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汶川地震伤员医疗救治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汶川地震灾难救援中,军事医学救援的作用和地位.方法 收集了四川省德阳市某医院在5月12日~5月31日收治的1420例地震伤员资料.分析伤情特点、早期军事医学救援的方法、内容及效果.结果 1420例中,共有1821处损伤,单个部位伤1089例(76.69%),多部位伤331例(23.31%).单个部位伤明显多于多部位伤(P<0.01);四肢损伤、体表和软组织损伤多于其它部位损伤(P<0.01);伤员流在震后前2天最多(68.80%),明显多于其它时间(P<0.01);对968例伤员进行了分类分检;伤后12小时以上才得到救治的伤员最多(P<0.01).结论 军事医学救援应在地震后24小时内快速展开,对规范救治秩序、保证批量伤员救治有效进行将起到重要作用,"德阳模式"探索了一种军事医学救援的重要方法,军事医学救援足今后灾难救援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2.
汶川地震伤员伤情特点及救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汶川地震伤员伤情特点及早期救治. 方法 收集四川省德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在2008年5月12-30日收治的1 420例地震伤员资料,分析伤情特点和早期救治.结果 1 420例伤员中,共有1 821处损伤.其中单个部位伤1 089例,占76.69%,多部位伤331例,占23.31%;四肢损伤、体表和软组织损伤多于其他部位损伤;单个部位伤明显多于多部位伤(P<0.01);伤员流在震后2 d最多,占68.80%,明显多于其他时间(P<0.01);19~45岁年龄组伤员多于其他年龄组(P<0.01);伤后12 h以上才得到救治的伤员最多(P<0.01). 结论 在灾难救援中,救治速度是关键,救治的黄金时间和救治重点应在震后2 d;在救治中应遵循损害控制原则,平时加强自救瓦救训练和急救知识培训可能挽救更多伤员的生命.  相似文献   

3.
汶川地震灾难救援与信息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早期信息控制对灾难救援的作用及对救治秩序的影响。方法通过登记本、伤员信息卡、麻醉记录单及病历资料,收集德阳市某医院在“5.12”汶川地震1420例伤员基本信息,分析伤情、伤员流、信息流特点。结果1420例伤员中,受伤机制以房屋垮塌后砸伤为主,共有1821个损伤部位,四肢损伤多于其它部位伤(P〈0.01);轻伤多于中、重度伤(P〈0.01);震后前2天收治伤员占收治总人数的68.80%,明显多于其它时间段伤员收治数(P〈0.01);随救治时间延长,伤员信息趋于完整。结论汶川地震后早期信息控制与救援不相适应,值得重视。国家要重视灾难医学救援信息体系建立和完善,以最快速度在震后形成陆海空救治一体的救治和信息控制网络。稳定伤员流的流序和流态,保证信息流的畅通和准确,才能科学、有序救援。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5.12”大地震救治,建议以政府为主导多部门联动机制的组织保障,组建专业救援队伍,平时储备急救物资,培养忧患意识,加强急救培训,保证应急工作有序有效进行。方法通过对本院“5.12”大地震伤员统计,分析伤员分区救治流程和救治方法。结果震后2天伤员最多,占68.80%,伤后12小时以后才得到救治伤员最多,占47.64。结论早期多部门联动专业救治是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在灾难和冲突医学的救援过程中,肢体损伤常是数量最多、占用医疗资源最大的一类损伤。严峻环境中肢体损伤具有独特的伤情特点,处理不当将危及肢体存活甚至伤员的生命。应按检伤分类原则分清轻重缓急,遵循灾难环境中的损害控制和复苏策略,聚焦于有限医疗资源的合理应用,针对不同的伤因伤情展开救治。尤其应重视肢体开放伤、开放性骨折的处理,通过早期伤口清创、延迟缝合、损伤后应用抗菌药物等降低感染率,避免过早关闭污染和清创不充分的伤口是关键的步骤。而大血管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和毁损肢体的截肢,也与平时的救治存在明显不同,既要及时准确判断损伤程度,也要顾及医疗资源占用。应考虑社会人文、医疗资源、整体救治和个体手术,综合决策制定最佳救治方案,以挽救更多生命,保留更多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龙卷风灾老年伤员伤情特点与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盐城龙卷风灾害后6月23—25日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3例老年伤员的性别、年龄、伤情、救治过程、并发症和预后情况,并分析延长住院时间的因素。结果本组伤员中单个部位伤28例,多个部位伤55例;体表、四肢、头部和胸部创伤明显多于其他部位;重伤患者(AIS≥3分或者ISS≥16分)共45例,占54.2%,其中13例行损害控制手术;肺部感染和下肢静脉血栓为最多见的并发症;患者平均住院时间(22.6±11.2)d,病死率为2.41%。多元回归分析提示需手术治疗和合并基础疾病是延长住院时间的因素。结论龙卷风灾害老年伤员病情严重且复杂,早期行损害控制手术并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和并发症,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从汶川地震救援谈突发性灾难救援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汶川大地震,是我国建国以来损失最为惨重,涉及范围最广的一次灾难.在这场史无前例的灾难救援中,护理人员同其他专业人员共同战斗在救灾活动的第一线,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成都军区总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的一员,笔者于2008年5月12日起开始参与救治工作,亲临了大批量伤员救治的惨烈场面,在29 d的救治工作中,感受颇深,通过对"5·12"地震灾区我院护理学救援过程分析,探讨大型灾难早期一线救治中,护理学救援的作用和地位,以期为今后的灾难护理学救援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援外地震救援中流动医院危重患者救治分析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刘庆  侯世科  郑静晨  彭碧波 《武警医学》2006,17(10):786-788
在巴基斯坦地震救援及印尼日惹地震救援中,中国国际救援队展开流动医院进行医疗救治,已先后救治伤员5029例,其中内科患者2450例,极大提高了灾害救援的综合救治能力。笔者拟通过对巴基斯坦地震及印尼日惹地震中流动医院救治危重患者情况进行分析,评估流动医院重症救治能力,探讨野战情况下内科危重患者救治流程,为武警部队处突卫勤保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后方医院参与汶川地震医疗救援的行动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汶川地震医疗救援包括对地震灾区伤员的医疗救助、重建灾区医疗单位救治能力和补充医疗人员.后方医院应当在震后迅速采取行动,派出医疗分队前伸到灾区参与前线的医疗救助,快速建立区域性地震伤员救治网络,启动院内救治系统,积极收治伤员.在救命治伤的同时,不能忽视对伤员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0.
灾害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灾害救援要遵守及时性、科学性和区域性原则。现场医疗救援是灾害救援的重要环节,分拣是现场医疗救援的核心。根据急救和转运优先等级将伤员分拣为4个优先级别。现场救援对危及生命的损伤进行紧急救治。  相似文献   

11.
阿尔及利亚地震灾后中国危重伤员远程空中转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总结紧急远程航空医疗运送的经验,分析影响空运的多种因素。方法 通过2003年5月阿尔及利亚地震灾后,中方5名危重伤员的航空转运的实践,就转运计划、医务人员和医疗设备的配置、空中监护、心理干预等对远程航空医疗运送的作用和影响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5名危重伤员均安全转运至目的地。结论 制订周密的转运计划和进行细致的安排是成功转运的重要条件;灾害伤员的心理干预对安全转运有着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5.12”汶川大地震救治早期我院超声急诊筛查伤员腹部损伤情况,探讨创伤重点超声评估法(FAST)在地震救治早期的运用价值。方法震后初期(72小时内)共有587人接受了腹部超声检查,均采用创伤重点超声评估法。结果有16例伤员超声提示创伤性腹腔积液,后均经急诊手术证实;其中6例伤员超声提示了内脏损伤部位,4例超声定位正确,2例与术中探查损伤部位不符。FAST检查经证实的假阴性5例,术前及治疗中均无大量腹腔积液。结论运用便携式超声FAST具有便捷性、无环境限制、不需移动伤员、可与急救或专科检查同步进行等优点,且对于需紧急手术的腹部闭合损伤患者敏感性为100%,是震后早期最为重要的腹部闭合性损伤的筛查方法;但其不能作为腹部损伤的最终检查。  相似文献   

13.
35名高龄地震伤骨折患者的心理反应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艳  于秀  金丽 《西南军医》2008,10(5):32-33
目的探索地震伤中高龄骨折患者护理的特殊性。方法总结我院收治的80岁以上的汶川地震伤员的心理疏导和护理方法。结果经心理疏导、护理干预等综合手段使全部高龄伤者达到满意疗效。结论在地震伤治疗中对高龄骨折恚者进行心理疏导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4.
汶川特大地震伤员影像表现初步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汶川特大地震中伤员的损伤类型和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自2008年5月13日至5月19日间在绵阳市中心医院放射科检查的1013例地震伤员的影像资料,包括x线平片854例(约2900处检查部位)和CT检查259例(约300处检查部位).结果 733例伤员可见影像表现异常,总阳性率约为72.4%,其中单区域损伤为527例(52.0%),多区域损伤为206例(20.3%).按发生率高低排列,依次为下肢骨折、脱位288例(28.4%)、胸部损伤151例(14.9%)、上肢骨折、脱位136例(13.4%)、脊柱骨折133例(13.1%)、骨盆骨折和(或)脱位114例(11.3%)、颅脑损伤88例(8.7%)、颌面骨折25例(2.5%)及腹部损伤8例(0.1%).在胸部损伤中,肋骨骨折136例,肺部损伤59例,胸骨骨折3例.脊柱骨折中,累及颈椎12例、胸椎43例、腰椎93例、骶尾椎12例.颅脑损伤中,颅骨骨折41例,脑内异常72例.腹部损伤则包括4例小肠梗阻、3例肾挫伤和1例腹壁血肿.结论 地震可造成全身多区域损伤,尤以下肢骨折脱位最为多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汶川大地震大批伤员创疡治疗处理的最好方法.方法:对本院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医疗队在现场、门诊和住院抢救治疗地震伤员的创疡治疗处理过程和效果情况进行分析.结果:689例伤员2012处创疡创面均采用烧伤皮肤再生医疗技术(MEBT/MEBO)治疗效果满意,现场、门诊急救治疗处理方便快捷,创疡创面无感染,无治疗后再次截肢,创面完全愈合.结论:MEBT/MEBO烧伤皮肤再生医疗技术不仅对普通烧伤创疡治疗效果好,同样对地震中大批创伤病员皮肤创面治疗效果好,现场和急诊抢救治疗处理快捷,效果可靠,在大地震伤员救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分类救治"在大批量地震伤员救治中的作用.方法 分析我院在5.12汶川地震收治伤员的伤情和救治情况.结果 我院地震后72小时共收治1 097例地震伤入院伤员,共开展手术169台(紧急手术39台,急诊手术29台,延期手术101台).1个月后GOS评价,治愈出院574例,好转388例,无效84例,死亡51例.结论 "分类救治"可为大量地震伤员的急救建立良好的救治体系,拓展伤员的救治空间,提高紧急救治效率.  相似文献   

17.
汶川地震伤员灾后心理障碍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地震灾后60天住院伤员心理障碍及对策。方法采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对48例住院伤员进行调查,分析焦虑和抑郁情绪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灾区伤员焦虑得分(标准分)为41.56±5.38,抑郁得分(标准分)为55.21±10.15,二者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33.80,41.88P0.01)。症状分级为:轻度焦虑2例,轻度抑郁20例,中度抑郁14例;青年组的焦虑(P0.01)和抑郁(P0.05)均值显著高于成年组;截肢组的抑郁均值显著高于非截肢组(P0.05)。不同性别、职业和文化程度伤员的焦虑、抑郁均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地震后60天伤员的焦虑和抑郁仍然严重,尤其是青年伤员和截肢伤者,因此有必要对地震伤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长期跟踪,并对焦虑及抑郁情绪严重者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构建抗震救灾伤病员医疗后送相关模型。方法根据抗震救灾伤病员医疗后送卫勤理论,结合 Agent 建模思想,确定医疗后送系统的研究边界,建立 Agent 模型体系架构。利用基于 Agent 建模的方法,对关键Agent 模型的结构、属性、相关行为及作用进行研究,提出模型结构。结果与结论构建了包括业务、辅助和环境共3类11种 Agent 模型的模型体系架构,提出了6种关键模型的模型结构,并建立了各类 Agent 模型的交互和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着重从影像学的角度探讨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大地震中胸部压砸伤伤员胸部损伤的影像学特征与高海拔地震的关系,以及对临床急救手术的意义。方法:对地震发生后4月14日—4月23日陆续送至青海省人民医院治疗,因地震致有胸部损伤史的130名伤员行胸部X线及CT检查,对其中阳性的63名伤员的影像学特征、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0名伤员中,63名检查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48.5%,37例(28.5%)为多系统多发伤,33例(25.4%)为多种类型胸部伤同时存在,其中胸廓骨折54例(85.7%),胸膜损伤56例(88.9%),肺损伤54例(85.7%),肺内合并症37例(58.7%),肺外合并症35例(55.6%)。结论:青海玉树地震患者胸部损伤范围广,合并症多,临床症状重,与震区建筑、地理环境以及高海拔独特的气候关系密切,掌握影像学特征对临床急救手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