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内置式牵引成骨技术在不同类型的牙颌面畸形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 2种类型的内置式牵引装置 ,为严重的小颌畸形、上颌后缩畸形、半侧颜面萎缩畸形和下颌骨缺损畸形患者行下颌骨体水平方向延长、上颌骨水平前徙、下颌升支与上颌骨同期垂直向延长以及下颌骨体部双端式牵引延长 ,共 5例。结果 :5例牵引成骨手术 ,部分病例辅助正颌外科手术 ,均达到术前设计要求 ,临床效果满意。 2例因牵引方向导致的错牙合问题 ,在牵引结束时及时得以纠正。无伤口裂开、感染、骨坏死、骨不连等并发症。结论 :应用内置式牵引成骨技术可重建面部轮廓 ,恢复理想的咬合关系和口颌功能 ,创伤小 ,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牵引成骨技术在矫正下颌正中陈旧性骨折畸形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5例下颌正中陈旧性骨折错位愈合的患者采用牵引成骨技术进行矫治,必要时辅助正颌外科手术。结果:手术顺利,外形恢复好,畸形纠正明显,咬合关系重建效果满意;局部成骨满足畸形整复要求,无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牵引成骨技术用于矫正下颌正中部陈旧性粉碎性骨折畸形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无需开辟第二术区行组织移植,并发症较少,效果稳定可靠的特点。缺点是整个治疗过程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3.
栾修文 《广东牙病防治》2007,15(11):527-527,528
因肿瘤、感染、外伤或者先天性畸形造成的颌骨缺损和(或)缺失严重影响外形和功能,因此颌骨重建的目的不单是恢复颌骨的连续性、维持患者正常的容貌形态,而且还要恢复患者的咀嚼、语言等正常生理功能,即达到功能性重建,使颌骨重建后的软硬组织都应满足功能性重建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复习有关骨牵引成骨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类文献 ,旨在明确其发展主流及方向 ,为颌骨正畸和应用此技术寻求理论支持。一、骨牵引延长技术及骨牵引成骨 (DistractionofOsteo genesis,D .O .)概念的形成195 1年 ,Ilizarov[1] 在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批肢体残废患者的治疗及动物实验基础上逐步总结并首次发表了保留骨膜的环皮质骨切开术式。由于该术式一改前人的完全骨截断术 ,保留了骨内滋养血管的完整性 ,使骨不连及骨坏死等并发症大大降低。其基本术式为骨干的皮质锯开 ,而手术无法到达的区域通过骨钻…  相似文献   

5.
口内入路的颌骨牵引成骨技术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目的 探讨口内入路的颌骨牵引成骨技术在牙颌面畸形矫治中的应用。方法 使用6种不同类型的口内牵引器分别水平向延长上颌骨和下颌骨体,水平垂直双向延长下颌骨升支以及垂直向延长牙槽嵴,以矫正重度上颌后缩畸形、小下颌畸形、半侧颜面发育不全畸形以及颌骨缺损畸形等,共12例。结果 12例不同类型的颌骨牵引成骨除1例牵引器故障,中途更换,另1例发生下颌下缘骨折并发症外,无感染、成骨不良、骨不愈合开He等并发症,1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临床矫治上下颌骨宽度不调一下颌弓狭窄的病例时,既往采用的方法是正畸治疗调整下颌牙列内牙轴的方向。实际上这不是真正意义的下颌增宽,矫治后的效果已令人怀疑。运用颌骨牵引延长技术,使真正的下颌骨增宽成为可能。本文拟就运用颌骨牵引延长技术治疗下颌弓狭窄的手术程序、手术方法及手术效果、注意事项等作一探讨。方法 3例病人均为发育性下颌弓狭窄,同时伴有下颌后缩或上颌前凸畸形。手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行下颌骨前部加宽术,全麻下经口内入路行下颌正中截骨术,安置牵引器,按颌骨牵引成骨技术常规行牵引加力,并按常规拆除牵引器。第二阶段行正颌外科手术矫正主要的颌骨畸形。两阶段之间应用正畸技术调整牙轴方向、排齐牙列并去代偿。结果 第一阶段手术以后,下颌骨前部被延长7mm~10mm,新形成骨骨质良好,经正畸治疗和正颌外科手术治疗后病人面型及咬合关系良好,经复查效果稳定。结论 颌骨牵引成骨技术可用于下颌骨弓狭窄的病人的矫治,该技术效果肯定,手术并不复杂,术后反应不犬,宜于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牵引成骨在下颌骨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牵引成骨术(distraction osteogensis,DO)也称牵张成骨术.自McCaahy等将下颌骨牵引成骨术引入临床以后,特别是内置式颌骨牵引器的问世,这一技术被广泛采用,并不断被改进,适应症逐步拓宽,笔者总结了2000~2006年共21例采用牵引成骨术治疗的病例,对结果进行分析,以更好的掌握适应症,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牵引成骨技术在牙颌面畸形矫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本研究分析评价牵引成骨技术(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对牙颌面畸形的矫治,探讨其在牙颌面畸形矫治中的应用及价值。材料和方法:自1997年11月至今共运用DO技术治疗牙颌面畸形患者39例,其中男19例,女20例。年龄8-43岁,平均年龄17.31岁。上颌骨严重发育不足18例,Crouzon综合征1例,小下颌及偏颌畸形20例。结果:最小牵引幅度8.0mm,最大牵引幅度24.4mm。所有患者的牙颌面畸形均得了明显的改善。随访1-24月,无一例术后不成骨的病例。二例小下颌畸形患者并发牵引引器周围局部软组织感染,但并没有影响新骨的形成。结论:DO技术在牙颌面畸形矫治中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避免了植骨及由此带来的供、受区并发症,显示了巨大的临床应用潜力,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正颌外科与颌骨牵引成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1 正颌外科简要历史回顾自从1848年美国学者 Hullihen 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例牙颌面畸形矫治以来,正颌外科的发展已经经历了超过一个半世纪的岁月。但是在正颌外科发展初期的100年间,仅有零星的有关牙颌面畸形矫治的报告散在于医学文献中。而且重复着偶尔的成功与大量的失败。20世纪50~70年代,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牙  相似文献   

10.
因先天或后天原因致颜面发育不全畸形 ,偏颌畸形 ,小下颌畸形及唇腭裂等继发牙颌面畸形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的一类畸形。临床通常应用植骨 ,多种复合组织瓣等方法进行修复 ,因手术复杂 ,创伤大 ,需开辟第二术区 ,植入骨可能因发生感染失败以及软组织同期扩张有限等缺点 ,使这类疾病的治疗成为口腔颌面外科的棘手难题。5 0年代 ,Ilizarov[1] 首先奠定了四肢骨牵引成骨(distractionosteogenesis ,DO )技术的理论基础并成功应用于临床。Snyder[2 ] 首次成功地将DO技术应用于狗的下颌骨牵引。McCa…  相似文献   

11.
牵引成骨(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是应用特制的牵引装置,在被截断骨质的骨段之间产生持续缓慢的作用力——张力。此张力刺激骨间隙内新骨组织生成,从而修复因先天及获得性因素引起的骨缺损。DO技术飞速发展,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一种较为理想的骨缺损修复方法。尽管如此,DO同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牵引速度受限,治疗周期长,牵引器固定时间长引起的不便及并发症等。如何促进新骨组织生成,缩短治疗时间,一直受到学者关注。  相似文献   

12.
牵张成骨垂直升高牙槽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牵张成骨垂直升高牙槽骨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对4例因外伤造成牙槽骨垂直向缺损,且缺损均>10 mm的患者采用垂直向牵张成骨术。其中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31~46岁。安放牵张器7 d后开始牵张,每天牵张0.9 mm,直到要求的高度。保留牵张器3个月后拆除牵张器。常规行术前、术后、牵张结束后,及拆除牵张器前X线检查。结果:4例患者均牵张成功,达到预定的高度,无一例感染,有一例成骨偏向舌侧。结论:利用垂直牵张成骨增加牙槽骨高度是治疗牙槽骨垂直缺损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置式牵张成骨术矫治火器伤性下颌骨畸形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为3例火器伤性下颌骨畸形患者延期(伤后2~3个月)行内置式牵张成骨术。术中常规截骨,制作骨转移盘,固定内置式骨牵张器,术后1周以每日1 mm的速度行骨牵引(8~22 mm)。固定期拍曲面断层片观察新骨生成及畸形矫治状况。结果:治疗按计划完成,无感染等并发症,骨牵引顺利完成;固定期3个月时,新生骨骨质、骨量良好,下颌骨畸形矫治效果满意,咬合关系良好。结论:在早期合理清创基础上,延期牵张成骨术可有效地矫治火器伤性下颌骨畸形,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Maxillary anterior segmental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surgery involves a distraction segment that is made at the anterior part of the maxilla. Although bending and fitting the distractor during surgery is a complex procedure, we present here a usefulness of the pre-bent distractor made with a 3D model for precise fixing and reducing the operative time.  相似文献   

15.
山羊下颌骨牵张成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山羊下颌骨牵张成骨实验动物模型,了解自行设计开发的三维骨牵张器的成骨效果。方法:成年山羊6只,建立下颌骨牵张成骨实验动物模型,术后第8天开始用自行设计的牵张器,以0.6mm/次、2次/d的速度牵张,牵张期为17~18d,牵张高度20mm左右。牵张完毕后1、2及3个月各处死2只动物,进行大体标本、组织形态学和骨密度观察。结果:成功建立山羊下颌骨较大速率牵张成骨实验动物模型。大体标本观察表明,在牵张间隙形成了很好的骨痂组织,牵张间隙达到了预期的长度。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显示:牵引后1个月,牵张区充满平行排列的骨小梁;牵张后2个月,牵张区可见排列成网状粗大的骨小梁及成熟的哈佛氏系统。结论:我们自行设计的三维牵张器,制作简便,易于控制,可以稳定成骨,具有临床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Aim and Objectives

To calculate the gain in bony height and volume of the distracted upper segment using an extraosseous unidirectional device to improve the retention of the future prosthesis.

Materials and Methods

Ten cases with completely or partially edentulous but severely or considerably resorbed anterior mandibles were managed by vertical alveolar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All the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preoperatively, intraoperatively and post-operatively for various parameters clinically and radiographically i.e. on OPG, lateral cephalogram and on CT scan, at different time intervals. In all cases there was increase in vertical bone height.

Results

The study showed mean vertical bone gain (VBG) on OPG as 8.2 mm. The mean VBG on lateral cephalogram was 8.1 mm. The mean VBG on CT scan at right canine was 8.35 mm, at left canine was 8.2 mm and at midline was 8.27 mm.

Conclusion

Alveolar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is a predictable method for restoring alveolar ridges prior to implant placement or prosthesis.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is ideally suited for recreating missing tissue in the anterior esthetic zone by increasing vertical bone height as well as good width and soft tissue growth.  相似文献   

17.
Reconstruction of the facial skeleton remains a herculean task for a reconstructive surgeon, even with the availability of ample reconstructive options. Transport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is a novel reconstructive modality in the armamentarium of a maxillofacial reconstructive surgeon with obvious advantages of osteogenesis and histogenesis from the residual host tissues after tumor ablative surgeries or trauma and also, precludes donor site morbidity. This paper reviews the current concepts, principles involved and applications of transport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in maxillomandibular reconstruction.  相似文献   

18.
内置自动弹力牵引成骨装置的设计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完善记忆合金弹力牵引器的辅助固定导引装置设计,初步探索其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正弦波形记忆合金弹力牵引器、医用重建钛板、小型钛板配合构成内置式自动弹力牵引装置,构建牵引成骨重建下颌骨颏部约6 cm节段缺失的杂种犬动物模型,观察新型装置的应用效果。结果 实验设计装置可基本按照预想方式自动完成骨牵引,手术后2个月内即可形成节段再生骨,可延长截短的双侧下颌骨。结论 内置自动弹力牵引装置显示了实际应用的可行性和优越性,但在牵引力控制等方面还需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正>牵张成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先天、感染、外伤、恶性肿瘤引起的骨骼畸形、骨缺损的外科技术。其骨延长的基本原理是截断骨块后逐渐牵引两骨段,促进骨表面血管化,新骨将会在两骨段间隙中逐渐形成。此技术的主要局限性在于需要新骨形成,矿化的时间过长,同时也增大引起相关并发症的概率。目前国内外学者已试图研究多种方法解决这一关键问题,基因修饰作为一种应用在牵张成骨的新型手段,通过将具有诱导成骨功能的细胞因  相似文献   

20.
牵张成骨修复犬腭裂愈合过程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索截骨牵张联合缝牵张修复犬腭裂中两侧骨岛在中线区愈合的机理。方法: 健康杂种幼犬6只,建立人工Ⅱ°腭裂模型3~4周后沿腭外侧缝内侧1mm纵行切开腭骨水平板,腭横缝区不截骨,立即以250~280g力持续向内侧和后方牵张至硬腭裂隙关闭,裂隙关闭1周后进入保持期。分别于牵张结束即刻、1、2、4、8、12周处死,采用直接观察、X线片和组织学方法评价中线区愈合情况。结果: 牵张5~7d后人工裂隙逐渐关闭,两侧骨岛后移,硬腭平均延长4.78mm。两侧骨岛后份在5~8mm长腭中线上呈叠瓦状重叠,表面粘膜受压凹陷,逐渐融合,4周时出现新生骨桥连结;其前方15~18mm的裂缘粘膜变薄,于正中相互接触,但并未发生组织融合。结论:截骨牵张联合缝牵张可使两侧腭裂裂缘在中线区后分发生骨性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