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上颌后牙区牙槽嵴顶的过度吸收、上颌窦的过度气腔化常导致骨量不足,加之骨质疏松等不利因素,使上颌后牙区牙种植术的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各国学者们纷纷围绕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及骨质疏松的问题展开全面的研究,取得了积极的进展,本文主要就上颌窦底提升植骨术的改进和完善、种植体几何形状及尺寸的优化设计以及种植方式的创新发展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时采用非埋入式不植骨上颌窦内提升牙种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9例患者应用非埋入式不植骨上颌窦内提升术行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共植入161颗Straumann种植体,平均随访(2.1±1.7)年,最长达6.5年,计算种植体在此期间的累计存留率。结果采用非埋入式不植骨上颌窦内提升术植入种植体的累计存留率为98.71%。结论非埋入式不植骨上颌窦内提升术临床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3.
上颌后牙区的种植常常受限于垂直骨高度的不足,上颌窦提升术是解决上颌后牙区骨量严重不足的有效手段,可为种植体的成功植入打下基础。20世纪60年代,美国Philip Boyne教授提出侧壁开窗法即柯-陆技术来提升上颌窦黏膜,以增加上颌后牙区的骨量,1994年,Summers报道了骨凿技术(经牙槽嵴顶技术),这是一种微创的上颌窦底提升术,逐渐发展成为如今上颌窦提升技术的两大主流方法,即上颌窦外提升术和上颌窦内提升术。本文回顾了上颌窦提升技术的历史和现状,从上颌窦提升的手术方法、手术适应证、手术器械等方面的发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上颌窦提升一期种植术9例报道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上颌窦提升一期种植术治疗上凳后牙缺失牙槽嵴严重吸收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9例上颌后牙区垂直骨量不足患者行10侧上凳窦提升术及同期种植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无种植体松动、脱落,X线检查无上颌窦炎症,种植体与周围组织均形成良好的骨性结合,上颌窦底提升5-10mm,平均7.5mm。术后6-7月均完成义齿修复。结论 上凳窦底提升加一期种植术,可以解决上凳后牙区垂直骨量不足难以种植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上颌后牙区进行种植术时,常出现剩余牙槽骨骨量不足的临床条件,上颌窦外提升术能够达到垂直骨重建的目的,已经成为临床常用的手段.由于受上颌窦解剖结构变异的影响,如上颌窦黏膜增厚、上颌窦底壁骨隔存在、上颌窦动脉走行位于窦底或骨窗附近等,常导致上颌窦外提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如上颌窦黏膜穿孔、术中出血、上颌窦炎、感染、植骨...  相似文献   

6.
导致上颌后牙区垂直骨量不足的原因有很多,长时间缺失牙造成牙槽嵴废用性吸收、因炎症导致的病理性吸收、上颌窦的气化等,增加了种植修复难度。针对上颌后牙区垂直骨量不足,近年来国内外主要采用的几种技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①骨增量方案,包括经牙槽嵴顶的上颌窦底提升术,经前外侧壁开窗的上颌窦底提升术,引导骨再生,块状骨移植术等;②非骨增量方案,包括单纯经牙槽嵴顶的上颌窦底提升术,短种植体,倾斜种植体等。如何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手术方案,以得到满意的修复效果,一直是牙医们努力的方向。上颌窦底提升技术目前已有较深入的研究,因此本文主要专注于非骨增量方案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Bicon植体联合上颌窦内提升术用于上后牙种植区骨量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已完成种植修复的13例20颗上颌后牙Bicon植体修复效果进行回顾性研究,通过临床检查和CBCT评估Bicon种植体在骨量不足情况下,通过上颌窦内提升技术,统计种植修复成功率。结果:20颗Bicon植体,上颌窦内提升高度2~5 mm,临床检查初期稳定性良好,未见上颌窦黏膜穿孔,术后4个月骨整合良好,修复体负载1~2年后检查植体无动度,CBCT显示种植体周围无明显骨吸收,种植体留存率100%。结论:Bicon植体联合上颌窦内提升术可成功用于上后牙区骨量不足的种植修复。  相似文献   

8.
目前,种植手术已成为一种常规的技术应用于临床,随着种植体设计的改进和植入技术的日趋成熟,成功率不断提高,适应证也不断扩大,但是剩余骨高度不足仍是影响上颌后牙区种植手术的主要因素.临床上多采用上颌窦底提升术,主要包括上颌窦侧壁开窗术和冲压式上颌窦底提升术,这2种术式有效解决了上颌后牙区剩余骨高度不足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上颌窦的解剖结构、底壁分嵴等情况,以及口腔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应用;归纳总结上颌窦底提升术的基本原则,上颌窦侧壁开窗提升术的切口设计、手术方法,以及3种改良冲压式上颌窦底提升术的比较,骨挤压器和骨冲顶器的应用,初步探讨植骨材料的选择,辅助上颌窦底提升术的特殊器械(超声骨刀和内镜)的特点,伴发上颌窦囊肿和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上颌后牙区即刻种植及同期上颌窦内提升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上颌后牙区即刻种植病例57例,其中上颌后牙区上颌窦底骨高度为(3.2±0.6)mm,微创拔除患牙后,行单纯上颌窦内提升同期牙种植术,植入德国XIve种植体21枚,德国Ankylos种植体45枚,种植体与拔牙窝骨壁之间的间隙植入自体骨或人工骨代用品,缝合固定胶原塞以关闭拔牙窝. 种植手术后至少5~6个月完成永久修复,随访6~24个月. 结果:临床随访期内种植体存留率100%,57例患者上颌窦底提升高度3~5 mm. 66枚种植体成功负载,种植体稳定,骨结合状况良好. 57例患者均达到良好的临床和放射学上的骨结合并成功负载. 结论:上颌后牙区即刻种植及上颌窦内提升术不仅能有效治疗上颌窦底牙槽骨高度不足的上颌后牙区,而且缩短治疗过程,简化手术操作,获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改良上颌窦底提升术在处理上颌后牙区垂直骨量不足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65名上颌后牙缺失患者,共103个植入位点。上颌窦底下方的剩余牙槽骨高度为2~9mm。其中,30例剩余骨高度为5~9mm的患者,采用超声骨刀行上颌窦底内提升术;35例剩余骨高度为2~5mm的患者,行侧壁小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或延期植入种植体,随访9-30个月。结果:术后6个月,行上颌窦底内提升术的患者,平均提升高度为4.43mm(2.22~5.47mm);行上颌窦底外提升术的患者,平均提升高度为5.95mm(4.16~12.85mm)。103个种植位点中仅2例在术中发现黏膜穿孔,1例在戴牙后3个月出现种植体松动,其余种植体均形成良好骨结合,存留率为99%。结论:上颌窦底提升术能够有效促进上颌窦内成骨,增加上颌后牙区骨高度,超声骨刀及外提升术中小开窗术式的应用,可显著降低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术后反应。  相似文献   

11.
<正>种植义齿修复已作为一种功能可靠、理想的缺牙修复方法而逐渐普及[1]。牙槽骨的吸收和上颌窦的气化常常导致上颌后牙缺牙区骨量不足和骨质稀疏,从而严重影响了牙种植体的成功植入[2]。对于上颌后牙区垂直骨高度不足的病例,上颌窦底提升术(sinus floor elevation)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骨增量技术。标准的上颌窦底提升术通过完整分离并提升窦腔黏膜,在窦腔黏膜和窦底骨板间填入骨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上颌窦外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在上颌严重骨量不足的后牙区种植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上颌后牙区骨量严重不足的牙列缺损患者24例,牙槽骨高度2.0~5.0 mm,经上颌窦外提升术后同期植入3i种植体33枚,同时植入人工骨粉行骨引导再生术。种植手术后至少6个月完成永久修复。随访3~21个月,采用临床检查和X线检查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期内,种植体存留率100%,33枚种植体均获得良好的骨结合并成功负载,种植体上部结构无松动,仅1例种植体出现周围黏膜炎,无修复体崩瓷。结论:上颌窦外提升同期植入种植体在严重骨量不足的上颌后牙种植修复病例中疗效显著,可减少手术次数和治疗费用,缩短疗程,更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3.
当上颌后牙区连续多牙游离缺失,可用骨高度不足3 mm时,避开上颌窦的倾斜种植技术具有严格的适应证要求,窦前和窦后区必须要有充足的骨量,角度基台和复合基台的应用会使种植体产生非轴向受力,且对患者张口度和操作空间有较高的要求。而相比于倾斜种植体,上颌窦底提升术的适应证更广泛,并且术野清晰,可保证种植体平行植入,后期修复相对简便,手术的技术敏感性相对较低,手术效果具有良好的可预期性。因此上颌后牙区连续多牙游离端缺失,当可用骨量不足3 mm时,应选择上颌窦底提升。  相似文献   

14.
由于上颌窦的存在,上颌后牙区缺失牙的种植修复常常面临垂直骨量不足的挑战。上颌窦骨增量术是一项旨在增加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的支持骨高度的外科手术。有很多研究表明上颌窦骨增量术能获得较高的种植成功率。为了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了解上颌窦的解剖结构和进行完善的术前评估是非常重要的。了解局部血管、神经走形和上颌窦分隔有助于降低上颌窦骨增量术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本综述围绕上颌窦骨增量术进行综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上颌窦解剖结构,术前评估,禁忌证,上颌窦骨增量技术,术后护理,疗效评估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由于上颌后牙区的特殊解剖位置,上颌后牙区骨高度不足病例的种植修复一直是种植外科临床研究的热点。目前,解决上颌后牙区骨高度不足的常用外科手段根据手术径路可分为:(1)经上颌窦外侧壁开窗植骨术;(2)经牙槽嵴顶的上颌窦内挤压提升术。种植体植入的时机可选择一期或二期种植。对于不同术式的选择以及种植体植入时机的把握,现有的临床标准主要依据上颌后牙区的剩余骨高度。  相似文献   

16.
上颌后牙区垂直骨量不足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情况,目前针对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临床上主要通过上颌窦底提升进行植骨的方法解决。近年来出现的倾斜种植,相对于传统轴向种植,可以避免植骨,减少并发症,缩短治疗周期,降低患者的治疗成本,在临床逐渐得到推广。本文就上颌后牙游离端倾斜种植的概念、生物力学和临床评价及数字化趋势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上颌后牙区种植时,由于牙槽骨的吸收以及上颌窦的存在,常面临垂直骨量不足的问题。上颌窦底提升术是解决该区域骨量不足的重要方法。术前检查和了解上颌窦的解剖特点,对上颌窦底提升术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详细论述了与种植有关的上颌窦形态、分隔、黏膜、血供及神经支配等解剖学结构特点,以期为临床医生进行上颌窦底提升术提供解剖学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上颌窦底提升植骨种植术为种植体的植入及修复创造了条件,且被证实长期效果可靠,已经全球范围被广泛接受作为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常规骨增量方法.但上颌窦囊肿的存在一直被认为是上颌窦底提升植骨的绝对禁忌症.严重制约了上颌窦植骨的可能性,使此类患者难以得到进一步的种植修复.在行上颌窦底植骨前,先行上颌窦囊肿摘除,二期再行上颌窦植骨与种植术,国内尚未见到报告.  相似文献   

19.
因龋病、牙周病等原因导致的上颌后牙缺失通常伴有牙槽骨的缺失,而牙齿缺失后上颌窦腔的气化、扩大加重了牙槽骨的吸收,导致剩余骨量不足是上颌后牙区行种植修复遇到的主要难题。临床上可通过上颌窦底提升植骨增加骨量为提高种植修复成功率创造有利条件。简单、快速、有效的上颌窦提升植骨种植技术一直是临床上研究的热点。与经上颌窦外侧壁开窗入路植骨种植技术相比,经牙槽嵴顶入路上颌窦提升植骨种植技术具有创伤更小、手术时间缩短、并发症更少等优点,但存在着术中微小黏膜穿孔不易被发现的缺点,故寻找更安全可靠的技术也是临床上研究的重点之一。文章结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种植科临床病例研究对临床上3种经牙槽嵴顶入路微创上颌窦底提升植骨种植技术的方法、技术要点、并发症及处理措施进行报告,为上颌后牙缺失患者的种植修复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上颌后牙区由于牙槽骨常常有明显吸收且上颌窦的持续气化,常需要进行骨增量。传统观点认为剩余骨高度是影响提升上颌窦底提升术成功率的重要因素,其中经牙槽嵴顶的上颌窦底提升术被认为用于剩余骨高度大于4~5 mm患者中,才具有较高的成功率。近年来,随着倾斜种植体概念的提出,有学者认为倾斜种植体的植入可以充分利用患者的剩余骨量,避免植骨等操作,可做为上颌后牙区骨高度不足时的一项选择治疗方案。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文献的回顾,在循证依据的支持下,对上颌后牙连续缺失且骨高度不足3 mm时选择上颌窦底提升或者倾斜种植体这两种手术方案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