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治疗仪配合排乳疗法治疗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的效果。方法:将89例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实验组采用乳腺治疗仪配合排乳疗法、继续哺乳,对照组采用热敷加抗生素加排空乳汁加停止哺乳,治疗3 d、5 d后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3 d、5 d后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乳腺治疗仪配合排乳疗法治疗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效果明显,可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婴儿健康,缩短治疗时间和治疗成本。 相似文献
2.
急性乳腺炎绝大多数发生在哺乳期妇女,是哺乳期很常见的疾病,我院普外科近10年来共收治此类患者108例,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随机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60例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应用手法按摩、吸乳器吸乳、硫酸镁热敷及配合物理治疗,同时对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本院60例早期乳腺炎患者应用以上方法治疗3~8d后乳房红肿、热痛症状明显减轻,平均缓解时间为5d,50例患者痊愈,7例患者输液7d抗感染后治愈,另外3例行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后治愈。应用手法按摩、硫酸镁热敷等方法配合优质护理治疗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临床效果满意,缩短患者的门诊看病时间,减轻患者焦虑心理,有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36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治愈后的回顾性分析。方法对36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17例患者行上、下切口贯通引流,13例患者单纯切开引流,术后伤口清洁换药,结合全身抗感染等治疗。结果36例患者均获的痊愈,治愈率100%。结论针对患者不同病情综合治疗是治疗急性乳腺炎的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制中药药膏外敷联合手法与微波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128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4例患者采用本院自制中药药膏加手法与微波治疗,对照组64例患者采用手法与微波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64例患者中62例痊愈,2例并发大脓肿患者经切开引流后治愈,治愈率96.9%;患者平均肿块消失时间(3.2±1.6)d,对照组64例患者中59例痊愈,5例患者并发大、小脓肿,分别行穿刺注药与切开引流后痊愈,治愈率92.2%,患者平均肿块消失时间(6.1±2.5)d,对照组肿块消失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具有抑制细菌生长、通乳散结之功效,辅助治疗可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给予不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急性乳腺炎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通过中西医结合护理后,在5d内有92%的患者症状改善、72%患者治愈,无手术和复发患者,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焦虑程度低于对照组(P〈O.05)。结论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护理工作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可以更好地促进患者康复,缩短疗程,降低手术率和复发率,值得在护理工作中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法按摩、吸乳器吸乳配合微波理疗治疗早期乳腺炎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20例哺乳期乳腺炎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的治疗方法,静脉输注抗生素;治疗组采用手法按摩、辅助吸乳器吸乳,同时配合微波理疗等方法.[结果]治疗1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67%(P<0.05).[结论]手法按摩、吸乳器吸乳配合微波理疗应用于哺乳期早期乳腺炎,方法简单易行,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急性乳腺炎是乳房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占乳腺感染性疾病的75%,多发生于产后哺乳期,主要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和畏寒、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可形成脓肿,需切开引流手 相似文献
9.
乳腺炎早期采用适当的护理干预程序,能减少哺乳期乳腺炎患者脓肿的发生,减少患者不必要的创伤,提高护理质量和母乳喂养率。所以,乳腺炎患者的早期干预措施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83例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收集我院 1 990~ 1 998年治疗哺乳期乳腺炎83例 ,就其治疗方法及结果进行了总结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83例均为产后哺乳期妇女 ,年龄 2 3~ 36岁 ,平均 2 8岁。就诊时间 :产后 9~ 5 3天 ,平均 2 3天。住院时间 :5~ 2 8天 ,平均 1 3天。全组病人入院时依炎性程度分为三组。早期组 :淤乳肿块伴局部红肿胀痛 ,无明显全身反应 ,2 3例。中期组 :红肿热痛伴全身炎性反应 ,血相升高 4 3例。其中 2 6例体温≥ 39℃。晚期组 :局部红肿热痛缓解或局部已波动 ,1 7例。体检所见 :4例乳头凹陷 ,2例乳头畸形 ,9例乳头局部皮肤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手法排乳加桐油石膏外敷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急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治疗和手法排乳,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桐油石膏外敷患乳,2d/次,观察2组治疗后乳房疼痛情况、肿块大小、乳孔堵塞情况、体温变化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手法排乳加桐油石膏外敷治疗急性乳腺炎可减轻乳房疼痛,使肿块变小变软,乳管通畅,体温恢复正常,产后妇女可继续哺乳,缩短住院日,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超声电导仪治疗急性哺乳期乳腺炎的效果,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20例急性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分为对照组(110例)和治疗组(1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吸奶器排乳-红外线治疗-手法排乳"顺序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吸奶器排乳-红外线治疗-超声电导仪治疗-手法排乳"顺序进行治疗,分析超声电导仪治疗急性哺乳期乳腺炎的效果。结果2组基线特征包括年龄、发病时间、初/经产妇比例、乳房红肿范围、肿块大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疗程结束后,治疗组和对照组VAS评分降低绝对值分别为5.67±1.36和4.06±1.32 (P <0.01)。相比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更高(97.3%vs. 89.1%),疗程更短[(5.13±1.45)d vs.(3.24±1.23)d],哺乳率更高(95.5%vs.85.5%),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采用超声电导仪治疗急性哺乳期乳腺炎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总有效率、缩短治疗时间及有效提高治疗后哺乳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致病菌分布及其药敏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致病菌种类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1-8月在北京市海淀妇幼保健院乳腺病防治中心诊治的急性乳腺炎患者310例,对其433份标本(含患侧乳汁、穿刺液、脓肿破溃处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统计分析常见致病菌种类及其药敏特点。结果(1)433份标本中检出病原菌407株,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SAU)215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43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3株,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42株,表皮葡萄球菌(SE)22株,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on)12株,α-溶血链球菌8株等。(2)主要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共237株,对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237株均对万古霉素敏感(100%),对青霉素(91.8%)、克林霉素(57.0%)、红霉素(69.0%)耐药率高,对左氧氟沙星(94.0%)、头孢类抗生素(70.0%)、庆大霉素(80.0%)敏感率高;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共43株,药敏试验显示对红霉素(13.0%)、克林霉素(15.0%)敏感率低,对青霉素、头孢类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100%耐药,对左氧氟沙星(95.0%)、庆大霉素(96.0%)、呋喃妥因(97.0%)、复方新诺明(92.0%)等敏感率高。结论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尤其是对过去曾敏感的抗菌药物耐药率更高,应及时进行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为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黄丽娟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4):84-85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患者肿痛消除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64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西药组32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和结合组32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联合乳痈汤、消痈方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症状消失时间以及血... 相似文献
15.
16.
非哺乳期乳腺炎120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治经验,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2001~2005年收治的12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资料作回顾分析。结果:全组中确诊为非哺乳期乳腺炎94例,误诊为乳腺癌17例、乳腺纤维腺瘤5例、乳腺囊肿4例,误诊率21.7%。非哺乳期乳腺炎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结论:分泌物潴留、导管扩张、乳管炎和慢性肉芽肿性乳腺炎是非哺乳期乳腺炎不同程度的病变过程,分泌物的潴留也是部分患者乳头溢液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李琛琴武彪朱佳吴冬娣廖辉刘海平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18,19(1):103
哺乳期乳腺炎是产后哺乳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乳汁淤积是乳腺炎发病的主要因素。中西医对乳腺炎的认识均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并总结出众多治疗哺乳期乳腺炎的方法,包括中医中药、西医等治疗,而这些治疗方法各有特点。文章就哺乳期乳腺炎治疗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8.
王玉梅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0,(2):106-107
目的:探讨中药外敷联合乳腺疏导推拿对于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65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乳腺疏导推拿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中药外敷联合乳腺疏导推拿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体温恢复时间、乳房肿痛消失时间、通乳时间和肿块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CRP、WBC、TNF-α和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CRP、WBC、TNF-α和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外敷联合乳腺疏导推拿对于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具有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20.
非哺乳期乳腺炎性疾病的诊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以非特异性肉芽肿性乳腺炎、浆细胞性乳腺炎或乳腺导管扩张症为例,对非哺乳期乳腺炎性疾病的病因和病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进行探讨。非哺乳期乳腺炎性疾病的诊断,要对病史、临床表现和病理学等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分析,掌握和分辨不同类型非哺乳期乳腺炎性疾病的特点与演变规律,治疗应采取个体化辨证施治的原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