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正>笔者所在医院于2007-06~07共收治一批因某冰糕厂液氨泄漏致氨气吸入性损伤并中毒的患者21例。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1例,男6例,女15例;年龄15~40  相似文献   

2.
<正>头颈部的严重烧伤常常伴有吸入性损伤,特别是在密闭环境中吸入火苗、有毒烟雾、化学毒气、热粉尘等造成呼吸系统不同程度损伤,呈一种严重创伤,病死率为45%~5%,而重度吸入性损伤的病死率可高达90%[1]。笔者所在科自2006-02~2009-11共收治烧伤合并呼吸道吸入性损伤患者96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成批发烟罐烟雾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救护方法及效果. 方法 针对2016年3月救治的发烟罐烟雾吸入性损伤60例患者临床特点,按病情轻重缓急分为4级(Ⅰ级特重3例、Ⅱ级重度2例、 Ⅲ级中度10例、Ⅳ级轻度45例),采取分级救护方法,即成立分级救护小组,分级分区收容患者,分级调配护理人力,落实分级救护重点及措施.结果 3例特重患者中1 例抢救无效死亡;2例患者病情好转出院,2例重度患者病情好转出院,上述5例患者均发生不同程度气道狭窄及肺纤维化等后遗症.10例中度患者10~15d治愈出院,无后遗症.45例轻度患者经门诊短期治疗后完全康复. 结论 分级救护能有效提高成批吸入性损伤患者救护效率,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分级救护气道管理模式对烟雾吸入性损伤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该院烟雾吸入性损伤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烟雾吸入性损伤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气道管理,观察组患者采取分级救护气道管理模式,比较2组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心理状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2组患者干预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均显著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上述各项指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后总体健康、精神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职能、躯体疼痛、精力情况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后上述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分级气道管理救护模式能够明显...  相似文献   

5.
急性吸入性氨气中毒是短时间内接触高浓度氨气所致,是以急性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疾病,现将我院2010年8月的45例氨气中毒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急性呼入性氨气中毒患者45例,均为同一事发现场中毒患者,男30例,女15例;年龄12~62岁,中位年龄37.5岁。  相似文献   

6.
急性吸入性氨气中毒是短时间内接触高浓度氨气所致,是以急性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疾病,现将我院2010年8月的45例氨气中毒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7.
吸入性损伤尤其重度吸入性损伤,病情危重,病程长,治疗难度大,涉及面广,护理工作量大,是一项系统过程。因此要全面兼顾、综合治疗。1伤后立即吸高浓度氧烟雾吸入性损伤患者,特别是在密闭空间致伤者,CO中毒是伤后早期缺氧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有条件者应立即吸高浓度氧(70%以上),尽快使HbCO降至接近正常。吸高浓度氧时间以1~3h为宜;HbCO下降后,应改吸40%浓度氧。2冲击性液体复苏笔者统计,吸入性损伤休克患者的平均伤后入院时间为17.78h,已无法按照补液公式进行复苏。对入院时血压低于60mmHg(1mmHg=0.133kPa),无尿或少尿,处于中、重度休克的…  相似文献   

8.
吸入性损伤为常见的特殊部位烧伤,治疗较困难。以往的治疗方法较单一,疗效不甚确切。我院应用高压氧配合综合治疗,治疗吸入性损伤,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资料为我院近年收治的损伤性患者共55例。以是否应用高压氧治疗分组。高压氧治疗组32例,男24例,女8例,年龄17~81岁,平均37.6岁。烧伤面积9%~85%。吸入性损伤,轻度12例,中度17例,重度3例。气管切开6例。对照组23例,男18例,女5例,年龄23~48岁,平均34.2岁。烧伤面积7%~73%,吸入性损伤轻度7例,中度16例,重度1例。气管切开2例,所有病例均在烧伤后24h内…  相似文献   

9.
随着烧伤救治水平的提高,因烧伤休克和感染而死亡的患者逐渐减少,脏器功能衰竭成为当前烧伤的主要死因,而吸入性损伤所导致的呼吸功能衰竭是脏器功能衰竭发病与死亡的首要原因。吸入性损伤的治疗作为烧伤治疗学基础和临床研究的重点,对烧伤患者整体救治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研究吸入性损伤的救治,一直是烧伤危重患者救治的重要突破点。近年来,提出了许多新的治疗方法,传统的治疗理念也有所改变。该文综合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最新研究,对吸入性损伤的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吸入性损伤往往是热力和化学物质的混合损害,气道管理不仅是吸入性损伤的主要治疗护理方法,更是吸人性损伤患者抢救和监护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对76例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气道护理,我们逐渐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气道管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后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采用"一同步"、"二关键"和"三环节"的方法。结果本组中重度吸入性损伤36例,占同期烧伤发病率16.33%,死亡5例,死亡率13.89%,并发症11例,发生率30.56%。结论中重度吸入性损伤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血气分析结果,治疗中应抓住"一同步"、"二关键"和"三环节",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重度吸人性损伤早期救治的方法。方法对76例中重度吸人性损伤患者实施“四早”救治方案,即:早期气管切开;早期充分给氧;早期气道湿化、灌洗;早期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治疗。结果中重度吸人性损伤患者应用“四早”救治方案后。显著地提高了救治的成功率。结论对中重度吸人性损伤患者按“四早”方案进行救治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早期综合救治对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吸入性损伤患者共35例,入院后分成两组:治疗组25例,入院后用生理盐水4ml+氨溴15mg+异丙托溴氨500u行超声雾化,特别对于面颈肿胀明显的深度烧伤患者早期应用甘露醇125ml+地塞米松10mg静滴,3~4d后停用;对照组10例,行常规超声雾化及甘露醇125ml静滴。对12例中度或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均行气管切开,预防性气管切开组10例;紧急气管切开组3例,预防性气管切开组实施手术时间为伤后(4.51±3.02)h,紧急气管切开组为伤后(36.37±3.89)h。结果:治疗组25例,治愈24例,死亡1例,治愈率96%;对照组10例,治愈8例,死亡2例,治愈率80%。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疑有中度以上吸入性损伤患者应及早行预防性气管切开,尽量避免紧急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14.
吸入性损伤 (简称吸入伤 )是热力和 (或 )烟雾引起的呼吸道以至肺实质的损害 ,是目前烧伤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996年1月~2000年12月 ,我科收治烧伤病人832例 ,伴吸入性损伤57例 ,发生率6 9 % ,按文献标准 [1],轻度吸入性损伤31例 ,中度15例 ,重度11例。26例中、重度吸入伤死亡6例 ,死亡率23 1 %。现就26例中、重度吸入伤的治疗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26例中、重度吸入伤 ,男21例 ,女5例 ;年龄3~56岁 ,平均30 2岁。致伤原因 :汽车爆炸烧伤4例 ,室内天然气爆炸烧伤2例 ,矿井瓦斯爆炸烧伤3例 …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68例严重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救治得失进行总结,共同探讨整体化救治措施。方法选择近5年严重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对其死因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本组68例中治愈45例,死亡23例,病死率34%,死于呼吸系统并发症11例,死于全身感染12例。结论肺部并发症和全身感染是烧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伤后及时气管切开、“个体化”补液抗休克是整体化救治的基础。伤后尽快清除烧伤创面坏死组织,异体和自体皮移植是整体化救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时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时机,以提高治疗吸入性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了1990年1月~2004年12月间我科67例行气管切开的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伤后6h内气管切开组和伤后6h后气管切开组的预后。结果伤后6h后气管切开组和6h内气管切开组的死亡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伤后6h后气管切开组的死亡率高于伤后6h内气管切开组。结论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的时机在伤后6h内为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头面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分析38例头面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救治与护理。结果 38例患者早期气管切开手术顺利,全部存活。无皮下气肿,气胸,血肿,套管脱出,切口感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术后拔管时间为732 d,平均20 d。结论头面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早期进行气管切开,加强呼吸道管理和护理,通过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19.
曾彪  张惠玲 《江西医药》2009,44(1):30-31
目的总结高压蒸汽吸入性损伤的治疗经验。方法早期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雾化吸入,气道灌洗,抗感染,脏器功能维护等综合治疗方案。结果全组8例病例,治愈7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5例,均成功撤机。结论应用综合性治疗方案,可有效治疗高压蒸汽吸入性损伤。  相似文献   

20.
<正>吸入性损伤的病死率比较高,国外报道的重度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病死率为80%,国内有学者报道中、重度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病死率为43.75%,三军医大的报道为50.0%~71.5%。对于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除早期积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