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从1994年10月~2001年9月,治疗锁骨骨折50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0例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14~52岁。左侧22例,右侧28例。粉碎性骨折12例,横形及短斜形骨折38例,均为新鲜闭合骨折。骨折部位在锁骨中1/3及中外1/3,且均有明显重叠移位。合并喙锁韧带断裂者2例。50例随机分成两组,非手术组25例,手术组25例。1.2治疗方法:(1)非手术组:采取手法整复,复位后“8”字绷带或双圈外固定,根据骨折移位情况适当加压垫,外固定紧张度要适度,避免压迫腋窝重要结构。外固定维持6~8周,解除外固定后再行功能锻炼。(2)手术组:暴露锁骨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07年2月采用非手术及手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56例,男21例,女35例;年龄60~82岁,平均74.2岁,手术组39例,非手术组17例。结果非手术组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20个月,平均8个月;手术组亦全部获得随访,时间10个月~3年,平均1.5年。X线片显示骨折全部愈合,按Neer分类系统分类:无移位骨折8例,二部分骨折33例,其中肱骨外科颈骨折26例,三部分骨折10例,四部分骨折5例。2例非手术组的三、四部分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超过4个月,出现关节僵硬,继发肩关节挛缩。根据Neer评分系统评定疗效:手术组:二部分骨折优良率:82.4%,三、四部分骨折优良率31.6%。结论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需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治疗方法,无移位及二部分骨折经手法复位外固定满意者采用非手术治疗。对于二部分骨折复位后不稳定,三、四部分骨折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65岁)移位股骨颈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的适应症及术式选择.方法 2003年1月-2008年6月共收治108例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年龄65~90岁,平均76.8岁,全部骨折为Garden Ⅲ或Ⅳ型.全髋关节置换(THA组)62例,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BH组)46例,随访36~60个月,平均45.6个月.分...  相似文献   

4.
符琼仙 《云南医药》2013,(6):515-516
<正>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2008年2月~2012年11月我院共收治17例跟骨骨折,年龄32~62岁,男11例,女6例。左侧10例,右侧7例。均行切开复位+跟骨钛钢板内固定,部分病例行植骨术。手术按Sanders分类法(其分型基于冠状面CT扫描,选择后距关节面最宽处,从外向内将其分为三部分:A,B,C,分别代表骨折线位置。Ⅰ型:所有无移位骨折;Ⅱ型:两部分骨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手术和非手术治疗锁骨中段移位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89例确诊为锁骨中段移位骨折并接受治疗的患者按骨折类型分为横行骨折、斜行骨折及粉碎性骨折;将各型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手术组及非手术组,分析和比较各组愈合率、畸形愈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横行骨折中两组的愈合率、畸形愈合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4.59%,高于非手术组的69.57% (P<0.05).斜行骨折中手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2%,低于非手术组的15.25%(P<0.05);手术组的患者满意度为89.39%,高于非手术组的57.63%(P<0.05).粉碎性骨折中手术组的愈合率、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7.52%、88.43%,高于非手术组的48.65%、27.03% (P<0.05);手术组的畸形愈合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48%、4.13%,低于非手术组的21.62%、67.57%(P<0.05).所有骨折中手术组的愈合率、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7.77%、89.73%,高于非手术组的79.39%、55.76% (P<0.05),手术组的畸形愈合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4%、3.12%,低于非手术组的6.67%、23.03%(P<0.05).结论 手术治疗可作为锁骨中段移位骨折,尤其粉碎性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疗法应用于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体会。方法 30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依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非手术疗法)和B组(手术疗法),每组150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A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67%)明显高于B组(8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如果患者骨折程度不是十分严重,采用非手术疗法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进行治疗,有着相对较高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我院1999~2009年共进行锁骨移位骨折切开复位克氏针髓内固定术53例,取得良好效果.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38例,女15例;年龄18~79岁;左侧31例,右侧22例.粉碎性骨折18例,斜形骨折27例.均新鲜骨折.以上病例骨折端均明显移位.受伤到手术时间2~7d.  相似文献   

8.
杨飞 《中国医药指南》2012,(29):112-113
目的讨论髋臼后壁骨折治疗的重要性。方法 16例髋臼后壁骨折患者按Letournel分类,将移位明显和移位不明显分为两组-手术组9例与非手术组7例,采用严格的手术适应证标准,符合手术者选择手术,其余选择非手术。结果参照Matta标准对14例髋臼后壁骨折治疗后X线片进行评价,非手术组治疗5例中3例解剖复位,1例满意复位,合计4例(80%)复位愈合满意,手术组治疗9例中6例解剖复位,2例满意复位,合计8例(88.9%)复位愈合满意。经过随访观察,凡注重恢复关节面解剖连续性及髋臼负重区与股骨头同心圆关系,重建髋关节后上方稳定,髋关节功能良好,髋疼痛轻微。结论髋臼后壁骨折治疗,对重建髋关节后上方稳定,恢复关节面解剖连续性及髋臼负重区与股骨头同心圆关系,对患髋关节功能近远期恢复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严格按照受伤分型,无论是非手术还是手术治疗,都能达到满意的效果,临床工作中不要忽视髋臼后壁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胫骨下1/3螺旋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损伤类型及分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床工作中笔者发现胫骨下1/3螺旋骨折同时合并的后踝骨折常常被漏诊,这种特殊类型的骨折具有规律性的影像学表现和损伤机制,在对其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后我们将其命名为张-候氏骨折(张英泽-侯志勇骨折,Z-H骨折),并根据损伤程度将Z-H骨折分为Ⅰ~Ⅳ度,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回顾性研究: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的1685例成人胫腓骨骨干骨折病例资料中,发现Z-H骨折28例,其中后踝骨折移位明显9例,移位不明显19例。我们称其为显性Z-H骨折。男24例,女4例;年龄16~60岁,平均年龄41岁。所有患者均为胫骨下1/3骨折,按照AO分型标准:A1型16例,A2型3例,B1型7例,B2型2例。致伤原因中低能量损伤居多,占92.9%(26/28),多为骑自行车摔倒后扭伤所致。前瞻性研究:2007年7月至2007年9月受伤后即来我院就诊的胫骨下1/3螺旋骨折患者8例,X线检查均未发现合并后踝骨折,常规进行踝关节的CT、MRI检查,共发现4例Z-H骨折,我们称其为隐性Z-H骨折。4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7~53岁,平均31岁。按照AO分型标准均为A1型。致伤原因中摔伤2例,扭伤1例,跳远时损伤1例。2讨论笔者发现并...  相似文献   

10.
<正>儿童桡尺骨远端背向移位性骨折系指桡骨远端背向移位并尺骨远端骨折。临床上非常常见,因其特殊的骨折移位机制,手法复位有一定的难度。自1994年来采用回旋折顶手法配合小夹板固定治疗此类骨折患者42例均取得满意疗效。1临床资料本组42例患儿,男性36例,女性6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12岁,就诊时间1h~5d,2例为开放性骨折,初诊35例,院外转诊7例。2治疗方法2.1复位方法(以右侧为例)  相似文献   

11.
曹拓 《现代临床医学》2018,44(3):203-205
对比分析通过手术方法和非手术方法对成人锁骨中段移位性骨折的治疗效果。选取2013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成人锁骨中段移位性骨折患者60例,根据患者自身意愿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各30例。比较两组疗效、肩关节功能评分和并发症情况。手术组和非手术组患者的优良率分别为90.00%和63.3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肩关节活动度、功能活动强度、肌力、疼痛感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非手术组(P<0.05);手术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性低于非手术组(P<0.05)。治疗成人锁骨中段移位性骨折,采用手术治疗更有助于患者的恢复,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患者骨折畸形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68例胸腰段(T12~L2)爆裂型骨折行手术或非手术治疗。A组(手术组)44例,使用Dick钉固定,B组(非手术组)24例,卧木板床及石膏支具固定。A组后凸畸形(Cobb)平均术前15.9%,随访8.6%;B组则分别为10.7%、13.3%。CT扫描椎管狭窄程度前者分别为40.8%、25.3%;后者26.0%、20.7%。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A组术前A级7例、B级1例、C级7例、D级12例,随访A级1例、C级1例、D级6例;B组伤后B级2例、D级1例,随访D级3例。疼痛程度两组无明显差异。B组损伤程度较轻,两组不能作统计学对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空心钉分布技术在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髋关节功能、骨折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开展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信阳一五四医院收治的12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抽签法分为A组和B组, 各60例。A组男32例、女28例, 年龄(55.26±5.17)岁, 骨折病程2~14(8.33±0.21)d, Garden骨折分型:Ⅰ~Ⅱ型27例、Ⅲ~Ⅳ型33例, 采用传统平行钉固定;B组男30例、女30例, 年龄(55.31±5.22)岁, 骨折病程3~13(8.35±0.16)d, Garden骨折分型:Ⅰ~Ⅱ型25例、Ⅲ~Ⅳ型35例, 应用F形空心钉固定。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后3个月内骨折愈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照射时间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 两组患者疼痛、功能、畸形、关节活动度评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 B组疼痛、功能、畸形、关节活动度评分均高于A组...  相似文献   

14.
金斌  方继红  姚杰  孙军 《安徽医药》2016,20(9):1691-1693
目的 比较弹性髓内钉(TENs)内固定与单纯石膏外固定治疗儿童胫骨稳定性骨折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15年10月我院76例稳定性胫骨骨折患儿.49例患者采用TENs治疗(TENs组),27例患者采用保守治疗,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 (外固定组). 76例均获得6月以上的随访. 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6~14个月,平均10个月.TENs组骨折均愈合. 根据Flynn评价标准,优良率达到100%. 外固定组有11例患儿复查过程中出现骨折断端移位明显,单纯石膏外固定失败改行手术治疗. 优9例,良7例,差11例,优良率为59.2%.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外固定治疗胫骨稳定性骨折易造成骨折端再移位,治疗效果较差. 而TENs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骨折不易再移位,是治疗儿童胫骨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空芯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8例临床病例共128髋关节分为:(1)65岁以上组、65岁和65岁以下组;(2)Garden Ⅰ、Ⅱ型组(未移位组),Garden Ⅲ、Ⅳ型组(移位组).通过对128例病例6~38个月,平均22个月的随访,对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评价,计算出愈合率及头坏死率,分析其原因.结果 65岁以上、65岁和65岁以下组之间愈合率、坏死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arden Ⅰ、Ⅱ型组(未移位组),Garden Ⅲ、Ⅳ型组(移位组)之间愈合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坏死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3例髋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率为85.94%,年龄组之间功能恢复无差别,移位程度对预后功能有影响.从受伤至手术时间两组间愈合率、坏死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折复位的质量与骨折能否愈合密切相关,骨折移位的程度是影响股骨颈骨折头坏死的重要因素;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愈合率未必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胫腓骨干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共收集并总结分析 130例胫腓骨干骨折的治疗结果 ,非手术治疗 5 6例 (A组 ) ;手术治疗 74例 (B组 ) ,其中加压钢板内固定 2 8例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 2 6例 ,外固定架固定 2 0例。对手术组和非手术组的疗效优劣进行比较分析 ,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优良率 A组为 78.6 % ,B组为91.8% ,经统计学处理 ,两组疗效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结论 加压钢板适用于上 1/ 3至下 1/ 3段骨折 ;单侧外固定架更适用于开放性 ,污染严重的横形、螺旋形和粉碎形骨折 ;带锁髓内钉具有固定坚强、术后早期即可扶拐行走等特点。非手术治疗适应于移位少的稳定性骨折 ,认为每种固定方法各有其利弊 ,应严格掌握其适应症  相似文献   

17.
肱骨骨折内固定可选择髓内钉、普通肱骨钢板或锁定钢板,但均有一定的局限性[1]。我院骨科2008年6月-2011年12月采用双重建钢板治疗肱骨远段骨折17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肱骨远端骨折患者17例,男13例,女4例;年龄15~57岁,中位年龄32.5岁;骨折AO/ASIF分型:A3型3例,B1型7例,B2型5例,C1型2例;其中骨折不愈合1例,桡神经损伤2例。  相似文献   

18.
肱骨骨折为常见骨折,治疗方法很多,无移位或有轻微移位的患者一般可通过手法复位、夹板固定达到治疗目的,但对一些不稳定型骨折常需切开复位内固定。我院2009年12月-2010年12月应用髓内钉治疗肱骨骨折32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肱骨骨折患者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24~61岁,中位年龄39.7岁;车祸伤25例,跌打伤7例;闭合骨折31例,开放骨折1例。所有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2h~7d。所有  相似文献   

19.
锁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对骨折移位不明显的多采用非手术外固定治疗;对一部分粉碎性骨折,非手术治疗效果较差,易出现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甚至出现骨折尖端刺破锁骨下血管、神经、胸膜等并发症,应采用手术治疗。我院自2004年1月~2009年1月应用重建钛板内固定治疗锁骨粉碎性骨折36例,取得了较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22~62岁,平均36.6岁;骨折部位:左侧12例,右侧24例;骨折程度:中1/3粉碎性骨折23例,外1/3段的粉碎性骨折13例;合并损伤:36例均有骨折端移位及粉碎骨折块游离。其中合并锁骨下血管损伤2例,合并神经损伤6例,合并胸膜损伤1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研究微创稳定系统( LISS)和传统解剖钢板治疗胫骨近端复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7月-2008年12月应用LISS及传统解剖钢板治疗胫骨近端复杂骨折连续性患者58例.解剖钢板组32例,男21例,女11例,平均41.2岁(23~68岁);骨折按AO/OTA分型A2型5例,A3型9例,C2型16例,C3型2例.LISS钢板组26例,男16例,女10例,平均41.5岁(21~61岁);骨折按AO/OTA分型A2型4例,A3型7例,C2型13例,C3型2例.所有患者均随访12~18个月,比较2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愈合时间,用改良HSS评分来评价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改善程度.结果:2组骨折类型、平均年龄及性别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手术切口,出血量及12个月HSS评分比较,LISS钢板组优于解剖钢板组.解剖钢板组的植骨例数多于LISS钢板组.影像学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总数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LISS钢板组钢板刺激症状较多.结论:LISS及解剖钢板治疗胫骨近端高能量复杂骨折均有较满意效果.LISS还具有手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是治疗胫骨近端复杂骨折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