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外周血白细胞介素-5(IL-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指标变化。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70例,开始治疗前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5、TNF-α水平,并与同期住院的70例COPD缓解期患者和70例健康体检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IL-5、TNF-α浓度明显高于COPD缓解期组和对照组(P<0.05),同时COPD缓解期患者血清IL-5、TNF-α浓度也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IL-5、TNF-α明显升高,提示均参与了COPD的发生、发展;COPD缓解期虽然炎症明显减轻,但细胞因子仍持续升高并持续引起组织损伤。IL-5、TNF-α等细胞因子的监测对COPD的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创伤性急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60例创伤性急性肺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乌司他丁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乌司他丁50000 U/kg,1次/d,连用3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及治疗第2天、第3天的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变化。结果乌司他丁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TNF-α、IL-6和IL-8水平无差异。治疗后乌司他丁治疗组的TNF-α、IL-6和IL-8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乌司他丁治疗组治疗后呼吸频率(RR)、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 iO2)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显著抑制机体炎症介质的产生,创伤性急性肺损伤早期应用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外周血TNF-α、IL-8、IL-18指标的变化。方法选择解放军第九二医院门诊收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阿奇霉素联合乙酰半胱氨酸口服,疗程18个月。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12、18个月,检测两组肺功能及血清IL-8、IL-18、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6、12个月,两组患者的FEV1%、FEV1/FV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18个月,观察组FEV1%、FEV1/FVC%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8、IL-1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12、18个月,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乙酰半胱氨酸可抑制COPD患者炎症因子,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抗氧化的作用,可延缓肺功能减退,在治疗COPD患者中具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随机将患者分成常规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8例。常规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5、10 d血清sICAM-1、IL-6、TNF-α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情况,并探讨所有患者治疗前血清sICAM-1、IL-6、TNF-α水平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sICAM-1、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5、10 d,观察组患者血清sICAM-1、IL-6、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所有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与血清sICAM-1水平呈正相关(r=0.632,P<0.05),与血清IL-6水平呈正相关(r=0.664,P<0.05),与血清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735,P<0.05)。结论 sICAM-1、IL-6、TNF-α参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能够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sICAM-1、IL-6、TNF-α水平及NIHSS评分,值得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10月长沙医学院附属株洲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其中试验组患者在胃肠减压、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的同时予以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对照组患者在胃肠减压、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的同时予以生长抑素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1 d及治疗第3、7天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除治疗第3天,对照组患者hs-CRP水平与治疗前对比无明显变化,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时间点两组患者血清IL-6、IL-8、TNF-α及hs-CRP水平组内两两对比,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第3、7天两组患者血清IL-6、IL-8、TNF-α及hs-CRP水平组间对比,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第7天,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8.0%,两组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0%,两组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可减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炎症反应,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清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0例ITP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及2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IL-6、IL-17、TNF-α水平。结果 40例ITP患者治疗前血清IL-6、IL-17、TNF-α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及正常对照组(P<0.05);ITP患者治疗后除IL-6外,IL-17和TNF-α均恢复至正常对照组的水平(P>0.05)。结论 IL-6、IL-17、TNF-α与ITP的疾病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α1酸性糖蛋白(α1-AG) 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老年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变化和临床价值.方法 运用ELISA法检测40例老年 AECOPD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hs-CRP、α1-AG含量,并与30例正常老年人比较,分析3个指标与AECOPD的关系.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IL-6、hs-CRP、α1-AG均高于缓解期,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无论是加重期还是缓解期IL-6、hs-CRP、α1-AG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加重期及缓解期3个指标两两比较均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IL-6、hs-CRP、α1-AG参与了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的过程,3个指标对AECOPD早期诊断、治疗疗效评估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探讨湿润烧伤膏(moist exposed burn ointment,MEBO)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对糖尿病性难愈创面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糖尿病性难愈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其中研究组患者予以MEBO联合VSD治疗局部创面,对照组患者单独予以VSD治疗局部创面,动态监测对比两组患者血清IL-6、TNF-α、CR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第3、7、14、21天,两组患者血清IL-6、TNF-α、CRP水平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治疗第3天研究组患者血清IL-6、TNF-α、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4.357、2.219、3.006,P=0.000、0.029、0.003),而治疗第21天研究组患者血清IL-6、TNF-α、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5.291、3.717、3.764,P均=0.000)。结论与VSD单独应用相比,MEBO与VSD联合应用可使创面快速进入炎症反应期,从而促进创面快速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重度烧伤合并脓毒症相关性脑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收治的采用相同创面治疗方法治疗的92例重度烧伤合并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6例合并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的患者设为脑病发生组,将66例未发生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的患者设为脑病未发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第7、14、21天时血清IL-6、TNF-α水平。结果治疗第7、14、21天,两组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脑病发生组:F=133.400、53.410,P=0.000、0.000;脑病未发组:F=92.980、56.430,P=0.000、0.000),且各时间点脑病发生组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脑病未发组(IL-6:t=8.006、8.345、5.347,P=0.000、0.000、0.000:TNF-α:t=3.525、7.960、3.354,P=0.001、0.000、0.001)。结论重度烧伤合并脓毒症相关性脑病患者的血清IL-6、TNF-α水平显著升高,动态监测这两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可作为早期诊断及预防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对急性减压病患者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减压病患者30例,接受高压氧治疗,分别在治疗前,首次治疗结束即刻,治疗后第1、3、7天检测外周血TNF-α、IL-6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TNF-α水平在治疗后第1、3、7天明显下降;IL-6水平在治疗后第3、7天显著下降。结论高压氧治疗可以减少急性减压病患者外周血TNF-α、IL-6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片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对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四川省骨科医院收治的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口服来氟米特片,20 mg/次,每日1次;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雷公藤多苷片,20 mg/次,每日3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疾病缓解率、疾病低活动度率均高于常规组,疾病中等活动度率、高活动度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和晨僵时间均少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TNF-α、IL-6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片联合来氟米特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可降低血清IL-6、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辅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及对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影响。方法选取自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收治的12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n=60)和B组(n=66)。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缬沙坦胶囊,B组在A组的基础上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尿素氮(BUN)、IL-6、IL-18、TNF-α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观察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24 h尿蛋白定量、UAER、SCr、BU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UAER、SCr、BUN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B组肾功能相关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NF-α、IL-6和IL-18水平均明显降低,B组降低程度大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B组总有效率为90.9%(60/66),明显高于A组的70.0%(42/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发生较少。结论前列地尔辅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显著,并且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18水平,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创伤脓毒症患者的免疫状态及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行免疫调理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2005年10月-2007年10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ICU创伤脓毒症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经典SSC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和胸腺肽α1联合免疫调理治疗.所有患者于实验第1、5、7及28天(或死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14 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以检测机体的特异性免疫状态.于第1和28天(或死亡时)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IL-6/IL-10含量,以评估患者的非特异性免疫状态.并于实验第1、5、7及28天(或死亡时)相同时间点观察APACHEⅡ评分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第7、28天的CD14 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第28天的IL-6、IL-10含量与治疗第1天比较显著下降(P<0.05).两组APACHEⅡ评分治疗前无差异,第5、7、28天时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28天死亡率无差异(P>0.05).结论 部分创伤脓毒症患者存在原发性特异性免疫抑制.所有创伤脓毒症患者早期出现非特异性免疫亢进,后期则表现为免疫抑制.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行免疫调理可促进促炎介质/抗炎介质的免疫紊乱状态趋向平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压氧(HBO)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高压氧治疗组(HBO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常规组)4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HBO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HBO治疗.另选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BO组和常规组治疗前后以及埘照组血清TNF-α及IL-1β的水平.于治疗前与治疗后10、30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评分量表(NIHSS)对HBO组和常规组进行评分,评定其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HBO组和常规组入院时血清TNF-α及IL-1β均明显增高[分别为2.56±0.40,2.50±0.45;4.10±0.30,3.95±0.40;4.05±0.45,4.00±0.40(单位为μg/L,下同),P<0.01];HBO组和常规组血清TNF-α及IL-1β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0天均有下降[分别为3.00±0.20,3.05±0.35,3.20 4±0.56,3.34±0.21,P<0.01],且HBO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HBO组治疗10 d后,NIHSS评分较常规组下降;治疗30 d后,HBO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分别为7.5±6.0,10.6±4.5,P<0.01).2组临床疗效比较,HBO组优于常规组(分别为77.5%和60.0%,P<0.05).结论 HBO综合治疗能显著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及IL-1β的水平,提高临床疗效;HBO可能通过减轻脑梗死急性期继发的炎性损伤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清IL-6、TNF-α水平对判断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意义。方法对60例入组的HIE患儿根据病情轻重分为轻度组(21例)、中度组(21例)及重度组(18例)三组,选择同期在我院产科分娩的正常新生儿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急性期、恢复期患儿及对照组新生儿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正常新生儿血清IL-6、TNF-α水平极低,HIE急性期各组患儿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其中以重度HIE组升高最为明显,四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HIE恢复期患儿血清IL-6、TNF-α水平下降至正常水平。结论 HIE患儿血清IL-6、TNF-α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动态监测血清IL-6、TNF-α水平变化趋势有助于HIE新生儿的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C"形针刀松解术对重型肩周炎患者血清IL-6、IL-10及TNF-α的影响,探讨其镇痛机制。方法 60例重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针刀治疗组(观察组)及痛点注射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臂丛阻滞后行肩周"C"形针刀松解术,对照组肩周痛点注射消炎镇痛液(含曲安奈德),两组均于治疗前后采用痛觉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进行疼痛评分,同时静脉采血,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IL-6、IL-10及TNF-α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及血清IL-6、IL-10、TNF-α水平均不同程度降低(P均<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形针刀松解术可有效解除重型肩周炎患者的疼痛症状,其机制与降低血清IL-6、IL-10及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和比较44例PSD患者和45例脑卒中患者在发病第7d和28d时血清IL-2、IL-6、TNF-α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同时比较不同抑郁程度PSD患者血清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结果 PSD组患者发病28d时血清IL-2、IL-6、TNF-α表达水平较发病第7d时及对照组发病28d时明显升高(P<0.05)。随着PSD患者抑郁病情程度逐渐加重,血清IL-2、IL-6、TNF-α表达水平呈明显升高趋势(P<0.05)。结论血清IL-2、IL-6、TNF-α等细胞因子在PSD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有效调节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可成为治疗PSD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叶氏益肾降糖方联合二甲双胍对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患者胱抑素C(Cys-C)、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市隆福医院自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96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各48例。A组患者口服二甲双胍0.5 g,B组患者在A组的基础上联合叶氏益肾降糖方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Cys-C、IL-6、TNF-α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Scr、BUN、Cys-C、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B组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8%(45/48),显著高于A组的79.2%(3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叶氏益肾降糖方联合二甲双胍对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患者的疗效确切,可降低Cys-C、IL-6、TNF-α水平,改善肾功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陈阵  杨春  李民 《临床军医杂志》2009,37(6):1035-1036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检测的价值。方法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176例CHF患者和30例健康人血清中TNF-α、IL-6水平。比较分析CHF患者与正常人以及不同心功能程度的CHF患者之间TNF-α、IL-6水平的变化。结果CHF患者血清中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均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而增高,呈高度正相关。不同程度心衰患者之间TNF-α、IL-6水平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CHF患者存在免疫激活和心肌炎症反应,心衰程度越重,炎症反应也越明显。放射免疫方法测定TNF-α、IL-6对CHF病程及治疗疗效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益生菌制剂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炎性因子IL-6、TNF-α及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60例UC患者仅接受美沙拉嗪或激素治疗作为对照组;另60例UC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制剂治疗,作为研究组。治疗后2、4 w,检测两组血清IL-6、TNF-α、CRP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2 w,两组血清IL-6、TNF-α及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4 w较治疗前下降更为明显(P<0.01)。治疗后2 w,两组血清IL-6、TNF-α及CRP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治疗后4 w,研究组上述3指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益生菌制剂联合应用有助于抑制UC患者炎性因子IL-6、TNF-α、CRP的表达,从而控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