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利用Polar心率表的体能测试寻找一种间接测定最大摄氧量的简易方法.方法于2004-05选择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16名健康男大学生为受试对象.受试者在室温25℃安静的状态下测定前30 min休息,保持清醒、静置状态,此时状态下的测定心率即为安静心率.按Polar S810心率表说明书进行测定预测最大心率和健康指数.预测最大心率和健康指数连续测定3次,并对3次测量进行信度分析.受试者在功率自行车上进行递增负荷运动,使用气体分析仪直接测定最大摄氧量.维持转速60 r/min不变,功率负荷从60 W开始,每3分增加功率30 W,直至受试者达到处于最大摄氧量的判定标准状态,即①继续运动后,摄氧量差小于5%或150 mL/min或2 mL/(kg·min).②呼吸商>1.10,心率>180次/min.③继续运动时摄氧量出现下降.并对预测最大心率与体质量的比值与实验测定的最大摄氧量进行相关分析,用逐步法建立回归方程,数据用x±s表示,所有指标都进行正态性检验,健康指数和最大摄氧量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显著性水平为P<0.05.结果16名受试者均完成各项测试,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最大摄氧量与健康指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45.9±5.7)L/min,(43.9±7.3),P<0.05]②3次预测最大心率的测试值分别为(181.6±3.2),(181.9±3.2),(182.2±3.1)次/min,信度为0.996 5,P=0.017 8;健康指数的3次测试值分别为(41.0±7.4),(41.5±7.3),(41.8±7.3)L/min,信度为0.995 8,P=0.043.说明Polar心率表测量指标信度极高,可重复性好.③预测最大心率体质量比值与最大摄氧量的相关系数为0.541,P<0.05.以最大心率与身体质量之比为自变量,以相对最大摄氧量为因变量,经逐步回归建立的回归方程是(^y)=11.6 x+13.8,标准估计误差=5.0,P=0.11.结论利用Polar心率表受试者在安静情况下就可以间接测定最大摄氧量,所需要的设备少,操作简便.地间接测定最大摄氧量,可用于竞技运动及全民健身时的监测.  相似文献   

2.
应用心率表间接测定的最大摄氧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Polar心率表的体能测试寻找一种间接测定最大摄氧量的简易方法。方法:于2004—05选择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16名健康男大学生为受试对象。受试者在室温25℃安静的状态下测定前30min休息,保持清醒、静置状态,此时状态下的测定心率即为安静一心率。按Polar S810心率表说明书进行测定预测最大心率和健康指数。预测最大心率和健康指数连续测定3次,并对3次测量进行信度分析。受试者在功率自行车上进行递增负荷运动,使用气体分析仪直接测定最大摄氧量。维持转速60r/min不变,功率负荷从60W开始,每3分增加功率30W,直至受试者达到处于最大摄氧量的判定标准状态,即①继续运动后,摄氧量差小于5%或150mL/min或2mL/kg&;#183;min)。②呼吸商〉1.10,心率〉180次/min。③继续运动时摄氧量出现下降。并对预测最大心率与体质量的比值与实验测定的最大摄氧量进行相关分析,用逐步法建立回归方程,数据用x^-&;#177;s表示,所有指标都进行正态性检验,健康指数和最大摄氧量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显著性水平为P〈0.05。 结果:16名受试者均完成各项测试,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最大摄氧量与健康指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45.9&;#177;5.7)L/min,(43.9&;#177;7.3),P〈0.05]②3次预测最大心率的测试值分别为(181.6&;#177;3.2),(181.9&;#177;3.2),(182.2&;#177;3.1)次/min,信度为0.9965,P=0.0178;健康指数的3次测试值分别为(41.0&;#177;7.4),(41.5&;#177;7.3),(41.8&;#177;7.3)L/min,信度为0.9958,P=0.043。说明Polar心率表测量指标信度极高,可重复性好。③预测最大心率体质量比值与最大摄氧量的相关系数为0.541,P〈0.05。以最大心率与身体质量之比为自变量,以相对最大摄氧量为因变量,经逐步回归建立的回归方程是y^=11.6x+13.8,标准估计误差=5.0,P=9.11。 结论:利用Polar心率表受试者在安静情况下就可以间接测定最大摄氧量,所需要的设备少,操作简便。地间接测定最大摄氧量,可用于竞技运动及全民健身时的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对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24例服用倍他乐克(Metoprolol)的成年男性患者及20例健康男性进行运动试验,同步记录摄氧量(VO2)、二氧化碳产生量(VCO2)、心率(HR)等参数。结果倍他乐克组最大运动时的摄氧量和心率分别为VO2max=(18.96±3.82)ml/kg·min,HRmax=(117±19)beats/min,明显低于对照组VO2max=(24.71±5.15)ml/kg·min,HRmax=(147±12)beats/min。结论选择性β1阻滞剂通过抑制运动时心率的增加使运动耐力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肺功能及其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美国产心肺功能测试系统对2004-03在徐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大学生16人(运动组)和不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大学生16人(对照组)心肺功能的测试。结果:运动组安静时心率犤(73.7±11.4)次/min犦显著低于对照组犤(92.3±12.8)次/min犦,最大心输出量、最大吸氧量、最大通气量犤(分别为(20.11±2.83),(3.49±0.44),(114.35±10.21)L/min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犤(16.78±1.19),(2.81±0.38),(102.11±8.56)L/min犦。运动组与对照组在运动时身体工作能力明显不同,运动组持续运动时间犤(16.24±2.34)min犦显著高于对照组犤(13.70±1.84)min犦(t=3.41,P<0.01);运动组能够达到最大运动强度犤(5.49±0.65)级犦,显著高于对照组犤(4.54±0.59)级犦(t=4.33,P<0.01)。结论:体育运动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心肺功能,增强运动能力,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激烈的篮球比赛后间歇期间的不同休息方式对消除血乳酸的影响。方法:于2004-02/06选择广东蓝球队男子运动员5名为研究对象,年龄(20±2)岁,身高(187.7±2.8)cm,体质量(80.5±4.4)kg,最大摄氧量(50.2±5.0)mL/(kg·min)。受试者在比赛间歇中的休息方式分安静和活动两种。第一场比赛的两次休息期间均吸正常空气、自然恢复。第二场比赛的两次休息期间吸体积分数为0.7的氧气和体积分数为0.3的氮气混合气,吸氧时间为3min。第一场和第二场比赛的间隔时间为2d。进行功率自行车递增负荷运动实验。采用2900型气体代谢分析仪测定最大摄氧量,采用ISY-1500型全血乳酸分析仪测定血乳酸浓度。采用心率测定仪测定运动中最大心率和恢复期间的心率。结果:纳入受试者5名,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在间歇期间吸正常空气的心率变化与吸高浓度氧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安静方式休息分别为(119±3),(118±1)次/min;活动方式休息分别为(134±2),(131±4)次/min,P>0.05]。②在间歇期间吸正常空气时,活动方式休息的血乳酸浓度比安静方式休息明显减少[分别为(3.99±0.97),(4.35±0.45)mmol/L,P<0.05]。无论是安静或活动方式休息,在间歇期间吸高浓度氧后比吸氧前明显减少,差异显著[安静方式休息分别为(3.22±0.66),(4.59±0.96)mmol/L,活动方式休息分别为(2.92±0.81),(4.95±1.53)mmol/L,P<0.05]。结论:活动方式休息与吸高浓度氧相结合可使血乳酸浓度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6.
背景:6 min步行试验是一种亚极量水平的运动试验,其操作简便、费用低廉,因而应用较广泛,然而将步行距离转换为最大运动能力是不易的.目的:课题组创新性地在6 min步行实验中引入做功的概念,将无线遥测呼吸气体分析仪同时应用于6 min步行试验和心肺运动试验,分析6 min步行试验中的距离、做功与峰值摄氧量与Bruce方案测得的最大摄氧量之间的相关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实验于2009-03/05在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康复医学科完成.对象:健康受试者来自在中大医院康复医学科实习的学生,共25名,男14名,女11名;年龄(22.0±2.3)岁.方法:25名志愿者先按Bruce方案进行极量心肺运动试验,检测每位受试者极量运动时的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再接受6 min步行试验,测量每位受试者的6 min步行距离、做功和峰值摄氧量.心肺运动试验和6 min步行试验均采用便携式K4b~2气体分析仪实时检测气体交换参数,以获得最大摄氧量和峰值摄氧量.主要观察指标:①摄氧量、心率、呼吸频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②步行距离、做功、摄氧量、心率、呼吸频率的前后比较.③心肺运动试验中的最大摄氧量、无氧阈与6 min步行试验中的峰值摄氧量比较.④距离、做功与峰值摄氧量、最大摄氧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心肺运动试验测得的无氧阈与6 min步行试验测得的峰值摄氧量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6 min步行距离与峰值摄氧量和最大摄氧量均无明显相关;6 min步行做功与峰值摄氧量呈线性相关(r=0.779 7,P < 0.001);6 min步行做功与最大摄氧量亦呈线性相关(r=0.894 1,P < 0.001).结论:6 min步行试验是一种无氧阈水平的运动试验.6 min步行做功既可反映受试者亚极量运动的能力,也能反映受试者极量运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angioplasty,PTCA)或支架术后患者进行门诊和院外康复运动的效果,探讨PTCA或支架术后患者康复运动的特点和方法以及制定康复运动处方的原则。方法:根据术后无胸闷、胸痛等症状和体征,安静状态下心率<90次/min,血压<140/90mmHg(1mmHg=0.133kPa),心电图ST段压低<1mm,无运动诱发的心率失常等标准,共有在卫生部北京医院内科住院的51例患者入选,分为门诊康复运动组(n=24)和院外自我监护下康复运动组(n=27),进行运动心肺功能评定,制定康复运动处方,进行8周康复运动训练。结果:康复运动训练后,两组患者的运动时间、最大运动功率、最大代谢当量、最大氧耗量和每分通气量均较训练前有显著提高(t=2.43~7.56,P<0.05),而两组患者运动时间犤(9.02±2.58),(9.58±2.44)min犦、最大运动功率犤(122.92±32.90),(129.63±33.28)W犦、最大代谢当量犤(7.59±1.77),(7.53±1.36)METs犦和最大氧耗量犤(14.18±3.67),(1.90±0.45)L/min犦等反映患者康复运动效果的各项主要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康复运动训练使PTCA及支架术后患者的体力、运动耐力和肺通气容量提高,心脏功能容量增加。院外自我监护下康复运动与门诊心电监护下康复运动  相似文献   

8.
王浩彦  刘晓惠 《现代康复》2001,5(7):32-32,37
目的 研究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对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 24蜉用倍他乐克(Metoprolol)的成年男性患者及20例健康男性进行运动试验,同步启示摄氧量(VO2)、二氧化碳产生量(VCO2)、心率(HR)等参数。结果 倍他乐克组最大运动时的摄氧量和心率分别为:VO2max=(18.96&;#177;3.82)ml/kg.min,HRmax=(117&;#177;19)beats/min,明显低于对照组VO2max=(24.71&;#177;5.15)ml/kg.min,HRmax=(147&;#177;12)beats/min。结论 选择性β1阻滞剂通过抑制运动时心率的增加使运动耐力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补充低聚糖对人体大强度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16名身体健康的体育学院男生作为实验对象,单纯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名,测定最大吸氧量,以80%最大摄氧量的运动强度蹬车至力竭,观察补充80g/L的低聚糖对运动员血糖、血乳酸、心率、运动时间及做功量的影响。结果:安静时两组血糖和血乳酸值无明显差异(P>0.05);运动中实验组血糖(mmol/L)高于对照组,随运动时间的延长组间差异显著(5.29±1.07~6.46±0.78和4.71±0.84~5.36±0.80,P均<0.05),运动后30min实验组血糖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6.32±2.17和5.24±1.95,P<0.05);血乳酸(mmol/L)的变化则实验组在运动中(6.69±1.57~7.39±1.19)及运动后(6.18±1.28~5.19±1.14)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运动时间(47±12)min、做功量(174.9±3.6)kJ均显著超过对照组(P<0.05)。结论:大强度运动时补充低聚糖有利于持久维持受试者的血糖水平,降低血乳酸浓度,增加做功量和延长运动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有氧运动处方对大学生单纯性肥胖进行干预,观察食干预条件下合理有氧运动配合静力练习的运动处方对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作用。方法:2004-03/06,选定南华大学2003级男性重度单纯性肥胖大学生20名,随机选取自愿参加运动者10名作为运动组,另外10名作为对照组。对20名单纯性肥胖大学生进行体质量、血压、体脂和血脂(总胆固醇:用酶反应试剂药盒测定,三酰甘油:乙酰丙酮微量测定法)检测,并为运动组10名大学生开出运动处方,运动处方分为4个阶段,即1~5/6~10/11~14/15~18周)。每次训练时间50~80min,运动频度为3~5次/周,共18周。运动强度基本维持在:靶心率(次/min)=最大心率×(50%~70%),最大心率(次/min)=220-年龄。主要内容为静力练习和有氧跑,再灵活安排一些学生喜好的运动项目,跑的距离和时限随训练阶段的推移,强度呈阶梯式上升,训练中未对受试者进行饮食干预。对照组正常参加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不改变生活方式与节奏。观察两组大学生运动前后的体质量、体脂、血压及血脂变化。结果:参与观察的男性重度单纯性肥胖大学生20名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者。运动组训练18周后与对照组相比,体质量、体脂、血压均有所下降。其中体质量、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有显著性[(72.8±3.4),(87.9±2.9)kg;(114.0±2.25),(124.5±3.0)mmHg(1mmHg=0.133kPa);(66.8±3.8),(69.8±3.0)mmHg,t=4.65,3.76,3.27,P<0.05]。运动训练18周后,10名学生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I均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载脂蛋白B与运动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2±0.1),(1.9±0.2)mmol/L;(4.3±0.0),(0.9±0.0)mmol/L;(0.5±0.0),(0.8±0.0)g/L;t=3.67,5.31,5.11,P<0.05]。结论:非饮食干预条件下的有氧运动配合静力练习有助于降低单纯性肥胖大学生的血压、体脂和体质量,增强运动能力,改善血脂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等强度体育舞蹈对更年期妇女雌激素水平和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08/2005-02北京科技大学健康的在职女教师60人,更年期年龄设定为45~50岁,平均(47.4±2.9)岁,均自愿参加。体质量指数16.2~28.9kg/m2。排除高血脂、高血压及应用雌激素者。受试者分为运动组(n=38)和对照组(n=22)。对运动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中等强度体育舞蹈锻炼,运动处方包括3部分:准备活动阶段、正式运动阶段和整理活动阶段。运动方式为中等强度的体育舞蹈运动至少30min(不包括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舞蹈的形式有交际舞、健身操舞蹈,交替进行,运动时的心率控制在110次/min,每次至少进行10min正式运动,运动频率每周五六天。另外,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根据各人爱好自行选择,准备活动时间10min,整理活动时间5~10min。由专人每2周走访调查,并进行专门指导、适当调整运动强度。对照组只保持原来日常生活活动。实验前后分别测定两组雌二醇、孕酮和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结果:纳入更年期妇女60人,均进入结果分析。运动组于运动后雌二醇、孕酮明显升高[运动前后分别为(146.35±45.23)pmol/L,(1.47±0.74)nmol/L,(167.96±46.12)pmol/L,(1.79±0.96)nmol/L],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下降[运动前后分别为(1.73±0.65),(4.54±0.95),(3.16±1.15)mmol/L,(1.22±0.46),(3.49±1.25),(2.06±1.14)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提高[运动前后分别为(1.64±0.35),(2.04±0.35)mmol/L],与运动前及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运动后雌二醇与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明显负相关(r=-0.71,-0.52,-0.6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相关性。结论:中等强度的体育舞蹈锻炼可有效刺激升高雌激素水平并改善血脂水平,预防更年期慢性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篮球运动训练后恢复方法对血乳酸浓度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激烈的篮球比赛后间歇期间的不同休息方式对消除血乳酸的影响。 方法:于2004—02/06选择广东蓝球队男子运动员5名为研究对象,年龄(20&;#177;2)岁,身高(187.7&;#177;2.8)cm,体质量(80.5&;#177;4.4)kg,最大摄氧量(502&;#177;5D)mL/(kg&;#183;min)。受试者在比赛间歇中的休息方式分安静和活动两种。第一场比赛的两次休息期间均吸正常空气、自然恢复。第二场比赛的两次休息期间吸体积分数为0.7的氧气和体积分数为0.3的氮气混合气,吸氧时间为3min。第一场和第二场比赛的间隔时间为2d。进行功率自行车递增负荷运动实验。采用2900型气体代谢分析仪测定最大摄氧量,采用ISY—1500型全血乳酸分析仪测定血乳酸浓度。采用心率测定仪测定运动中最大心率和恢复期间的心率。 结果:纳入受试者5名,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在间歇期间吸正常空气的心率变化与吸高浓度氧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安静方式休息分别为(119&;#177;3),(118&;#177;1)次/min;活动方式休息分别为(134&;#177;2),(131&;#177;4)次/min,P〉0.05]。②在间歇期间吸正常空气时,活动方式休息的血乳酸浓度比安静方式休息明显减少[分别为(3.99&;#177;0.97),(4.35&;#177;0.45)mmol/L,P〈0.05]。无论是安静或活动方式休息,在间歇期间吸高浓度氧后比吸氧前明显减少,差异显著[安静方式休息分别为(3.22&;#177;0.66),(4.59&;#177;0.96)mmol/L,活动方式休息分别为(2.9&;#177;0.81),(4.95&;#177;1.53)mmoL/L,P〈0.05]。 结论:活动方式休息与吸高浓度氧相结合可使血乳酸浓度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静息心率(restingheartrate,RHR)增加与高血压靶器官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对120例高血压患者分别测定其静息心率、血糖、血脂,并作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同期进行健康检查的100名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分组研究。结果:高血压组静息心率犤(78.25±9.12)次/min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犤(71.11±11.02)次/min,P<0.05犦,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者RHR高于无左室肥厚者犤(81.92±7.11),(72.90±9.01)次/min,P<0.05犦;高血压合并高血糖、高血脂组RHR高于血糖、血脂正常者犤(80.31±8.80),(75.11±9.20)次/min,P<0.05犦;犤(79.81±9.30),(74.32±8.20)次/min,P<0.05犦。结论: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增加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及高血压并代谢异常呈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单独服用美托洛尔以及美托洛尔联合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男性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骨骼肌交感缩血管反应、功能性抗交感及运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例男性轻度(1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药物组及观察组。药物组仅服用美托洛尔,观察组在服用美托洛尔同时辅以有氧运动,运动强度为50%~70%最大摄氧量(VO2max)水平,每次运动30~45 min,每周运动3~5次。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利用递增负荷运动试验测定患者最大摄氧量(VO2max)、峰值功率(PP)并描计运动过程中主观疲劳感觉(RPE)曲线,利用多普勒超声仪测定安静时和握力运动时冷加压实验(CPT)诱发的前臂血管电导(FVC)。交感缩血管参数采用CPT前、后FVC变化率(%FVC)表示,功能性抗交感(即肌肉收缩抑制交感缩血管反应的能力)参数采用握力运动时%FVC与安静时%FVC的差值(△%FVC)表示。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握力运动时%FVC\[(-15.4±5.9)%\]较安静时%FVC\[(-31.8±7.2)%\]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FVC\[(15.8±7.1)%\]、VO2max\[(43.9±4.1 mL/kg/min)\]和PP\[(212.7±22.7)W\]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递增负荷运动试验中RPE曲线右移。治疗后药物组握力运动时%FVC\[(-22.2±8.6)%\]与安静时%FVC\[(-28.3±9.0)%\]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药物组△%FVC\[(7.6±5.5)%\]、VO2max\[(38.8±4.1)mL/kg/min\]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PP\[(172.6±22.0)W\]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RPE曲线左移。 结论 美托洛尔联合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能显著改善男性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骨骼肌功能性抗交感,提高运动能力,减轻服用美托洛尔造成的运动不耐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观察冠心病患者和健康者经超激光照射星状神经节治疗后脉搏、血压和心电图多项指标的变化,评估超激光照射星状神经节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①选择2004-12/2005-04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体检及在心内科门诊就诊的冠心病患者18例,男7例,女11例。患者均知情同意。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照射左侧星状神经节治疗组(n=8)及口服药物治疗组(n=10)。同期选择本院医务人员18人作为对照组,均无基础心脏病,且知情同意。随机分为2组:照射左侧星状神经节对照组(n=9)和照射右侧星状神经节对照组(n=9)。②采用超激光疼痛治疗仪行超激光照射星状神经节,输出功率80%,照射周期为2s,停2s,照射10min,至感到头部有温热舒适感,或出现霍纳氏征。口服药物组患者仰卧休息10min后,口服硝酸异山梨醇5mg。③所有受试者分别在超激光照射星状神经节和口服药物前,以及超激光照射星状神经节和口服硝酸异山梨醇后10和30min测量并记录心率、血压,计算心率收缩压乘积;由专业人员用心电图机描记12导联心电图,测量并分析QT间期的变化。测得的QT值按Bazett公式,用R-R间期的平方数除实测的QT值,即得校正的QT间期,并以最大QT与最小QT之差计算QT离散度。④计量资料差异性测定采用t检验。结果:冠心病患者18例和健康者18人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心电图各项指标变化:左侧星状神经节治疗组在干预后10和30minQT离散度较治疗前明显减少犤(31±10),(30±12),(40±6)ms,P<0.05犦。左侧星状神经节治疗组和口服药物治疗组干预后30min校正的QT间期明显低于干预前犤(397±10),(391±29)ms;(401±10),(402±41)ms,P<0.05犦。其他组的QT离散度在治疗后也有减少,但差异不明显(P>0.05)。②干预后30min左侧星状神经节治疗组、左侧星状神经节对照组和右侧星状神经节对照组的心率明显比治疗前减慢犤(75±8),(76±6),(76±5)次/min;(82±4),(82±4),(84±4)次/min,P<0.05犦。干预后10min右侧星状神经节对照组心率明显比治疗前减慢犤(76±5),(84±4)次/min,P<0.05犦。干预后10和30min各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收缩压乘积与治疗前接近(P>0.05)。结论:使用超激光照射左侧星状神经节可以减少心肌的QT离散度,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谷氨酸钠注入大鼠外侧下丘脑-穹窿周围区后产生的心血管效应,及其静脉注射不同受体阻断剂反应的意义。方法:实验于2004-06/09在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完成。选用72只健康Wistar大鼠。取18只大鼠谷氨酸钠微量注入外侧下丘脑/穹窿周围区后(n=9),用等容量生理盐水溶液做对照(n=9),观察血压和心率的变化;取54只大鼠分别静脉注射交感缩血管神经阻断剂酚妥拉明(n=9)、心交感神经阻断剂心得安(n=9)、心迷走神经阻断剂阿托品(n=9)预处理后,再观测谷氨酸钠注入外侧下丘脑/穹窿周围区后的血压和心率的变化。3个对照(每组n=9)用等容量生理盐水溶液注射后再谷氨酸钠注入外侧下丘脑/穹窿周围区,同时记录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72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谷氨酸钠微量注入外侧下丘脑/穹窿周围区可使动脉血压明显升高,心率加快,与外侧下丘脑/穹窿周围区内注射生理盐水的相应值比较,血压和心率的变化差异均有显著意义[(2.03±0.32),(0.00±0.09)kPa;(40.9±6.6),(1.1±1.1)次/min,P<0.05]。②静脉注射酚妥拉明使基础血压下降,注射酚妥拉明预处理后,谷氨酸钠兴奋外侧下丘脑/穹窿周围区的升压和增心率反应明显降低,与生理盐水对照组之间有高度差异[(1.1±0.2),(2.5±0.3)kPa,P<0.05;(15.3±2.9),(45.1±8.2)次/min,P<0.05]。③静脉注射心得安本身可使基础心率明显减慢,注射心得安预处理后,谷氨酸钠兴奋外侧下丘脑/穹窿周围区的升压和增心率反应明显降低,与生理盐水对照组之间有高度差异[(0.3±0.1),(2.2±0.2)kPa;(4.7±0.7),(12.6±1.3)次/min,P<0.05]。④静脉注射甲基阿托品预处理可使基础心率明显增加,使谷氨酸钠兴奋外侧下丘脑/穹窿周围区的升压和增心率反应明显降低,与生理盐水对照组之间有高度差异[(1.1±0.1),(2.3±0.1)kPa;(4.4±1.1),(16.4±4.6)次/min,P<0.05]。结论:谷氨酸钠兴奋外侧下丘脑/穹窿周围区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反应有特异性。分别静脉注射酚妥拉明、心得安、阿托品均使兴奋外侧下丘脑/穹窿周围区引起的加压效应衰减,说明应用相应的阻断剂抑制谷氨酸钠心血管效应的作用中,交感缩血管神经、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都参与了外侧下丘脑/穹窿周围区的升压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螺旋藻对大鼠力竭运动时间及血清中乳酸脱氢酶、磷酸肌酸激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和丙二醛浓度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9/2004-01在广西医科大学生理实验室完成。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安静组、力竭运动组、螺旋藻力竭运动组,每组10只。安静组、力竭运动组喂普通饲料,螺旋藻力竭运动组在饲料中加入15%螺旋藻干粉喂养,共喂养1个月。力竭运动组、螺旋藻力竭运动组大鼠在跑台上进行下坡运动至力竭,跑台速度16m/min,坡度为-16°,力竭标准为动物已跟不上预定速度,经电刺激尾巴仍不能继续往前跑。力竭运动组、螺旋藻力竭运动组大鼠力竭后即刻腹腔麻醉断头处死,同时亦将安静组麻醉后处死,颈动脉采血,分离血清,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乳酸脱氢酶、磷酸肌酸激酶、谷草转氨酶活性、丙二醛的水平,评估机体运动损伤的情况。结果:3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螺旋藻力竭运动组力竭运动时间明显少于力竭运动组(81.4±13.7),(72.8±15.3)min,(t=2.12,P=0.048)。②力竭运动组血清乳酸脱氢酶、磷酸肌酸激酶、谷草转氨酶活性、丙二醛浓度明显高于安静组(86.6±4.0),(42.6±4.6)μkat/L;(6.62±0.38),(4.82±0.31)μkat/L;(7.90±0.48),(5.84±0.72)μkat/L;(6.16±0.36),(4.47±0.15)μmol/L,(q=29.70,16.09,11.50,17.49,P=0.000),螺旋藻力竭运动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力竭运动组(53.6±5.3)μkat/L,(5.85±0.35)μkat/L,(6.90±0.45)μkat/L,(4.64±0.29)μmol/L,(q=19.22,6.89,5.56,15.73,P<0.01)。结论:螺旋藻可减轻力竭运动后代谢引起的氧自由基损伤,保护细胞膜结构的稳定,调节渗透压平衡,防止过氧化损伤,从而起到抗运动性疲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体育学院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心肺功能测试结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武术运动对体育院校学生心肺功能的影响,及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心肺功能的差异。方法:于2004-03/07选择徐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科研所的大学生志愿者60名进行心肺功能测试。均为男性,身体健康,自愿接受测试。对照组:非系统参加体育运动的普通院系健康大学生12名。体育教育专业1组:体育教育专业一年级学生12名;体育教育专业2组:体育教育专业四年级学生12名;民族传统专业1组:民族传统专业一年级专修武术套路二级运动员12名。民族传统专业2组:民族传统专业四年级专修武术套路二级运动员12名。测试前测量受试者的身高、体质量,5组受试者的身高、体质量无差异(P>0.05)。运动强度采用改良Bruce方案,每级运动3min,无间隙自动升级,运动中连续心电监护并记录心电图和心率,同时收集受试者呼出的气体,测出吸氧量和肺通气等。根据参数推算出心输出量[Q=2.9 5VO2(L/min)]。结果:60名受试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安静时民族传统专业1组、民族传统专业2组、体育教育专业1组和体育教育专业2组受试者的心率均低于对照组[(72.6±6.3),(77.4±5.1),(72.2±5.9),(82.7±8.6),(90.2±9.1)次/min,P<0.05],最大心输出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0.5±2.8),(19.5±2.0),(19.9±1.8),(18.5±1.4),(16.8±1.2)L/min,P<0.01]。体育教育专业2组安静时心率明显高于体育教育专业1组,最大心输出量明显低于体育教育专业1组。②体育专业两组的最大吸氧量、最大通气量、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最大吸氧量:(3.4±0.2),(3.2±0.3),(2.8±0.8)L/min;最大通气量:(112.8±10.1),(107.3±8.8),(99.1±8.6)L/min;运动时间:(18.1±1.1),(15.3±1.8),(13.7±1.8)min;运动强度:(6.0±0.4),(5.1±0.5),(4.6±0.6),P<0.05]。体育教育专业2组的最大吸氧量、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均低于体育教育专业1组(P<0.05);体育教育专业2组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均明显低于民族传统专业2组[运动时间:(15.3±1.8),(17.3±1.1)min;运动强度:(5.1±0.5),(5.7±0.6),P<0.05]。结论:随年级的升高,不同体育专业学生的心肺功能有所下降。武术运动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心肺功能,民族传统专业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心肺功能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健身运动处方对老年人体质的影响,为运动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02-09/2004-09选择鞍山市铁东区和立山区在公共场所常年坚持体育锻炼的男性老年人268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34人,实施针对性的运动处方,包括强壮功、保健体操、急走、八段锦、倒退走、自由活动6个项目,对照组134人按习惯锻炼。根据《中国老年人体质调研》测试指标测量实验前后1年参与者的形态类指标、素质类指标及功能类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对象268人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素质类指标测试结果:实验后实验组各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握力、摸背、闭眼站立均大于对照组犤(236.28±38.31),(223.67±52.52)N;(-4.56±4.22),(-11.01±4.16)cm;(13.04±5.17),(11.12±8.70)s犦,手眼协调、反应时小于对照组犤(12.07±3.17),(13.08±4.13)s;(0.248±0.042),(0.262±0.082)s犦。②功能类指标测试结果:实验后实验组肺活量大于对照组犤(2132±365),(2020±423)N犦,坐站试验安静心率;运动后即刻10s,60~90s,120~150s,180~210s心率均小于对照组犤(78.63±8.25),(80.21±6.98)次/min;(17.16±5.27),(18.52±4.78)次/10s;(44.17±8.12),(46.63±7.35)次/30s;(42.01±6.78),(43.72±5.67)次/30s;(40.51±6.18),(42.36±7.35)次/30s犦。结论:采用针对性的运动处方,可使老年人的握力、摸背、闭眼站立等各素质类指标及反映呼吸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类指标显著改善,从而增强体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慢性可变应激对大鼠血压和行为学的影响,以及皮质醇的参与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4/05在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实验室完成。采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5只。先进行开放实验法行为评分,选择得分相近的动物1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每组8只。通过电击足底、冰水游泳及热应激等刺激引起大鼠血压、行为改变,用开放实验法测定实验开始时、实验第7,14,22天3min内大鼠垂直运动次数、水平运动次数、排便次数及理毛时间。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清皮质醇浓度。结果:①实验第22天应激组尾动脉收缩压明显高于对照组[(117±4),(98±2)mmHg,P<0.05];血清皮质醇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144.85±51.85),(74.58±19.19)nmol/L,P<0.01]。②在实验第7,14,22天应激组开放实验法行为法测定3min内大鼠水平运动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30.88±27.20),(18.38±21.09),(14.38±11.22)次;(62.63±26.70),(44.38±23.91),(50.13±23.65)次,P<0.05~0.01];在实验第14,22天,开放实验法行为法测定3min内应激组垂直运动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8.75±7.42),(6.63±5.29)次;(16.63±6.89),(16.29±7.02)次;P<0.05,0.01];在实验第22天,应激组大鼠理毛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1.63±1.19),(8.88±7.99)s,P<0.05],开放实验法行为法测定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