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牛磺酸能否通过抑制缺血区脑组织的炎症反应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方法应用血栓栓塞法制作大鼠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抗原,研究牛磺酸对局灶性脑缺血2 h后再灌注22 h小胶质细胞活性的影响。应用免疫印迹方法研究牛磺酸对局灶性脑缺血2 h后再灌注22 h时核因子-κB(NF-κB)活性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结果牛磺酸可减少含MHCⅠ和Ⅱ抗原阳性小胶质细胞的数目,抑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缺血区脑组织小胶质细胞激活。牛磺酸能抑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缺血区脑组织NF-κB激活和TNF-α表达。结论牛磺酸可通过抑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缺血区脑组织的炎症反应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背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缺血缺氧导致脑内代谢异常乃至能量衰竭,是引起脑组织损伤坏死的重要原因,可见能量代谢障碍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中心问题。在脑的能量代谢中葡萄糖转运体3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不同缺血时间和不同再灌注时间的脑梗死体积比、皮质半影区葡萄糖转运体3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 设计:随机对照实验。 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材料:实验于2002-08/10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学研究中心动物试验室完成。选择SD大鼠56只,随机分成3组:①缺血1h再灌注组28只。②缺血3h再灌注组24只。③假手术对照组4只。缺血1h再灌注组白缺血开始分别选取1,3,6,12,24,72h,1周7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7只大鼠;缺血3h再灌注组除无1h时点外,其余时间点与缺血1h再灌注组相同,假手术对照组只作切口,不作插线。 方法: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检测缺血中心区和缺血半影区脑梗死体积比;剥取缺血半影区皮质组织。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葡萄糖转运体3mRNA水平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半定量测定葡萄糖转运体3蛋白水平的变化。 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脑梗死面积。②各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葡萄糖转运体3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③各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葡萄糖转运体3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 结果:56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脑缺血1h后再灌注组的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缺血3h再灌注组梗死体积。②葡萄糖转运体3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变化:葡萄糖转运体3白3h即开始升高,24h到达高峰,1周时仍高于假手术对照组;缺血3h再灌注组在3h有一下降点,然后升高,24h到高峰,1周时接近正常水平。葡萄糖转运体3蛋白水平的表达与mRNA相符合。 结论:葡萄糖转运体3在缺血半影区的表达上调,可能是机体对缺血再灌注的保护性反应。  相似文献   

3.
背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缺血缺氧导致脑内代谢异常乃至能量衰竭,是引起脑组织损伤坏死的重要原因,可见能量代谢障碍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中心问题.在脑的能量代谢中葡萄糖转运体3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不同缺血时间和不同再灌注时间的脑梗死体积比、皮质半影区葡萄糖转运体3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材料实验于2002-08/10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学研究中心动物试验室完成.选择SD大鼠56只,随机分成3组①缺血1 h再灌注组28只.②缺血3 h再灌注组24只.③假手术对照组4只.缺血1 h再灌注组自缺血开始分别选取1,3,6,12,24,72 h,1周7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7只大鼠;缺血3 h再灌注组除无1 h时点外,其余时间点与缺血1 h再灌注组相同,假手术对照组只作切口,不作插线.方法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检测缺血中心区和缺血半影区脑梗死体积比;剥取缺血半影区皮质组织,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葡萄糖转运体3 mRNA水平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半定量测定葡萄糖转运体3蛋白水平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脑梗死面积.②各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葡萄糖转运体3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③各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葡萄糖转运体3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56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脑缺血1 h后再灌注组的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缺血3 h再灌注组梗死体积.②葡萄糖转运体3 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变化葡萄糖转运体3自3 h即开始升高,24 h到达高峰,1周时仍高于假手术对照组;缺血3 h再灌注组在3 h有一下降点,然后升高,24 h到高峰,1周时接近正常水平.葡萄糖转运体3蛋白水平的表达与mRNA相符合.结论葡萄糖转运体3在缺血半影区的表达上调,可能是机体对缺血再灌注的保护性反应.  相似文献   

4.
补体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补体C1q和C3d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与脑水肿、脑损伤的相关性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缺血2h后再灌注。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内补体C1q和C3d蛋白的表达,记录大脑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脑组织含水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内补体C1q和C3d蛋白的表达水平逐渐增加,至缺血-再灌注后24h达高峰,至再灌注后120h左右恢复至正常水平。脑组织含水量在缺血-再灌注24~72h达高峰。神经功能缺失最重的时间点出现在缺血-再灌注后24h。补体C1q和C3d的表达水平与脑水肿和神经功能缺失呈正相关。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补体激活参与其损伤过程,抑制补体激活有望成为新的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靶点。  相似文献   

5.
当归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VE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及当归注射液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损伤组和当归治疗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方法观察VEGF表达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缺血损伤组和当归治疗组大鼠VEGF蛋白表达均在24 h达到高峰后减弱;RT-PCR显示缺血损伤组VEGF mRNA在3 h开始表达增强,6 h达到高峰,后很快降低,至第7天恢复到基线水平;当归治疗组VEGF mRNA在3 d达到高峰后缓慢降低,至第7天仍有大量表达,且各时间点VEGF的表达比缺血损伤组明显增加.结论当归可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及作用。方法 在缺血及再灌注不同时间点,采用免疫组化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缺血中心区及半影区内bFGF蛋白及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 缺血半影区bFGF蛋白及mRNA达表明显增加,缺血中心区表达略有增加。结论 bFGF的表达趋势与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神经细胞凋亡趋势相符,说明bFGF对神经细胞有保护和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及作用。方法在缺血及再灌注不同时间点,采用免疫组化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缺血中心区及半影区内bFGF蛋白及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缺血半影区bFGF蛋白及mRNA达表明显增加,缺血中心区表达略有增加。结论bFGF的表达趋势与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神经细胞凋亡趋势相符,说明bFGFF对神经细胞有保护和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对家兔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及MR影像学评价。方法:采用兔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在缺血2h再灌注损伤后即刻应用微量进样器将不同剂量的VEGF立体定向导入梗死灶周,于再灌注72h,观察梗死体积、灶周缺血半暗带caspase-3蛋白表达、凋亡率、ADC值比率(ADCR),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结果:缺血再灌注即刻灶周给予VEGF,1.25ng/μl VEGF的应用对脑水肿、神经功能恢复和血管形成影响不大,而2.5ng/μl和5.0ng/μl的VEGF应用明显降低脑含水量、灶周皮层凋亡率及caspase-3活性表达,ADCR升高,脑组织表面血管增粗、增加,2.5ng/μl组的变化较5.0ng/μl组更明显,同时也能明显降低梗死体积(P<0.05)。结论:2.5ng/μl VEGF应用治疗家兔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诱导血管发生和神经保护作用,是进一步研究和评价VEGF治疗效应的最佳剂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中脑组织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血管通透因子(HIF-1)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Zea Longa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即MCAO模型),54只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即对照组(n=6)、EGB组(n=24)及缺血/再灌注组(n=24),分别在缺血/再灌注4、6、24、72 h取材.应用免疫组化法(SABC法),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软件,计数脑梗死后不同时间点阳性细胞的数量.检测VEGF及HIF-1蛋白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对照组:脑组织VEGF和HIF表达均较低;EGB组:VEGF及HIF阳性细胞密度均相对较高;缺血/再灌注组:VEGF在4 h开始升高,24 h达到高峰,72 h下降到接近正常水平,HIF-1在缺血后4 h开始降低,8 h开始升高,24 h达到高峰,72 h下降到接近正常水平.结论 EGB对于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激发内源性GAP-43和Bcl-2促进凋亡神经元可塑性再生并介导海马缺血半影区代偿性修复的作用。方法: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0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各10只,再灌注组80只。再灌注组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根据缺血再灌注时间细分为再灌注2、6、12、24、48h及3、7和14d8个时间点各10只,缺血时间均为1h,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UNEL、GAP-43和Bcl-2在神经元中的表达,用TTC法观察海马梗死灶的改变。结果: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偶见TUNEL阳性细胞。再灌注组与前2组比较,缺血再灌注2h点TUNEL阳性细胞增加,48h达高峰,14d时降至最低;神经元GAP-43缺血再灌注2h点呈基础表达,3~7d达高峰,14d时降至最低;神经元Bcl-2表达缺血再灌注2h点增加,7d达高峰,14d降至最低;梗死灶于再灌注2h点开始逐渐形成,48h点梗死面积最大,以后梗死面积逐渐减少,至14d时恢复正常水平。结论:脑缺血后激发内源性GAP-43和Bcl-2表达可能促进神经元轴突再生;神经元凋亡可能参与内源性相关凋亡基因激活途径。  相似文献   

11.
背景:髓鞘蛋白是少突胶质细胞的主要成分,研究脑缺血再灌注后大脑髓鞘相关蛋白基因表达的变化有助于探讨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在缺血性脑损伤和修复中的作用。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成年模型大鼠大脑髓鞘蛋白相关基因,在脑缺血后不同时间及部位表达变化和差异。方法:以线栓法制作成年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5′末端标记地高辛的寡核苷酸探针荧光原位核酸分子杂交检测模型大鼠再灌注后早期大脑梗死中心区、梗死周边区和梗死对侧区皮质髓鞘蛋白脂质蛋白mRNA、髓鞘碱性蛋白mRNA和髓鞘转录因子1mRNA表达变化。结果与结论:在梗死中心区,脑缺血再灌注后早期3种髓鞘相关蛋白基因表达均明显减少;在梗死周边区,再灌注后1d时3种髓鞘相关蛋白基因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之后逐渐增加,至14d时均高于对照组(P<0.05,0.01),以髓鞘转录因子1mRNA阳性细胞数升高最早(7d)最为显著(P<0.01)。因此,成年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急性期梗死周边区皮质髓鞘相关蛋白的基因表达增加,提示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对脑缺血性损伤敏感,其可能参与了脑缺血后损伤的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帕瑞昔布组(PA组).电凝左侧大脑中动脉、夹闭双侧颈总动脉60min以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72h时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2,3,5-氯化三苯四唑(TTC)染色并计算脑梗死容积百分比、Western blot检测缺血侧半影区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表达.[结果] I/R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梗死容积百分比明显高于PA组(P〈0.05);与SH组相比,I/R组缺血侧半影区HMGB1表达减少,而PA组较I/R组HMGB1表达减少(P〈0.05).[结论] 帕瑞昔布可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介质表达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Wistar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72 h内不同时间点半暗带面积的变化及缝隙连接(GJ)阻断剂辛醇(Octanol)对半暗带面积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辛醇干预组、DMSO溶剂对照组。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Zea Longa评分观察行为学变化,免疫组化测定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表达,甲苯胺蓝染色、焦油紫染色并利用图像分析仪测量半暗带面积。结果各组动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差异;缺血/再灌注后Cx43表达无明显变化;缺血/再灌注30 min开始半暗带面积逐渐扩大,于再灌注6 h达最大,以后逐渐缩小;辛醇干预组半暗带面积较对照组相比明显缩小,坏死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对Cx43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缝隙连接阻断剂辛醇可明显缩小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半暗带面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缺血灌流后转录修复偶联因子ERCC6 mRNA表达与神经元氧化损伤的关系。方法:采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按再灌注时间不同分6组,用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ERCC6 mRNA和8-羟基-2'-脱氧鸟苷(8-OHdG)表达。结果:脑缺血再灌注24h时,ERCC6 mRNA杂交阳性细胞在缺血区的额、顶叶皮质、外侧纹状体散在分布,再灌注48h缺血区的ERCC6 mRNA杂交阳性细胞表达,72h时ERCC6 mRNA表达达高峰,168h开始下降;8-OHdG阳性细胞数于24h时达高峰,48h时开始下降。结论:脑缺血再灌流后转录修复偶联因子表达增强,有效减轻了神经元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5.
背景肌苷参与机体多方面的代谢过程,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其机制还没有彻底阐明.目的研究肌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肌苷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材料本实验在青岛大学医学院脑血管病研究所和山东省脑血管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完成.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68只,体质量230~270 g,清洁级,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干预措施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68只,应用线栓法建立SD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32只和对照组32只,每组再随机分为缺血1.5 h再灌流2,6,12,24 h,2,3,7,14 d组(n=4),另外4只作假手术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流后脑组织VEGF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脑组织未见VEGF阳性表达.对照组在皮层区和纹状体区VEGF在脑缺血再灌注2 h开始表达,12 h达高峰,持续24 h,随即迅速降低.VEGF阳性细胞主要位于Ⅱ,Ⅲ,Ⅳ层神经元和血管内皮细胞,尤其神经细胞核周细胞浆和树突染色最深.肌苷治疗组VEGF表达于缺血再灌注2 h~2 d较对照组显著增高,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3.78~22.62,P<0.01).结论肌苷可上调脑缺血再灌注后VEGF的表达,可能是其缺血后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在脑缺血再灌注时脑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内c -fos、bcl -2蛋白表达的水平。结果 :(1)脑缺血再灌注时在缺血侧皮层和基底节区可见c -fos阳性表达 ,并于缺血30min再灌注1h时阳性表达达高峰 ;(2)脑缺血再灌注时缺血侧皮层和基底节区均有bcl-2阳性表达 ,并随再灌注时间不同 ,其阳性表达率亦不同。于缺血2h再灌注3h时阳性表达达高峰。结论 :c -fos和bcl-2参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缺血性细胞损伤(包括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流式细胞术检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Bcl-xL和Bax蛋白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Bcl-xL、Bax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用线栓法复制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流式细胞术(FCM)检测Bcl-xL、Bax蛋白表达。结果:缺血3小时再灌注,随缺血-再灌注时间延长,半影区Bax表达逐渐增强,再灌注24和48小时达高峰,而Bcl-xL表达早期增强后即呈下降趋势,Bcl-xL/Bax比率呈动态变化。结论:Bcl-xL表达增高,有利于促进神经细胞存活,Bcl-xL与Bax比率的转变,可促进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冰片及与丹参和三七水溶性组分配伍对缺血性中风大鼠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冰片组、丹参三七合剂组(丹七组)和丹参三七合剂加冰片组(丹冰组),各组于再灌注后24、48和72h灌胃给药,分别给予质量分数为0.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冰片和CMC—Na混悬液、丹参三七合剂(丹酚酸B与三七总皂苷组分组成)、丹参三七合剂加冰片,以正常大鼠为对照组,每组大鼠分别于再灌注24、48和72h末次给药后1h处死取脑。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缺血侧脑组织VEGF mRNA表达。结果:再灌注72h冰片可使VEGF mRNA表达明显上调;冰片与丹参三七配伍后,可使再灌注72hVEGF mRNA表达上调。结论:冰片及丹参三七配伍后可通过促进VEGF的表达发挥脑保护作用,单纯冰片对损伤修复阶段(再灌注72h)VEGF表达具有明显诱导作用,与丹参三七组分配伍后,对增强损伤严重阶段(再灌注48h)的抗损伤能力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沙鼠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1(Ang-1)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 45只雄性长爪沙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模型组、补阳还五汤预处理组,每组15只。采用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2,3,5一氧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显示脑梗死区域,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VEGF和Ang-1的表达。结果 TTC染色显示模型组及补阳还五汤预处理组均出现白色梗死灶,位于颞顶叶皮质和纹状体,补阳还五汤组脑梗死体积较模型组明显减小(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补阳还五汤预处理组VEGF和Ang-1表达较模型组均显著上升(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预处理可通过上调脑缺血后VEGF和Ang-1的表达,促进缺血区脑组织的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