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成林 《中医研究》2009,22(5):52-53
肺为脏、属阴,大肠为腑、属阳,两者相距甚远。《灵枢·经脉篇》曰:“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其支者,以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又曰:“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肠……”由此可以看出,肺与大肠通过经络的联系,构成了脏腑阴阳表里两经的属络关系。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络肺,故二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中医藏象理论中,肺肠相关理论是其重要内容.《灵枢·本输》曰:"肺合大肠,大肠者,传道之府"[1]29;《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1]150.《灵枢·九针论》曰:"手阳明太阴为表里"[1]8.《素问·血气形志》曰:"阳明与太阴为表里"[2].《华佗神方》中,孙思邈评注华佗治咳嗽要诀曰:"肺与大肠相表里"[3],是首次明确提出了"肺与大肠相表里",这一理论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3.
<正>《灵枢·经脉》曰:"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两者经脉通过示指的衔接,进行气血的流注。  相似文献   

4.
<正> 《素问·金匮真言论篇》云:“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阴经经脉均循行过腹部,六条阳经中有五条循行过背及身之侧,只有足阳明胃经循行过腹部,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四条。一、有四条阴经经脉联系胃经。1.胃经与肺经相连。《灵枢·经脉》曰:“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2.胃经  相似文献   

5.
通下法用于肺病的治疗是依据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灵枢经脉篇》曰:“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大肠手阳明之脉下人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理瀹骈文》又曰:“风寒入肺皆令人咳,肺既络大肠,又与大肠相表里,肺咳不已,往往大肠受之”。近年来的研究从病理角度进一步揭示了肺与大肠之间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肺与大肠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临床治疗,亦与其经脉的循行、络属关系密切。《灵枢·经脉篇》说:“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中焦:是指中脘穴处,说明肺经虽属于肺,而根生于胃。胃在五行属土,肺在五行属金,土能生金,故胃腑生养肺脉。在生理上,正如《素问·经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治疗哮喘有独特优势,临床上依据肺肠相关理论,采用肺肠合治法常有较好的疗效。本文就肺肠合治法治疗哮喘发作期的机理予以探讨,并对临床应用进行了归纳总结。1肺肠合治法治疗哮喘发作期的机理1.1肺与大肠经脉相互连络《灵枢·经脉》篇曰:“肺手太阴之脉,下络大肠,……上膈属肺……”。“大肠手阳明之脉,……络肺,下膈属大肠  相似文献   

8.
严桂芳 《中国针灸》2002,22(12):853-853
最近研读了“谈谈阴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中的几个问题”(《中国针灸》2 0 0 1年第 8期 5 10页 ,以下简称“谈文”)一文感触很深 ,对文中的一些论述及观点实难苟同 ,在此提出一些个人看法 ,以增强交流。综观《内经》《针灸大成》等医著 ,应该注意到古典医著中对经脉循行、起止有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1 概言经脉之循行、起止如《灵枢·营气》曰 :“故气从太阴出 ,注手阳明 ,上行注足阳明 ,下行……”《灵枢·脉度》曰 :“手之六阳 ,从手至头……手之六阴 ,从手至胸中……”2 以具体部位 ,详细表述经脉之循行、逆顺、起止如《灵枢·经脉》中有…  相似文献   

9.
<正>肺与大肠不仅在生理、经络上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在病理方面也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灵枢·本输》云"肺合大肠,大肠者,传道之府",最早阐述肺与大肠在生理上相表里的关系。《灵枢·经脉》曰"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下口幽门,上口贲门),通过膈肌,属肺",更是详细地描写了肺与大肠在经络上的联系,两者一阴一阳,表里相应,互相之间起着沟通联系、运输渗灌的作用。在病理上,两者也有着相关的  相似文献   

10.
试论通腑法在肺系疾病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进  赵长鹰 《陕西中医》2006,27(11):1452-1453
肺为娇脏,易受外邪侵袭,肺气失宣发肃降,出现咳、喘、咯痰、咳血等症状;肺系受邪日久,通调水道失职,产生痰浊、水饮、瘀血等病理产物。在治疗上除常规用宣肺、清热、化痰等法外,疏通肠腑,因势利导,使邪有出路、肺之肃降功能恢复,则诸症自除。兹将通腑法在肺系疾患中的临床运用体会介绍如下,供参考。1立法依据肺属脏,大肠属腑。肺居上,大肠居下。《灵枢》云:“肺合大肠,大肠者,传导之府”、“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大肠手阳明之脉,……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可见,肺与大肠通过经络相互络属,互为表里…  相似文献   

11.
试述十二经脉的名称及其与脏腑的络属关系。答:十二经脉的名称及其与脏腑的络属关系: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手厥阴心包经属心包络三焦,手少阴心经属心络小肠,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络肺,手少阳三焦经属三焦络心包,手太阳小肠经属小肠络心,足太阴脾经属脾络胃、足少阴肾经属肾络膀胱、足厥阴肝经肝属络胆,足阳明胃络属胃络脾,足少阳胆经属胆络肝,足太阴膀胱经属膀胱络肾。何谓八会穴?它们各治疗哪些病证?  相似文献   

12.
奇经八脉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内容,在人体生理活动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奇经虽有自己的经脉循行,但又参与了十二经气血的流注。正如《灵枢·营气》曰:“故气从太阴出注手阳明,上行注足阳明……合足厥阴,上行至肝,从肝上注肺,上循喉咙,入颃颡之窍究于畜门,其支别者,上额循巅下项中,循脊入骶,是督脉也。络阴器,上过毛中,入脐中,上循腹  相似文献   

13.
经络的三阴三阳称谓及其临床意义/王居易(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所,北京100700)主题词经络/历史,阴经/历史,阳经/历史,手经/历史,足经/历史经络的称谓指;肺手太阴之脉,大肠手阳明之脉,胃足阳明之脉,脾足太阴之脉……,后世多称: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  相似文献   

14.
心包经某些经穴—心脏的相关联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正> 经穴—脏腑相关理论是经络学说的核心,每条经脉在体表既有特定的循行路线,又以其所属的脏腑而命名,正如《灵枢·海论篇》记载:“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表明经络与脏腑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于心包络……,是主脉  相似文献   

15.
《灵枢·玉版篇》云:“胃之所出血气者,经隧也。而隧者,五脏六腑之大络也……”张隐庵注曰:“虽胃府所生之气血,其精专者行于经隧,从手太阴肺脉而终于足厥阴肝经,此营血之循行十二经脉之中,一脉流通,环转不息者也,其血气之四布皮肤者,从脏腑之别络而出,虽与经脉相干,与经并行,而各走其  相似文献   

16.
马坚  邓显惠 《中国针灸》1998,18(11):659-660
《灵枢.营气》篇载:“营气之道……精专者行于经隧,常营无已,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故气从太阴出,注手阳明,上行注足阳明……与太阴合……从脾注心中……合手太阳……合足太阳……注足少阴……注肾,从肾注心……循心主脉……合手少阳……从三焦注胆………注足少阳……合足厥阴,上行至肝,从肝上注肺……此营气之所行也,逆顺之常也。”十二经脉流注模式,正是根据这一记述建立的,目的在于说明十二经脉在流注过程中的关系和联系次序。其模式要求简明合理。所谓简明,是将繁复的关联存主略次,表达得一目了然。所谓合理,即符合脏腑经脉阴阳概念的…  相似文献   

17.
1从中焦论治肺癌的理论基础1.1从经脉循行角度认识《灵枢·经脉》曰:"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指出肺脉起源于中焦,肺与中焦密切相关。1.2从生理、病理角度认识脾为肺之母脏,脾属土,肺属金,土能生金,所以脾为肺之母,肺为脾之子。李东垣提出了  相似文献   

18.
一经气感传与神经传导的协同作用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内联脏腑,外络肢体,手部穴位主要分属于手三阳经和手三阴经。针刺手部穴位,其经气感应可按经络循行,向一定方向扩散传导,从而治疗相应脏腑及经络循行中某些器官的疾病。对于经气感传,古人早有认识,《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指出:“中气穴,则针游于巷。”也有人  相似文献   

19.
《灵枢·经脉》云:“大肠手阳明之脉……出(?)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历来诸家对此段经脉的循行分布看法颇不一致,其中尤对柱骨的部位有较大的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归纳《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和《灵枢·经脉》经络循行部位的相同点来总结各个经络所主治的疾病。对比其不同点来探讨其进化过程。经络的形成曾经有一个由循行方向不定、经络间的联络不定、脏腑属络关系不定发展到循行方向规律、经络间联络相对固定、脏腑属络关系确定的过程。归纳出各本经经络循行与其主治疾病的共同点,应用于临床,可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