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3.
1病案摘要患者男,50岁,于2002年4月因“回吸性血痰1月余,右鼻出血1天”就诊于福建省某医院,行后筛鼻窦CT检查提示“慢性副鼻窦炎”。查体:右侧筛窦区有叩痛,右侧鼻腔有鲜血迹,中甲后端有出血肿物,触之易出血,右鼻咽后壁有少量鲜血附着,于7月在局麻下行右下ESS术,术中见中甲内侧至蝶筛隐窝处大团凝血块及息肉样变组织,右上额窦腔内2.0cm×3.0cm×2.5cm囊肿,蝶窦粘膜肿胀,切除病变组织,病理诊断“鼻咽癌”,即转诊上海某医院,行病理会诊,会诊意见:(右蝶窦)上皮样血管肉瘤,累及骨组织。术后化疗3次(具体不详),放疗1次,此后未再出现鼻塞、鼻出…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年龄52岁。主因右腕部溃疡伴环、小指麻木,活动受限3年余,于2001年12月9日入我院治疗。患者曾于1997年6月因右腕部长一黄豆大肿物,经手术切除后切口未见愈合,切口溃疡逐渐增大。临床表现:右手大小鱼际肌萎缩及第一骨间肌萎缩,右腕背侧见一2cm×3cm大小溃疡,周围轻度红肿。X线示:右关节骨质结构未见明显异常。行腕部病灶切除,腹部半埋藏皮瓣断蒂术。术后给予天冬氨酸阿奇霉素治疗,患者恢复良好。术后随访未见复发。病理检查:皮肤组织2块,皮肤表面见一溃疡,溃疡大小为2.5cm×2.4cm×0.4…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探讨阴茎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阴茎上皮样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流程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69岁男性患者,因发现阴茎根部进行性增大包块3月入院就诊。下腹部CT示阴茎根部大小5.9 cm×5.6 cm×6.5 cm软组织肿块,倾向恶性肿瘤,肉瘤可能性大。行阴茎根部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镜下见肿瘤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染色深浅不一,部分呈空泡状,核仁明显。免疫组化染色结果:CK广谱(-),vimentin(部分+),EMA(大部分+),CD34(血管+),CD31(血管+),CD99(+),S-100(-),Bcl-2(-),HMB45(-),SMA(-),AFP(-)。术后患者恢复可出院,未行进一步治疗。术后7月患者发现左侧腹股沟出现进行性增大包块,术后10月患者复查盆腔CT示阴茎根部上份盆壁、左侧睾丸及左侧腹股沟区见多发软组织肿块,最大者位于左侧腹股沟区,大小约7.6 cm×6.8 cm,考虑局部复发并左侧睾丸、腹股沟转移,患者自行放弃行进一步治疗,最后随访日期为2018年1月。结论:阴茎上皮样肉瘤是一种罕见的阴茎间质恶性肿瘤,确诊依赖于病理学及特异性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手术切除是其主要治疗方法,术后是否行放化疗治疗尚存争议,其易局部复发及区域淋巴结转移,总体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8.
9.
10.
11.
上皮样肉瘤三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上皮样肉瘤是一种罕见的、好发于四肢的软组织肿瘤 ,属低度恶性 ,但易被误诊。自 1980年以来 ,我国仅报道 4 8例 ,近年来我科收治 3例上皮样肉瘤患者 ,现报道如下。例 1 患儿女 ,2岁半。约 1岁时发现枕部有一个绿豆大小的结节 ,无自觉不适。于 1994年 10月 17日就诊前 2个月 ,结节增大 ,并由原来的 1个增至 3个。检查 :枕后部有 3个 1cm× 1.5cm的结节 ,且相互连接成条索状 ,表面色泽发白 ,质地中等 ,结节边界清楚 ,与皮下骨膜黏连。例 2 患者男 ,36岁。发现双侧坐骨结节处肿块半年 ,坐时有疼痛 ,出现大便形状改变 1个月 ,于 1997年 7… 相似文献
12.
脾上皮样血管肉瘤 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 女 , 61岁 , 间歇性左上腹隐痛 1月余 , 于 2000年 10月 18日入院治疗 (住院号 : 288041). 查体 : 全身状况好 , 腹平坦 , 左上腹轻压痛 , 脾区轻微叩痛 . B超示脾占位 , 内有多个无回声暗区 ; CT示脾肿大 , 以脾后极更明显 , 外缘凹凸不平 , 可见多个较小的不规则类圆形低密度病灶 , 边界不清 . 强化 3 min后 , 脾脏显示出多个充盈缺损区 , 边缘清晰 . 临床诊断 : 脾脏恶性肿瘤 , 考虑为恶性淋巴瘤或血管肉瘤 . 2000年 10月 25日在全身麻醉下行脾切除手术 . 术后病理检查 (病理号 : 20008986): 切除全脾一个 , 大小为 12 cm× 8.5 cm× 4 cm, 切面见一大小为 3.5 cm× 5 cm× 4 cm的灰红色结节 , 呈分叶状 , 质软 , 可见出血及坏死区 ; 镜下见脾脏部分区域为瘤组织所代替 , 可见瘤细胞与脾血窦内皮细胞有移行 . 瘤细胞圆形、卵圆形 , 呈上皮样 , 胞体大 , 边界清楚 ; 胞浆丰富、嗜酸性 , 呈空泡状 , 偶见含有单个红细胞 ; 胞核大、淡染 , 核仁突出 , 多紧贴于核膜下 . 瘤组织中可见大量单核及多核瘤巨细胞 , 核分裂相约 15个 /10HPF. 瘤细胞弥漫呈片状排列 (图 1A), 局部见有裂隙状、管状及乳头状结构 . 瘤组织内有大片出血及坏死 , 间质有炎症细胞浸润 . 免疫组化染色 : CD34(+ )(图 1B), FVIII R(+ )(图 1C), Pan Keratin(+ ), CK8(+ ), EMA(+ ), Vimentin(+ ). 网状纤维染色 : 清晰显示大小不一的血管腔 , 瘤细胞分布成巢 , 巢周绕以网状纤维 . 病理诊断 : 脾上皮样血管肉瘤 . 相似文献
13.
14.
患者 ,女性 ,5 5岁 ,因腹胀、黑便 1周入院。既往有胃溃疡病史 1 0年。 1周前不明原因出现头昏、乏力、腹胀 ,继之解黑便 ,量逐渐增多 ,后为解血便。查体 :T .P .R .BP正常 ,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心肺无异常 ,腹丰满 ,中上腹压痛 ,肝脾未扪及 ,叩浊 (- ) ,肠音活跃 ,辅查血常规Hg6 5g/L ,WBC 3.9× 1 0 9/L ,大便正常 ,诊断 :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经止血 ,对症 ,输血等治疗无效果 ,查腹部CT示中腹部实性占位 ,约 8.5cm× 6cm× 4cm ,位于胰腺体部前上部位 ,与周围组织有粘连 ,考虑胰腺肿瘤并周围组织侵犯 ,即行剖腹探查及肿瘤切除术。术中… 相似文献
15.
16.
上皮样肉瘤3 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上皮样肉瘤罕见,1970年由Enzinger首先报告并命名。现将天津市肿瘤医院1991年9月~1998年12月间收治的3例上皮样肉瘤分析报告如下。 例1 男,39岁。因左足内踝肿胀破溃3年于1991年9月4日入院。入院后检查发现破溃区合并绿脓杆菌感染。因感染长期未能控制,全身化疗禁忌,病情继续发展,保留肢体困难,于1991年10月28日行左股骨中下1/3截肢术。大体检查:左腿中下1/3截肢标本长60cm,在内踝处见一9cm×9cm×2cm的溃疡。镜下检查:瘤细胞呈上皮样(短梭形、圆形),呈结节状排列; 瘤细胞大多分布在结节周围,结节中间有变性、坏死,部分可…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与目的:上皮样肉瘤是一种组织起源尚不清楚的罕见软组织肉瘤.其生物学行为独特,容易发生局部复发、淋巴结扩散和/或远处转移.本研究旨在探讨上皮样肉瘤(Epithelioid sarcoma)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对我院1990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收治的14例上皮样肉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随访资料进行生存分析.全组14例均接受手术治疗.首次手术均在外院进行.再次手术11例在我院进行(9例行扩大切除术,2例行截肢术;4例同时行区域淋巴结清扫术),3例仍在外院行局部切除术或扩大切除术.术后9例接受辅助性治疗,其中单纯放疗6例,放疗 化疗3例.结果:全组在本院病理科复检确诊为上皮样肉瘤.12例(85.7%)出现肿瘤局部复发.4例(28.6%)发现区域淋巴结转移,9例术后3年内死亡.全组总的1、2、5、10年生存率为71.43%、55.56%、27.78%和13.89%.结论:上皮样肉瘤恶性程度并不很高,但局部复发率高,容易发生淋巴结和/或远处转移,预后不佳.广泛性切除或根治性切除合并预防性区域淋巴结清扫术是治疗上皮样肉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