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淋巴管新生在胚胎发育、外伤修复、炎症转归、肿瘤转移和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除淋巴管内皮细胞外,淋巴管内皮祖细胞参与淋巴管新生.淋巴管内皮祖细胞表达CD34、CD133和VEGFR-3,在趋化因子作用下由骨髓动员入外周血,继而迁入局部组织.经VEGF-C等生长因子诱导向淋巴管内皮细胞分化,参与淋巴管新生....  相似文献   

2.
脐血血管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和诱导分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从脐血中分离内皮祖细胞,诱导其向内皮细胞分化,研究内皮祖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诱导分化条件。方法 从新鲜脐血中纯化的CD133^ 细胞接种于添加了VEGF、bFGF、IGF—1的M199培养液中,观察梭形贴壁细胞的出现时间和特异性细胞标志。结果 培养3—4d可观察到梭形贴壁细胞,14d左右可形成索条状结构,贴壁细胞表达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VE-cadherin,vWF,UEA-1和VEGFR-2。结论 脐血中含有内皮祖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分化为内皮样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血浆高密度脂蛋白(HDL)对脐血内皮祖细胞(EPC)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人脐带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接种于M200培养液。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后,进行细胞特异性标志物CD133、CD34、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和第八因子相关抗原检测,鉴定其分化为内皮祖细胞。在细胞分化的特定阶段,通过MTT、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和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HDL对EPC增殖、抗原表达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在细胞分化阶段,HDL明显促进内皮祖细胞增殖,促使细胞由G1期向S期的转化。细胞增殖指数增加15.3%。cyclin D1表达增加89.9%。结论 脐带血中含有内皮祖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分化为内皮细胞。HDL对内皮祖细胞在体外的分化、增殖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这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研究和防治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族有促进血管和淋巴管生成作用。VEGFR-3属VEGF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成员,主要局限于淋巴管内皮细胞表达,是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的分子标志物。CD31即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PECAM-1),在血管和淋巴管内皮细胞均有表达,是内皮细胞标记物,参与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5.
背景:目前组织工程心脏瓣膜再内皮化种子细胞主要来源于成熟内皮细胞,内皮祖细胞作为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目的:分离和扩增人脐带血内皮祖细胞,观测其体外生物学特性。 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新鲜的脐血中单个核细胞,在含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培养液中培养扩增,通过形态学、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仪等对贴壁细胞进行鉴定;并与脐静脉内皮细胞进行增殖和迁移能力比较。 结果与结论:随着培养和诱导时间延长,贴壁细胞形态发生明显的改变,从小圆形变成梭形,逐渐分化成典型成熟内皮细胞的鹅卵石样形态,并可形成特征性的克隆;体外诱导7 d后90%以上贴壁细胞呈Dil-ac-LDL和FITC-UEA-I双阳性;贴壁细胞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培养7 d的细胞VEGFR-2、CD34和CD133表达分别占(77.4±4.9)%、(52.4±6.6)%和(19.4±2.1)%,培养28 d的细胞VEGFR-2和CD34表达分别占(81.1±7.4)%和(7.6±3.1)%,而未检测到CD133表达;人内皮祖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明显高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P < 0.05),并且细胞数量可扩增达109 L-1。结果显示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筛选法,可从人脐带血分离、纯化内皮祖细胞;内皮祖细胞可诱导分化为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都很强。  相似文献   

6.
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是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特异性表达CD34,CD133和VEGFR-2,具有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潜能。EPCs主要位于骨髓和外周血。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肿瘤血管新生。肿瘤细胞可合成和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在不同因子的趋化作用下EPCs从骨髓动员至外周血循环,然后迁移和定居到肿瘤组织,经细胞因子诱导分化为成熟内皮细胞,参与肿瘤血管新生。VEGF/VEGFR-2信号途径在EPCs参与的肿瘤血管新生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鼠骨髓源性血管内皮祖细胞体外培养分化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大鼠骨髓源性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的培养、诱导分化及鉴定方法。方法:冲洗大鼠骨髓腔,梯度密度离心法获得单个核细胞,内皮细胞培养液EGM-2MV培养,通过细胞形态,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检测CD34、VEGFR-2、vWF,CD133,摄取Dil-ac-LDL和结合FITC-Lectin-UEA-1,超微结构及染色体核型分析进行鉴定。结果:新分离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呈圆形,大小不一;48h后部分细胞开始贴壁,呈梭形、纺锤形或不规则形;4~8d呈细胞集落或线状排列;9~11d接近融合,呈典型鹅卵石样外观。贴壁细胞CD34、CD31、VEGFR-2、vWF、CD133均表达阳性并呈动态变化,能够摄取Dil-ac-LDL和结合FITC-Lectin-UEA-1,透射电镜见特征性Weible-Palade小体,能稳定保持二倍体核型。结论:本实验初步建立了一套大鼠骨髓血管内皮祖细胞分离、培养、诱导分化及鉴定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比较乙醛脱氢酶(ALDH)与CD34、CD133及粒单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在脐带血中含量的差异.探讨ALDH作为脐带血造血干/祖细胞(HSPC)检测指标的有用性。方法采集新鲜脐带血标本28份,用荧光底物法标记ALDH,流式细胞仪检测脐带血中低侧向角高表达ALDH活性(SSC^loALDH^br)细胞、CD34^+和CD133^+含量,并进行CFU—GM的培养。结果脐带血SSC^loALDH^br细胞表达率在ALDH反应后直接上机检测组(ALDH组)及在ALDH反应后进一步标记抗体再检测组(ALDH+抗体组)分别为(O.32±0.16)%和(0.30±0.17)%,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脐带血CD34^+表达率在抗体组和ALDH+抗体组分别为(0.40±0.26)%和(0.36±0.1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脐带血CD133^+表达率在抗体组和ALDH+抗体组分别为(0.18±0.16)%和(0.17±0.1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脐带血SSC^loALDH^br细胞表达率和CD34^+表达率、CD133^+表达率及CFU—GM产率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87、0.69和0.54.P均〈0.01)。结论ALDH反应后进一步标记抗体不影响脐带血SSC^loALDH^br细胞的检测结果,ALDH反应亦不影响进一步标记抗体的检测结果:脐带血SSC^loALDH^br细胞表达率和CD34^+表达率、CD133^+表达率及CFU—GM产率均呈正相关:ALDH活性检测可以作为检测脐带血HSPC的一个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对于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探讨VEGF-C促进淋巴管新生的机制。方法 从狗的胸导管分离和培养淋巴管内皮细胞。标记内皮细胞的VEGFR-3和F-肌动蛋白,在荧光显微镜和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下观察。用VEGF-C刺激后,计数增殖细胞和迁移细胞,测量细胞迁移距离,并与bFGF和VEGF的作用进行比较。结果 淋巴管内皮细胞表达VEGFR-3,静脉内皮细胞为阴性。bFGF和VEGF-C促进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增殖,VEGF-C的作用比bFGF强。与对照组相比,bFGF、VEGF和VEGF-C组引起迁移细胞的数目增多和迁移距离增大,VEGF-C的作用最强。在VEGF-C组的迁移细胞,F-肌动蛋白和应力纤维明显增多。结论 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表达VEGFR-3,VEGF-C促进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引起F-肌动蛋白的重组和应力纤维形成。  相似文献   

10.
淋巴管新生及其在相关疾病发生和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王海杰  谭玉珍 《解剖学报》2007,38(2):250-252
淋巴管在维持体内微环境衡定、免疫反应和肿瘤淋巴转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淋巴管新生与胚胎发育、外伤修复、炎症转归和肿瘤转移密切相关.在趋化因子和生长因子的作用下,淋巴管内皮细胞迁移、增殖和构成管腔,形成新的淋巴管.近年来发现淋巴管内皮祖细胞参与淋巴管新生.淋巴管内皮特异表达Prox-1、podoplanin、VEGFR-3和 LYVE-1等,这些因子和受体调控淋巴管新生.VEGF-C/VEGFR-3或VEGF-D/VEGFR-3信号途径在淋巴管新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VEGF-C、VEGF-D和VEGFR-3可作为基因治疗的靶点,有望治疗淋巴管新生障碍性疾病以及抗移植后免疫排斥和抗肿瘤淋巴管转移.本文主要综述了胚胎发育、先天性淋巴水肿、炎性病变和肿瘤等状态下淋巴管新生的变化及其机制、淋巴管内皮祖细胞参与淋巴管新生的过程、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和受体对于淋巴管新生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CD34 /CD133 /VEGFR-3 淋巴管内皮祖细胞(LEPCs)的趋化和动员作用.方法 用Percoll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再用流式细胞术分选VEGFR-3 LEPCs,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特征性标志物CD34和CD133的表达.通过跨膜迁移实验观察VEGF-C、SDF-1、MCP-1和G-CSF对LEPCs的趋化作用,并用扫描电镜观察迁移细胞的形态特征.在大鼠皮下分别注射VEGF-C、SDF-1、MCP-1和C-CSF,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LEPCs数目,同时用全自动血样分析仪计数白细胞.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VEGF-C、SDF-1、MCP-1和G-CSF组跨膜迁移细胞的百分率增大,用VEGFR-3和CXCR-4阻断抗体处理后VEGF-C和SDF-1的趋化迁移作用明显降低.注射VEGF-C、SDF-1、MCP-1和G-CSF后,大鼠外周血中LEPCs的数量明显增多.未见白细胞显著增多.结论 VEGF-C、SDF-1、MCP-1和G-CSF对LEPCs有趋化迁移和动员作用,VEGF-C/VEGFR-3和SDF-1/CXCR-4信号途径在LEPCs趋化迁移方面起着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内皮祖细胞在体外培养成血管样结构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索体外培养脐血、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的方法,观察其形成血管样结构的可能性及条件。 方法: 采用贴壁选择法培养人脐血及兔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用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分析贴壁细胞CD34、VEGFR-2、AC133、血管内皮钙粘素(VE-cadherin)的表达,DiI-ac-LDL 吞噬试验及Ⅷ因子免疫组化证实细胞属性。 结果: 体外成功培养出人脐血及兔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形成条索状、管状结构,兔外周血EPCs分化较成熟,形成典型铺路石形状及血管样结构。 结论: 脐血、兔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可在体外培养成功并表现成血管倾向,可能是血管组织工程的潜在资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百里醌对血管生成和胰腺癌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贴壁选择法培养人脐血内皮祖细胞(EPCs),细胞免疫组化检验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VIII因子和 CD34表达,证实细胞属性;观察不同浓度(10 nmol/L、20 nmol/L和40 nmol/L)百里醌对EPCs小管形成的影响;不同浓度(20 μmol/L、40 μmol/L和80 μmol/L)百里醌作用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后,Western blotting检测胰腺癌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变化;建立裸鼠胰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分成对照组和百里醌组,实验结束后观察百里醌对裸鼠胰腺癌生长的抑制作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裸鼠胰腺肿瘤组织中Ki-67、CD34和VEGF的阳性表达。结果: 体外成功培养出人脐血EPCs,百里醌可显著抑制体外EPCs小管形成;并抑制体外人胰腺癌PANC-1细胞中VEGF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较,百里醌可明显抑制荷瘤裸鼠中胰腺肿瘤生长,并下调Ki-67、CD34和VEGF在胰腺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结论: 百里醌可抑制体内外血管生长,有望作为治疗胰腺癌的血管抑制药物。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观察人脐血源性内皮祖细胞(EPC)血管发生能力和在恶性胶质瘤血管新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新鲜人脐血的单个核细胞,接种于EGM-2培养液中培养获得EPC.取生长到第7~10天的细胞进行CD34和VEGFR-2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刺激下EPC增殖活性、迁移能力和体外形成小管样结构的能力.采用人恶性胶质瘤细胞系U87在免疫缺陷小鼠进行皮下移植,于接种肿瘤后第7天经尾静脉注射EPC(每只5×103),并于接种肿瘤后第28天取材检测肿瘤微血管和EPC组织分布及定位,采用抗人CD31和抗鼠CD31免疫荧光双标记肿瘤微血管,计算人源性EPC来源的血管占肿瘤血管网的比例.结果 培养的细胞在第7~10天时可见条索样结构,生长并逐渐融合形成铺路石样排列的单层细胞,表达内皮细胞标记物CD34和VEGFR-2.在VEGF刺激下EPC具有较强的增殖活性、迁移能力和体外形成小管样结构的能力.外源性EPC能特异性归巢到异种移植瘤组织并形成新生血管,占肿瘤血管网的(18.68±1.32)%.结论 EPC在体内外具有形成血管能力,并参与异种移植瘤血管新生,提示其在恶性肿瘤血管新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并可能参与肿瘤微血管构筑表型异质性.  相似文献   

16.
17.
背景:国内外有关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方面的文章很多,但是人脐血和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鉴别方面文章不多。 目的:从人脐血和外周血中分离出内皮祖细胞,并对其进行培养和鉴定。 方法:选取密度梯度离心法从脐血和外周血中分离获得单个核细胞,按照1× 106/cm2的浓度种植于预先铺有纤维连接蛋白的培养板中,用含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M199培养基进行诱导培养。 结果与结论:人脐血和外周血中存在内皮祖细胞,浓度梯度离心联合贴壁筛选获得的单个核细胞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诱导培养下可分化成内皮祖细胞,内皮祖细胞表达CD34、CD133、CD105、KDR和CD31,能吞噬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结合荆豆凝集素1,它们可作为体外分选内皮祖细胞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