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推拿为主配合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07年11月至2011年11月103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以推拿手法为主的保守治疗。结果:103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治愈89例,占86.4%;有效12例,占11.7%;无效2例,占1.9%;总有效率98.1%,结论:推拿手法为主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针刀松解颈枕部肌筋膜对颈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颈枕部肌筋膜对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颈性眩晕患者进行临床症状和X线表现分析,并用针刀松解肌筋膜为主进行治疗,观测其临床症状出现频数和X线表现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后患者头痛、视物障碍、眩晕和颈肩痛等症状出现频数进行比较,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01),随访期患者眩晕等症状出现频数进行比较,差异仍具有显著性(P〈0.02)。治疗前X线表现示有46例出现寰枢关节紊乱、40例出现生理曲度异常,治疗后改善率分别是73.9%和55%。总体疗效评价示痊愈31例,占59.6%;好转19例,占36.5%;无效2例,占3.9%,总有效率96.1%。结论:枕项部肌筋膜针刀松解是治疗本病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颈性眩晕的发病机理,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对36例患者采用以推拿手法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隔日一次,10次为1个疗程进行治疗观察。结果:治愈23例,好转11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为94%,提示颈部椎枕肌等软组织劳损,是导致颈性眩晕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李巍  谭洛  王淑琴 《世界针灸杂志》2013,23(2):48-50,54
目的:观察针刺颈夹脊配合按摩点穴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颈性眩晕提供更优方法。方法:65例颈性眩晕患者针刺双侧颈夹脊、风池,强间透刺脑户、玉枕透刺天杼,并结合按摩点穴,每日治疗1次,治疗16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愈25例,占38.5%;显效18例,占27.7%;有效19例,占29.2%;无效3例,占4.6%。总有效率为95.4%。结论:针刺颈夹脊配合按摩点穴治疗可缓解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报道运用拔伸牵引加手法正骨治疗颈性头痛的方法,探讨颈性头痛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机理。方法:对我所收治的76例颈性头痛患者进行分析,以拔伸牵引加手法正骨为主,配合其他疗法治疗及康复。结果:痊愈46例,占60.5%;29例有效,占38.2%;无效1例,占1.3%。结论:头颈部受外伤和上呼吸道感染是引起颈性头痛主要原因,用拔伸牵引加手法正骨治疗颈性头痛疗效显著,加强颈部肌肉力量练习可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微调手法配合头面部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和治疗机理。方法:将97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5例,采用颈椎推拿治疗;对照组42例,采用药物加颈牵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近期和远期疗效,X线摄片和经颅彩色多普勒(TCD)的检查变化。结果:近期痊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为23.6%、96.4%;对照组为14.3%、73.8%,2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2疗程时VA、BA的VS、VD、Vm、PI值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X线摄片上寰枢关节紊乱改善率治疗组为85.7%,对照组为43.2%,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6月后随访,复发率治疗组2.1%;对照组67.%。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颈椎微调手法配合头面部推拿治疗颈性眩晕具有安全,快速,有效纠正寰枢关节紊乱的作用,能显著改善颈性眩晕的临床症状,增大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管舒缩功能,加强血管顺应性,减少脑血管阻力,促进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熄风止眩针刺法配合推拿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熄风止眩针刺法配合推拿手法治疗;时照组30例,采用普通针刺疗法。结果:治疗组:治愈22例,好转6例,无效2倒,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治愈12例,好转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结论:熄风止眩,通督调神针刺法配合手法复住治疗颈性眩晕效果满意,而且即时效应确切,明显优于传统的普通针刺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以手法为主综合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作用机理。方法:6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手法、牵引、静滴复方丹参和牵引、静滴复方丹参,并按《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进行比较。结果: 手法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平均改善指数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结合手法综合治疗颈性眩晕可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显效快、疗效显著、安全合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推拿手法配合中药热敷治疗颈性眩晕的护理经验.方法:2011年6月至2012年8月,对42例采用推拿手法配合中药热敷治疗的颈性眩晕患者实施科学规范的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发作期护理、中药热敷护理、颈部护理、饮食护理、体位护理及康复锻炼,随访观察症状改善情况及颈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9个月,中位数6个月.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标准评定疗效,治愈21例、显效14例、有效5例、无效2例.结论:对接受推拿手法配合中药热敷治疗的颈性眩晕患者实施科学规范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其颈椎功能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整脊手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的治疗机理,重新认识颈源性眩晕及眩晕性疾病的病因病理。方法:对131例颈源性眩晕患者进行整脊手法治疗,恢复其颈胸椎曲度,术前术后即刻TCD检查以比较椎动脉血流变化,再予拔罐和红外线治疗3天,之后间隔性调整治疗。结果:治愈121例,占92.37%,好转8例,占6.11%,无效2例,1.53%。即时缓解129例,占98.47%。结论:整脊手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疗效明确,但椎动脉血流并未单纯增加或减少,故反思眩晕性疾病的中西医病因病理,提出眩晕性疾病结构异常和急慢损伤两大病因;病理和解剖方面的多机制变化,尤其颈部的结构变化在眩晕性疾病中的重要作用;治疗上凡眩晕者,必正其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