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男,56岁。15年前体检发现脾肿大至肋缘下2指,于1990年10月入院。检查:轻度贫血貌,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骨无压痛,无腹壁静脉曲张;肝脏于右锁骨中线肋缘下2cm触及;脾肿大,质中,表面光滑,无压痛;血红蛋白90g/L,红细胞3.06×10~(12)/L,白细胞9.8×10~9/L,中性0.63,淋巴0.35,血小板132×10~9/L,  相似文献   

2.
患者,29岁,妊娠29周,因间断性牙龈出血10天收入院。入院查体:全身皮肤、粘膜未见黄染、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肿大。实验室检查:血常规RBC 2.36×10~9/L,Hb89g/L,WBC4.1×10~9/L,血小板(PC)27×10~9/L,IgG 25μg/L,IgM 18μg/L;血清铁蛋白56μg/L,游离铁蛋白2.45μg/L。骨髓报告提示: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比值形态正常:红系增生活跃,比值增高;全片见巨核细胞13个,血小板少见。详细询问病史,患者既往无血小板减少,考  相似文献   

3.
<正> 例1 女,7岁。以全身皮肤散在出血点10d入院。体检发现全身皮肤散布瘀点,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无异常,肝脾无肿大,实验室检查Hb110g/L,WBC7.5×10~9/L,NO.60,LO.40,PL28×10~9/L。骨髓象:巨核细胞增多伴成熟障碍。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丹那唑等治疗,住院2周,血小板数升至100×10~9/L出院,1个月后激素渐减量停药。门诊随访,血小板数波动在110~175×10~9/L。10个月后因皮肤出血点,颜面浮肿及关节疼痛再度入院,体检发现轻度贫血貌,面部浮肿,颊部见红斑,颈部淋巴结轻度肿大,心肺无异常,肝肋下3cm,脾未触及,躯干皮肤散在出血点。实验室检查Hb90g/L,WBC3.5×10~9/L,NO.35,LO.60,  相似文献   

4.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大多数应用磺脲类降糖药治疗。该类药物可引起血小板减少,为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将我院于1992~1993年诊治3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例1 女性,51岁,1983年确诊Ⅱ型糖尿病,服甲磺丁脲治疗,服药前血小板120×10~9/L,无皮肤、粘膜出血。1985年出现皮肤瘀点,瘀斑,牙龈出血,复查血小板36×10~9/L,加用脱氧核糖核酸,甲磺丁脲仍继续服用,皮肤、粘膜出血反复发生,血小板一直在(30~40)×10~9/L之间。1992年10月10日,因皮肤瘀点、瘀  相似文献   

5.
<正>我院1990年5月~1993年7月应用地塞米松冲击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20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1.诊断依据:全部病例均符合86年杭州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 2.一般资料:急性型18例,慢性型2例,男14例,女6例,男:女为2.3:1,年龄2个月~13岁,其中2个月~3岁13例占多数,病程1天~4年余。所有病例均有皮肤粘膜瘀点、瘀斑。伴有鼻衄7例,齿龈出血5例。2例慢性型经过强的松治疗,皮肤粘膜反复瘀点、瘀斑,时伴鼻衄。血小板始终在(30~50)×10~9/L。血小板计数:<25×10~9/L 7例,(25~50)×10~9/L10例,~90×10~9/L 3例。  相似文献   

6.
<正>女,5岁。皮肤瘀斑一年,面色苍白2月。有鼻衄史,无发热、抽搐及传染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病人。体检,发育正常,贫血貌,巩膜稍黄染,皮肤散在淤斑及新鲜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心率90次、律齐、SMI/6,两肺(一)、肝肋下1.5cm,脾肋下未及,血常规:Hb50g/L、RBC1.87×10~(12)/L,WBC3.6×10~9/L、BPC 88×10~9/L,网织红细胞0.035,粪、尿常规检查正常。人院诊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伴重度贫血。次日骨  相似文献   

7.
<正> 男性,35岁,以畏寒、发热、咽痛7d之主诉入院。查体:T37.5C,P94次/min,R21次/min,BP13/9kPa。神志清,精神差。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均未触及。咽部充血。双扁桃体I~0。颈软。心肺腹(-)。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Hb120g/L,RBC4.08×10~(12)/L,WBC5.5×10~9/L,PC104×10~9/L,L 0.30,N 0.70。BUN 8.1mmol/L。电解质、粪常规、尿8A、肝功均正常。胸片示:两肺弥漫性网状、小结状阴影,以两下肺为著。 住院经过:入院后患者体温高达40.2C,1d波动在1~2.5C之间。全身皮肤逐渐黄染,周身  相似文献   

8.
<正> 例1 患女,37岁,1月前无诱因出现头晕、乏力,1d前于行走中突然晕倒,感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咖啡样物约800ml急诊入院。发病以来,无发热及皮肤粘膜、牙龈出血。既往体健。查体:T36℃,P90次/min,R21次/min,BP16/10.7kPa,贫血貌,巩膜无黄染,皮肤粘膜无出血点。胸骨无压痛,心肺正常。上腹部轻压痛,肝脾未触及。神经系统正常。实验室检查WBC3.2×10~9/L,RBC2.1×10~(12)/L,PLT100×10~9/L;尿常规、肝功、水电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30岁。因皮肤和牙龈出血半月,头痛伴视物模糊3天,于1990年2月14日入院。查体:皮肤粘膜苍白,双下肢皮肤散在瘀斑;右眼球不能外展,双耳听力不佳;胸骨无压痛,肝脾未及。Hb69g/L,WBC9×10~9/L,plt67×10~9/L,RC2%,末梢血涂片可见晚幼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67岁,教师。因反复心慌、胸闷2年余入院。既往有散在性全身皮下瘀斑史4年。入院时查体:一般情况可,神志清楚,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双下肢足背部及小腿内侧可见大片紫色瘀斑,以右侧为甚,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余无异常发现。入院后血象:RBC 4.6×10~(12)/L,Hb 136g/L,WBC 4.1×10~9/L,N 0.68,L 0.32,BPC 71×10~9/L,PT 14.8 s,PTR 1.2,KPTT 37.2 s。两次血小板聚集功能试验均提示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右髂前、髂后两次骨髓象均为: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红比例及形态未见异常。两次全片仅找到巨核细胞2个及0个,散在血小板少见。细胞学诊断:结合临床考虑低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7岁,以血尿2次收住院。3天前因感冒口服感冒通一粒。入院当天上午开始出现均匀的全程肉眼血尿。病后无发烧、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既往无肝肾疾患及出血性疾病史。查体:T36.2℃,一般情况好,BP12/9 kPa,全身皮肤粘膜无出血点及皮疹,眼睑及下肢无水肿,咽轻度充血,心肺未见异常。腹部平软,无移动性浊音,余无异常。化验:尿蛋白(?),镜检,红细胞满布;血红蛋白130g/L,白细胞14.5×10~9/L,中性粒细胞0.82,血小板15.0×10~(10)/L,血尿素氮5.58mmol/L,血总胆固醇3.36mmol/L,血沉9mm/h;血浆总蛋白58g/L,白蛋白30g/L,  相似文献   

12.
黄亚娟  罗来敏 《上海医学》2001,24(9):547-547
[例 1] 患者女性 ,31岁 ,2岁时在外院经骨髓穿刺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 ,治疗后血小板升至10 0× 10 9/L。之后维持在 6 0~ 80× 10 9/L ,常有皮肤瘀斑 ,鼻出血 ,间隙用药。成年后月经增多 ,淋漓不净 ,曾因月经过多输血 6 0 0ml。本次妊娠多次检查血小板为 6 4~ 78×10 9/L。入院检查 :皮下无瘀斑 ,血小板为 78× 10 9/L ,血小板相关抗体 ( ) ,B超显示脾肿大 ,胎儿双顶径 88mm ,入院诊断妊娠合并ITP。入院第 4天突然出现下腹部皮肤瘀斑 ,伴肉眼血尿、呕吐 ,急诊复查血小板为 2 5× 10 9/L ,血块部分收缩 ,…  相似文献   

13.
患者 女,16岁,学生,因低热、干咳7天,头痛、呕吐1小时于1992年8月2日入院。体查:T37.5℃,神志清,对答正常,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双侧瞳孔等圆等大,对光反射敏感,伸舌居中,咽稍充血,扁桃腺不大。颈抵抗,心肺(-),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四肢肌力正常,克氏征(+),巴氏征(-)。血白细胞9.5×10~9/L,中性细胞0.63,淋巴细胞0.31,嗜酸细胞0.06,血红蛋白140g/L,血小板240×10~9/L。出凝血时间正常。尿蛋白(+),红细胞(+)。抗核抗体阴性。腰穿脊液为均匀血性,红细胞1.05×10~(12)/L,白细胞1.8×10~9/L,蛋白(+)。CT提示蛛网膜下腔少量出血。入院后给予脱水(20%甘露醇),止  相似文献   

14.
1 病例介绍患者 2 5岁 ,因怀孕 30周 ,双膝关节疼痛 ,皮肤紫癜 3d,于2 0 0 3年 8月 8日入院。既往无类似疾病史。查体 :皮肤粘膜广泛细小出血点 ,以双下肢为甚 ,双面颊蝶形红斑。辅助检查 :血小板 2 1× 10 9/L。初步诊断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转内科治疗。进一步检查 :血清抗双链 DNA抗体 (+) ,抗 Sm抗体(+) ,抗 ANA抗体 (+) ,抗血小板糖蛋白 GP- 3抗体 (+)。血小板 17× 10 9/L。尿蛋白 (++) ,尿红细胞 (+)。骨髓检查示粒红系正常 ,巨核细胞明显增多 ,以幼稚型为主 ,皮肤狼疮试验(+) ,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相似文献   

15.
1997年 2月 7日我院收治 1例血小板低达 2×10 9/L的患者 ,经人血免疫球蛋白、环孢素A联合应用 ,抢救成功 ,报告如下。1 病历摘要1 1一般资料 女患 ,4 3岁。以皮肤出血、瘀斑、阴道流血 12天为主诉入院。入院前 12天曾行隆鼻手术 ,术后发现四肢皮肤出血点及瘀斑 ,阴道流血不止 ,伴有凝血块。 3年前曾发现轻度外伤后皮肤易出现瘀斑。1 2体格检查 贫血貌 ,双眼眶皮肤瘀斑 ,颈部及双上肢可见大小不等的瘀斑及出血点 ,余未见异常。1 3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 8 7× 10 9/L ,红细胞 3 1×10 9/L ,血红蛋白 98g/L。血小板 6× 10 9/L。骨髓…  相似文献   

16.
<正> 蔡某,女,33岁,于1989年8月中旬无特殊诱因出现月经过多、牙龈出血、伴不规则发烧,于9月16日至我院就医。检查WBC0.35×10~9/L,Hb55g/L、BPC42×10~9/L。查体:T36℃,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皮肤及粘膜无黄染、出血点,睑结膜苍白、两肺呼吸音清、腹软、肝脾未及。骨髓象:增生明显话跃,粒:红=8.5:1细颗粒型早幼粒细胞64%可见Auer氏小体,Pox强阳性,α—醋酸荼酯酶(+),氟化钠抑制试验(-)确诊为APL。入院第三天开始服用RASO/mg日。在RA开始治疗第三天,全身皮肤及粘膜出现散在出血点及紫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48岁,农民.因畏寒、发热、全身酸痛1月余,黑便半月,疑伤寒、败血症而入院.查体:T39℃,贫血貌,皮肤粘膜无出血点,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胸骨无压痛,心率110次/分,肺(一),肝脾肋下未触及.化验;Hb75g/L、WBC2.7×10~9/L、Plt69×10~9/L、大便隐血++++、肥达氏反应(-)、血培养(一).胸片示两肺呈间质性炎症改变.纤维胃镜检查:胃窦部及十二指肠球部前壁、后壁及大弯侧多发性溃疡,边缘水肿,有出血灶.自胃窦部病变处取活检,病理诊断为胃腺癌.  相似文献   

18.
欧慧英 《广东医学》2003,24(5):471-471
患儿 ,男 ,1+ h,第 1胎 ,第 1产 ,孕 4 2周 ,剖宫产 ,体重 3 3kg,Apgar评分 1min8分 ,5min 9分 ,10min 10分 ,左侧顶部头颅大血肿。生后即发现全身皮肤出现出血点 ,且逐渐增多。即测脐血小板 36× 10 9/L。患婴之母自 8岁起患有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慢性ITP) ,血小板一直在 (30~4 0 )×10 9/L。怀孕 4个月时因全身瘀点瘀斑住我院妇科 ,血小板 (10~ 30 )× 10 9/L。给予强的松、丹那唑、丙种球旦白等治疗 7d皮肤症状消失 ,好转出院。孕 39+ 周入院待产 ,查血小板 19× 10 9/L ,给予强的松6 0mg/d,输单采血小板 ,丙种球旦白及长春新碱…  相似文献   

19.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4岁,因发现皮肤瘀斑伴全身疼痛2周,发热黑便1周于1989年11月5日入院。体检:T 37.6℃,贫血貌,胸部及双下肢皮肤大片状瘀斑,表浅淋巴结不大,胸骨下段压痛,两肺可闻少量干啰音,心脏(-),肝脾肋下刚及,双肾区无叩痛,左小腿明显肿胀、触痛,皮肤呈青紫色(穿刺为血性液体)。实验室资料:Hb84g/L,WBC12.6×10~9/L,分类:N0.24,L0.25,白血病细胞0.51,血小板6×10~9/L。尿蛋白(++),红细胞满视野。粪潜血(++)。肝功正常,尿素氮21.42mmol/L,  相似文献   

20.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转变为急性白血病者屡见报道,而转变为骨髓纤维化(MF)实属罕见。现将我院经骨髓活检证实的二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例1,女,38岁,工人。因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及齿龈时有出血2个月,于1987年6月4日以贫血原因待查入院.查体:体温37.8℃,中度贫血貌,全身皮肤粘膜无出血点及瘀斑,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肝大肋下2指,脾未扪及。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58g/L,网织红细胞计数0.04,血小板数70×10~9/L,白细胞数8.7×10~9/L,中性粒细胞0.73,淋巴细胞0.25,中、晚幼粒细胞各占0.01,晚幼红细胞0.01,中性粒细胞见Pelser样核异常0.10。骨髓增生为极度活跃,粒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