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动态脉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样本的关于脉压与心血管病关系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脉压增大是动脉顺应性下降和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增高的预测指标之一。我们通过对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研究,探讨动态脉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临床资料1.对象:2003年8月~2005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诊断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与国际高血压学会高血压诊断标准,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及合并糖尿病、冠心病者。根据入院后的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为两组:24小时动态脉压40~60mmHg组4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58~72岁,平均年龄66.4岁±4.6岁;24小时动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脉压指数(pulse pressure index,PPI)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的相关性.方法 从自2010年开始在东莞市寮步镇已完成户籍管理的高血压患者库中随机(电脑随机数字表法)选取完成超声心动图和颈动脉超声检查的中老年高血压患者342例.根据PPI≤0.4、0.4<PPI≤0.5、0.5<PPI≤0.6及PPI>0.6分成4组;分析各组人群中PPI与颈动脉IMT之间的关系.结果 34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149例,女193例,年龄(63.0±11.4)岁.随着PPI的增加,年龄、收缩压随之增加,舒张压随之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绘制箱图,得出颈动脉IMT随着PPI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以IMT为检测变量,PPI分组为状态变量,定义状态变量为1,建立受试者工作曲线,曲线下面积=0.783 (P=0.000),有较好的预测价值,PPI =0.40时所对应的特异度与敏感度之和最大,特异度为92.7.0%,敏感度60.8%.结论 中老年高血压患者PPI与颈动脉IMT之间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同型半胱氨酸和颈动脉内膜厚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45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取45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脉压与同型半胱氨酸和颈动脉内膜厚度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脉压、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平均颈动脉内膜厚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内膜厚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148(P<0.05)和0.124(P<0.05).结论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脉压增大与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和颈动内膜增厚有关.脉压和同型半胱氨酸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的重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态脉压及其指数与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测量159例研究对象的24h动态血压,并计算动态脉压(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及动态脉压指数(动态脉压/平均收缩压)。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IMT。分析动态脉压指数与颈动脉IMT的相关性。结果: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颈动脉IMT与年龄(r=0.353)、平均收缩压(r=0.594)、平均舒张压(r=0.355)、动态脉压(r=0.855)、动态脉压指数(r=0.883)有良好的相关性(P均〈0.001)。进一步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IMT与动态脉压及动态脉压指数具有显著线性关系(R2=0.789),动态脉压指数的标准回归系数(p=0.621)大于动态脉压的(p=0.284)。结论:动态脉压指数和动态脉压是评价颈动脉血管硬化的良好指标,动态脉压指数的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5.
老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脉压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脉压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 230例高血压 患者根据病因分组,将高血压伴2型糖尿痛患者分为合并糖尿病组(100例),未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分为高血 压组(130例).测量血压,进行颈部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IMT,测定空腹血糖、胰岛素,并行单因素相关分 析.结果 合并糖尿病组患者颈动脉IMT为(0.67±0.08)mm.脉压为(61.93±14.55)mm Hg(1 mm Hg=0.133kPa),均较高血压组明显升高[(0.50±0.03)mm,(55.76±12.98)mm Hg,P<0.01],合并糖尿病组患者胰 岛素敏感指数(ISI,-3.68±0.82)较高血压组(-2.96±0.95)明显降低(P<0.01).相关分析显示,IMT与脉压呈 正相关,与ISI呈负相关.结论 脉压和胰岛素抵抗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不同体质指数(BMI)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抵抗素(Res)水平的变化以及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关系.方法:5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BMI分为:肥胖组(BMI≥24,A组,23例)与非肥胖组(BMI<24,B组,28例),另选26例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组(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空腹血清Res水平;同时检测血脂、血压、身高、体重,计算BMI;采用彩色超声诊断仪测定IMT.结果:与C组空腹血清Res水平[(20.92±1.42)μg/L]相比,A组[(24.26±1.98)μg/L]和B组[(22.03±2.15)μg/L]明显升高,分别为P<0.01和P<0.05;A组与B组比较,Res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和B组Res均与收缩压(r=0.554,P<0.05;r=0.411,P<0.05)、TG(r=0.453,P<0.05;r=0.482,P<0.05)正相关,A组Res还与BMI(r=0.390,P<0.05)正相关,C组Res与收缩压(r=0.397,P<0.05)正相关.A组IMT[(1.17±0.48)mm]显著高于B组[(0.94±0.55)mm]和C组[(0.85±0.42)mm],均P<0.05;IMT与Res、年龄正相关.结论:Res与IMT、高血压、肥胖正相关,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选取84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斑块情况分为两组,斑块组54例,无斑块组30例,检测血脂和尿酸变化,监测24h动态血压,比较两组间性别构成、年龄、血脂和尿酸水平、24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差水平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两组之间年龄分布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01);斑块组PP明显高于无斑块组(P=0.003);年龄与脉压之间呈正相关(r=0.301,P=0.005)。结论脉压增大可能是导致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危险因子,降低脉压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靶器官的保护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指数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指数(PPI)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4例老年(年龄≥60岁)高血压患者,多普勒超声仪测定IMT,据其分为IMT正常组、IMT增厚组和斑块形成组三组,收集一般临床资料,计算PPI.结果:IMT增厚组及斑块形成组收缩压(SBP)、脉压(PP)、PPI、TC、LD...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显像(TDI)技术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脉搏波速度(carotid pulse wave veloci-ty,CPWV)与颈动脉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对60例高血压患者和56例健康人的右颈总动脉进行检测,结合同步心电图描记,测量电-机械时间(electro mechanical time,EMT)、脉搏波时间(pulse wave time,PWT),计算颈动脉脉搏波速度。结果高血压组的CPWV显著高于对照组[(2.8±1.1)m/s和(0.9±0.6)m/s,P<0.001]。CPWV与脉压正相关(r=0.44,P<0.001)。结论CPWV与脉压密切相关,可作为一项评价高血压病动脉功能的指标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脉压与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52例,按脉压频数分布分为两组,脉压<50mmHg组(n=28例),脉压≥50mmHg组(n=24例)。另选(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21例。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各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FMD、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ID),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各组FMD变化:正常对照组为(8.85±5.08)%,脉压<50mmHg组为(5.45±4.08)%,脉压≥50mmHg组为(2.21±2.97)%,3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②各组NID变化:正常对照组为(15.86±5.27)%,脉压<50mmHg组为(13.97±7.21)%,脉压≥50mmHg组为(10.65±4.26)%,3组间两两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FMD及NID与其它因素的相关性分析:FMD与脉压呈负相关(r=-0.46,P<0.01);与收缩压呈负相关(r=-0.33,P<0.05);FMD随年龄增加降低,相关系数为r=-0.28,P<0.05。NID随脉压增加而降低,相关系数为r=-0.28,P<0.05。④各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变化:与正常对照组[(0.74±0.24)mm]比较,脉压<50mmHg组[(1.00±0.21)mm]和脉压≥50mmHg组[(1.18±0.27)mm],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且脉压<50mmHg组与脉压≥50mmHg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FMD、NID均较正常人减退,且高血压患者随脉压的增高FMD及NID均有不同程度的受损。脉压增高的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厚,且均较血压正常者增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动态脉压指数(24h ambulatory pulse pressure index,24hAPPI)对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hypertension,EH)患者颈动脉亚临床病变的影响。方法对255例EH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和颈动脉超声检查。所有患者分为3组:A组(PPI≤0.40)、B组(PPI:0.40~0.49)和C组(PPI≥0.50)。结果颈动脉斑块积分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 media thickness,IMT)随着PPI的增加而增加,24hAPP、24hAPPI以及斑块的严重程度(颈动脉斑块积分)与IMT间呈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24hAPP、24hAPPI、吸烟、高血压病程是颈动脉亚临床病变独立的预测指标。结论颈动脉斑块积分及颈动脉IMT随着PPI的增加而增加,24hPPI与动态PPI、斑块的严重程度与IMT间有相关性。24hAPP、24hAPPI、吸烟、高血压病程是颈动脉亚临床病变独立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脉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为了探讨动态脉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 ,将 172名高血压病人分为两组 ,2 4h平均脉压在 40~ 5 5mmHg者为一组 ,2 4h平均脉压 >5 5mmHg者为一组。所有病人同时经超声检测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动脉分叉处的内膜中层厚度、血管内径及斑块发生率 ,并以颈总动脉最大内膜中层厚度作为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指标。结果观察到 ,在同一平均动脉压水平下 ,脉压 >5 5mmHg者颈总动脉内径、颈总动脉最大内膜中层厚度及粥样斑块发生率均明显大于脉压为 40~ 5 5mmHg者 (P <0 .0 0 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平均脉压、年龄、平均收缩压、高血压病程与颈总动脉最大内膜中层厚度呈明显正相关 (r =0 .5 40 ,r=0 .470 ,r =0 .44 3 ,r =0 .2 31,P <0 .0 0 1) ,而平均舒张压与颈总动脉最大内膜中层厚度呈负相关 (r=- 0 .2 8,P <0 .0 5 )。逐步回归分析表明 ,夜间脉压、年龄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独立相关。研究结果提示 ,动态脉压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发展中的重要参数 ,可作为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5.
16.
17.
老年人脉压指数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为了研究脉压指数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 ,对 334例老年人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超声检测并进行测压 ,分别以脉压≤ 6 0mmHg、6 1~ 80mmHg、81~ 10 0mmHg及 >10 0mmHg和脉压指数≤ 0 .4 0 0、0 .4 0 1~ 0 .5 0 0、0 .5 0 1~ 0 .6 0 0及 >0 .6 0 0分为四个亚组进行分析。结果发现 ,随着脉压和脉压指数的增加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收缩压均随之增加 ,脉压指数组舒张压进行性下降 ;Spearman’s相关分析发现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脉压指数相关性最佳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仅与脉压指数、年龄具有显著回归效果 ,脉压指数的标准回归系数远大于年龄。结果提示 ,在老年人中脉压指数评价血管硬化比脉压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抵抗素是一种脂肪细胞因子,并且它是一种富含半胱氨酸的分泌蛋白.本研究主要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7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他们的血清抵抗素水平由低到高平均分为3组,第一组(血清抵抗素水平1.233~3.701 ng/ml)91人,第二组(血清抵抗素水平3.728~8.777 ng/ml)91人,第三组(血清抵抗素水平8.809~28.658 ng/ml)90人.结果:第三组的颈动脉IMT和颈动脉最大IMT均大于第一组和第二组(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示,在控制了年龄、血糖、尿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收缩压、舒张压等因素之后,血清抵抗素水平与颈动脉IMT(β=0.220,t=5.793,P=0.000)呈独立的显著正相关.在控制了年龄、血糖、体重指数、舒张压、糖尿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之后,血清抵抗素水平与颈动脉最大IMT(β=0.189,t=4.733,P=0.000)也呈独立的显著正相关.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与增厚的颈动脉IMT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6例,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颈动脉IMT三分位数分为高三分位组、中三分位组和低三分位组。检测并比较3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频率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析各因素与颈动脉IMT的相关性。结果高三分位组、中三分位组、低三分位组外周血Th17细胞频率分别为1.45%±0.30%、1.19%±0.29%、1.03%±0.28%,IL-17分别为24.03±6.38、18.85±6.23、15.84±5.36 ng/L,IL-6分别为87.09±13.65、75.26±17.21、68.40±16.15 ng/L,TNF-α分别为77.24±14.91、65.39±17.62、60.30±17.51 ng/L。高三分位组Th17细胞频率、IL-17、IL-6、TNF-α均高于中三分位组和低三分位组(P0.05);中三分位组Th17细胞频率、IL-17、IL-6均高于低三分位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Th17细胞频率、IL-17、IL-6、TNF-α与颈动脉IMT呈显著正相关(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Th17细胞频率、IL-17、IL-6和TNF-α是影响颈动脉IMT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血清水平与颈动脉IMT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病变与动态脉压指数(PPI)的相关性。方法对103例老年 EH 患者行颈动脉超声和动态血压测定,PPI=24 h 脉压(PP)均值/24 h 收缩压(SBP)均值,按 PPI 值分为 A组(PPI<0.40,n=15)、B 组(PPI:0.40~0.49,n=48)、C 组(PPI≥0.50,n=40)3组,观察各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水平。结果 B 组IMT[(0.15±0.07)mm]水平高于 A 组[(0.12±0.04)mm,P<0.05],C 组 IMT[(0.16±0.05)mm]水平高于 B 组(P<0.05),并显著高于 A 组(P%0.01),随着 PPI 逐渐增大,IMT 明显增加(P<0.05);老年 EH 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的发生与 PP 及 PPI 相关(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在矫正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SBP、DBP 与 PP 后,PPI 仍然是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增厚主要决定因素(P=0.009)。结论老年 EH 患者 PPI 和 PP 与颈动脉病变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