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讨论了病人安置埋藏式人工心脏起搏器后心脏功能近期好转,远期下降,并探讨了强心药物对按置心脏起搏器心脏功能的改善作用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同时简单介绍了安置起搏器的并发症及置换方法。  相似文献   

2.
埋藏式人工心脏起搏器90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组90例应用埋藏式人工心脏起博器患者系我院1976年10月至1986年9月10年期间住院病人,均经静脉放置右心室内膜起搏导管。首次植入起搏器后在门诊观察、随访,发现起搏功能障碍者住院更换起搏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安装埋藏式起搏器的并发症变化的预防方法,总结低能量输出起搏的安全性。方法:对100例(114例次)埋藏式起搏器进行登记随访,对比分析,时间以1993年前后为界限,结果:使用双胺起搏器从26%上升到67%;置入途径经锁骨下静脉。从44%上升到86%;并发症起搏器裸露或合并感染,从11%下降到1.4%,感知不良从零上升到5.4%,100例中低能量输出起搏45例占50%,随访中观察起搏安全,设计的数据合理,结论:起搏技术进步的表现是使用双胺起搏器增多,经锁骨下静脉置入增多,感染和起搏器裸露减少,而感知不良增多,但均经程控恢复感知,低能量输出起搏,最低的输出电压心房为1.0V,心室为1.6V,脉宽为心房0.1ms,心室0.06ms,程控技术的应用为患者带来效益。  相似文献   

4.
埋藏式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并发症的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2010年,我院共安装永久性起搏器116例次,其中更换4例,现将其并发症的分析及手术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71例,女45例,年龄(60.20+11.82)岁。其中冠心病89例,心肌炎后遗症17/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扩张性心肌病8例。Ⅱ°Ⅱ型房室传导阻滞17/例,Ⅲ°房室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5.
1983年2月~1989年4月我组共安装埋藏式永久型起搏器7例小结如下: 临床资料见表。起搏后全部QRS电轴左偏,V_5、V_6呈rS型4例,呈Rs型2例,V_5呈rS、V_6呈Rs型1例。本组未发生电极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24岁,因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1年住院。1年内曾有数次工作中一过性黑朦,未发生昏厥。家族中其父有房室结下三支阻滞,安装了埋藏式起搏器。体检心率42次/分,血压13.3/9.3kPa,心脏向左侧扩大,心尖部有Ⅱ/6SM,P_2>A_2,心电图呈Ⅱ°Ⅱ型AVB,间断出现Ⅲ°AVB,X线示左心室肥大,SGPT、TTT正常,血糖4.2mmol/L,甘油三酯1.1mmol/L,胆固醇3.8mmol/L, SGOT19u,CPK30u/L,LDH127u/L。诊断扩张型心肌病,并Ⅱ°-Ⅲ°AVB,于1991年5月13日安装CPI公司MODLE926型房室顺序DDD型起搏器。穿  相似文献   

7.
起搏器埋藏后要密切监护,随诊、观察有无并发症出现,了解起搏功能是否正常。一、术后监护:手术后1~2星期内监护非常重要,要注意如下事项:1.伤口有无感染,有无局部疼痛、红肿、测体温每日两次;2.如需要可以加用其他心脏药物;3.用抗生素3~5天,以广谱为宜;4.心电图监护48~72小时,观察起搏及感知功能,是否有室性早搏。一般在手术后室性早搏逐渐  相似文献   

8.
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并发症及其防治(附134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134例患者,男性88例,女性46例,年龄20-90年,病太窦房结综合征69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或束阻滞65例,植入各类人工心脏起搏器134例,结果:发生并发症11例,发生率8.2%,大部分与手术有关,电极经锁骨下静脉穿刺植入96例,无一例发生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结论:注射充分术前准备,严密术中操作,严格术后观察,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及时有效地处理并发症,可避免严重后果。锁骨下静脉穿刺术可作为起搏电极植入的常规途径。  相似文献   

9.
迄今埋藏式起搏器术后感染仍时有发生。我院12年来共置永久性起搏器127例,计171例次。起搏器类型为DDD型2例,AAI型1例,AAIR型4例,VVIR型5例,余为VVI型,为预防感染,既往多重于保持术中无菌,现此类感染发生率有所下降,从我院病例分析,近7年来感染均为继发,占总感染病例的54.5%。  相似文献   

10.
11.
12.
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35例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2005年6月至2007年11月共植入永久型起搏器35例,经严密观察和护理,均获得成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胡惠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6):419-419
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是治疗多种严重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之一 ,随着电子工艺技术的不断发展 ,更多用途的生理性起搏器置入比例逐年增加。作为一种创伤性治疗 ,其并发症也十分常见 ,严重的并发症往往影响病人的预后 ,甚至危及生命。因此 ,采取合理的护理模式对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进行严密观察 ,可早期预防、发现并发症 ,提高临床治愈率。为此 ,笔者就护理进展作一综述。1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据文献报道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并发症为8 2 %~17 42 %[1~3],大部分是与手术有关 ,如血气胸、囊袋血肿等 ;其次是与凝血状…  相似文献   

14.
刘书坤 《天津医药》1997,25(6):379-380
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主要手段之一,对延长患者生命、提高其生活质量有重要价值。而安置过程常遇到一些特殊问题,给手术带来一定的困难,现就我院近年来42例共55例次手术前后及术中所遇到的问题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埋藏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方法,以往采取锁骨下静脉穿刺法,近年来改用直视下头静脉插管法,此法简便,比较安全。在喙突下作一切口,可暴露头静脉。我院1983年4月~1986年1月采用头静脉安置法18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8例,男6例,女12例,年龄19~74岁(51.7±14.5),其中冠心病7例,心肌炎7例,心肌病1例,病因不明3例。全组心律失常类型为:Ⅲ°房室传导阻滞6例,Ⅱ°-Ⅱ型及/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6例,双结病变1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5例。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1975年以来,体内埋藏长久性起搏器治疗6例危重病例,其中1例已存活六年半,并能一直从事一般劳动,收到较好的效果。本组6例,均有心脑综合征发作史,其中除1例病窦综合征外,其余5例皆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其病因除心肌炎后遗症和心肌病各1例外,其余4例为冠心病。心室率分别为28、34、37、38、39及40次/分。起搏指征为心脑综合征,且经药物治疗无效的病例。6例都是应用单极心内膜导管电极,选用右侧颈外静脉切口,导管电极送至右心室尖部肌小梁内作为固定位置。所用单极导管有两种类型,其中有3例应用聚乙烯导管钢丝螺旋形单极圆柱状钝头电极,另3例应用硅橡胶钢丝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1973年以来共进行了58例次人工心脏起搏,现将发生的并发症及起搏故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42例共58例次起搏,其中体外携带式28例次(固定频率型9例次,按需型19例次),体内埋藏式30例次,男性20例,女性22例。年龄自6~78岁。冠心病25例,心肌炎13例(病毒性心肌炎8例,白喉性心肌炎2例,风湿性心肌炎3例),心肌病2例,先心病法乐氏四联征术后1例,肺心病并冠心病1例。而心室率<40次/分者28例,均有不  相似文献   

18.
分析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治疗的适应症、电极导入途径、起搏器类型、临时起搏器的预先安置及并发症。14台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植入13例病人,Ⅲ°房室传导阻滞10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例。起搏方式以心室按需型起搏为主占11台。电极插入经头静脉切开7例次,锁骨下静脉穿刺7例次。对7例有尖端扭转性室速、窦性停搏或心室率小于30次/分的病人,在植入埋藏武起搏器之前先植入了心室按需型的临时起搏器,以保证永久性起搏器的顺利植入。出现并发症4例,分别为电极移位、囊袋出血和导线断裂。起搏器是目前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最可靠、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1986年5月~2000年12月共安置埋藏式心脏起搏器131例次 ,并进行了长期系统的随访工作 ,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131例中男63例 ,女68例 ,年龄27~88岁。首次安置111例 ,更换20例 ,按心律失常分类 ,病窦综合征68例、完全房室传导阻滞39例、Ⅱ°Ⅱ型房室传导阻滞19例、三束支阻滞5例。起搏器来源 :各种进口起搏器62台 (占47 3 % ) ,合资公司起搏器46台 (占35 1 % ) ,国产起搏器23台 (占17 6 % )。131例中有130台为VVI型起搏器 ,1台为DDD型起搏器 ,其中具有程控功能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