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皮下环横行小切口治疗腹股沟斜疝及交通性鞘膜积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从2000年5月开始采用皮下环横行小切口治疗腹股沟斜疝及交通性鞘膜积液33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30例,男315例,女15例。年龄2~13岁,单纯右侧185例,左侧111例,双侧19例;腹股沟斜疝205例,交通性鞘膜积液125例;住院225例,门诊手术105例;采用氯胺酮麻醉235例,局部浸润麻醉95例。  相似文献   

2.
阴囊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交通性鞘膜积液和腹股沟斜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交通性鞘膜积液或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常见病,传统治疗方法是采用经腹股沟管的鞘膜囊颈或疝囊颈高位结扎术,这种方法需行腹股沟切口会留下该区的瘢痕并且破坏了腹股沟管,将来有可能发生腹股沟疝.我科自2000年采用经阴囊上方与腹股沟皮肤交界处小切口入路治疗小儿交通性鞘膜积液和腹股沟斜疝78例,疗效好恢复快,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 1 996年 8月至 2 0 0 0年 8月 ,在婴幼儿腹股沟斜疝和鞘膜积液手术中 ,采用皮下两针法缝合切口 2 80例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2 80例中 ,年龄 1个月~ 1岁 95例 ,~ 2岁1 0 5例 ,~ 3岁 80例。腹股沟斜疝 2 2 0例 (其中男性 2 0 0例 ) ,鞘膜积液 60例。二、方法 在病儿腹横纹处作 2~ 2 5cm长的横切口 ,切开皮肤 ,用拉钩将切口下缘皮肤向下拉开 ,暴露外环口。鞘膜积液病儿需斜形切开腹外斜肌腱膜 ,腹股沟斜疝的病儿则不需要。男患儿 ,切开提睾肌 ,在精索血管前内方找出疝囊或鞘状突。疝囊切开证实后 ,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斜疝和鞘膜积液的微创治疗。方法收集1800例小切口手术治疗8个月~7岁儿童斜疝和鞘膜积液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斜疝1440例,复发21例,治愈率98.5%,复发率1.5%;鞘膜积液全部治愈。发生阴囊血肿2例,刀口感染2例。手术时间平均10min。随访1~3年,原切口处基本看不到手术瘢痕。结论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儿童斜疝和鞘膜积液适宜8个月~7岁小儿,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刀口不留瘢痕。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子宫圆韧带鞘膜积液误诊为腹股沟斜疝1例,分析子宫圆韧带鞘膜积液与腹股沟斜疝的鉴别诊断及子宫圆韧带鞘膜积液的手术方式和治疗体会。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93年起行小切口、不缝皮治疗小儿交通性鞘膜积液235例 ,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本组235例中 ,睾丸鞘膜积液183例 ,精索鞘膜积液52例 ;左侧79例 ,右侧156例 ,双侧患儿35例 ;年龄5个月~15岁 ,平均年龄5 .8岁。全部患儿以腹股沟阴囊可复性肿块而就诊。1 .2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小儿交通性鞘膜积液的诊断情况和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8月—2012年2月53例小儿交通性鞘膜积液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切口全部一期愈合,平均住院7.5 d。无睾丸萎缩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3年随访36例,无复发。结论:准确诊断分型可以决定手术入路,以免增加切口或造成复发。小切口经腹股沟管鞘状突高位结扎术,寻找鞘突管容易,放液彻底,对阴囊损伤小,同时可以方便兼顾处理合并的斜疝、精索鞘膜积液、隐睾等情况,基层医院有实际运用价值,仍可沿用。  相似文献   

8.
我们于1997年8月至2002年8月,采用腹股沟管皮下环处小横切口治疗小儿鞘膜积液患者3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38例患儿,年龄4~14岁,平均6岁。其中交通性鞘膜积液18例(47.37%),非交通性鞘膜积液20例(52.63%);原发性28例(73.68),继发性10例(26.32%)。1.2 治疗方法 手术取平卧位,采用基础麻醉+局麻或腰麻方式,于患侧腹沟管皮下环上方约1cm处取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及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方法.方法 180例3个月~9岁鞘膜积液及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采用下腹小横切口手术方法.结果 手术所需时间最短9min,最长60min,平均19.5min,住院所需时间2~6天,平均3.6天.所有病例全部治愈,切口全部达到Ⅰ期愈合,手术疤痕小,未发生睾丸扭转、阴囊血肿等并发症.所有病例随访时间为4个月~3年,均未复发.结论 下腹小横切口手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及小儿腹股沟斜疝,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在基层医院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2年8月应用小儿腹腔镜结扎腹股沟内环口方法治疗小儿鞘膜积液106例,年龄1~13岁(平均5岁)。其中术前诊断交通型77例,非交通性29例,其中双侧交通性鞘膜积液10例。结果手术平均时间15min,术中发现术前各型鞘膜积液均存在鞘状突未闭合。患儿术后症状消失,局部水肿轻,无瘢痕,无复发。结论小儿腹腔镜下结扎腹股沟内环口治疗小儿鞘膜积液,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可靠,可同时发现及处理对侧隐性未闭内环口,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正>腹股沟斜疝、鞘膜积液和隐睾症是小儿外科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睾丸下降可以影响鞘状突的闭合,而鞘状突闭合不全又为腹股沟斜疝和鞘膜积液的发生提供了解剖基础,实验表明腹股沟斜疝、鞘膜积液可能是由鞘状突周围平滑肌细胞的异常分化导致细胞凋亡中断而形成,而钙离子是细胞凋  相似文献   

12.
张振山  赵军 《淮海医药》1998,16(4):69-69
1997年初开始.我们对20例腹股沟斜疝或合并有腹沟斜疝患者,疝囊处理采取囊内高位关闭法,手术操作简化,临床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20例。均为男性,年龄31~60岁,平均42岁。其中4例为睾丸鞘膜积液合并斜疝,2例为复发性斜疝,3例为难复性斜疝。6例为急性嵌顿性斜疝。2 手术要点 术中疝囊打开后先回纳疝内容物.不必离断疝囊及疝囊外游离至疝囊颈部;而直接于疝囊内用小拉钩向上拉开显露疝囊颈部。直视下4~#丝线高位连  相似文献   

13.
作者自1998年10月~1999年9月经外环小横切口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316例,疗效满意,与传统的斜切口切开腹外斜肌腱膜,打开腹股沟管方法相比有显著优点,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16例,男305例,女11例。年龄6月~6岁,右侧194例,左侧92例,双侧30例。其中疝嵌顿经手法复位的21例,滑动疝5例,疝合并鞘膜积液17例,疝内容物进入阴囊223例,疝包块直径大于5cm64例。  相似文献   

14.
朱恩普 《云南医药》2012,(5):497-499
腹股沟斜疝是儿童比较常见的先天性发育异常的疾病,目前一致认为,除少数情况外,一般应尽早施行手术。我院自2006年4月~2010年5月共收治3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均采用下腹小横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效果满意,现将治疗过程中的一些体会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30例,男21例,女9例,均为腹股沟斜疝。年龄2~7岁,平均年龄3.8岁。右侧17例,左侧10例,双侧3例。其中嵌顿疝2例,单纯疝28例;合并睾丸和精索鞘膜积液各1例,睾丸下降不全1例。全部患者均符合腹股沟疝的诊断标准[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小儿鞘膜积液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3例临床初诊为小儿鞘膜积液的病例利用高频探头对积液范围、睾丸、附睾进行二维及CDFI的观察,并对所有病例进行临床追踪分析。结果24例1岁以下的患儿经超声确诊后建议追踪观察(其中18例在追踪观察的过程中积液逐渐消退,对6例经追踪观察发现积液持续存在并逐渐增加及部分合并腹股沟斜疝的患儿进行了手术治疗);经手术证实精索鞘膜13例,睾丸鞘膜积液18例;交通性鞘膜积液12例;1例并发双例睾丸发育不良;6例分析定型失误。  相似文献   

16.
鞘膜积液在新生儿发病率很高 ,可达 94 % ,然而大部分可自然消退和吸收。因此 ,1岁以上儿童才考虑手术[1] 。精索鞘膜积液多见于婴幼儿 ,婴儿型、疝型则多见于儿童。女性偶可发生[2 ] 。鞘膜积液较大而感到不适或妨碍正常活动时 ,是鞘膜切除或翻转的适应证。我院自 1993年 5月至2 0 0 1年 3月采用下腹部横纹切口手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 88例 ,效果满意 ,介绍并讨论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88例 ,均为男性患儿 ,年龄 1~ 14岁 ,1~ 5岁 2 4例 ,6~ 10岁 33例 ,11~ 14岁 31例。其中单纯性精索鞘膜积液 17例 17侧 ,单纯睾丸鞘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下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先天性腹股沟区外科疾病的方法.方法 对312例小儿先天性腹股沟外科疾病采取患侧以腹股沟管内环为中点下腹最低位皮肤皱纹作横小切口治疗.其中,男性患儿304例中腹股沟斜疝203例,鞘膜积液63例,隐睾38例;女性患儿8例中腹股沟斜疝7例,Nuck管囊肿1例.结果 所有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15~65 min,平均25 min,术中出血平均5 ml,术后3~7 d出院,平均4.6 d,无阴囊血肿及切口感染,随访0.5~3年无复发病例.结论 下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先天性腹股沟外科疾病切口小、创伤小、恢复快、达到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腹腔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交通性鞘膜积液的效果.方法 采用经腹腔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交通性鞘膜积液43例儿童患者.结果 全部治愈,无出现腹股沟或阴囊血肿、伤口感染并发症.随诊1~4年未见复发.结论 经腹腔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交通性鞘膜积液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疗效好,复发机会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1993年12月采用腹股沟管外环口处小切口,治疗儿童各种类型鞘膜积液25例。年龄2~6岁,术前诊断交通性鞘膜积液6例,睾丸鞘膜积液9例,婴儿型鞘膜积液4例,精索鞘膜积液6例,左侧11例,右侧11例。手术方法:在耻骨结节外上方,平行腹股沟韧带做一长3cm切口,至腹股沟管外环,游离精索,寻找未闭合之鞘膜突,并向上游离,并给予结扎、切断;向远侧端游离,完整剥离囊肿或切除部分鞘膜。术后随访3~16月,效果良好,无复发。作者认为小切口,损伤小,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0.
鞘膜积液是小儿外科常见病。我院采用鞘状突高位结扎加悬吊治疗小儿鞘膜积液185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5年7月至2007年12月经我院确诊为鞘膜积液的小儿185例。年龄1~10岁,平均5岁。其中睾丸鞘膜积液60例(32.4%),精索鞘膜积液56例(30.3%),交通性鞘膜积液69例(3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