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膜外腔阻滞(CSEA)对产程和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CSEA无痛分娩产妇124例(观察组),无镇痛分娩产妇136例(对照组),观察2组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缩宫素使用、阴道出血量、异常分娩指征、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活跃期及第二产程均长于对照组(P〈0.01);2组第三产程时间无差异(P〉0.05);观察组阴道器械助产率及缩宫素使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阴道器械助产指征:观察组宫缩乏力、胎儿窘迫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指征:2组在胎儿窘迫、头盆不称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其他指征方面则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产后出血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膜外腔阻滞可使第一产程活跃期及第二产程延长、剖宫产率降低、阴道器械助率增加,但不增加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剖宫产术的指征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对2005年1月-2007年12月284例第二产程剖宫产手术与同期非第二产程剖宫产手术的指征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手术指征前两位均为胎儿宫内窘迫和头盆不称,但是第二产程组中头盆不称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第二产程组产妇子宫切口撕裂,产后出血和产褥病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腹部切口感染发生率两组相比无差异(P〈0.01)。娩出胎头困难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第二产程剖宫产术并发症发生高于其他时期剖宫产术,减少第二产程剖宫产术在于对,临产后的产妇头盆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正确选择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3.
张翠英 《中原医刊》2011,(17):79-81
目的探讨致第二产程延长的原因及导致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方法对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10年8月所发生的300例第二产程延长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第二产程延长共300例,其发生率为2.94%。导致第二产程延长的原因中,胎位异常占35.34%,宫缩乏力占19.55%.脐带异常占15.04%,产道异常占8.27%,分别占本次研究资料的前4位。第二产程延长后伴随胎儿窘迫、脐带异常产妇的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上述N素者(P〈0.05);阴道助产者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剖宫产及阴道自娩(P〈0.05),而伴随胎位异常、宫缩乏力早产、妊娠合并症的产妇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与无上述因素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N性别胎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位异常、宫缩乏力、脐带异常、产道异常是第二产程延长的主要原因;胎儿窘迫、脐带异常以及阴道助产是第二产程延长后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4.
雷伟利 《中外医疗》2012,31(5):42+44-42,44
目的分析产程异常头位分娩的具体相关因素及其临床发生率。方法对318例进行头位分娩的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对比与产程异常相关的因素。结果 318例产妇中,有43例(13.52%)出现产程异常,其中活跃期延长及活跃期停滞33例(76.74%);与产程异常相关的因素中,在孕周方面产程正常组与产程异常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在胎儿体重低于4000g的病例中,2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胎儿体重〉4000g的病例中,产程异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产生正常(P〈0.05);在胎方位方面,以持续性枕后位或枕横位为表现的胎方位异常在产程异常病例中的比例为55.81%,相比于产程正常组的3.27%,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产妇的产程分期进行准确的评估和判断,进而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保证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种对产妇和胎儿无不良影响而又切实有效的分娩镇痛方法。方法:对我院住院分娩的初产妇,单胎、头位、足月阴道分娩,自愿要求进行分娩镇痛的42例产妇为观察组,进行小剂量罗哌卡因+芬太尼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取同期42例初产未给予镇痛干预产妇为对照组。观察镇痛效果、对产程、产后出血及胎儿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观察组镇痛0~1级,40例(92.5%),对照组0~1级仅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阴道分娩、胎吸、产钳助产及剖宫产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二产程较对照组延长(P〈0.01),但未达到第二产程延长的诊断标准。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罗哌卡因+芬太尼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引起第二产程异常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抽取 3家医院 2年间分娩的 10 0 0例产妇 (正常组5 0 0例 ,异常组 5 0 0例 )的分娩记录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产程异常组的新生儿出生平均体重、胎方位异常、产力异常、脐带异常、剖宫产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 (P <0 0 5~ <0 0 0 0 1)。结论 在骨盆正常情况下 ,新生儿过大、胎方位异常、产力异常是造成第二产程异常的主要原因 ,脐带过短或脐带绕颈数圈致使胎头下降受阻而造成第二产程延长者为另一重要原因。针对造成产程异常的潜在因素进行对症防治是关键  相似文献   

7.
产妇同侧俯卧位分娩114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兆莲  褚桂莲 《广西医学》2009,31(2):248-249
目的探讨孕产妇体位对分娩的影响。方法观察在第一产程采用同侧俯卧位产妇114例(观察组)与采用左侧卧位产妇114例(对照组)的潜伏期、活跃期、持续性枕后位和枕横位、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观察组潜伏期、活跃期短于对照组(P〈0.01),持续性枕后位和枕横位发生率、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同侧俯卧位可缩短产程,减少持续性枕后位和枕横位发生率及剖宫产率,对分娩有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产时胎心监护异常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从2005至2006年以来因产时胎心监护异常诊断为胎儿宫内窘迫而行剖宫产158例,通过第一、二产程胎儿监护寻找不同的产程中胎心异常的原因,对比其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第一产程发生胎心监护异常行剖宫产128例,其中高危妊娠90例,占70.3%,脐带异常6例,占4.7%,第二产程发生胎心监护平常的行剖宫产30例,其中高危妊娠7例,占23.3%,脐带异常12例,占40%。两组高危妊娠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脐带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妇中高危妊娠共97例,发生新生儿窒息46例,占47.4%,脐带异常共18例,发生新生儿窒息2例,发生率ll%,两组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第一产程中胎心监护异常的原因以高危妊娠多见,新生儿预后差,第二产程胎心监护异常的原因以脐带异常为多见,新生儿预后好。  相似文献   

9.
多功能分娩椅的设计及在产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多功能分娩椅在产科中的应用,探索一种更为科学方便的分娩方式,提高正常分娩技术水平。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的产妇260例随机分成分娩椅观察组和平台分娩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产程时间、会阴裂伤、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缩短,会阴侧切、会阴裂伤例数较对照组更少(P〈0.05);胎儿仰伸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1);新生儿窒息率发生降低(P〈0.05);产后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多功能分娩椅能减少产伤,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减轻产妇的痛苦,使分娩更加安全舒适,这种分娩方式优于平台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法纠正持续性枕横位及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意义。方法宫口开大4-8cm后仍处于持续性枕横位及持续性枕后位的产妇分为二组,处理组采取手法旋转胎位术,对照组仅作一般产科处理,观察分娩方式、产程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处理组平均总产程及第二产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处理组的顺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新生儿窒息率并不增加(P〉0.05)。结论手法旋转持续性枕横位及持续性枕后位,可改善胎头俯屈,缩短产程、减轻产妇痛苦,降低难产的发生率,且操作简单,见效快,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1.
王焕义 《中原医刊》2007,34(24):31-32
目的 探讨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儿的影响。方法采用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分娩镇痛的产妇200例作为观察组,将未用任何分娩镇痛药物的产妇20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分娩方式、产程进展、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两组产程活跃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娩方式比较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分娩镇痛,镇痛效果满意,加速了产程活跃期进展,降低了剖宫产率,对母婴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第二产程延长的原因及第二产程延长后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这段时期内收治的200例发生第二产程延长的产妇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这200例产妇作为研究组,另将我院同期收治的200例产程正常的产妇作为对照组,回顾两组产妇的临床诊治资料,分析第二产程延长的原因,并比较两组产儿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析第二产程延长后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结果研究组产妇第二产程延长的原因为胎位异常的有71例、宫缩乏力的有38例、脐带异常的有33例、产道异常的有17例、其他原因的有41例,分别占总数的35.5%、19.0%、16.5%、8.5%、20.5%。研究组产儿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儿,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因阴道助产、脐带异常、胎儿窘迫等因素而引起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上述因素的产妇,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二产程延长的原因主要为胎位异常、宫缩乏力、脐带异常及产道异常等,第二产程延长后会提高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而第二产程延长后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主要有阴道助产、脐带异常及胎儿窘迫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长短及不同分娩方式对胎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对第二产程延长的单胎、足月、无合并症的初产妇410例与同期产程正常,条件相同的产妇410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第二产程延长的产妇,新生儿低Apgar评分的发生率为25.12%,明显高于第二产程正常者(P〈0.005);第二产程延长的产妇出现胎儿宫内窘迫时,不论采取何种分娩方式,新生儿低Apgar评分和围产儿死亡率均增高。结论:缩短第二产程  相似文献   

14.
水中分娩4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对水中分娩产妇的产程、产道裂伤、出血量、分娩疼痛以及新生儿结局进行分析,以评价水中分娩的减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03年3月至2005年6月水中分娩的产妇462例为水中分娩组,均为足月妊娠、单胎、头位、胎心监护正常且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对照组为同期、低危、正常阴道分娩的产妇。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产道裂伤、出血量、新生儿结局、水中分娩的减痛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水中分娩组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共缩短19min,但两组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产妇产前及产后血红蛋白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未行会阴切开者比较,水中分娩组会阴Ⅰ度裂伤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Ⅱ度裂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5)。水中分娩组产妇人水后疼痛分级较入水前明显降低,药物镇痛率亦明显降低(P值均〈0.005)。两组Apgar评分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水中分娩组新生儿入新生儿室治疗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但结局良好。水中分娩组产后尿潴留发生率、药物镇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褥病率、会阴伤口感染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水中分娩可以减轻产妇的疼痛,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对母亲、新生儿未见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15.
徐爱玲  韩素文  王英 《宁夏医学杂志》2009,31(11):1043-1044
目的用第二产程电子胎心图形变化诊断胎儿宫内窘迫,以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方法对5年来1230例初产妇,选择730例为监测组,同期阴道分娩的产妇500例为对照组,将电子胎心监护仪持续用于第二产程。结果监测组胎儿窘迫检出率(即早期减速、晚期减速、变异减速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生儿窒息率亦明显下降(P〈0.05)。结论无论是正常孕妇还是高危孕妇,应做好胎儿重点监护,防治胎儿宫内窘迫,以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16.
导乐分娩对分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导乐分娩对分娩方式和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住院分娩的孕妇906例,其中446例为观察组,46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在家属的陪伴下采用导乐陪伴分娩,对照组在家属的陪伴下按传统方式常规接生,比较两组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正常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手术产率、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对医护人员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导乐分娩可以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手术产率,减少胎儿窘迫、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提高产妇对医护人员服务的满意度,对产科质量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引起第二产程异常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1998-1-2000-12间分娩的100例第二产程异常的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程异常组的妊娠周数,胎儿出生体重、胎方位异常、宫缩乏力、手术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结论:在骨盆正常的情况下,孕周越大(≥42周)新生儿越大(≥3500g),胎方位异常及产力异常均是影响第二产程异常的重要的重要因素,产程异常又诱发一系列母婴并发症,有效地预防产程异常,是减少或减轻并发症的一个重要措施,对产程异常的处理,关键在于对可能造成产程异常的各项因素进行对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娩镇痛的效果及时产程、分娩方式、母婴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O.15%~0.18%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镇痛分娩的产妇400例作为观察组,将未采用任何分娩镇痛药物而进入产程的产妇50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两组产程活跃期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两组分娩方式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镇痛分娩,疼痛阻滞完善。加速了产程活跃期及第二产程的进展,降低了剖宫产率,对母婴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状况的影响。方法将采取低浓度连续硬膜外自控泵入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412例作为观察组,将来采用任何分娩镇痛药物而进入产程的产妇412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产程时问、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及对胎儿和新生儿状况的影响。结果2纽分娩活跃期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2组分娩方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低浓度连续硬膜外自控泵入阻滞麻醉法用于分娩镇痛,疼痛阻滞效果可靠,缩短了产程活跃期和第二产程时间,加速了产程进展,减少了产妇的体力消耗,从而增加了阴道分娩率,降低了剖宫产和阴道难产率,对产妇有利而对婴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现代产妇在产程中产生的各种分娩心理对产程的影响,进行分娩心理治疗和护理,消除产妇的心理因素,减轻痛苦,缩短产程,顺利分娩。方法:取120例产妇在产程中进行分娩心理治疗和护理。对产程进行观察。另取条件相同,在产程中未进行分娩心理治疗和护理的120例产妇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活跃期及第二产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及剖宫产手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总产程第一产程潜伏期、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产程中对进行分娩理治疗和护理的产妇,第一产程活跃期及第二产程均缩短,并降低了胎儿窘迫率及剖宫产手术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