,弥漫型5例,结节隆起型3例,混合型2例。结论腺性膀胱炎主要表现为草坪状或弥漫性的膀胱壁增厚,增强后呈轻度强化。重视腺性膀胱炎和其它膀胱肿瘤合并存在的可能,增强扫描对于膀胱内多灶病变的定性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腺性膀胱炎影像学诊断及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影像学诊断及价值。方法:搜集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腺性膀胱炎的临床、X线、B超及CT表现。结果:腺性膀胱炎的病理表现有特征性。CT能清晰显示腺性膀胱炎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以及与膀胱周围组织的关系等,而超声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结论:影像学对腺性膀胱炎的诊断有较大诊断价值,但确诊仍要靠病理活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部螺旋CT扫描支气管重建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例胸部螺旋CT扫描病例全部进行多平面图像征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最小密度投影(MinIP),仿真内窥镜(CTVE)等图像处理以使气管支气管成像。结果:118例表现为正常,其气管支气管外表面,管内壁,管腔均显示清晰,结构完整。82例表明为异常,分为腔内占位,腔外压迫和管壁受侵,支气管扩张改变。结论:胸部螺旋CT扫描支气管重建技术对于气管支气管本身及其腔内外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面螺旋CT在膀胱肿瘤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对35例膀胱肿瘤患者进行多层面螺旋CT扫描,使用CT仿真膀胱镜(CTVC)及多平面重组(MPR)技术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35例病例CTVE均能显示单发或多发膀胱肿瘤,MPR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对照准确率为88.6%。结论:多排螺旋CT在膀胱肿瘤显示、分期及术后监察方面均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福才  胡斌  邓鲲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0):144-145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临床特点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3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进行诊断及抗感染、经尿道气化电切病变组织、膀胱药物灌注治疗方法的分析。结果本组13例均获得随访,1例4个月后复发;1例术后1年恶变,其余均治愈。结论膀胱镜检查结合组织活检,对诊断腺性膀胱炎有重要意义;经尿道电切或电灼病变组织,需去除导致腺性膀胱炎的病因;腺性膀胱炎有恶变倾向,需定期随访复查。  相似文献   

16.
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膀胱癌诊断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与局限性。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对27例膀胱癌患者进行检查,在膀胱充盈状态下行平扫,扫描完毕后将原始数据传输至螺旋CT工作站,经分别选择采用VE、MIP,VR、MPR等三维图象后处理。结果发生于膀胱三角区21例,其中累及输尿管开口区17例(右侧12例、左侧5例),右侧壁4例,左侧壁2例。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显示肿瘤的形态特征侵犯程度转移部位等方面价值各有不同。结合使用可以相互弥补,极大提高肿瘤的诊断准确性。结论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膀胱癌诊断及显示癌灶的具体部位及比邻关系更加直观,逼真。  相似文献   

17.
石慧军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20):2545-2546
目的:探讨超声对腺性膀胱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8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超声图像,从病灶部位、范围、内部回声等方面做综合分析。结果:38例腺性膀胱炎超声图像上可分为三种类型:(1)局部扁平增厚型,多出现在膀胱三角区;(2)弥漫增厚型,即全膀胱壁不均匀增厚;(3)类肿瘤结节型,可于膀胱壁任何一处见瘤样结节突向膀胱腔。病变位于膀胱三角区且范围较大者,可有肾积水及输尿管扩张等继发表现。与病理对照,本组病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4.21%,误诊病例均为类肿瘤结节型。结论:腺性膀胱炎在超声图像上有其特征性表现,可以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仿真膀胱内窥镜技术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多层螺旋CT对50例患者膀胱行容积扫描,利用Navigator软件对容积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形成仿真膀胱内窥镜的影像,应用Fly Throgh软件多角度观察膀胱,全部病例均行纤维膀胱镜检查。结果:MSCTVE技术显示效果满意,与纤维膀胱镜对照及手术病理证实符合率100%,较好的显示了肿瘤特征。但对浅表隆起凹陷均不如纤维内窥镜敏感。结论:MSCTVE显示肿瘤病变准确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螺旋CT在结肠癌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肠癌病例行螺旋CT检查,对其2D多平面重建图像(MPR)、3D透明法(Raysum)、表面遮盖法(SSD)、仿真纤维内窥肠镜(CTVE)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结肠癌的CT表现为大小不等的软组织肿块,与肠管关系密切,可挤压并推移周围肠管移位。部分块影内可有囊变灶、低密度坏死区及细小钙化灶。部分肠管壁局限性或广泛性不均匀增厚,增强扫描肿块有明显不均匀强化,中央囊变或坏死区不强化。部分肠腔变窄,其中一例横结肠局部呈环形缩窄,CTVE图像显示缩窄处肠腔菜花状软组织结节突向肠腔内,SSD图像清楚地显示缩窄处的位置及病变肠段的长度。另有一例乙状结肠与降结肠交界处肠腔完全梗阻、闭塞。MPR图像准确地显示病变肠腔部位,手术证实定位准确,且该处肠管壁局部增厚、肿块突向腔内并堵塞肠腔。结论:将多排螺旋CT的轴位图像、MPR及三维SSD、Raysum、CTVE图像有机地结合,可以较准确地进行病变定位、良恶性定性诊断,为临床诊治结肠肿瘤提供直观、可靠的科学依据,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螺旋CT在急危重症病人体部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2例急查体部螺旋CT扫描,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病例分析总结,全部病例用快速连续扫描,扫描完成后再根据不同情况重建层厚5~6mm图像。病人图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30min内发出诊断报告。结果 胸部37个部位,13例肺挫伤,5例合并胸腔出血。主动脉破裂2例,表现为主动脉瘤破裂纵隔血肿和胸腔积血。腹部11例,急性重症胰腺炎5例,脾破裂2例,肝破裂、肾和胰腺挫伤各1例,胃底部肿瘤穿孔致左侧膈下脓肿1例,闭袢性肠梗阻1例,肾移植后腹部血肿1例,肠系膜上动静脉栓塞致小肠坏死1例,螺旋CT定位诊断正确率100%,定性诊断正确率95.8%。结论 螺旋CT在急危重症病人体部检查中具有检查速度快、图像分辨率高,CT诊断与手术符合率高,较传统X-线和B超检查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