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将410例门诊胃镜检查者,随机分为丙泊酚靶控输注组(T组)、人工输注组(M组)和对照组(C组),观察丙泊酚总的用量、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及苏醒时间等指标。结果显示,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时间T组显著短于M组(P<0.05),苏醒时间T组较M组缩短(P<0.05),整个检查过程丙泊酚总的用量T组少于M组。T组与M组在各观察点的MAP、HR、SpO2无显著性差异,而T组、M组与C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提示丙泊酚用于胃镜检查明显优于常规检查,丙泊酚靶控输注与人工输注相比,诱导迅速、苏醒快,麻醉维持更加平稳。  相似文献   

2.
将20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成2组,组Ⅰ采用“10-8-6”方案行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组Ⅱ采用“9—7—5”方案行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结果表明组Ⅱ比组Ⅰ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时问明显缩短,用量减少。提示老年人手术中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中“9-7-5”方案更为安全、并发症少、经济、便于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用于鼻骨骨折复位术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88例需行鼻骨骨折复位术患者,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记录术前、诱导完成时、手术开始时、手术结束时患者血压、心率、呼吸频率、SpO2变化,记录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术中术后躁动发生例数.结果 患者镇痛镇静充分,苏醒快,术中术后无躁动发生,患者术中血压、心率各时间段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后患者呼吸频率显著下降(P<0.05),但因手术刺激和停用麻醉药物恢复正常.结论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可以安全有效的应用于鼻骨骨折复位术,但需注意加强术中呼吸管理.  相似文献   

4.
丙泊酚靶控输注在人工流产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人工流产术应用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复合不同药物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门诊自愿终止妊娠的女性120例(孕期〈60 d)。随机分成P、F、L共3组,每组40例。鼻导管吸氧3 L·min^-1,静脉注射东莨菪碱0.3 mg、格拉司琼3 mg,利多卡因0.4 mg·kg^-1。P组直接连接丙泊酚TCI泵,F组芬太尼0.1 mg加入丙泊酚中TCI,L组静脉注射氯诺昔康0.15 mg·kg^-1后丙泊酚TCI。以1%丙泊酚维持血药浓度为3~5μg·m1^-1开始静脉注射,逐渐增至5~7μg·ml^-1,当睫毛反射消失时减至3~5μg·ml^-1,术毕停药。术中监测受术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所需药量及副作用。术毕,由术者进行麻醉效果分级。结果P组与F组镇痛后3分钟,SpO2、MBP、HR明显下降,与镇痛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不自主性肢体活动P组显著多于F、L组(P〈0.05);F组呼吸抑制发生率较P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用量P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氯诺昔康静脉镇痛在人工流产手术中较单一使用丙泊酚,具有丙泊酚用量小,麻醉效果好,呼吸、循环抑制轻之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丙泊酚靶控输注(TCI)与静脉推注给药(MCI)在无痛人流手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300例择期人流镇痛术孕妇随机分为丙泊酚 TCI 组和静脉推注给药 MCI 组,每组150例.两组患者常规面罩给氧,氧流量2 L/min,TCI 组丙泊酚输注血浆靶浓度为3~4μg/ml,术毕停止给药;MCI 组丙泊酚诱导量2~3 mg/kg,刮宫前酌情追加丙泊酚50 mg 麻醉维持,不同时点分别观察记录两组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总药量、镇痛效果及诱导前后 SBP、DBP、MAP、HR、RR、SpO2、呼吸抑制或呼吸暂停变化.统计丙泊酚诱导量、追加量和总用量.记录诱导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手术时间、自动离院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TCI 组诱导、苏醒时间均短于 MCI 组(P<0.05),总用药量 TCI 组大于 MCI 组;镇痛效果 TCI 组优于 MCI 组(P<0.05).两组 T1时点 MAP、HR、RR、SpO2均低于术前,MCI 组下降更明显(P<0.05);其他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定向力恢复时间、自动离院时间时间TCI 组明显短于MCI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控输注丙泊酚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手术起效迅速,操作简便,可控性强,苏醒完全,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6.
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静脉麻醉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云 《青海医药杂志》2005,35(11):22-23
评价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全凭静脉麻醉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此方法能安全有效地用于全凭静脉麻醉,但在临床应用时应注意瑞芬太尼的注药速度和在停药前及时给予必要的镇痛措施.  相似文献   

7.
张国艳  周辉 《新疆医学》2013,43(2):43-45
目的探讨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择期神经外科肿瘤切除手术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2组(n=23):R组为瑞芬太尼组,瑞芬太尼诱导量1~2μg/kg,维持量0.2μg.kg-1·min-1;N组为芬太尼组,芬太尼3~4μg/kg诱导,按需单次追加1~2μg/kg维持。两组均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2.5mg/kg·h,记录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术后恢复阶段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轻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并于拔管后5min记录病人的OA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均稳定,但瑞芬太尼组在气管插管后,上神经外科头架时以及拔除气管导管时血压心率较为稳定,而芬太尼组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瑞芬太尼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轻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较芬太尼组短,拔管后5min OAAS评分较高(P<0.05),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用于神经外科麻醉时,诱导迅速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停药后清醒快,对气管导管耐受性好,适用于神经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8.
范宇涛  张文彪 《中外医疗》2009,28(23):57-57
全凭静脉麻醉(TIVA)与静吸复合全麻相比具有许多优点,是一种诱导快速,麻醉过程平稳,苏醒迅速的全凭静脉复合麻醉。靶控输注(TCI)又称目标浓度输注,代表着静脉麻醉给药方法的最新进展。TCI能维持效应室或血浆丙泊酚的浓度在有效的范围,避免有效浓度波动带来的术中知晓,呼吸抑制,循环抑制等并发症。丙泊酚的镇痛作用较弱,常与其他镇痛药联合应用。本研究应用TIC—Ⅱ型双通道靶控恒速输注丙泊酚和芬太尼全静脉麻醉,来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麻醉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靶控输注(TCI)丙泊酚和雷米太尼复合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需妇科腹腔镜诊疗手术患者50例,均实施全身麻醉.以TCI靶控输注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用于麻醉诱导和维持.结果 所有患者麻醉平稳,清醒完全.结论 靶控输注TCI丙泊酚和雷米太尼复合麻醉具有安全、精确、麻醉可控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ASAⅠ-Ⅱ级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R与F2组,每组20例。R组术中采用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F组术中采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观察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时,术中开、关胸时及拔管期的BP、HR,计录术毕停药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疼痛状况、术中知晓发生率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R组插管期心血管不良反应小于F组(P〈0.01),R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明显短于F组(P〈0.05),R组术后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F组(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术中知晓,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食管癌根治术;雷米芬太尼半衰期短,需尽早实施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应用于腹腔镜手术诱导及维持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术后苏醒时间及相应的血浆浓度,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35例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设定诱导血浆靶浓度为3μg/ml,复合芬太尼2μg/kg,维库溴铵0.1mg/kg,气管插管,术中维持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为2~4μg/ml,记录诱导前、诱导后2min、插管即刻、插管后1min、插管后5min及气腹完毕时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停药后苏醒时间及苏醒时相应的血浆浓度。结果:插管即刻HR、SBP、DBP及MAP与诱导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气腹完毕时SBP、DBP、MAP也较诱导前有明显升高(P<0.05),平均苏醒时间为(8.9±3.1)min,相应血浆靶浓度为(1.27±0.32)μg/ml。结论: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诱导时和维持期血流动力学较为稳定,术后苏醒较为迅速,是安全满意的麻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行结肠镜检查的麻醉效果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 90例自愿要求无痛结肠镜检查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靶控输注丙泊酚及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观察两组麻醉前、麻醉后3min置结肠镜时、置结肠镜后3min清醒时的Bp、HR、RR、SpO2以及检查时间、麻醉药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麻醉后及置镜后Bp、HR、RR,SpO2下降,但出现严重低血压及心动过缓,B组苏醒时间显著缩短,丙泊酚用量显著减少.结论 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无痛结肠镜检可取得满意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和手控输注(MCI)用于门诊无痛肠镜检查中的效果。方法:ASAⅠ-Ⅱ择期门诊无痛肠镜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丙泊酚TCI和MCI静脉麻醉,并分别记录麻醉过程中NIBP、HR、SpO2及各时段丙泊酚的用量和总用量,并对两组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CI组和MCI组术中NIBP、HR、SpO擞术前均有明显下降,但MCI组下降程度与TCI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MCIN与TCISH总用药量相比同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TCI用于无痛肠镜更为平稳、科学,麻醉可控性也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和手控输注(MCI)用于门诊无痛肠镜检查中的效果。方法:ASAⅠ-Ⅱ择期门诊无痛肠镜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丙泊酚TCI和MCI静脉麻醉,并分别记录麻醉过程中NIBP、HR、SpO2及各时段丙泊酚的用量和总用量,并对两组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CI组和MCI组术中NIBP、HR、SpO2较术前均有明显下降,但MCI组下降程度与TCI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MCI组与TCI组总用药量相比同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TCI用于无痛肠镜更为平稳、科学,麻醉可控性也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在无痛肠镜检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70例肠镜检查患者,年龄20~65岁,随机分成靶控输注组(TCI组,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为4.0μg/mL)和对照组(丙泊酚1~1.5mg/kg静注),静注芬太尼1μg/kg,观察患者给药前、插镜时、停药时、睁眼时的HR、MAP、SpO2,起效时间、恢复时间、准确定向时间,丙泊酚总用药量,麻醉期间的不良反应和麻醉并发症.结果 TCI组插镜时、停药时、睁眼时MA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P<0.05),TCI组插镜时Sp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起效时间明显长于TCI组(P<0.05),恢复时间显著长于TCI组(P<0 01),准确定向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L组丙泊酚总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体动程度和次数对照组明显多于TCI组(P<0 01),TCI组的体动(偶见手动)明显少于对照组(上肢、下肢和臀部同时动);术中知晓、嗜睡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芬太尼用于肠镜检查能达到良好的镇静镇痛麻醉效果,缩短入镜时间,提高检查的成功率、患者的耐受性和依从性,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40例择期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瑞芬太尼组(RF组)和芬太尼组(F组)。RF组,瑞芬太尼诱导剂量1μg/kg,术中维持量0.25μg/kg.min-1;F组,芬太尼诱导剂量2μg/kg,维持剂量0.5μg/kg.h-1。两组均设定丙泊酚效应室浓度为3μg/mL。观察病人入室后、诱导、气管插管、切皮和拔管时的BP、HR及BIS值,以及诱导起效时间、术毕清醒时间、拔管时间、麻醉恢复时间和使用镇痛药的时间。同时随访术后24 h内的并发症及患者对麻醉的满意度。结果与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具有诱导快、镇痛强、能有效抑制插管反应及苏醒快的优点,用于腹腔镜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在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手术中的疗效。方法:选择40例ASA分级Ⅰ~Ⅱ级肩关节脱位行手法复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行复位;B组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行复位。结果:麻醉效果:A组优18例,良2例,复位成功率100%;B组优16例,良3例,1例因麻醉效果不好,2 h后重复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优,复位率也达100%。术中A组平均动脉压明显低于B组。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较传统的臂丛神经阻滞更能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8.
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在乳腺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靶控输注应用于乳腺手术的安全性。方法:选择30例乳腺切除术患者,其中乳腺肿物患者18例,乳腺小叶增生12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靶控输注和Ⅱ组丙泊酚复合氯胺酮持续输注。Ⅰ组靶控输注芬太尼3ng/ml、丙泊酚3μg/ml,手术开始后停止芬太尼输注。Ⅱ组丙泊酚2mg/kg、氯氨酮1.0mg/kg诱导,患者入睡后持续静脉输注,丙泊酚4mg/kg、氯胺酮2mg/kg。术中根据体动及MBP、HR、SpO2及RR变化调整丙泊酚的用量,两组均在缝皮时停止输注。观察诱导前、诱导后、术中MBP、HR、SpO2及RR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满意,诱导时无呛咳、胸壁强直发生。诱导后Ⅰ组MBP、HR、RR显著降低,Ⅱ缁变化不明显。停药后Ⅰ组较Ⅱ组苏醒时间明显缩短。Ⅰ组苏醒躁动,精神障碍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Ⅱ组。结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靶控输注应用于乳腺切除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比较七氟醚与瑞芬太尼分别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对甲状腺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探讨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甲状腺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择期拟行单纯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女性患者60例,ASAⅠ~Ⅱ级,年龄20~50岁,体重指数〈30 kg/m2,随机分为两组(n=30),S组:七氟醚吸入麻醉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效应室浓度3.0μg/mL);R组:瑞芬太尼静脉输注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效应室浓度3.0μg/mL)。分别记录两组患者诱导前(T1)、插管前(T2)、插管后5 min(T3)及手术结束时(T4)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记录术后完全清醒时间(完全清醒是指患者自动性睁眼和指令性恢复)、术后24 h恶心呕吐(24 h PONV)及术中知晓发生率。结果两组均未发生术中知晓,术后完全清醒时间及术后24 h PONV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麻醉诱导前后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P〈0.05)。结论对接受甲状腺切除手术的患者,七氟醚与瑞芬太尼分别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均可提供安全有效的麻醉,术后苏醒安全迅速,但七氟醚组血流动力学更稳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靶控输注咪唑安定对靶控输注丙泊酚镇静催眠效应的影响。方法ASAI~Ⅱ级择期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四组:A组为单纯丙泊酚组,B、C、D组为丙泊酚 咪唑安定组,咪唑安定靶浓度分别为10、20、30ng/mL。咪唑安定达到平衡后,血浆靶控输注丙泊酚。记录丙泊酚效应部位浓度为1、2、3、4、5μg/mL时BIS值和OAA/S评分,并记录OAA/S评分达到4、3、2、1时丙泊酚效应部位浓度和BIS值,记录BIS值为50时丙泊酚效应部位浓度。结果1.咪唑安定达到平衡后,C组和D组BIS值显著下降;D组中OAA/S评分也显著下降,并低于B组和C组;2.随丙泊酚浓度升高四组患者.BIS值和OAA/S评分逐渐下降;3.相同丙泊酚浓度时,BIS值和OAA/S评分随咪唑安定浓度增加呈降低趋势;4.B、C、D三组患者OAA/S评分达到3、2、1以及BIS值达到50时所需丙泊酚效应部位浓度均显著低于A组,达到相同OAA/S评分D组所需丙泊酚效应部位浓度显著低于B组和C组。结论效应部位浓度为10、20、30ng/mL的咪唑安定均能显著降低丙泊酚靶控浓度,以达到需要的镇静深度;随咪唑安定浓度加深,降低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