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裂叶荆芥为唇形科植物,国内未见有关荆芥中非挥发油成份研究的文献报道,采用递增极性溶剂萃取、溶剂结构及多种柱层析法对芥穗中的非挥发油化学成份进行了提取和分离,得到了9种化合物单体,平均提出率为0.0018%。  相似文献   

2.
用水蒸气蒸馏提取多裂叶荆芥穗中挥发油,半定量收集管收集,提取率为1.34%。经GC—MS联用仪分析及计算机检索,分离出55个组分,并鉴定了其中17个组分,主要化学成分是薄荷酮(27.67%)及胡薄荷酮(41.93%)。  相似文献   

3.
荆芥Schizonepetatenuifolia(Benth.)Briq.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其全草和穗加工后为中国药典收载的传统中药,用于感冒、头痛、麻疹不透等[1]。荆芥穗芳香气烈,祛风发汗作用较全草强烈。我国学者刘国声曾研究过河北省产的荆芥油,测出其挥发油含量为4.1%,并测定了物理常数[2]。尚未见到关于荆芥穗挥发油全分析的报道。我们对吉林省荆芥穗挥发油进行了提取、化学成分分析及主成分单体分离的研究。1提取及含量测定将于荆芥穗置于园底烧共中,加10倍水进行水蒸汽蒸馏,接收采取二次冷暖系统,经无水硫酸钠干燥后得一淡黄色油状液…  相似文献   

4.
采用溶剂提取和硅胶、聚酰胺、活性炭柱层析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对裂叶荆芥[Schizonepeta mulifida(L.)Briq.]芥穗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结果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确定为脱氢枞油烯、新壬四酸、3-亚胺基-N-氮代乙酰胺基丁内酰胺。另一为正高级烷烃混合物,经GC-MS分析证明内含17种正碳烷;3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其中新壬四酸和3-亚胺基-N-氮代乙酰胺基丁内酰胺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提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荆芥穗挥发油技术,完善质量标准。方法:以荆芥穗挥发油得率及胡薄荷酮含量作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筛选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水蒸汽蒸馏最佳工艺为荆芥穗不粉碎、浸泡40 min、回流提取时间5h。结论:该工艺可以获得较高的提取率,节省资源;分析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重现性。  相似文献   

7.
多裂叶荆芥穗茎中微量元素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裂叶荆芥穗和茎经灰化处理,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zn、Mg、ca、cu、等12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极谱法测定了Mo、Co、结果表明穗中微量元素含量远高于茎。分析硒含量采用混合酸处理样品,加入DAN后生成有机硒化合物,经萃取用荧光分光度法可确定硒(Ⅳ)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裂叶荆芥[Schizonepeta mulifida(L.)Briq.]芥穗的化学成分分析进行研究。方法:利用溶剂提取和硅胶、聚酰胺、活性炭柱层析进行分离。结果:得到3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其中1个为已知成分即脱氢枞油烯(ddrydrosylvestrene,V),另2个为新成分,分别命名为新壬四酸(neoenneaanetetraois acid,Ⅶ)、3-亚胺基-N-氮代乙酰胺,基丁内酰胺(3-imino-N-nitrogen substituted acetamidocyclic buty amide,Ⅷ)。结论:3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另外还得到1个正高级烷烃混合物,经GC—MS分析证明内含十七种正碳烷。  相似文献   

9.
10.
采用薄层色谱、气—质联用等方法对荆芥及其相关药材防风、薄荷、紫苏、广藿香、海州香薷等药材挥发油含量及其中所含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其化学稳定性,为药材的鉴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东北裂叶荆芥中的4种黄酮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裂叶荆芥花穗70%乙醇提取物中首次分得4种黄酮成分,经化学和光谱分析,分别确定为(Ⅰ)5,7-二羟基-4’,6-二甲氧基黄酮(5,-dihydroxy 1-4’,6-dimethoxyflavone,I);(Ⅱ)木犀草素-7-O-葡萄糖甙(Luteolin-7-O-glucose, Ⅱ);(Ⅲ) 3’羟基-4’,6,8-三甲氧基二氢黄酮-7-O-芸香糖甙(3’-hydroxyl-4’,6,8-trimethoxydi- hydroflavon-7-O-rutinose,Ⅲ);(Ⅳ)5-甲基-3’-羟基-4’,6-二甲氧基二氢黄酮-7-O-芸香糖甙(5-methyl-3′-hydroxyl-4′,6-dimethoxydihydroflavone-7-O-rutinose,Ⅳ)。  相似文献   

12.
荆芥内酯类提取物对大鼠足跖汗腺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荆芥内酯类提取物对汗腺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大鼠腹腔注射给药1h后,自踝关节处迅速取下双后足,10%甲醛溶液固定,对足跖部汗腺腺泡上皮细胞在光镜下作形态学观察。大鼠血(肝素抗凝)用于血液流变学测定。结果 荆芥内酯类提取物能明显提高汗腺腺泡上皮细胞的空泡发生率,数密度和面密度,显著降低全血比粘度和红细胞的聚集性。结论 荆芥内酯类提取物具有显著的发汗和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荆芥酯类提取物对小鼠的镇痛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观察荆芥酯类提取物的镇痛作用。方法 ①扭体法 :小鼠给药 30min后 ,腹腔注射 0 .6 %的醋酸 ,使小鼠剧烈疼痛而产生扭体反应。记录腹腔注射醋酸后 10min内小鼠的扭体反应数 ;②热板法 :将筛选合格的小鼠在给药后 15、30、6 0min置于热板温度为 (5 5± 0 .5 )℃上 ,记录小鼠因热刺激产生疼痛反应的潜伏期。结果 荆芥酯类提取物能明显减少小鼠的扭体反应数 ;在给药后 (热板法 ) 15、30、6 0min均能显著延长小鼠疼痛反应的潜伏期。结论 荆芥酯类提取物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同时鉴别清热抗感颗粒中的青蒿、荆芥穗和薄荷。[方法]采用SPB-5(30m×0.25mm×0.32μm)MS弹性石英毛细管柱,程序升温,以EI离子源和四极杆质量分析器进行分析。以清热抗感颗粒与青蒿、荆芥穗、薄荷的挥发油的总离子流色谱图(TIC)图谱相比较。[结果]从清热抗感颗粒中提取的挥发油中鉴别出来自青蒿的α-愈创木烯、金合欢烯、芹子烯等,来自荆芥穗的胡薄荷酮和来自薄荷中的薄荷醇等主要挥发性成分。[结论]GC-MS可同时鉴别复方中药制剂清热抗感颗粒中含挥发性成分的组成药味。  相似文献   

15.
荆芥穗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荆芥穗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荆芥穗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I);芹菜素(II);反式桂皮酸(III);β-谷甾醇(IV);熊果酸(V);橙皮苷(VI);3-羟基-4(8)-烯-P-薄荷烷-3(9)-内酯(VII);tilianin(VIII);橙皮素—7—O—葡萄糖苷(IX)和schizonepetosides B(X)。结论化合物VIII和IX为首次从荆芥穗中分得。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同时鉴别清热抗感颗粒中的青蒿、荆芥穗和薄荷.[方法]采用SPB-5(30 m×0.25 mm×0.32 μm)MS弹性石英毛细管柱,程序升温,以EI离子源和四极杆质量分析器进行分析.以清热抗感颗粒与青蒿、荆芥穗、薄荷的挥发油的总离子流色谱图(TIC)图谱相比较.[结果]从清热抗感颗粒中提取的挥发油中鉴别出来自青蒿的α-愈创木烯、金合欢烯、芹子烯等,来自荆芥穗的胡薄荷酮和来自薄荷中的薄荷醇等主要挥发性成分.[结论]GC-MS可同时鉴别复方中药制剂清热抗感颗粒中含挥发性成分的组成药味.  相似文献   

17.
注射用双黄连冻干粉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究注射用双黄连粉针剂药效物质基础,为双黄连粉针剂更合理的应用和更广泛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 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利用各种理化、光谱技术鉴定所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结果 双黄连粉针剂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绿原酸、咖啡酸、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芦丁、黄芩苷和葡萄糖。结论 绿原酸、咖啡酸和黄芩苷外,其他4种化合物均系从该制剂中首次分得。  相似文献   

18.
窄头橐吾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窄头橐吾根部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层析(CC)对窄头橐吾根部的提取物进行分离提纯,并利用现代波谱方法(1H-NMR,13CNMR,HMBC,MS,IR)分析鉴定,确定其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该植物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出5个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木栓醇(1),木栓酮(2),2-异丙基-5-乙酰基-6-羟基苯并呋喃(3),5,6-二甲氧基-2-异丙基苯并呋喃(4),谷甾醇(5)。结论化合物1~5均为已知化合物,并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而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