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地佐辛防治硬膜外麻醉下阑尾牵拉反应的效果。方法急诊拟于麦氏点切口行硬膜外麻醉下阑尾切除术的患者75例,随机分为地佐辛5mg组(D1组)、地佐辛10mg组(D2组)和地佐辛15mg组(D3组),每组25例。麻醉平面固定后三组患者分别经静脉推注地佐辛5mg、10mg、15mg。记录患者用药前(T0)、用药后10min(T1)、牵拉阑尾时(T2)的MAP、HR及SpO2;记录患者对牵拉阑尾的反应;观察术中相关不良反应如呼吸抑制(SpO2〈90%)、恶心、呕吐、嗜睡、头晕等。结果三组患者用药后都有预防阑尾牵拉反应的效果,与D1组比较,D3组牵拉反应的发生率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用药后10min,D3组SpO2下降明显,与D1组及D2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3组3组有11例嗜睡,7例发生呼吸抑制,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地佐辛对硬膜外麻醉下实施阑尾切除术时的牵拉反应的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剂量为10mg时不良反应最小,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在硬膜外麻醉阑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行阑尾切除手术患者50例,ASAⅠ ~Ⅱ级,随机分成两组,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MF组,n =25)和氟哌利多复合芬太尼(DF组,n=25)。两组均为T12~L1硬膜外穿刺,麻醉平面T6-L3,观察两组患者术中牵拉反应、镇静程度及不良反应等发生情况。结果观察术中两组中MF组更好地抑制术中的牵拉反应;手术开始后5、15、30 min三个不同时间点两组的警觉/镇静(OAA/S)评分,MF组明显低于DF组;MF组患者术中遗忘率高于D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用于硬膜外麻醉下阑尾切除术的临床效果优于氟哌利多联合芬太尼,有良好的术中遗忘、镇静及抗牵拉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姜世良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1):105-106
目的:观察不同硬膜外穿刺间隙在阑尾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7年1月~2011年1月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施行的阑尾切除术300例,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高穿刺间隙组180例,一组为对照组120例。结果:高间隙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都能做到切皮时无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间隙组的肌松满意度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高间隙组的牵拉反应例数、追加局麻药例数、氟芬合剂用药例数、麻黄碱用药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提高硬膜外麻醉的穿刺间隙后,不仅可有效地抑制阑尾切除术牵拉反应,且有良好的肌松作用。这一点对阑尾穿孔合并弥漫性腹膜炎的手术的麻醉非常必要。如果把阑尾切除术的硬膜外穿刺间隙提高到T10~11或T11~12,能够整体提高阑尾切除术的硬膜外麻醉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时静脉辅助应用布托啡诺在子宫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120例在行硬膜外阻滞下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分为辅用布托啡诺组(A组)和未辅用组(B组),每组60例。分别观察麻醉前及麻醉后10、30、60min的SpO2、MAP、HR,及进腹前、进腹探查时、子宫切除时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的SpO2、MAP、HR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在进腹探查及子宫切除时麻醉效果欠佳情况明显多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硬膜外阻滞时静脉辅用布托啡诺对抑制牵拉反应、增强麻醉有一定效果,且对呼吸、循环无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静脉使用右美托嘧啶对硬膜外麻醉下阑尾手术牵拉反应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在硬膜外阻滞下进行阑尾切除术的患者8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级Ⅰ~Ⅱ,随机分为右美托嘧啶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对照组)每组40例。在切皮前10 min分别从静脉泵注1μg/kg右美托嘧啶和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输注时间均为10 min,观察术中患者对牵拉阑尾的反应、用药前后血流动力学、呼吸及Ramsay镇静分级情况。结果:右美托嘧啶组中阑尾手术牵拉反应明显降低,其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右美托嘧啶组中心率在5、10和15 min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右美托嘧啶组在用药后10、15和30 min时的Ramsay镇静分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静脉给予1μg/kg右美托嘧啶能有效预防硬膜外麻醉下阑尾手术牵拉反应。  相似文献   

6.
袁晓东  朱建光  项云如 《江西医药》2012,47(10):922-923
目的观察比较分析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全切术的效果。方法择期手术60例ASAI-Ⅱ级子宫肌瘤的病人,随机均分为单纯硬膜外麻醉组(I组),腰-硬联合麻醉组(Ⅱ组)。观察并记录麻醉前、麻醉后5min、10min、进腹探查和牵拉宫颈时HR、SBP、DBP、SpO2、ECG的变化和手术牵拉反应、术中麻醉效果、术后麻醉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的血压均较麻醉前降低,其中Ⅱ组患者的SBP、DBP下降明显;I组部分患者手术牵拉时心率减慢,诉疼痛伴恶心、呕吐、鼓肠、腹肌紧张等内脏牵拉反应:Ⅱ组患者骶神经阻滞完善.牵拉时无恶心、呕吐等牵拉反应。Ⅱ组麻醉起效快,局麻药总量和需要辅助静脉用药的病例数明显少于I组,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腰一硬联合麻醉用于子宫全切术,具有麻醉起效快,效果好。肌肉松驰.内脏牵拉反应轻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丁丙诺啡-咪唑安定辅助硬膜外麻醉时的镇静、消除内脏牵拉反应效果和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腹部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B组(丁丙诺啡0.15mg+咪唑安定4mg为1U)和F组(芬太尼0.1mg+咪唑安定4mg为1U),每组20例。手术开始前5min静脉缓慢注射辅助药物3/4-1U。观察并记录用药时和用药后5、15、30min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以及患者镇静程度和术中发生的牵拉反应。结果 B组的镇静、消除内脏牵拉反应的作用明显强于F组( P<0.05);两组对循环及呼吸均无明显影响( P>0.05)。结论丁丙诺啡-咪唑安定能安全地辅助于硬膜外麻醉,能有效的增强镇静和消除内脏牵拉反应,对呼吸和循环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咪唑安定对椎管内麻醉下阑尾切除手术内脏牵拉反应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40例阑尾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20例,观察各组牵拉反应情况及用药后HR、SpO2、MAP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呼吸循环功能稳定,抑制牵拉反应有效率K组95%,F组80%,K组明显高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咪唑安定能安全有效地预防椎管内麻醉下内脏牵拉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布托啡诺联合咪唑安定在硬膜外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咪唑安定复合布托啡诺辅助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实用性。方法选取60例行硬膜外麻醉下经腹子宫切除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麻醉后分别给予咪唑安定复合布托啡诺或异丙嗪复合哌替啶静脉注入。记录BP、HR、SpO2及镇静情况、术中牵拉反应、遗忘作用等。结果A组对呼吸循环有轻度抑制,但术中镇静、抗牵拉及遗忘作用[A组完全遗忘20例(74%),B组为15例(45%)]好,不良反应小。结论只要加强术中监测,布托啡诺联合咪唑安定作为硬膜外麻醉的辅助药完全可以取代传统的复合药物。  相似文献   

10.
在以T12-L1椎间隙为穿刺点的硬膜外阻滞下实施阑尾切除术,由于麻醉平面不易达到T5以上,常不能阻滞支配阑尾的来源于T5-11脊神经节前纤维的腹腔神经丛,因而在处理阑尾系膜时容易发生内脏牵拉痛、恶心、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等。为减轻阑尾牵拉反应,临床上通常使用对呼吸、循环有抑制作用的静脉麻醉药和/或麻醉性镇痛药,对患者的安全不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多侧孔硬膜外麻醉导管与普通硬膜外麻醉导管在阑尾炎切除术行硬膜外麻醉时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阑尾切除术病人6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置入多侧孔硬膜外麻醉导管,B组置入普通硬膜外麻醉导管,两组均选择T11-12间隙硬膜外穿刺。置管成功平卧后硬膜外腔注入2%利多卡因,首量3mg/kg。记录两组的麻醉平面、麻醉起效时间及麻醉前后的血压、心率变化,评估麻醉效果。结果A组麻醉平面出现明显较B组快,阻滞平面较B组高,肌松效果明显优于B组,牵拉反应及辅助用药B组较A组明显增多,A组的麻醉效果优良率明显好于B组。结论用多侧孔硬膜外麻醉导管行阑尾切除术的硬膜外麻醉比用普通硬膜外麻醉导管起效快,阻滞效果佳,肌松好,牵拉反应轻,辅助用药少,是一种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氯胺酮预防硬膜外阻滞下儿童阑尾切除术中牵拉反应的效果。方法将儿童阑尾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于切皮进腹前静脉注射氯胺酮0.5—1mg/kg。对照组不使用氯胺酮。监测并记录患儿收缩压(SBP)、心率(HR)、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并对内脏牵拉反应状况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儿均在硬膜外阻滞下完成手术。术中牵拉反应分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心血管反应强烈,牵拉阑尾时有痛苦表情并伴有不同程度体动反应;观察组除1例诉上腹部隐痛、恶心外,其余均较安静。结论氯胺酮静脉注射显效快,小剂量应用对呼吸、循环影响较轻,辅助硬膜外麻醉,可有效抑制阑尾切除术中牵拉反应,尤适于儿童。  相似文献   

13.
葛寒冬  吴希媛 《医药世界》2009,(11):682-683
目的:探讨0.5%等比重布比卡因腰麻液应用于阑尾炎手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牵拉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50例行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组和腰硬联合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术中牵拉反应及麻醉阻滞平面。结果:C组阑尾牵拉反应较E组轻(P〈0.05),麻醉平面较E组高(P〈0.01),血流动力学变化两者无明显差异。结论:0.5%等比重布比卡因腰麻液应用于阑尾炎切除术阻滞效果佳,牵拉反应轻,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无痛人工流产术中应用酒石酸布托非诺与丙泊酚的麻醉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2月到2010年2月之间收录的100例自愿流产的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丙泊酚麻醉,观察组给予酒石酸布托非诺联合丙泊酚麻醉,观察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肢体动发生率和苏醒后5min、15min、30min的VAS评分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的情况(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无痛人工流产术给予酒石酸布托非诺联合丙泊酚麻醉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有效的降低患者术后疼痛,值得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异丙酚联合芬太尼辅助低位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6月~2008年6月本院妇科择期手术患者78例,随机分为异丙酚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9例,在低位连续硬膜外麻醉情况下,异丙酚组先静注芬太尼0.05mg+异丙酚50mg,然后静滴异丙酚2mg/(kg·h)持续至手术结束前10min。结果:异丙酚组和对照组在硬膜外麻醉平面确定后,MAP值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异丙酚组MAP在T2、T3、T6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丙酚组用药后5、10min的血压值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脉搏及氧分压无明显变化,对照组在用药后10~20min,呼吸抑制比较明显,脉搏显著加快,脉搏与氧分压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min后脉搏逐渐下降,并稳定在注药前水平。异丙酚组和对照组的镇静评分在T2-T5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T6时逐渐恢复到用药前水平;异丙酚组和对照组在各时间点的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牵拉反应、恶心、呕吐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辅助低位硬膜外麻醉,可有效缓解患者紧张情绪,能显著抑制手术所致的内脏牵拉反应,静注芬太尼-异丙酚防治低位硬膜外麻醉可应用于妇科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腰-硬联合麻醉(CSEA)用于阑尾炎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和推广价值。方法利用SPSS统计软件包对80例病例按中心分层方法产生随机数,根据用药情况分为两组,腰-硬联合麻醉(CSEA)组和硬膜外麻醉(EA)组,比较两组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和麻醉诱导时间、硬膜外用药量、麻黄碱的用量。结果与硬膜外麻醉(EA)相比,腰-硬联合麻醉(CSEA)起效时间快,麻醉效果好(X2=10.85,P〈0.01),可控性高,并发症减少(P〈0.01),可以快速满足阑尾切除术所需的麻醉要求。结论腰一硬联合麻醉操作简单方便,应用于阑尾切除术,不失为一种理想的可信赖的麻醉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临床上常规应用T11~12椎间隙硬膜外麻醉行阑尾切除术,但术中患者牵拉反应明显,由麻醉辅助药物氟芬合剂的广泛应用,才能更好地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炎性反应的作用。方法选择ASA级Ⅰ~Ⅱ在联合腰硬麻醉下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麻醉前静脉注射氯诺昔康8mg(用注射用水2ml稀释),对照组静脉注射用水2ml。于L2-3间隙穿刺行腰硬联合麻醉,调节阻滞平面到T6节段,术中静脉注射哌替啶、氟哌利多和安定维持镇静。于手术前1小时和术后1天抽取外周静脉血,进行白细胞计数,并测定血中C反应蛋白(CRP)浓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后l天的白细胞计数和CRP浓度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比较,在术后1天,白细胞计数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5.4±3.7)比(7.6±3.2)(P〈0.05)CRP浓度观察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6.4±3.7)比(9.6±4.1)(P〈0.05)。结论麻醉前静脉注射氯诺昔康可减轻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右侧卧位重比重布卡因腰麻下在阑尾手术对牵拉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拟行阑尾炎手术的患者135例.随机分为三组.ZY组,0.5%重比重布比卡因患者右侧卧位组;DY组,等比重布比卡因患者右侧卧位组;EA组,1%多卡因,0.375%布比卡因单纯硬膜外组.观察记录麻醉前3min(T1),麻醉后切皮(T2),切腹膜(T3),入腹腔探查(T4),阑尾系膜分离及切除(T5),关腹膜(T6),手术结束(T7)时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心电图.各组在时间段内麻醉效果及阑尾牵拉反应,根据病人的牵拉反应辅助给药或改变麻醉方式等情况,判断麻醉的效果.结果HT6K 观察中ZY组与DY、EA两组比较,麻醉中各时间段(T2-T6)无论麻醉镇病效果,肌松度及牵拉反应都明显更强(P<0.05).结论 右侧卧位重比重布比卡因腰麻提高了镇痛效果,无牵拉反应或轻微反应,术中无需做辅助处理或少处理,便于外科手术操作,减少术后的并发症,是阑尾手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连续椎旁神经阻滞(PVNB)复合全身麻醉对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单纯全身麻醉,术后静脉自控镇痛;B组连续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术后连续硬膜外镇痛;C组超声引导下连续PVNB复合全身麻醉,术后连续PVNB镇痛。记录麻醉前(T0)、椎旁或硬膜外给药15 min后(T1)、气管插管后(T2)、切皮后5 min(T3)和术毕(T4)的MAP和 HR。检测术前、术后2、12、24和48 h血清皮质醇及C‐反应蛋白(CPR)的浓度。记录术后2、12、24和48 h的 VAS疼痛评分、镇痛泵按压次数及镇痛相关并发症。结果 B、C组 T2‐T4时的 MAP和 HR低于 A组(P<0.05),C组T1‐T4时的MAP和 HR高于B组(P<0.05)。B、C组术后各时间点皮质醇、CRP浓度均低于A组(P<0.05),VAS评分和镇痛泵按压次数少于A组(P<0.05)。A、B、C组出现镇痛相关并发症的例数分别为5例、3例、0例。结论超声引导下连续PV NB或连续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均能有效减轻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患者的应激反应,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镇痛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