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42岁,因肾周围脓肿收住院。术前医嘱持续胃肠减压,患者虽清醒弱智,但不能理解我们交代的置管注意事项,当管进入鼻腔时,尽管陪人给以约束,但患者张口摇头大声叫喊不停,使气道始终开放,造成置管困难。后经认真考虑,查找资料,让陪人约束患者以防拔管,操作者站在患者右侧,当置管入15~16cm时暂停,患者大声叫喊不止,助手用注射器(去掉针头)沿腮部注入流水1~2ml,当水滑到咽部时,刺激产生吞咽动作,置管者趁机借助吞咽动作送入胃管,此动作重复二至三次,胃管被顺利置入,接负压吸引器后协助患者翻身,尽可能抽出胃内容物,再妥善固定,完成术前准…  相似文献   

2.
刘璞  卢琼芳  覃慧斯 《吉林医学》2013,(28):5918-592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保持胃肠减压有效引流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运用PDCA循环方法,确立"如何保持胃肠减压管有效引流"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把握,设立目标,要因分析及制度对策。结果:通过圈员参与品管圈活动明显提高了一次插管成功率,减少了脱管率及堵管率,患者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在保持胃肠减压管有效引流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自制编织袋在胃肠减压患者防脱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入选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该院进行胃肠减压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中患者的负压引流器采用一般的处置方式,活动时用手扶住,观察组中患者的负压引流器用自制编织袋固定在患者身上。两组患者在各自组内的处置后,对意外脱管和装置下落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中非计划性拔管比例为20.0%,无意外脱落拔管出现,对照组中非计划性拔管比例为60.0%,意外脱落占36.0%,两组之间脱管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编织袋可有效降低胃肠减压患者的脱管率,临床应用效果良好,使用方便,价格便宜,可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品管圈在保持胃肠减压管有效引流中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4年2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胃肠减压患者58例,通过品管圈来保持胃肠减压管的有效引流,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之后的胃管阻塞率5.17%,明显低于开展品管圈活动之前的胃管阻塞率17.24%;通过实施品管圈后,有效率为96.55%,无效率为3.45%。结论:将品管圈运用在保持胃肠减压管的有效引流中的效果非常显著,可以提升外科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品管圈在保持胃肠减压管有效引流中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4年2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胃肠减压患者58例,通过品管圈来保持胃肠减压管的有效引流,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之后的胃管阻塞率5.17%,明显低于开展品管圈活动之前的胃管阻塞率17.24%;通过实施品管圈后,有效率为96.55%,无效率为3.45%。结论:将品管圈运用在保持胃肠减压管的有效引流中的效果非常显著,可以提升外科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胃肠减压管插入的最佳深度.方法 将328例留置胃管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60人,插入深度为45~55cm,试验组168人,插入深度为55~65cm.结果 两组减压效果,胃管在胃的位置以及住院的天数和费用有显著差异.结论 胃肠减压时胃管插入的深度应由传统的45~55cm再加上10cm,其减压效果好,利于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胃肠减压管插入深度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肠减压管插入的最佳深度。方法将328例留置胃管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60人,插入深度为45~55cm,试验组168人,插入深度为55~65cm。结果两组减压效果,胃管在胃的位置以及住院的天数和费用有显著差异。结论胃肠减压时胃管插入的深度应由传统的45~55cm再加上10cm,其减压效果好,利于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胃肠减压置管长度对减压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胃管置入进行胃肠减压,在临床中应用广泛,特别是在腹部外科应用较普遍。但胃管置入的长度,直接影响胃肠减压效果,进而影响疾病的治疗。现将我院腹部外科2000~2001年胃肠减压245例病人胃管置入长度及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胃肠减压引流条件下插入标准型喉罩和单纯插入标准型喉罩持续正压通气的效果,观察胃肠减压引流管对喉罩通气的影响.方法 选择禁食时间超过10h,术前已置入胃肠减压引流的腹部手术20例为实验组,另选术前没有置入胃肠减压引流的择期腹部手术2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在喉镜辅助下插入标准型喉罩通气道(SLMA),评价两组喉罩通气满意度,测定喉罩插入时间、气道密封压、潮气量、平均吸气峰压、最大吸气峰压,用光导纤维支气管镜(FOB)进行评分,评价胃泡胀气情况.结果 两组喉罩插入时间、FOB评分、潮气量、平均吸气峰压、最大吸气峰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气道密封压在气囊充气前后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 0.05和P< 0.01);实验组喉罩插入后漏气率明显增多,经气囊充气调整后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腹腔探查时,实验组手术视野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结论 在充分禁食前提下,在确定术前胃肠引流通畅有效的条件下,喉罩通气仍然可以作为有效通气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0.
11.
3例脑出血锥颅置管引流减压的护理王爱兰铁道部戚墅堰机车车辆工厂医院(常州213011)急性脑血管意外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由于颅内出血的刺激,引起以颅内压升高为主的一系列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锥颅置管引流减压能迅速缓解险情,是抢救生命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姜春  涂国芳 《四川医学》2014,(11):1468-1469
目的对比两种引流装置的在新生儿胃肠减压治疗中的引流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需要行胃肠减压的患者119例,随机使用两种引流装置。试验组50例,使用注射器改制的常压引流器;对照组69例,使用负压胃肠减压器,观察两种引流装置在新生儿胃肠减压治疗中的引流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随着引流天数的增加,试验组的引流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胃肠减压期间呕吐发生例数和胃出血发生率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负压胃肠减压器相比,注射器改制的常压引流器具有良好的引流效果,呕吐发生例数和胃出血发生率低,计量操作方便,是新生儿胃肠减压的优选方式。  相似文献   

13.
我院近年来实施的部份胃肠减压452例,护理体会如下: 一、在进行胃肠减压插管前,应仔细地检查胃管与减压装置的连接是否正确,病人鼻咽部有无阻塞(如鼻中隔弯曲,鼻甲肿大等),在病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向病人交待清楚插管时注意事项,以消除其恐惧心理取得合作。插管时动作要轻柔,切忌粗暴,在插管过程中如遇阻力,应查明原因对  相似文献   

14.
外科护理工作中,胃肠减压是一项常用的基本操作,由于食管解剖的特点,加之病人的不合作因素,胃肠减压操作有一定的难度.如何提高插胃管的成功率,一直是外科护理的重要问题.现结合临床工作实践,谈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胃肠减压在普外科是一种非常常用的临床护理技术,用常规方法固定胃管,有时患者因出汗等原因,胶布固定不牢至胃管脱落,有时因病人改变体位或离床活动时,因负压瓶的重力作用导致胃管脱落,造成重复置管给病人增加躯体痛苦和经济负担,在胃癌根治术或食道癌根治术患者,甚至会造成吻合口瘘等严重后果.我科自2007年以来为胃肠减压患者采用改良的固定方法100余例,有效避免了胃管意外脱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胃肠减压管在肠梗阻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共有116例肠梗阻患者来我院接受治疗,所有患者均行胃肠减压,采用双色球法,按照1:1的比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58)和观察组(n=58)。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由本次研究可知,在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远低于对照组(1.72%18.92%),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梗阻患者在接受胃肠减压治疗时应当配之以相应的综合护理干预,以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8.
胃肠减压术是外科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其目的是引流胃内积液及胃肠道内积气,减轻腹胀及缝合口张力,利于伤口的愈合.长期以来,胃肠减压插管深度,一直沿用传统方法,即以"耳垂-鼻尖-剑突"体表标志测量胃管留置长度.食管癌患者由于食管的切除,使上消化道的长度发生了变化,这就提示我们不能以原来的标准来衡量,我们对此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我院外科1998 年 3 月-2004 年 1 月共有 20 例患者因胃肠减压置管导致声音嘶哑,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