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妇女(尤其是绝经后妇女)骨中矿物质的丢失是自然发生的事情,骨中矿物质的丢失可以导致骨质疏松,以致轻微创伤就继发骨折和脊柱畸形。在妇女当中,髋部、脊柱和前臂远端等处骨折的危险系数超过30%。随着骨密度降低,骨折的危险性增加。评价家庭锻炼对有绝经后骨折史和年龄相关的骨密度降低的妇女的各种骨折的影响,同时探讨神经肌肉功能和腰椎、髋部骨密度的测定在评定锻炼效果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症是更年期女性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据统计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高达30%。绝经后妇女发生骨质疏松症与内源性雌激素有关,雌激素的减少,对破骨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破骨细胞相对加强,破骨与成骨明显失衡,出现骨的吸收增加,骨的形成减少,导致骨质逐渐丢失,骨密度降低,结果发生骨质疏松症。其临床表现最主要的就是腰背髋部酸痛,身材变矮和驼背是其重要的临床体征,骨折是其最大的危害,结果导致生活和工作能力的丧失。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包括骨矿物质和骨基质的减少,矿物质主要由钙、磷和一些微量元…  相似文献   

3.
谢雪  姜滔 《浙江临床医学》2006,8(6):605-605
骨质疏松症是由多种因素所致的以骨密度减低,骨质脆性增加为主要标志的代谢性骨病,而性激素与骨骼的生长、发育、衰老密切相关。女性在绝经后的1—20年内由于性激素在体内的浓度下降乃至于缺乏,导致骨代谢障碍,成骨障碍,发生持续骨量丢失,而易致脊椎、髋部、前臂等处骨折。为了探讨雌激素替代(HRT)对提高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影响,作进行了为期2年的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张毅  曾平 《疾病监测》2004,19(7):270-273
绝经后骨质疏松是严重危害老年妇女健康的疾病,是骨折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人群调查结果表明,骨量在人体不同部位的分布以及随年龄丢失率并不相同,而不同部位骨折的发生对生活质量和健康的影响也各有差异。因此,了解绝经后妇女骨折易发部位髋部及腰椎骨密度变化和骨质疏松发生特点,以及髋部和腰椎骨质疏松的发生是否具有一致性,对骨质疏松的防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长期健身锻炼对老年妇女骨密度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理。方法 :实验对象为50岁以上绝经的妇女 ,采用SD -1000型骨矿物质含量测定仪测定臂骨矿物质含量(BMC)、骨密度值(BMD) ,血清骨钙素(BGP)、白细胞介素 -6(IL -6)水平分别采用放免法和酶联免疫法测定。结果 :健身锻炼组的妇女桡、尺骨骨矿物质含量及骨密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 ,且血清BGP和IL -6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健身锻炼有利于提高老年妇女的骨密度 ,这可能与血清IL -6含量降低有关 ,提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可预防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或推迟其发生。  相似文献   

6.
背景:运动疗法对预防绝经后妇女骨丢失的价值尚存在争议。目的:评价运动疗法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BM,CNKI,VIP数据库关于运动疗法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随机对照试验。纳入健康的绝经后妇女,种族、国籍、地域不限,年龄在50~70岁之间。排除合并有基础疾病的患者。采用Cochrane协作组提供的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临床评价指标包括骨矿物质密度和骨折发生率。结果与结论:共纳入9篇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治疗比较,运动疗法联合常规治疗可明显提高绝经后妇女骨矿物质密度[WMD=0.96,95%CI(0.47,1.44),P〈0.05],但对其骨折发生率影响不明显(P〉0.05)。提示运动疗法可以增加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骨矿物质密度,但并不能减低骨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背景:运动疗法对预防绝经后妇女骨丢失的价值尚存在争议.目的:评价运动疗法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BM,CNKI,VIP数据库关于运动疗法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随机对照试验.纳入健康的绝经后妇女,种族、国籍、地域不限,年龄在50~70岁之间.排除合并有基础疾病的患者.采用Cochrane协作组提供的Rev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临床评价指标包括骨矿物质密度和骨折发生率.结果与结论:共纳入9篇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治疗比较,运动疗法联合常规治疗可明显提高绝经后妇女骨矿物质密度[WMD=0.96,95%CI (0.47,1.44),P < 0.05],但对其骨折发生率影响不明显(P > 0.05).提示运动疗法可以增加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骨矿物质密度,但并不能减低骨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又称Ⅰ型骨质疏松症(OP),是指妇女在绝经期后发生的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而易于骨折的一种全身性疾病[1]。一般多发生在绝经后10年左右,年龄在55~65岁。骨质疏松症容易导致脊柱、髋部、腕部等部位骨折,其发生率高、危害性大,治疗比较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中国汉族绝经后妇女血清血清组织蛋白K(cathepsin K,CTSK)水平与骨密度、骨转换指标的关系, 方法:研究中共纳入590名绝经后妇女,年龄范围为50.0-84.0岁,检测其血清CTSK、PTH、25(OH)D、β-1型胶原羧基末端肽(β-CTX)、1型原胶原N端前肽(P1NP)等指标,并应用双能X线吸收仪(DXA)检测腰椎1-4(L1-4)、左侧股骨近端包括股骨颈、全髋部骨密度。 结果:在本研究中,血清CTSK水平与绝经后妇女年龄、BMI、腰椎骨密度、髋部骨密度及骨转换指标水平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中国汉族绝经后妇女血清CTSK水平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骨转换指标无明显相关性,血清CTSK水平可能不适合作为一项新的骨转换指标。  相似文献   

10.
脊髓损伤后6~16个月中,由于矿物质的丢失,骨量可减少1/3,导致骨折危险增加。对于绝经期妇女的研究表明,口服阿伦膦酸盐及氨基双膦酸盐可以增加骨量。然而,阿伦膦酸盐逆转慢性脊髓损伤患者骨量丢失还没有报道。本文报道了阿伦膦酸盐增加D类的脊髓损伤(美国脊髓损伤学会分类)及Browm-Sequard's综合征患者骨量的效果。服用阿伦膦酸盐后2年,对比弱势肢体(多数肌力分级2/5)、强势肢体(多数肌力分级为4/5)及脊柱的骨密度。结果表明弱势肢体的骨密度比强势肢体增加更明显,脊柱骨密度增加最多。阿伦膦酸钠增加慢性脊…  相似文献   

11.
骨质疏松是以骨量低下、骨骼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容易导致骨折的全身性疾病。骨质疏松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特发性。原发性骨质疏松好发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临床诊断依赖于骨密度(BMD)检测或者脆性骨折,两者可以独立诊断骨质疏松,所谓脆性骨折就是指从站立的高度跌倒发生的骨折,也就是轻微暴力下发生骨折。由于该疾病最大的危害是发生骨折,尤其是髋部或脊柱骨折,老年人因此而丧生。显然,骨质疏松的预防非常重要,为达到有效的预防,斯要认识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下面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2.
健身锻炼对老年妇女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郭海英  王茂 《现代康复》2000,4(4):528-529
目的:探索长期健身锻炼对老年妇女骨密度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理。方法:实验对象为50岁以上绝经的妇女,有采用SD-1000型骨矿物含量测定仪测定臂骨矿物质含量(BMC)、骨密度值(BMD),血清骨钙素(BG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分别采用放免法和酶联免疫法测定。结果:健身锻炼组的妇女桡、尺骨骨矿物质含量及骨密度均显大于对照组,且血清BGP和IL-6含量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健身锻炼有利于  相似文献   

13.
绝经后骨丢失的初步探讨及体重指数对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不同年龄及不同绝经年限骨丢失的特点及体重指数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对362 例绝经后妇女( 均为自然绝经) 分别超声测定右下肢胫骨中点骨密度。结果 ①绝经后骨密度在45 ~50 岁时最高,50 岁以后随年龄的增长明显下降,70 岁以后趋于平稳。②骨密度在绝经后1 ~4 年内下降幅度较小,5 ~7 年下降幅度较大,7 ~10 年较平稳,10~20 年再次下降,20 年以后下降幅度较小。③当体重指数< 30 时,骨密度随体重指数的增加而上升,> 30 时,骨密度下降。结论 绝经后妇女骨密度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与绝经年限呈非线性相关,呈两次下降,适当的体重对绝经后妇女的骨丢失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许多绝经后妇女都患有骨质疏松症,这可能导致髋骨、腕骨或椎骨骨折。由于骨密度降低,骨骼更容易断裂。预防办法之一便是降低骨转换率。二磷酸盐正是一类可降低骨转换率的药物,阿仑磷酸盐就属于这类药物。已证实阿仑磷酸盐可增加骨密度。一篇新的Cochrane系统评价表明阿仑磷酸盐可因此减少骨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股骨近端几何结构的变化,结合骨密度测定,分析其对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危险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3年12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50岁以上绝经后女性受检者300例(其中绝经后2型糖尿病组160例,健康对照组140例),测定体质量,身高,计算体质量指数,利用美国GE-Lunar 双能 X 线骨密度仪及其配置的高级髋关节分析软件包,测量股骨近端骨密度(股骨颈、大转子、Ward′s区)和髋几何参数(包括髋关节中轴长、颈干角),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绝经后2型糖尿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的股骨近端骨密度及几何结构测量值均符合正态分布分析。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中骨量正常组、低骨量组、骨质疏松组及髋部骨折组的髋关节中轴长均增大,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中骨量正常组 Ward′s 区骨密度及颈干角,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骨量组、骨质疏松组及髋部骨折组 Ward′s 区骨密度降低、颈干角减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2型糖尿病低骨量组、骨质疏松组及髋部骨折组的患者髋关节中轴长、颈干角等股骨近端几何结构的特点,使骨骼负荷增加,是导致骨折发生的重要因素,可作为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钙剂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防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妇女绝经后骨吸收大于骨形成,骨密度以每年2%~3%的速度减少,最后形成骨质疏松。由于中国居民从膳食中得到的钙量严重不足,钙剂补充成为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必要条件,钙剂的预防作用主要包括提高骨峰值和减少骨丢失,在绝经前或绝经早期可单独补充钙剂,在绝经晚期必需加用维生素D以增加钙的吸收和利用。钙剂在绝经后骨质疏松治疗中是一线治疗药物的必需的辅助药物,但不是一线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7.
程淑敏  侯洪春  王哲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0):6617-6617,6624
目的 探索女性骨密度变化规律,为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69岁的1143例门诊女性,采用美国LUNAR公司生产的DPX-NT型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按10岁为1个年龄组,将其分为5组,分别测定腰椎(L2~4)和髋部值,分别比较骨密度和T值(T-Score)。结果 腰椎和髋部的骨密度最高值均见于30岁,40岁以后骨密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50岁以后骨密度明显降低。腰椎骨量减少和OP检出率明显高于髋部,说明腰椎骨质丢失较髋部早。结论 50岁以后的绝经妇女,对髋部骨密度正常而有症状者,应参考腰椎骨密度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及绝经5年内和>5年的妇女应用激素替代治疗对腰椎及髋部骨密度的变化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5/2004-05在沈阳医学院奉天医院完成.从妇科普查参检的围绝经及绝经后5年内及>5年的妇女中抽出90例骨质疏松妇女.参加实验的妇女均无心血管病史,无心、肝、肾、乳腺及生殖器肿瘤等器质性病变,且知情同意,受试前至少6个月未使用过性激素及影响骨代谢的药物.按不同绝经年限分为3组,均口服7-甲基异炔诺酮和钙剂治疗6个月.3组妇女比较治疗前后第2~4腰椎及髋部骨密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按意向性处理分析,90例患者进入结果分析.①围绝经期妇女组治疗前及治疗后髋部骨密度分别为(0.631±0.098)和(0.842±0.076)g/cm2,腰椎骨密度分别为(0.806±0.128)和(0.898±0.106)g/cm2,治疗后骨密度的增加有统计学意义(t=3.032,P<0.01;t=2.319,P<0.05).②绝经5年以上妇女组治疗前及治疗后髋部骨密度分别为(0.625±0.090)和(0.703±0.108)g/cm2,腰椎骨密度分别为(0.783±0.118)和(0.866±0.127)g/cm2,治疗后骨密度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036,P<0.01;t=2.622,P<0.05).③绝经5年之内妇女组治疗前及治疗后髋部骨密度分别为(0.627±0.082)和(0.656±0.095)g/cm2,腰椎骨密度分别为(0.798±0.106)和(0.812±0.103)g/cm2,在治疗后骨密度的增加无明显差别(分别t=1.266,1.622,P>0.05).结论激素替代疗法对围绝经期及绝经5年以上的骨质疏松妇女主要起治疗作用,对于绝经后5年内的妇女,仅减缓骨丢失.  相似文献   

19.
对于绝经后女性来说,卵巢雌激素的产生量大大降低。雌激素减少将加速骨组织的丢失,这个过程可以长达5~8年。绝经后,破骨细胞的吸收活动明显增强,而成骨细胞的功能并未增加。因此,骨组织损失明显犤1犦。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具有以下特点:骨质疏松往往发生在脊柱、骨盆、股骨。自发性骨疼痛感与骨压痛一般不重,有时伴关节疾病,偶而可以发生病理骨折。X线检查及骨密度测量有助于诊断。骨质疏松通常是可以预防的,60岁之后,摄入一定量的钙离子可以增加骨密度。女性在儿时即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保护骨组织的健康,强壮的骨组织缓…  相似文献   

20.
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综合康复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绝经后骨质疏松 (OP)是绝经后妇女常患的代谢性骨病。是一种全身性骨量减少,单位体积骨量降低,骨质有机成份生成不足,继发钙盐沉着减少,致使骨脆性增加易发生脊椎、髋部、前臂等处骨折的疾病。临床上常以腰背疼痛、活动受限、骨折、驼背为主要表现。据有关资料表明,在我国妇女绝经后OP的患病率至少在 1/3以上,他严重地影响了绝经后妇女的生存质量 [1]。由于药物学及康复医学的发展,绝经后OP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但目前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本文总结了采用药物、康复训练与针灸等相结合的方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防治近况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