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点.为其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住院患中各类先天性心脏病IE的发生率、临床特点、血培养、心内膜受累和治疗情况。结果①先天性心脏病IE中主动脉瓣受累的发生率最高(11/11);②手术证实累及多个瓣膜及病变多样;③尿检查改变、肝肿大和脾肿大的发生率及血培养阳性率下降,可能与抗生素广泛应用及开展侵袭性检查有关。本组血培养阳性率35.7%(20/50).致病菌以草绿色链球菌为常见(14/25);④手术治疗45例。治愈44例,死亡1例.其余内科治愈13例,因动脉栓塞或心功能恶化而自行出院14例,死亡3例。结论适当的内科治疗与积极的外科治疗相结合是治疗IE的重要手段,对提高存活率、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18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手术治疗经验。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完成,行畸形矫正和赘生物清除。结果:全组中除1例术后死于低心排综合征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外,余均顺利康复。结论:在抗感染治疗同时积极手术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并应强调术后处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收治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后高热护理经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对我院小儿恢复室100例6岁以下患儿术后出现高热症状所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结果:通过相应的、有效的、正确的降温措施,防止了因高热引起的各种并发症。结论:加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高热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23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外科治疗体会。方法:1991年5月~2005年6月,共收治先心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23例,其中室间隔缺损14例;动脉导管未闭6例;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3例。20例有赘生物,其中三尖瓣8例、二尖瓣2例、肺动脉瓣1例、主动脉瓣9例;1例主动脉心瓣与肺动脉瓣并存。所有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行畸形矫治、清除或切除感染瓣膜、组织、赘生物,用5%碘伏涂擦,先锋霉素溶液冲洗,二尖瓣及主动脉瓣植入机械瓣膜置换,三尖瓣和肺动脉瓣行成形术。结果:早期1例术后第6天因严重低排综合征死亡,其余22例均健康出院,18例病人随诊6个月~14年,无继发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功能(NYHA)I级16例,Ⅱ级2例。结论:手术治疗先心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疗效满意,其关键是掌握好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30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及疗效。结果:本组治愈率90%,病死率10%;术前1例死于脑栓塞,术后早期死亡2例分别死于心力衰竭和脑出血;术后随访3个月~5 a,心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先天性心脏病不明原因发热>1周应考虑感染性心内膜炎;掌握手术时机,选择合适术式,结合围手术期抗感染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73例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病原学分布及其耐药状况,为指导临床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沈阳军区总医院199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73例IE患者进行血培养,分析病原学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术前血培养及术中赘生物细菌培养总阳性率23.3%(17/73)。感染细菌以草绿色链球菌为主,其次为金葡菌、肠球菌和口腔链球菌。结论CHD合并IE病原菌菌种呈现多样化趋势,积极加强对IE患者的血培养检查和药敏试验极为重要。传统的经验性应用大剂量青霉素治疗的观念需要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根据不同的致病菌给予相应的抗生素治疗.抗菌治疗后病情未能得到控制甚至出现恶化的给予手术治疗.结果 46例患儿,治愈28例,占60.9%;好转14例,占30.4%;自动转院2例,占4.3%;死亡2例,占4.3%,总有效率为91.3%.结论 早期诊断,并给予足量的抗生素治疗或者手术治疗可有效控制感染、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微生物感染心脏内膜表面伴赘生物形成的一种炎症,瓣膜为最常见受累的部位。按病程可分为急性和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按微生物人侵途径可分为自体瓣膜、静脉药瘾和人工瓣膜心内膜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先心病术后合并纵隔气肿的常见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01-2011—12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术后6例并发纵隔气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结果本组患儿中3例痊愈,3例治疗效果欠佳,循环不能维持,自动出院(死亡)。结论小儿先心病术后合并纵隔气肿,对心肺功能影响大,临床表现多样,易发生误诊或漏诊,病死率高,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我院1996~2006年对感染性心内膜炎(IE)37例患者施行外科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5例,女12例,年龄14~51(平均34.3)岁。临床表现有发热、贫血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原发性IE16例,继发于瓣膜病或心内畸形基础上IE21例,其中风湿性心脏病13例,室间隔缺损5例,房间隔缺损2例,晚期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PVE)1例。术前血培养阳性13例,超声心动图提示赘生物形成23例,体循环栓塞3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1.2手术方法均采用常规体外循环,其中心脏不停跳下完成手术14例,余23例在心脏停跳下完成,采用冷血心脏停博…  相似文献   

11.
感染性心内膜炎(IE)是一种常见疾病,但与过去相比,其病原体、临床表现、治疗方式等均有一定变化。本文对182例IE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选自本院1992年1月至1997年7月因IE住院病人182例,其中男性126例,女...  相似文献   

12.
1病例资料男,29岁。因间断发热3个月,活动后胸闷、心悸1周入院。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发热,体温最高38.9℃,不伴咳嗽、咳痰、流涕,无腹痛、腹泻,曾到当地卫生所就诊,给予青霉素、头孢菌素及红霉素等  相似文献   

13.
我院1998-08~2007—06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9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6例,女3例,年龄12~38(平均22)岁;室间隔缺损8例,其中侵犯三尖瓣致关闭不全7例,侵犯主动脉瓣致关闭不全1例;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并关闭不全1例。本组均有反复或持续发热史,其中3例出现心力衰竭,脾栓塞1例,心脏听诊均听到病理性杂音,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均增高,血培养阳性者3例,链球菌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心电图示左室增大8例,室性早搏2例,窦性心动过速2例,胸片示心胸比率0.45~0.76,心影6例增大,超声心动图示左室增大6例,三尖瓣赘生物4例,主动脉瓣赘生物2例,三尖瓣腱索断裂1例,血沉增快6例,贫血7例。术前均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及强心、利尿治疗改善心功能,1例因感染难以控制行急症手术,其余8例均在体温控制正常1~3周择期手术。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多以呼吸急促、心衰、喂养困难等为首发症状,且大多无明显心脏杂音,易致漏诊、误诊,我院近年来收治18例首诊误诊为其他疾病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c,IE)是微生物感染心内膜或邻近大动脉内膜,伴赘生物形成的炎症性疾病。早期诊断和及时恰当的抗生素治疗可大大提高治愈率^[1,2]。现对2例右心内膜炎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无基础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16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院1998-01~2004-04无基础性心脏病的感染性心内膜炎(I E)16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9例,女7例,年龄最大55岁,最小9岁,平均29.4岁.均无基础性心脏病.采用1994 年Duke标准,全部为临床确诊.本组病前拔牙1例,挤压痤疮1例,皮肤化脓性感染1例,乳腺癌放疗后1例,剖宫产1例,上呼吸道感染8例,有糖尿病史1例,静脉吸毒史1例,无明显诱因1例.临床表现发热16例(100%),贫血14例(87.5%),血沉增高14例(87.5%), 心脏出现杂音11例(68.8%),充血性心力衰竭4例(25.0%);皮肤粘膜出血4例(25.0%) ;血尿7例(43.8%),类风湿因子阳性5例(31.3%),脾大2例(12.5%);血栓栓塞性疾病 2例(12.5%);心脏彩超发现瓣膜赘生物12例(75.0%)、血培养阳性8例 (50.0%), 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产色葡萄球菌1例,微球菌1例,FG链球菌1例,D群非肠球菌1例,D族中链球菌1例.并发充血性心力衰竭4例,脑栓塞2例,主动脉瓣穿孔1例.首诊上呼吸道感染 6例,颅内感染3例,IE2例,发热待查2例,脑血管病1例,败血症1例,风湿热1例.首诊误诊率87.5%,误诊时间5~20 d,平均10.5 d.  相似文献   

17.
1病例报告男,48岁。2 a前因胸闷、心悸,心前区疼痛入院,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病情稳定后出院。无高血压、肝炎、结核病史。出院时复查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略大,室间隔运动明显减弱,各瓣膜回声好,超声诊断:符合心梗后心脏改变。后又多次在我院复查超声心动图,结果基本相同。2005-10-12以寒战、发热、咳嗽1周为主诉入院,曾在乡卫生院按上呼吸道感染静滴青霉素5 d,无明显好转。查体:T 38.2℃,R 26次/min,心律齐,心音低钝,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可闻及舒张期叹息样杂音,向下传导,余瓣膜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右下肺呼吸音减低。辅助检查:Hb 12.5 …  相似文献   

18.
于敬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24):4887-4887
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血气胸1例的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现对我院2005—01/2007—10收治的感染性心内膜炎17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0例,女7例,平均年龄4.5岁。其中〈3岁10例,3~6岁4例,6~14岁3例。本组中12例有先天性心脏病,2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3例为败血症引起。1.2临床表现发热15例为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及首发症状,其次为贫血9例,心功能不全10例,肝脏肿大7例,脾肿大2例,有脏器栓塞者5例,心力衰竭者2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2000年4月至2010年5月心外科收治的75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施行心内直视手术,其中二尖瓣置换术15例,主动脉瓣置换术22例,双瓣膜置换术26例,三尖瓣置换术3例,同期矫治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9例.长期存活72例,均无IE复发,心功能恢复至Ⅰ级54例,Ⅱ级18例;早期死亡3例(4.00%),其中1例死于感染性休克和心功能不全,1例死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1例死于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结论 IE常见病因是风湿性心脏病,但是临床表现常缺乏特异性,我们应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尤其是伴有基础疾病的,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采用积极的手术治疗,可减少心脏功能的损害,避免不可逆的器官损害和感染的扩散,明显降低病死率.同时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明显提高IE的治愈率,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