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新生儿胃肠道穿孔临床较少见 ,但病死率高 ,及时正确诊断及手术治疗是成败的关键。我院 1990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间共收治 15例 ,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10例 ,女 5例 ,年龄 1~ (d) 8例 ,8~ 2 8d7例 ,平均 11.2d。出生体重 <2kg 2例。其中早产儿 3例 ,有围产期窒息史 3例。1.2 临床表现 均有呕吐、腹胀 ;发热 5例 ,体温不升 4例 ;血便 2例 ;反应低下 8例 ;中毒貌、皮肤花纹 7例 ;呼吸困难 3例 ;15例均腹胀明显 ,9例腹部皮肤发亮、发红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8例 ;4例存在腹壁皮下捻发感。1.3 实验室检查 …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探讨新生儿胃肠道穿孔的病因和治疗,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研究方法全组患儿均行腹部X线检查和手术探查、术后监护管理。结果21例患儿中,手术20例,痊愈9例,治愈率42.8%。结论新生儿胃肠道穿孔最常见的病因是NEC(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穿孔的治疗应以手术为主。在诸多影响预后的因素中关键在于围手术期的管理和休克的纠正。  相似文献   

4.
1临床资料患儿女,因孕36周急产,体温不升,于2000年12月19日8pm以“早产儿”由产科转入。患儿系第一胎第一产,孕36周在家急产,出生后面色发青,不哭,经家人拍打足心后约5分钟恢复自主呼吸,哭声响亮。查体:体温不升,脉搏90次/min,呼吸45次/min,体重2.1kg。早产儿貌,呼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胃肠道穿孔病死率很高,本文总结19例新生儿胃肠道穿孔的治疗,对其发病原因及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 男15例,女4例,年龄最小2h,最大30d,平均(14.6±5.7)d,体重(3.2±0.2)kg。19例均有腹  相似文献   

6.
7.
新生儿消化道穿孔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月秋  李炜如 《四川医学》2004,25(7):802-802
新生儿消化道穿孔由多种原因引起,有起病急,病情变化快,病情隐匿,病死率高的特点,早期诊治对降低其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院1989年9月至2003年9月间收治的18例消化道穿孔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26例新生儿消化道穿孔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消化道穿孔临床特点。方法对26例新生儿消化道穿孔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消化道穿孔病死率高,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是降低新生儿消化道穿孔死亡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20例胃肠道穿孔新生儿术后第2天经周围静脉输注全营养混合液,结果表明,其能促进蛋白质合成。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可作为营养支持的监测指标,但应注意其肝胆功能异常的监测。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期因各种原因所致的胃肠道穿孔并非少见,往往病情严重,病死率居高不下.穿孔的原因和部位术前常不易明确诊断,早期更因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致使延误诊治.  相似文献   

11.
翟志坚  尚伟  张颖 《吉林医学》2010,31(31):5513-5514
目的:分析消化道穿孔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9例急性胃肠道穿孔患者术前腹部CT检查资料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胃窦前壁穿孔4例,幽门前壁穿孔2例,胃小弯前壁穿孔5例,十二指肠球部穿孔4例,肠穿孔3例,阑尾穿孔1例。胃肠道穿孔的CT表现:直接征象有管壁不规则,周围脂肪层模糊;间接征象为腹腔内散在游离气体,以及穿孔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结论:CT对临床症状较轻,X线透视膈下无游离气体,特别是对胃后壁穿孔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而且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12.
方瑜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1):156-157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探讨临床诊断方法。方法对4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治愈,2例转院,1例死亡。结论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多样。  相似文献   

13.
孟双军  郑昌玲 《吉林医学》2013,(8):1489-1490
目的:分析新生儿呕吐的发病原因。方法:对286例新生儿呕吐患儿的病因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新生儿呕吐的原因发病前三位依次为咽下综合征121例,感染性疾病76例,新生儿窒息33例。结论:正确的查找出新生儿呕吐的发病原因,对于新生儿呕吐的预防与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分析本院22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14/22)、腹部不适(5/22)及包块(3/22)。病变部位多见于胃(14/22)。22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结果证实良性病例占多数(12/22)。免疫组化酪氨酸激酶受体117(CD117)(+)73%,造血干细胞抗原(CD34)(+)73%,平滑肌肌动蛋白(-)73%,可溶性酸性蛋白(-)68%。随访至术后1~5年者18例,3例死亡。在行完全切除术的所有病例中,影响术后生存率的因素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与肿瘤大小、性质及是否复发转移密切相关.本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确诊困难,手术切除是病理确诊和治疗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胃肠道穿孔及穿孔部位的声像图特征,探讨超声诊断胃肠道穿孔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7月-2011年1月住院的63例经手术证实的胃肠道穿孔患者的声像图表现。结果:54例(85.7%)可观察到胃肠道穿孔的直接征象,其中超声显示腹腔游离气体49例,显示率为77.7%(49/63),超声显示穿孔部位37例,显示率为58.7%(37/63)。X线腹部透视发现膈下游离气体52例,显示率为82.5%(52/63)。结论:实时超声可以显示腹腔游离气体及穿孔部位,敏感性优于X线,可为临床提供重要依据,并可弥补X线检查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惊厥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新生儿惊厥相关病因,为有效地预防新生儿惊厥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日龄新生儿惊厥的病因、惊厥发作形式以及相关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由围产因素导致的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和颅内出血(ICH)为新生儿惊厥的主要原因,其中HIE 31例(55.36%),ICH 8例(14.29%);其次为低钙血症和感染因素,各6例(10.71%)。3 d内发病占大多数,为69.64%。结论:多种病因可导致新生儿惊厥,以围产期因素最多见;而微小型发作是新生儿惊厥的主要表现形式,且易被临床忽略。应建立完善的围生期保健制度,加强高危新生儿监护,提高产科技术,有助于降低发病率、后遗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胃肠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诊治体会及经验。方法对近5年收治的20例胃肠MALT淋巴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胃肠MALT淋巴瘤多发生于50岁以上患者,男性多于女性;②胃肠MALT淋巴瘤内镜下表现多样化、无特异性,镜检时应采取多点、深挖活检以提高早期检出率;③治疗应首选手术治疗,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若坚持化疗,可改善其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④传统的CHOP方案效果可靠,花费少;⑤部分MALT淋巴瘤病理切片中可见少量印戒样细胞,需与高度恶性的印戒细胞癌鉴别。结论胃肠MALT淋巴瘤临床表现不典型,确诊应根据内镜、病理和免疫组化结果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08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的相关因素,及对其并发症急性胆红素脑病临床分析和换血治疗的疗效。方法统计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 08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例,回顾性分析各病例引起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检查化验结果数据。结果在1 082例高胆红素血症中,最主要是由于早发母乳性黄疸30.3%、晚发母乳性黄疸25.1%和感染因素占17.4%。发生急性胆红素脑病的病因中,感染性黄疸易导致急性胆红素脑病(42.4%),其次是溶血性及其他因素性(均24.2%),母乳性黄疸不易发生急性胆红素脑病。对符合换血疗法的23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治疗前后TSB及B/A值为(582.3±220.5)μmol/L,(294.6±82.1)μmol/L;(9.61±2.69)×10-3,(5.32±1.31)×1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中,母乳性黄疸占主要部分,其次是感染性黄疸。换血疗法能迅速降低间接胆红素和减低间接胆红素对脑组织的损伤,可作为急性胆红素脑病和高胆红素血症的首选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罗守娟  苏波  傅露 《中国现代医生》2014,(6):93-94,F0003
目的探讨超声对胃肠穿孔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经超声检查且资料完整的胃肠穿孔患者96例,术前均行X线、超声检查。结果 70例患者超声显示出现腹腔游离气体,84例超声提示少到中量腹腔积液,96例患者中有84例X线检查发现膈下游离气体,占87.5%,90例超声提示为腹部包块(胃穿孔20例,十二指肠穿孔62例,阑尾穿孔6例)。结论只有充分认识胃肠穿孔的超声特征,同时结合腹部X线检查及临床表现才能及时、准确地对胃肠穿孔疾病提供有效诊断。超声检查弥补了X线检查的不足,提高了胃肠穿孔的诊断率,为临床治疗方案,尤其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可靠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李润铭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6):491-492
目的探讨胃癌并穿孔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2007年间收治的10例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结果 9例以突发性上腹部疼痛入院,1例全腹痛,右下腹明显入院;术前疑诊胃癌穿孔3例,术中确诊3例,误诊消化系溃疡穿孔3例,误诊急性阑尾炎1例;穿孔修补术6例,其中单纯穿孔修补3例,穿孔修补+胃空肠吻合术2例,穿孔修补+空肠造瘘术1例,并于术后4周行Ⅱ期根治手术;胃切除4例。术后最长生存4.5年,最短11个月,平均生存23个月。修补术4例,生存期4个月~12个月,平均生存7.5个月。结论胃癌穿孔是晚期胃癌的一种急性严重并发症。提高认识,避免误诊,采取适宜的手术方式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