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1981~1985年巩县EHF平均年发病率达40.5/10万,全县17个乡镇发生流行,疫区相对集中在中西部,其中有9个乡镇连续5年均有发病。我们于1985年1月~1986年3月,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按照全国动物地理区划三级标准,巩县属黄淮平原亚区、伏牛山北坡山地丘陵小区。褐家鼠为该县居民区优势鼠  相似文献   

2.
<正> 1984年我们在流行性出血热(EHF)疫区对灭家鼠预防EHF的效果作了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一、调查对象概况: 鱼台、金乡县自1981年发现EHF病例以来,每年均有流行。按年发病率高于30/10万的指标,属于EHF高发区。灭鼠前鱼台县鼠密度6.06%,金乡县7.41%,室内褐家鼠占70%,其次是小家鼠。 二、灭鼠药物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 为了进一步探讨流行性出血热(EHF)疫情监测方法和指标,我们运用1974~1985年流行区鼠情监测资料,选择主要带毒鼠种的密度与历年疫情资料进行数理分析,现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4.
1981~1985年,连续5年在大青山与黄河之间的土默特平原西部对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的种群数量动态做了调查。结果表明,5年中以1982年的密度为最高(39.96只/ha.),以1985年为最低(24.12只/ha.)。参考既往资料可见,在自然状况下,该鼠数量年际变化的特点是,由低逐年增高,达到一定高峰时便逐年下降;当下降到一定水平时,又会自然逐年回升。其季节数量变化为,一年内有两个高峰(2、3月份与9、10月份),和两个低谷(7、8月份与12、1月份)。在人工大规模灭鼠后,使其密度下降到95%左右时,经过8个月左右,该鼠即可恢复其原有密度。该鼠是一种对自然条件适应能力较强的种群,一般的自然气候变化,对其种群数量的年际变化,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 汉中地区截止 1983年6月鼠肺抗原及人群血清抗体检测均为阴性,属 EHF非疫区,1985年2月以来,略阳县相继报告当地感染发病的 EHF病例,为预测流行趋势,并给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我们于1987~  相似文献   

6.
我们于1987~1989年,对EHF人群自然感染动态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于后。 材料与方法 一、调查点的选择 根据1981~1986年EHF平均发病率,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回郭镇、北寺村、西村乡、泘沱村为监测调查点。 二、血清来源 分别于EHF流行高峰前(1~3月)及流行高峰后(7~10月),用塑管采末梢血,检测EHFIgG抗体,健康人群每个调查点采血不少于200人,调查村有EHF史能找到的全部采血。  相似文献   

7.
<正> 为探讨新野县流行性出血热(EHF)流行规律和确定疫区类型,我们于1985年9月再次对主要疫区溧河乡鼠类密度及其携带EHF病毒抗原进行了调查,结果简报如下。 1。用夹夜法在该乡室内和野外共捕获褐家鼠、黄  相似文献   

8.
我院对1984~1990年收治的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进行了院内感染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旨在了解EHF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及其感染类型等,以供防治参考。一、调查分析本组721例EHF患者均按1981年全国EHF会议制定的标准诊断,并经荧光抗体检测证实。院内感染系指患者入院时无感染或  相似文献   

9.
<正> 为了阐明本市流行性出血热(EHF)的流行规律,了解宿主动物的种类组成,确定主要传染源,分折感染环境,给EHF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我站在疫区进行了鼠类种、群分布密度及抗原携带情况调查,现报告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用捕鼠中型铁夹放在室内外,夜放晨收,连放3夜,共捕鼠119只;另用夜夹法捕获35只,共有6个鼠种。室内鼠密度16.33%,以褐家鼠为优势种(83.67%);野外鼠密度为23.33%,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58.57%),褐家鼠次之(20.00%)。将捕获的154只鼠种经特异性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室内褐家鼠鼠肺中检出EHF相关抗原阳性率为7.32%。野外黑线姬鼠抗原阳性率4.92%,褐家鼠为18.18%。室内外褐家鼠的带毒率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X~2=1.71,P>0.05)。野外褐家鼠与黑线姬鼠带毒率亦无显著差异(X~2=3.68,P>0.05)。其它鼠种均  相似文献   

10.
沧州市位于河北省中部,东临渤海湾,北与天津接壤,为平原农业区,地势低洼,多为盐碱地。1986年发现首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例,20世纪90年代后流行性出血热(EHF)疫情逐渐上升,并一直维持在较高的发病水平。为了解沧州市EHF宿主动物感染情况,于1998-2004年对沧州市EHF鼠间疫情进行了监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按照全国流行性出血热监测方案要求,每年选4个县为监测点,在春秋季节对鼠密度、鼠种构成、鼠带毒率进行监测,每个监测点每次室内布夹不少于100夹次,野外不少于300夹次,同时收集其他方法捕获的老鼠,剖取鼠肺,用荧光免疫法查EHF抗…  相似文献   

11.
<正> 为探讨流行性出血热(EHF)病程各期心电图改变特点,笔者分析本院1981~1983年EHF患者104例的心电图220例次,现报道如下。 材料和方法 一 材料:本组男187例次、女33例次。EHF临床诊断标准以1981年西安会议“流行性出血热防治  相似文献   

12.
<正> 我们在全区9个县开展EHF疫源地调查的基础上,对EHF疫源地类型及鼠肺抗原和其血清抗体检出率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一、家、野鼠EHF病毒抗原阳性检出率比较:全区9个县共捕获家、野鼠3412只,发现62只鼠肺抗原阳性,平均带毒率为1.82%。在1458只家鼠中,以褐家鼠带毒率3.16%为最高,黄胸鼠0.67%次之,其它家鼠未检出。在1954只野鼠中,以黑线姬鼠带毒率3.72%为最高,社鼠0.95%,黄毛鼠0.44%,其它野鼠未检出。  相似文献   

13.
<正> 为了解我县黑线姬鼠的鼠龄结构及不同鼠龄、性别的黑线姬鼠携带EHF(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状况,初探EHF宿主动物的传播规律,我们于1985年开展了该项工作,兹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标本系在全县的部分乡镇定期或不定期分别采用夹夜法进行捕捉。按鼠的体重分成4个组来判定鼠龄:幼年组(20g以下)、亚成年组(21~25g),成年组(26~35g)、老年组(36克以上)。然后分别  相似文献   

14.
1985~2004年宁夏海原县曹洼地区鼠疫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鼠疫监测结果,探讨鼠疫控制对策.方法 按照《鼠疫监测工作方案》、《动物鼠疫监测标准》进行黄鼠密度、体蚤调查和鼠疫细菌学、血清学检验.结果 1985~2004年平均黄鼠密度0.97只/和hm2近7年来黄鼠密度连续超过1.0只/ hm2,且有上升趋势;黄鼠平均体蚤指数1.60,染蚤率45.4988年,2000年和2001年从黄鼠检出鼠疫阳性血清10份,滴度1: 20~1: 80,阳性率0.10%~0.55%;1985~2004年未检出鼠疫菌.结论 海原县曹洼地区阿拉善黄鼠疫源地内未发生动物鼠疫现疫流行,但有鼠间鼠疫散发,近年来黄鼠密度和体蚤指数为鼠间鼠疫流行提供基本条件;鼠疫控制应采取科学监测、灭鼠灭蚤、宣传教育、疫区处理和区域联防为主的综合性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 我们于1985年10月至1986年1月间,在沈阳市郊大兴等地EHF疫区进行垂直传播现场研究。从一窝黑线姬鼠胎鼠和一窝黑线姬鼠生后1~2天的乳鼠体内查出EHFV抗原和抗EHFV的IgM抗体,并从胎鼠的血、脑和肝等脏器中分离出EHFV。证实EHFV在疫  相似文献   

16.
<正> 1981年我市在开展恙虫病调查时,从长泰县黄毛鼠分离到两株弓形体。1985年开展人畜弓形体感染情况调查,又在南靖县从兔体内分离到弓形体,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 我们从1980年至1986年5月进行了全区鼠形啮齿动物种类,EHF传染源及鼠带毒情况调查,结果如下。 本次在室内外共布放97132夹次,捕获啮齿目动物3科10种。发现野外以大仓鼠为优势种,褐家鼠次之,构成比分别为51.8%和22.9%。达乌尔黄鼠用弓形夹法调查,密度为6.5只/公顷,亦属于常见鼠种。室内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小家鼠次之,构成比分别为67.3%及31.7%。  相似文献   

18.
<正> 驻马店地区是河南省流行性出血热(EHF)的老疫区。为了探索鼠类与EHF发病的关系,我们从1984年4月至1985年3月,在遂平县进行了诸项调查。 材料与方法 一、选点 选择1983年发病率最高的文城乡为调  相似文献   

19.
福建沿海某渔港家鼠型流行性出血热疫源地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省沿海某渔港船民中连续发生临床表现为发热伴有头痛、眼眶痛、腰痛及面部潮红的患者 ,部分病人经临床及血清学检测确诊为流行性出血热 (EHF)。为了减少发病、控制流行 ,我们在渔船上开展灭鼠的同时 ,对该港口居民区及渔船上的特殊环境进行EHF的宿主动物种类、密度、带毒率、病毒抗原型别及人群免疫水平等调查 ,为港区进一步制订防制对策 ,提供重要基础材料。1 材料与方法1 1 鼠类的种类及密度的调查 调查点分别为渔港居民区及停泊在港湾中的渔船。应用笼夜法捕鼠 ,捕获的鼠类鉴别种类、计算鼠密度。抽血分离血清 (置 - 2 0℃…  相似文献   

20.
哈尔滨市是人为的历史鼠疫疫点,为控制鼠疫流行,依据“全国重点监测方案”的要求,开展了鼠疫监测工作。1 监测指标完成情况1.1 鼠密度调查 1991~1995年共调查样方500个,监测面积500ha,共捕获黄鼠506只,平均鼠密度1.01只/ha。野外夜行鼠数量调查,1991~1995年共布夹8400夹次,捕获鼠401只,捕获率4.77%。其中大仓鼠为177只,黑线姬鼠81只,黑线仓鼠58只,褐家鼠50只,小家鼠35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