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HIV阴性的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 回顾18例HIM阴性的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分型、临床特点、血清及脑脊液检查和影像学改变.结果 患者年龄33~62岁,平均(46.0±9.2)岁;分为脑膜血管型3例,麻痹性痴呆8例,脊髓痨3例,视神经萎缩1例,混合型3例.最常见的症状是认知减退、阿一罗氏瞳孔、步态不稳和共济失调、双下肢腱反射消失、精神行为异常等.误诊率高达72.2%,其中误诊为病毒性脑炎4例.血清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均为阳性,血清和CSF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阳性率高,CSF白细胞数增加、蛋白升高;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结论 无法根据单一的实验室检查或临床表现确诊神经梅毒.血清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是重要的初筛实验,血清、脑脊液RPR和TPPA可作为确证实验,将临床表现与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蛋白含量、神经影像学特点结合起来,综合分析,才能避免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减少误诊。方法 对2例曾误诊的神经梅毒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例以头晕入院,1例以肢体麻木入院;头颅MRI均示颅内占位,血清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均阳性,1例误诊为海绵状血管瘤,1例 误诊为脑膜瘤,均行开颅占位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梅毒树胶肿,予以青霉素抗梅毒治疗后好转出院,随访2年,均恢复满意。结论 神经梅毒临床较罕见,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血清学检查缺乏特异性,易误诊漏诊。接诊上述类似病人时应尽早综合分析判断,以减少或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3.
36例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及诊断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总结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及诊断.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科自2002年1月至2008年11月收治的36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分型、临床特点、误诊情况、脑脊液(CSF)检查和MR改变. 结果本组患者发病年龄30~78岁.平均48.1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常见类型为间质型(18例)、实质型(麻痹性痴呆,10例)、无症状型(4例)神经梅毒;最常见的症状是精神异常及痴呆,其次是局灶神经功能损害如瘫痪、构音障碍等;误诊率高达55.6%.最易被误诊为病毒性脑炎和脑血管意外;CSF的生化异常表现为白细胞数增加、蛋白升高:CSF-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阳性率(91.7%)明显高于CSF-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CSF-(WORE)阳性率(55.6%)和CSF-梅毒螺旋体IgM抗体试验(CSF-ELlSA-TP-IgM)阳性率(3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表现多样化. 结论 神经梅毒的诊断目前尚无金标准.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多样化,CSF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查是诊断神经梅毒的重要依据,诊断应主要依靠CSF检查并进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4.
1 病例介绍与临床过程 患者,男性,54岁,已婚农民.因"间歇性头痛,伴头昏1m余"入院.头痛以额部明显,可自行缓解.5d前因上述症状于东莞某医院行头部CT检查示:左侧分水岭区大片水肿.患者既往无特殊病史,否认有冶游史、性病史及输血史.妻儿体健,无特殊家族史.体格检查:T 36. 8 ℃,P 67次/min,R 22 ...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晚期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方法: 回顾15例晚期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特点、血清及脑脊液检查和神经影像学改变。结果:患者年龄33~62岁,平均47.7岁;分为麻痹性痴呆8例,脊髓痨3例,视神经萎缩1例,混合型3例。误诊率高达86.7%,多误诊为病毒性脑炎、精神病、糖尿病性脊髓痨、亚急性联合变性等。起病隐袭,缓慢进展,病程相对较长,具有阿-罗氏瞳孔,可能是麻痹性痴呆与病毒性脑炎的鉴别点;双下肢或下腹部的针刺样或剧烈的闪电样疼痛,并伴有尿便失禁,可能是脊髓痨的重要特点。CSF白细胞数增加、蛋白和IgG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麻痹性痴呆的MRI多表现为额颞叶,特别是颞叶内侧、岛叶的异常,在T2加权和FLAIR相七为高信号,并可见脑皮质萎缩,脑室不同程度扩大,海马萎缩;脊髓痨患者,脊髓MRI可以无明显改变。结论:晚期神经梅毒患者具有一些较特征性的临床表现,而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蛋白和IgG水平测定、神经影像学检查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路易体痴呆(DLB)和帕金森病痴呆(PDD)患者神经心理学特征的差异。方法 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画钟测验(Clock-drawing Test,CDT)、神经精神问卷(Neuropsychiatric Inventory,NPI)、日常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项版本、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e,CDR)评估 20例DLB患者和56例 PDD患者的认知功能,并比较不同痴呆阶段的两组患者神经心理学差异。结果 60%的 DLB患者存在症状的波动,多于PDD患者( 19.6%)(P=0.001)。中重度痴呆阶段, DLB 组NPI评分高于 PDD组(P< 0.05)。轻度痴呆阶段, PDD患者在 CDR的家庭生活和个人业余爱好域评分高于 DLB患者( P=0.039)。中重度痴呆阶段, DLB组记忆力(P=0.018)和定向力评分(P=0.010)以及 CDR总体得分(P=0.028)高于 PDD组。结论 临床工作中结合病史并对痴呆患者进行全面的神经心理学检查有助于鉴别 DLB和PDD。  相似文献   

7.
1病例患者男,89岁,文盲。于2004年初自觉头晕、头痛不适,注意力难以集中,整日感疲乏,夜眠差,多梦,易醒,伴听力下降,无恶心、呕吐现象。当时查头颅CT等未见异常,服中药后病情好转。于2006年初出现性格改变,常为一些小事而大发脾气,行为表现轻浮,举止粗鲁,对家人漠不关心,并出现敏感、多疑,怀疑儿子要迫害他,情绪不稳,无故骂人,呈间隙性发作,家人未予重视。至2010年10月,患者病情逐渐加重,听力明显下降,敏感,坚信儿子要迫害他,情绪易激惹,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神经梅毒的临床、神经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神经梅毒诊断标准的28例患者的临床、神经影像和实验室资料。结果无症状型20例,脑膜型1例,脑膜血管型2例,脊髓结核2例,麻痹性痴呆3例;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易于误诊;脑脊液检查多有异常改变,血清和脑脊液的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查阳性;神经影像学改变无明显的特异性。结论神经梅毒不同病理阶段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应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16例以麻痹性痴呆为主要表现的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期早期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脑电图检查结果、影像学特征及预后.结果 16例神经梅毒以麻痹性痴呆为突出表现,伴精神障碍9例(56.3%),构音障碍4例(25%),行走不稳3例(18.8%),头晕、偏瘫、视物双影各2例(12.5%),共济失调、流涎伴面部表情呆板、阿-罗瞳孔各1例(6.3%).血清及脑脊液RPR及TPPA试验均阳性,脑脊液压力、白细胞数、蛋白含量正常或轻度增高.脑电图12例提示中高波幅慢波.影像学(CT或MRI)显示:脑萎缩9例(56.3%),以额颞叶萎缩明显.16例患者经驱梅治疗后,15例症状明显好转,1例疗效不佳.结论 麻痹性痴呆临床表现多样,误诊率高. 血清和脑脊液梅毒抗体检测可确诊,足量的青霉素治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3例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3例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为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症状、神经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特点。结果(1)脑血管梅毒1例,脊髓痨2例;(2)3例血和脑脊液的梅毒抗体均为阳性;脑脊液蛋白含量增加、细胞数增多(以单核细胞为主);(3)脑血管梅毒患者MRA及DSA显示左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左大脑前动脉及左大脑后动脉通过皮层支向左大脑中动脉供血区代偿供血;(4)2例脊髓痨患者头颅及胸髓MRI无特殊发现,肌电图及周围神经活检不支持周围神经受损。结论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与其分型密切相关;首诊易误诊。临床表现及血和脑脊液梅毒抗体阳性是确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痴呆为突出表现的神经梅毒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以痴呆为突出表现的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方法和预后,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Medline,对1989年至今国内外文献中公开发表的以痴呆为突出表现的梅毒患者的病历资料(病例报告形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纳入44篇文献共62例患者(6)例麻痹性痴呆及1例梅毒性精神神经病患者),其临床特征包括:(1)男性多见;(2)多数隐匿起病;(3)首发症状以记忆力减退和性格改变多见;(4)MRI、CT以脑萎缩为主;(5)血清、CSF梅毒抗体检查阳性,也可有特殊情况;(6)确诊较困难;(7)驱梅治疗近期症状可不同程度改善;(8)远期预后证据缺乏.结论 (1)麻痹性痴呆和梅毒性精神神经病均可有痴呆表现;(2)原因不明的痴呆患者应常规行梅毒血清学及脑脊液检查;(3)驱梅结合对症治疗大多近期疗效好;(4)需长期随访观察远期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features, therapy and prognosis of neurosyphilis typically manifested as dementia to improve it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patients with neurosyphilis typically manifested as dementia, searched in Medline and 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Datebase (CBM) from 1989 to 2010, was performed. Results Forty-four studies involving 62 patients (61 cases of general paresis and 1 case of syphilitic psychoneurosis) were evaluated;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them included the follows: male are more common;most of them had insidious onset;memory impairment and personality changes were the first common symptoms;diffuse cerebral atrophy was found in MRI and CT;serum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CSF) syphilis antibody reaction was positive with some exceptional case;definite diagnosis was difficult;after anti-syphilitic therapy, symptoms could be improved more or less in a short time;and evidence of long-term prognosis was insufficient. Conclusion Both general paresis and syphilitic psychoneurosis could cause dementia. Dementia patients should be given serum and CSF syphilis antibody examination routinely if the causes of dementia are unknown. Anti-syphilitic and symptomatic treatments mostly enjoy good curative effects in a short term. Close follow-up is necessary in observing the forward effects.  相似文献   

12.
目的此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总计脑电图(GTE)得分用于区别诊断路易体痴呆(DLB)和阿尔茨海默病(AD)的作用。方法根据GTE得分对30例DLB患者和52例AD患者的脑电图(EEG)进行了直观的评估。结果 DLB患者平均得分显著高于AD患者,得分比为9:4.DLB患者以6.5的GTE截止得分区别于AD患者,其灵敏度为80%,特异性为78%。GTE和DLB之间的关联独立于年龄、性别、简易精神状态检查和药物使用。额叶间歇节奏增量活性(FIRDA)在DLB患者和AD患者中分别为16.7%、1.9%。结论 EEG作为日常临床实践中区分DLB和AD的诊断工具应该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GTE得分法已被证明是适用于日常临床实践的可靠简单的评分法。定性EEG分析对于区别诊断DLB和AD帮助较大,并且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神经梅毒发病隐袭,临床表现多样,极易漏诊及误诊.近年来我国神经梅毒的发病不断增多,为提高对神经梅毒的认识,现将我院收诊的1例神经梅毒的患者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14.
自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梅毒的发病率显著下降,近些年随着人们思想意识形态的变化,梅毒的发病率正逐渐增加,神经系统梅毒也越来越常见.由于神经梅毒潜伏期长,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加上许多医生对本病认识不足,常导致误诊、漏诊,使治疗延误而造成严重的后遗症.神经系统梅毒如能早期诊断并给予正确治疗,是可以治愈的疾病,因此正确认识本病并早期给予及时、足量的抗生素治疗,则可大大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此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0年5月确诊的5例神经梅毒,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路易体痴呆(dementiawithLewybodies,DLB)是一种以波动性认知功能障碍(fluctuatingcognition,FC)、持续存在的视幻觉和锥体外系运动功能障碍为临床特点的神经变性性疾病。其发病率在老年期痴呆疾病中,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型痴呆(ATD)而居第2位。国内尚少报道,对此病的特征性临床表现缺乏认识[1]。现将我院收治的2例DLB患者,对其临床特征结合文献讨论分析如下。1资料和方法2例患者均为我院神经内科2005年收治住院患者,均为男性患者,发病年龄为68岁和75岁,病程2~4年。对2例患者进行神经科查体、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ADL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表现为腩梗死的神经梅毒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及预后. 方法 分析41例此类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理量表评分、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等资料. 结果 41例中有智能下降23例;表现肢体瘫痪30例,肢体麻痹8例,眩晕2例,癫痫样发作1例;头颅MRI显示脑萎缩及多发梗死灶,脑水肿占位表现不显著;血液及脑脊液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阳性;用大剂量青霉素治疗后,95.1%临床症状得到改善. 结论 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MR显示多发脑梗死、脑萎缩、占位效应不明显;青霉素治疗有效,且疗效较好,但合并大面积脑梗死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表现为腩梗死的神经梅毒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及预后. 方法 分析41例此类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理量表评分、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等资料. 结果 41例中有智能下降23例;表现肢体瘫痪30例,肢体麻痹8例,眩晕2例,癫痫样发作1例;头颅MRI显示脑萎缩及多发梗死灶,脑水肿占位表现不显著;血液及脑脊液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阳性;用大剂量青霉素治疗后,95.1%临床症状得到改善. 结论 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MR显示多发脑梗死、脑萎缩、占位效应不明显;青霉素治疗有效,且疗效较好,但合并大面积脑梗死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表现为腩梗死的神经梅毒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及预后. 方法 分析41例此类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理量表评分、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等资料. 结果 41例中有智能下降23例;表现肢体瘫痪30例,肢体麻痹8例,眩晕2例,癫痫样发作1例;头颅MRI显示脑萎缩及多发梗死灶,脑水肿占位表现不显著;血液及脑脊液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阳性;用大剂量青霉素治疗后,95.1%临床症状得到改善. 结论 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MR显示多发脑梗死、脑萎缩、占位效应不明显;青霉素治疗有效,且疗效较好,但合并大面积脑梗死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表现为腩梗死的神经梅毒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及预后. 方法 分析41例此类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理量表评分、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等资料. 结果 41例中有智能下降23例;表现肢体瘫痪30例,肢体麻痹8例,眩晕2例,癫痫样发作1例;头颅MRI显示脑萎缩及多发梗死灶,脑水肿占位表现不显著;血液及脑脊液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阳性;用大剂量青霉素治疗后,95.1%临床症状得到改善. 结论 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MR显示多发脑梗死、脑萎缩、占位效应不明显;青霉素治疗有效,且疗效较好,但合并大面积脑梗死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表现为腩梗死的神经梅毒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及预后. 方法 分析41例此类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理量表评分、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等资料. 结果 41例中有智能下降23例;表现肢体瘫痪30例,肢体麻痹8例,眩晕2例,癫痫样发作1例;头颅MRI显示脑萎缩及多发梗死灶,脑水肿占位表现不显著;血液及脑脊液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阳性;用大剂量青霉素治疗后,95.1%临床症状得到改善. 结论 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MR显示多发脑梗死、脑萎缩、占位效应不明显;青霉素治疗有效,且疗效较好,但合并大面积脑梗死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