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信必可都保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信必可都保对中一重度哮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80例哮喘住院患者,在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控制不佳的基础上,改用信必可都保治疗,观察患者的最大呼气峰流速值(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症状、哮喘控制水平分级、ACT测试、速效B2受体激动剂使用次数的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肺功能、ACT测试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吸入信必可都保可有效控制中-重度哮喘发作,改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依从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范晔  段玉香  杨海峰  胡峰 《河北医学》2013,(8):1158-1160
目的:探讨哮喘控制测试(asthmacontroltest,ACT)和肺功能检测在支气管哮喘患者管理中的相关性。方法:将ACT应用于哮喘患者78例。在哮喘患者应用ACT和药物治疗时、应用ACT6个月结束时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I%预计4/t),呼气峰流量(PEF)、PEF占预计值百分比(PEF%预计值),同时测定ACT评分。结果:应用ACT前FEVI%预计值为55.63±18.25,PEF%预计值为56.72±17.11,ACT评分16.12±3.41。应用ACT6个月后,FEV1%预计值为76.73±14.62,PEF%预计值79.21±15.5l,ACT评分22.54±2.76。治疗前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818.31,均P〈O.01);ACT与FEVI%和PEF%,具有良好相关性(r=0.82,r=0.81均P〈0.01)结论:ACT与肺功能相结合能有效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管理,ACT与肺功能在哮喘中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敷贴疗法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生存质量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将来自于作者单位的两家医院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17例。治疗组用胡椒、白芥子、细辛、白芷、半枫荷、姜油、姜汁等,对照组用姜汁配红米、黑米、玉米等,分别制成药饼敷贴穴位。两组均选用大稚、肾俞、肺俞、脾俞(第1组穴)和天突、膻中、气海、关元、足三里(第2组穴)穴位交替进行治疗,每周敷贴2次,共贴8次。观察治疗前后AQLQ表(包括日常活动、哮喘症状和环境影响)和日夜间症状记录表评定患者生存质量和临床症候的变化;测定治疗前后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及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FVC)的百分比(FEV1/FVC)。结果:①治疗组AQLQ总分、日常活动及环境影响评分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AQLQ表中各部分评分值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②治疗组在治疗后日、夜间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在治疗后日、夜间症状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两组FEV1%及FEV1/FVC比值治疗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药穴位敷贴疗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减少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4.
哮喘控制测试(ACT)在支气管哮喘患者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在支气管哮喘患者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将ACT应用于已在哮喘门诊定期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70例。每月应用1次,观察哮喘患者在药物治疗、应用ACT6个月末时ACT试用率、治疗的依从性、哮喘控制情况。在哮喘患者应用ACT前药物治疗时、应用ACT 6个月结束时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和用力肺活量(FVC)、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VC%预计值),同时测定ACT评分。结果:每月1次坚持应用ACT66例,使用率97.1%;坚持使用规范的治疗64例,治疗依从性达94.1%;症状完全控制率达47.1%,良好控制率达75.0%。应用ACT前FEV1%预计值为55.13±18.23,ACT评分16.08±3.34。应用ACT 6个月后,FEV1%预计值为76.70±14.60,ACT评分22.44±2.86。治疗前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0、18.02,均P0.01);ACT与FEV1具有良好相关性(r=0.83,P0.01)。结论:ACT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管理能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和哮喘控制率,是哮喘管理的一种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金泰冲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8例符合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金泰冲剂治疗组(23例)及舒氟美对照组(15例),进行临床疗效及肺功能检查和分析.结果:治疗组控显率为52.17%,总有效率为86.96%;对照组控显率为60.00%,总有效率为86.67%;两组总有效率接近.治疗组治疗前后FVC、FEV1.0及PEFR均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金泰冲剂可有效缓解哮喘轻、中度发作,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6.
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55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舒利迭(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支气管哮喘时对肺功能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对110例确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茶碱缓释片,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吸人糖皮质激素和长效B:受体激动剂的复方制剂舒利迭,治疗前后分别对肺功能相关的指标及临床疗效进行检测及评价。结果舒利迭治疗组用药后临床疗效和肺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2个月后的FEVl、FVC和PEF与对照组治疗2个月后的FEVI、FVC和PEF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82%,两组总体疗效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利迭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时可明显的改善肺功能和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8.
张齐 《浙江医学》2009,31(4):482-483
2006年的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强调哮喘治疗的目标是达到并维持临床控制状态,并根据哮喘临床控制程度分级进行哮喘管理,并再次强调医师与患者的良好合作关系和对患者进行持续的教育、管理对提高哮喘控制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对笔者近年来收治的哮喘患者予规范治疗后进行哮喘控制测试分析,以期为进一步提高本病的疗效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升级治疗与标准治疗对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以求找出治疗哮喘最佳方法。方法对2009年1—12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哮喘专科门诊就诊的98例支气管哮喘病情未控制的患儿,随机分成标准治疗组与升级治疗组。标准治疗组按GINA和《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的分级标准进行治疗,升级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升一个级别治疗4—8周,症状缓解、肺功能正常后给予降级治疗。治疗随访1年,每4周检测1次肺功能、症状评分(C—ACT),观察2组患儿的C—ACT、肺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4周、8周升级治疗组C—ACT、肺功能明显好于标准治疗组;1年后2组患儿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升级治疗是支气管哮喘治疗过程中可选取的方法之一,但需及时降级,以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宋蓓  陈艳  李萍  董正惠 《新疆医学》2012,42(11):49-51
目的:调查哮喘患者的控制现状,评价哮喘控制测试量表在哮喘患者随访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07年2月~2008年2月对20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集病史、症状,并记录肺通气功能检查结果。问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哮喘控制测试(ACT)量表。结果ACT测试结果与肺通气功能各指标均正相关(P≤0.01)。结论:ACT是一种简单、有效、可靠的哮喘控制评估方法,它可以在短时间内筛选出未得到控制的哮喘患者,从而补充肺功能和症状学在临床评估哮喘控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17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108例和研究组109例。对照组给予吸氧、祛痰、氨茶碱静脉注射及抗生素抗感染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以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后统计两组临床疗效,观察记录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检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肺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30%(P<0.01);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咳嗽消失时间、气促消失时间及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显著缩短(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FEV1、PEF及研究组FVC均显著升高(P<0.01),且研究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效果显著,其起效快,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肺功能,疗效显著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缓解期支气管哮喘肺功能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缓解期支气管哮喘的肺功能,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4例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者测定用力肺活量(FVC),第1s用力呼气量(FEV1),FEVl/FVC,最高呼气流量(PEF),50%、25%用力呼气流速(V50、V25)及各指标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red),比较其肺功能变化。结果:34例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者中肺功能正常8例(23.5%),异常26例(76。5%),主要表现为小气道功能异常。结论: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者多数存在小气道功能异常,提示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炎症仍然持续存在,需长期随访、定期复查肺功能有助于指导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8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91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采用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对比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两组肺功能[第1 s用力呼气容积...  相似文献   

14.
孙美红  谢小兰 《海南医学》2014,(8):1206-1207
目的探讨哮喘控制测试表(AcT)在哮喘患者病情及症状认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支气管哮喘患者60例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并予正确的用药指导,出院后据ACT评估病情来规范使用哮喘控制药。治疗后2、4、12周各随访1次,对患者病情和症状感知结果评分。结果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对哮喘病情控制显著提高,并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日间症状、夜间症状及变应性鼻炎三项症状感知情况具有显著改善,治疗12周后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ACT可有效评价患者病情、协助指导临床医生治疗、用药,能提高患者对哮喘的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对成人支气管哮喘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 选取在北京协和医院门诊就诊的64 例哮喘患者, 所有患者进行哮喘控制测试( ACT) 调查表的填写及呼出气一氧化氮( FeNO) 、肺功能测定, 记录FeNO 值及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 ) 、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 FEV1% pred) , 根据FeNO 值分为FeNO 增高组( n =33) 和FeNO 正常组( n =31) , 两组患者均给予长效β2 受体激动剂/ 吸入性皮质激素( ICS/LABA, 沙美特罗替卡松50 /250) 规律治疗,3 个月后随诊, 复测肺功能、FeNO, 填写ACT评分量表。结果 两 组患者治疗后ACT 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 FeNO 增高组ACT 评分高于FeNO 正常组( 22. 07 ±5. 49 比19. 23 ±5. 48, t = 2. 893,P 〈0. 05) , FeNO 增高组完全控制率高于FeNO 正常组( 42. 42% 比19. 35% , X2 = 3. 960, P 〈 0. 05) ;FEV1、FEV1% pred 两组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 FeNO 增高组治疗后FEV1、FEV1% pred 均高于FeNO正常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eNO、FeNO 改善率与治疗前ACT 评分呈负相关( r = - 0. 302, P 〈0. 05; r=0. 674, P 〈0. 01) , 与治疗后ACT 改善值呈正相关( r = 0. 514, P 〈 0. 01; r = 0. 674, P 〈0. 01) 。FeNO 及FeNO 改善率与治疗前后FEV1、FEV1% pred 均无相关性。结论 吸入ICS/LABA 对FeNO增高的支气管哮喘患者疗效较好, FeNO 值越高吸入ICS/LABA 后临床症状改善越明显, FeNO 可用于预测哮喘患者对吸入ICS/LABA 治疗的敏感性, 指导哮喘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6.
哮喘控制测试与肺功能检测在儿童哮喘管理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哮喘控制测试(ACT)与肺功能检测在儿童哮喘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7例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42例)进行ACT评分、记录肺功能指标的最大呼气流速峰值(PEF)、用力呼气25%肺活量时流速(PEF25)、用力呼气50%肺活量时流速(PEF50)、用力呼气75%肺活量时流速(PEF75)。结果急性发作期ACT测试评分〈10分、10~19分、〉20分者分别为37.31%、62.69%和0,缓解期分别为0、9.52%、90.48%。急性发作期肺功能各指标均异常,PEF25、PEF50、PEF75与PEF异常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肺功能各指标重度异常全部缓解,但PEF25、PEF50、PEF75与PEF异常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T评分与肺功能PEF各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EF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T测试简便易行,可作为门诊筛查哮喘是否控制的检测手段,肺功能检测中的小气道指标是评估哮喘控制程度、指导正确用药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王斌  王成秀  唐晓燕 《西部医学》2013,25(7):1023-1024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与肺功能检测在中国儿童哮喘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急性发作期83例哮喘患儿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进行肺功能检测,测定PEF、FEV1,并同时进行C-ACT评分。观察入选时和治疗1个月、3个月结束时的C-ACT评分和肺功能的变化。结果在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时,C–ACT评分及PEF、FEV1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1个月时哮喘患儿完全控制43例(51.8%);治疗后3个月时,哮喘患儿完全控制72例(86.7%)。C-ACT评分与肺功能检查指标PEF、FEV1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 C-ACT简便易行,可作为哮喘专科门诊筛查哮喘是否控制的可行方法,肺功能检测是指导儿童哮喘正确用药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在支气管哮喘患者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将ACT应用于已在哮喘门诊定期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68例.每月应用1次.观察哮喘患者在药物治疗、应用ACT6个月末时ACT试用率、治疗的依从性、哮喘控制情况.在哮喘患者应用ACT前药物治疗时、应用ACT 6个月结束时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和用力肺活量(FVC)、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VC%预计值),同时测定ACT评分.结果 每月1次坚持应用ACT66例,使用率97.1%坚持使用规范的治疗64例,治疗依从性达94.1%症状完全控制率达47.1%.良好控制率达75.0%.应用ACT前FEVl%预计值为55.13 ±18.23.ACT评分16.08±3.34.应用ACT 6个月后,FEV1%预计值为76.70 ±14.60,ACT评分22.44±2.86.治疗前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0、18.02,均P<0.01);ACT与FEV1具有良好相关性(r=0.83,P<0.01).结论 ACT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管理能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和哮喘控制率,是哮喘管理的一种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纤支镜支气管灌洗术(FOBwL)在难治性哮喘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将33例难治性哮喘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B组患者给予经纤支镜支气管灌洗治疗2~3次后,观察两组患者症状、体征及通气功能(FVC、FEV1、PEF)。结果 B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明显,与A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支气管内炎症细胞侵润及黏液痰栓堵塞是哮喘难以缓解的重要因素之一,支气管灌洗治疗可显著改善哮喘患者的肺通气功能,有效缓解哮喘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