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分析导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原因及防治方案。方法:对2010年7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5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病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病情发作的原因及相关的防治对策。结果:哮喘急性发作的原因见表1。在本组患者中,因接触新过敏原而导致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有18例,占14.4%;因发生过敏性鼻炎而导致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有28例,占22.4%;在月经期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有9例,占7.2%;因发生呼吸道感染而导致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18例,占14.4%;因不遵医嘱用药而导致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有12例,占9.6%。在本组患者中,有8%的患者最终没有在我院接受治疗。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急性发作的原因与摄入过敏原及刺激性气体粉尘、处于月经期、不遵照医嘱用药、发生过敏性鼻炎和呼吸道感染有密切的关系。为了减少病情急性发作的次数,此病患者应尽可能减少与过敏原及刺激性物质的接触,积极防治过敏性鼻炎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成人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探讨防治对策。方法:对149例成人支气管哮喘病例的人群特征以及发病诱因等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结果:149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中60岁以上的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所占比例最高;职业分布以农民所占比例最高(48.32%);患者中有家族哮喘史的占34.89%,有10.73%的患者合并过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在诱发因素中占首位。结论:老年性支气管哮喘的防治是哮喘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哮喘管理应重视农民这一高发人群;上呼吸道感染为哮喘急性发作的重要诱因,采取措施减少上呼吸道感染对防治支气管哮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新疆乌鲁木齐地区115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就诊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分析该地区哮喘患者发病危险因素的规律,为哮喘防治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针对115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包括患者一般情况、首次发作原因、经常发病原因、发作季节进行分析。结果①环境因素:上呼吸道感染的914例,占79.5%;冷空气刺激的885例,占77.0%;刺激性气味的885例,占77.0%,其中油烟刺激的578例(50.3%);发作季节以冬季为主的578例,占50.3%;②宿主因素:不同年龄组的不同性别哮喘患者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95,P0.05);有明确过敏史的750例,占65.2%,其中有过敏性鼻炎的632例(55.0%);有明确的哮喘家族史的488例,占42.4%。结论新疆乌鲁木齐地区哮喘发生和(或)加重的主要危险因素以上呼吸道感染、冷空气刺激、刺激性气味、过敏史为主。在预防过程中要重视以上主要危险因素对患者的影响,以减少哮喘发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温州市城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患病率、发病危险因素、诱发因素及诊疗情况,为儿童哮喘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方案、调查步骤和问卷,进行随机、整群抽样调查。结果:2010年温州市区儿童哮喘患病率为3.3%,男女比例1.3:1,现患率2.7%。哮喘的首发年龄27(13~43)月,首次诊断年龄30(18~48)月,3~6岁年龄组患病率最高为5.5%。儿童哮喘在秋冬季好发(占28%),好发时间以清晨为主(占48%)。哮喘发作的常见诱因为呼吸道感染(占87.5%),常见前兆是流涕(占64.8%)、喷嚏(占59.6%)、鼻塞(占43.9%),常见症状为咳嗽(占95.6%)、喘鸣(占69.2%)。抗生素在哮喘治疗中的使用率为49.8%,吸入激素为53.6%,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为45.2%。一级亲属、二级亲属的哮喘史、患者的过敏性鼻炎及湿疹史是哮喘发病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温州城区儿童患病率较前有明显升高,大部分在3岁之前发病。上呼吸道感染是哮喘发作的常见诱因,过敏性鼻炎、湿疹及哮喘家族史是哮喘发病的最主要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支气管哮喘诱因调查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调查支气管哮喘诱发因素,指导支气管哮喘患者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支气管哮喘发作.方法 以问卷形式对300例气管哮喘患者发作诱因进行调查,并分析原因,制定护理对策.结果 支气管哮喘诱发因素为:过敏性52.33%,上呼吸道感染37.67%,紧张焦虑3.67%,药物因素4.33%,其它2%.结论 生活指导为主,心理指导为辅的护理原则,对不同诱因的支气管哮喘患者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对减少支气管哮喘发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呼吸道过敏性疾病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但有显著的季节性。据我院急诊科从 1990年至今观察所见 ,每年 5月、10月前后以及气候突变时 ,患者比较集中。支气管哮喘重度发作常可导致患者死亡 ,所以控制日常发病和重度发作时的及时正确处理得至关重要。本文对 5 6例支气管哮喘重度发作时的急诊护理作如下探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0年以来 ,我们共观察 5 6例患者 ,其中春季发病 2 8人 ,占 5 0 .0 0 % ,秋季发病 2 0人 ,占 35 .71% ,其他季节发病 8人 ,占 14.2 9% ,重度发作时的常见发病原因 :继发感染未及时控制 11…  相似文献   

7.
儿童哮喘相关因素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素芬  龙苹 《广西医学》2008,30(2):203-204
目的了解儿童哮喘患儿的首发年龄、发病原因及诱因、个人及家族过敏史、既往诊断及治疗等情况,推广G INA方案。方法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方式,哮喘患儿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并进行分析。结果诊断为儿童支气管哮喘132例中,男∶女为1.64∶1。3岁以下第一次发病占62.9%。起病原因及发病诱因主要为呼吸道感染,占92.2%。既往患湿疹者64例(68.5%),过敏性鼻炎70例(53.0%),荨麻疹33例(25.0%),药物过敏23例(17.4%),食物过敏25例(18.9%),父母中有过敏史者53例(40.2%),祖父母及父母中有哮喘史者55例(41.7%)。132例患儿既往哮喘发作时诊断治疗中,只有30例(22.7%)曾诊断或考虑过哮喘,127例(96.2%)的哮喘患儿均反复应用抗生素,104例(78.8%)的儿童口服支气管舒张剂,109例(82.6%)应用过口服或静脉激素,13例(9.6%)曾在哮喘发作时吸入激素及/或支气管舒张剂。只有8例(6.1%)有过哮喘长期规范化治疗,124例(93.9%)均未按G INA方案规进行范化治疗及管理。结论132例儿童哮喘中发病多在6岁以下,起病原因及发病诱因主要为呼吸道感染,天气变化多见,多有湿疹史及家族特应性体质,伴有过敏性鼻炎,发作与遗传、环境、感染等因素有关,大部分哮喘的治疗仍应用抗生素,口服气管舒张剂或激素。G INA方案的推广和执行力度明显不足,应规范哮喘患儿的诊断及治疗,大力推广G INA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过敏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和支气管哮喘(支哮)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互依存的内在关系,寻找有效提高防治的方法。方法对本院近年收治的212例支哮患者分为78例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和134例支哮患者进行归纳总结并比较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发病年龄段和不同职业的发病率。结果本组病例中过敏性鼻炎合并支哮患者占所有哮喘患者的36.8%,男女比率分别为34.4%和40.7%;发生率并不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青少年和老年人的发病率较高);学生、化工、轻工业人员和家务工等职业发病率较高;其高危因素为过敏性体质、遗传、环境因素和感染等。结论过敏性鼻炎和支哮都是气道炎症性疾病;及早治疗过敏性鼻炎和加强哮喘的教育管理可减少支哮的发作,并能防止过敏性鼻炎进一步发展为支哮;对危险因素和不适应职业患者则应作相应避免。  相似文献   

9.
小儿过敏性咳嗽8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87例过敏性咳嗽患儿及50例支气管咳喘患儿的关系,结果表明过敏性咳嗽在性别、发病年龄、发病季节及特异性素质方面与支气管哮喘相似。近半数以上的反复发作的过敏性咳嗽患儿发生哮喘症状。65例过敏性咳嗽患儿血清总IgE高于正常儿,33例过敏性咳嗽患儿的肺功能PEFR低于正常儿,PEV1也有降低趋势,说明患儿有不同程度的支气管阻力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过敏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该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支气管哮喘、58例支气管哮喘伴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对58例存在鼻部症状患者给予鼻镜以及鼻分泌物涂片嗜酸性粒细胞检查,对于变应原皮试阳性患者给予免疫治疗.结果:支气管哮喘与过敏性鼻炎的主要变应原均为粉室尘螨与花粉.58例过敏性鼻炎伴支气管哮喘均有不同程度鼻粘膜苍白、水肿出现,鼻分泌物涂片嗜酸性粒细胞阳性率达到60.3%,采用免疫治疗后,变应原皮试阳性者的总有治疗效率达到97.1%,仅给予糖皮质激素、酮替芬治疗的患者有效率达到78.3%,差异较大(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过敏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诱因、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支气管哮喘与过敏性鼻炎很大程度上与遗传、环境及感染因素相关,适当的免疫治疗能够有效控制过敏性鼻炎的发作,降低发展为支气管哮喘管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门诊哮喘患者控制水平的现状以及初步哮喘管理对于提高哮喘控制水平的可能获益.方法 选择201 1年7月到2011年9月间在我科门诊就诊的哮喘患者,评估其控制水平和其他临床特征.结果 共有198例患者完成评测,管理不依从组117例,依从组81例;整体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评分(18.08±4.67)分,6.57%的患者ACT得分25分;依从管理组患者哮喘控制水平、治疗依从性、急性加重的频率和患者比例等均显著优于不依从管理的患者,而两组间患者对卫生经济负担的负担能力相当.结论 门诊哮喘患者控制率低,初步实施哮喘管理即可显著提高患者哮喘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速发型、缓发型支气管哮喘(危)重度发作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反应的异同。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96例急性(危)重哮喘发作分为速发组(≤3 h)14例和缓发组(>3 h)82例,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发作前病情及用药、诱因、是否行有创机械通气、病死率及住院时间。结果速发组和缓发组比较,中青年患者居多[(41±10)岁比(52±16)岁,P<0.01],呼吸道感染不是其主要诱因(P<0.01),病情重,院内病死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对治疗反应好,住院时间短[(6±5)d比(14±7)d,P<0.01]。结论速发型(危)重哮喘发作具有与缓发型不同的诱因、临床过程及预后,及时有效地治疗速发型哮喘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The global prevalence of asthma ranges from 1% to 18% of the population in different countries. In China, while national data of asthma prevalence are still lacking, an epidemiological study in Beijing showed that the prevalence of asthma in occupational populations was 1.25%. Based on epidemiological data reported in different regions, it is estimated that 15-20 million people suffer from asthma in the mainland of China,^4 and its prevalence continues to rise. A national epidemiological study of childhood asthma in the year of 2000 showed that the prevalence of asthma in urban children under the age of 14 years was 0.12%-3.34% in different regions,[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喘敷贴"穴位敷贴预防冷哮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中药"喘敷贴"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43例冷哮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比例为1∶1。治疗组采取穴位贴敷方法,对照组贴敷安慰剂,疗程均为32d。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血嗜酸性粒细胞以及血IgA,评价"喘敷贴"预防哮喘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嗜酸性粒细胞及血IgA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喘敷贴"三伏天穴位贴敷可显著减轻和控制哮喘发作。  相似文献   

15.
应用抗人T细胞单克隆抗体CD系列对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缓解期及脱敏治疗半年以上者共63例进行了检测及比较分析,发现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外周血CO_3、CD_8细胞减少,CD_4/CD_3比值增高。在缓解期和脱敏治疗后CD_8、CD_4/CD_8比值均恢复,CD_3仍较正常减低。外源性嗜喘发作期T细胞亚群改变较内源性哮喘更明显,并且其血清总IgE与CD_8变化呈负相关,与CD_4/CD_8比值变化呈正相关。本文结果指示T细胞亚群的异常变化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学文  赵宇  陈济明 《中外医疗》2010,29(27):19-20
目的研究对比支气管哮喘与咳嗽变异性哮喘之间最大气道反应性之间的差异性及其反应平台的分布情况。方法支气管哮喘组患者46例和咳嗽变异性哮喘组患者42例分别吸入较高浓度的乙酰甲胆碱作为支气管激发剂,当FEV1下降至激发前水平的50%或出现最大反应平台后终止实验,最终分析比较2组出现反应平台所占的比例及平台水平值。结果支气管哮喘组有16例患者出现反应平台所占的比例为34.8%,显著低于咳嗽变异性哮喘组24(57.1%),反应平台的水平值支气管哮喘组显著高于咳嗽变异性哮喘组(P〈0.05),但2组PC20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最大气道反应性可表明哮喘气道高的灵敏度与其临床表现和病情的严重程度有较大的相关性,且支气管哮喘的气道反应性显著高于咳嗽变异性哮喘。  相似文献   

17.
冯丽君 《河北医学》2007,13(10):1199-1200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通过临床观察,实验室检查,逐项分析确诊者均给予糖皮质激素及支气管解痉剂等治疗。结果:56例中50例治愈,4例有效,2例发展成支气管哮喘。结论:对长期慢性咳嗽患者,应仔细询问病史,及时做相关检查,尽可能早期诊断,并给予适当治疗,以免发展成典型哮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3 岁反复喘息患儿外周血血清类黏蛋白1 样蛋白3( ORMDL3)基因在不同临床表型中的表达及其与血清白介素-17(IL-17)和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儿科就诊<3 岁反复哮喘的患儿87 例,根据患儿是否存在高危因素分成特应性哮喘组(64 例)和非特应性哮喘组(23 例),再选取同期在儿科体检的健康儿童30 例。分析3 组研究对象ORMDL3 基因表达水平、血清IL-17 和ECP 含量和ORMDL3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并对3组研究对象ORMDL3 基因表达水平和血清IL-17和ECP含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特应性哮喘组ORMDL3 基因表达水平(11.57±1.96)%,血清IL-17(1 354.46±873.48)pg/ml 和血清ECP(45.65±12.76)μg/L 均高于非特应性哮喘组和对照组(p =0.000);3 组的ORMDL3基因AA、AG和GG 3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4,p =0.012)。特应性哮喘组的ORMDL3基因表达水平与血清IL-17(r=0.318,p =0.000)、血清ECP( r=0.540,p =0.000)均呈正相关。结论不同临床类型的哮喘患儿血清中的ORMDL3 基因表达水平、IL-17和ECP含量不同。特应性哮喘患儿的血清ORMDL3基因表达水平与血清IL-17、ECP含量存在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平喘摩按法"在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共纳入60例患儿,观察手法治疗前后患儿的症状变化,采用3MTM Littmann3200电子听诊器、Piko-1哮喘电子监测仪记录并观察哮喘肺内呼吸音及PEF、FEV1的变化情况。结果:经手法治疗后,患儿症状显著减轻(P0.05);PEF及FEV1值明显升高(P0.05);呼吸音强度明显降低,功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平喘摩按法"能缓解哮喘急性发作的症状,显著改善哮喘患儿的肺内通气状态,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介绍哮喘儿童的家庭护理:从生活环境、起居、饮食、运动、心理、用药及预防感染等方面进行护理,并做好哮喘日记,定期复诊,从而控制、减少儿童哮喘发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