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目前对盘状半月板及正常半月板损伤的治疗,多主张行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或修复术,切除内侧撕裂部分,缝合外侧撕裂部分,保留正常形态。 目的:对盘状半月板及正常半月板损伤行关节镜修复治疗,并镜下观察两者损伤后的分型特点,采取对应的手术方式,分析对比修复后效果。 方法:选择2003-09/2008-06新乡医学院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60例半月板损伤患者,其中45例盘状半月板均为外侧盘状半月板,215例为正常形态半月板损伤。所有患者均于镜下明确诊断并按期随访。采用关节镜下探查盘状半月板及正常半月板损伤的情况,记录撕裂部位及分型,根据不同损伤情况行半月板成形术、部分切除术、次全切除术或者全切除术。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随访半年至2年,按Tegner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价关节功能。盘状半月板水平裂占73.3%,复杂撕裂15.5%,放射性撕裂4.4%,纵裂2.2%;正常半月板纵裂47.9%,放射性撕裂28.8%,水平裂11.6%,横裂6.5%,复杂撕裂5.1%。215例正常半月板损伤患者中显效165例,有效35例,尚可8例,无效7例,优良率为93.0%。45例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显效25例,有效16例,尚可3例,无效1例,优良率为91.1%。结果提示,盘状半月板因其解剖学特征和组织学特性与正常形态半月板不同,其损伤类型和治疗方法也有区别;治疗时应最大程度的保留半月板功能,延缓关节退变,除严重撕裂无法保留者,尽量行半月板成形术。  相似文献   

2.
背景:MRI诊断半月板损伤的准确性可达80%~100%,但在临床上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假阳性和假阴性。 目的:通过半月板损伤的MRI检查及关节镜,探讨半月板不同损伤类型的不同MRI表现。 方法:选择2003-01/2008-12因膝关节损伤行术前MRI检查患者212例,由放射科及骨科的高级职称医师共同阅片,预测半月板损伤及其损伤形态。由主任医师行关节镜探查,以术中所发现的半月板损伤作为诊断的金标准,对比两者准确性,统计MRI诊断的准确性。 结果与结论:212例患者(230个膝关节)中MRI检查可疑半月板损伤215膝,由关节镜探查术证实半月板损伤213膝,MRI检查对半月板损伤诊断的敏感度为93.5%,特异度为64.7%,准确度为93.0%。发现MRI诊断半月板桶柄样损伤的敏感度较高,对半月板轻微撕裂伤易出现漏诊,对外侧半月板损伤诊断的假阳性较多。临床实际操作时,若半月板损伤表现为Ⅲ级信号、损伤后移位或有关节囊分离等情况,则提示半月板不稳定,应给予关节镜探查或进一步的手术治疗以免遗漏。  相似文献   

3.
背景:目前关节镜下修复治疗内侧半月板后角损伤应用较多的主要有RapidLoc与FasTFix半月板缝合系统。 目的:比较RapidLoc与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修复内侧半月板后角损伤效果。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于2007-01/2008-04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医院运动医学科完成。 对象:选择内侧半月板后角损伤患者40例,年龄19~36岁,男29例,女21例,随机分2组,每组20例。 方法:在膝关节镜下分别采用RapidLoc与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修复损伤的内侧半月板后角,修复后采用个体化康复计划。 主要观察指标:① RapidLoc组与FastFix组修复效果,判断标准包括:关节疼痛交锁、肿胀、关节间隙压痛、McMurray试验。②两组临床愈合率。③并发症。 结果:各组病例全部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最短6个月,最长14个月。根据临床标准3例失败(RapidLoc2例,FastFix1例)。临床愈合率RapidLoc为90%;FasTFix为95%;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两组病例均未出现修复中血管、神经、肌腱损伤,修复后FastFix组1例感染。 结论:RapidLoc与FasTFix系统虽然固定方式与初始张力不同,但只要修复过程中仔细、修复后康复个性化,半月板修复后均可获得较高的临床愈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盘状半月板是因半月板的宽度和高度异常增大呈盘状而得名。观察正常形态半月板与盘状半月板损伤镜下分型及特点,对比关节镜治疗的术后疗效。 方法:⑴试验对象:选择2001-06/2006-09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膝半月板损伤的患者360例,其中正常半月板损伤组300例,盘状半月板损伤组60例,均为外侧盘状半月板。纳入标准:①术前临床资料完整。②经关节镜下证实。③术后随访资料齐全。④患者对治疗知情同意,并在手术前签订知情同意书。⑵试验方法:关节镜下探查300例正常形态半月板及60例盘状半月板的损伤情况,根据不同损伤类型按术中情况分别予成形术、部分切除、次全切除和全切除。⑶试验评估:随访6个月至2年,按Ikeuchi氏膝关节评价等级评定膝关节的功能。 结果:纳入正常半月板损伤300例及盘状半月板损伤6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正常半月板最多的损伤类型是纵裂占43.7%,放射状裂占30%,水平裂占12.3%,横裂占7.5%,混合裂占6.5%;盘状半月板发现水平裂占68.3%,放射状裂占6.7%,纵裂占3.3%,混合裂占21.7%。②根据镜下确定半月板损伤类型决定手术方式,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300例正常半月板损伤患者中优62例,良190例,可34例,差14例,优良率占85%;60例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中优19例,良34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约占90%。 结论:盘状半月板损伤的类型因其解剖特征和组织学构成与正常形态半月板不同,关节镜下治疗的方法也有区别。  相似文献   

5.
背景:人类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可能会对有积极生物学效应的生长因子产生反应,例如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半月板细胞也可能会成为将来临床基因治疗的有效供体。 目的:拟观察人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对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效应反应。 设计、时间及地点:开放性实验,于2007-10/2008-04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 材料:收集半月板撕裂和盘状半月板患者关节镜手术中切取的半月板组织用于人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培养。 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从人肝细胞cDNA文库中获得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基因,将其克隆入双顺反子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中。将关节镜手术中切取的成人半月板组织,体外进行分离培养。利用阳离子脂质体FuGene6将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转染入人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中。 主要观察指标:转染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检测细胞上清中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分泌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转染后的变化。 结果:基因测序及酶切,聚合酶链反应等均证实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基因的正确克隆,并形成正确的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hIGF-Ⅰ。人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在接种40 h 后贴壁并伸展为成纤维细胞样,三角形或多角形外观。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逐渐增加,在转染后56 h 达到峰值。细胞上清中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蛋白质的浓度变化趋势类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峰值可达22.68 μg/L。蛋白免疫印迹、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证实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蛋白质的存在。转染后部分细胞表型发生变化,增殖加速。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后S期细胞比例增多。 结论:人类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可被阳离子脂质体安全有效地转染,转染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基因可分泌较高水平的生长因子并加速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6.
背景: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的临床疗效和预后均已获证实,但因来源和匹配问题难以推广。课题组应用已取得专利技术的去抗原处理技术,处理猪的半月板,得到了新型生物型半月板。 目的:观察生物型半月板植入山羊膝关节内的组织学变化,探讨生物型半月板重建膝关节半月板的可行性及应用前景。 设计、时间及地点:以山羊为对象的动物实验,于2005-06/2006-06在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选用健康山羊15只,用于半月板移植实验。取新鲜屠宰的完整猪半月板,用于制备生物型半月板。 方法:切除山羊的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将生物型半月板塑形后原位植入羊的膝关节半月板缺失部位。 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术后1,3,6,12个月处死动物,行组织学,扫描电镜及墨汁灌注观察微循环等检测。 结果:所有动物患肢切口均愈合良好,无感染,无死亡。植入半月板与周组织愈合良好,连接紧密。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植入半月板逐渐吸收溶解,植入半月板内出现活的细胞,但术后1年仍有约1/4的组织无活细胞。术后1年墨汁灌注发现,周围组织长入并建立微循环,但仅限于周边约10%的范围(正常山羊约15%)。植入半月板在术后6个月开始逐渐吸收溶解,扫描电镜下可见植入半月板表面逐渐毛糙,部分区域有破裂现象,但术后1年仍保持大体的形态。 结论:生物型半月板植入山羊体内后,无明显排斥反应,植入半月板能与山羊关节囊良好愈合。植入半月板在溶解吸收过程中,宿主自体组织可以长入并建立微循环,植入半月板对山羊的软骨保护作用明显,但仍观察到轻度的软骨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皮肤减张缝合修复颅骨修补术后钛网外露的效果。方法对9例颅骨修补术后钛网外露患者应用皮肤减张缝合方法治疗。结果本组9例患者中,8例小范围钛网外露,未拆除钛网,应用皮肤减张缝合方法修复头皮缺损获得成功,术后随访1~2年,切口愈合良好;1例切口处钛网外露范围较大,拆除钛网后,应用皮肤减张缝合方法缝合切口,考虑皮瓣张力大,未行二次颅骨修补术,随访1年,切口愈合良好。结论应用皮肤减张缝合方法修复小范围钛网外露的方法不需拆除钛网,可避免再次修补或无法修补给病人带来的痛苦,有很大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背景:前交叉韧带切断后可引起膝关节透明软骨的退变,导致骨关节炎的发生,但对外侧半月板的影响目前尚未见文献报道。 目的:观察兔前交叉韧带切断后外侧半月板组织学变化。 设计、时间及地点:同体对照观察,于2007-09/12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动物学部完成。 材料:6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48只,实验初始体质量(2.5±0.3) kg。 方法:48只大白兔双后侧膝关节按简单随机法配对分为实验侧和对照侧造模。实验侧行前交叉韧带切断手术。对照侧显露前交叉韧带但不行切断,行止血及体积分数为3%双氧水、生理盐水交替冲洗后缝合切口。选取造模后第1,3,6,8周为观测时间点,每个时间点随机处死12只。 主要观察指标:对外侧半月板进行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检查。 结果:前交叉韧带切断组外侧半月板第1周即可见退变,随时间延长退变逐渐加重,对照组未见明显退变。半月板纤维软骨退变组织学评分:实验组(第1,3,6,8周)均高于对照组(P < 0.05);实验组第6,8周均高于第1,3周,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实验组第1,3周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 结论:前交叉韧带断裂可引起外侧半月板退变。  相似文献   

9.
摘要 背景:单独应用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无血运区半月板损伤的愈合无明显影响,考虑主要与其在体内易被吸收和降解等有关。近年来Ⅰ型胶原作为生物性载体的应用逐渐增多。 目的:观察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Ⅰ型胶原复合材料修复兔半月板软骨损伤的效果。 方法:选用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6只,首先在兔半月板上造成统一的无血运区损伤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和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Ⅰ型胶原组。术后2,6,12周分批处死实验动物,进行大体形态观察和组织学检查。 结果与结论: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对无血运区损伤愈合无明显影响,但对半月板边缘滑膜中成纤维细胞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Ⅰ型胶原组表现为纤维软骨样组织愈合,但其愈合组织与正常半月板组织仍有差异。结果表明应用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Ⅰ型胶原复合型材料治疗半月板无血运区的损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半月板;软骨;损伤;重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I型胶原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34.006  相似文献   

10.
背景:采用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材料填塞治疗成人低位肛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补片修补小儿肛瘘的可行性以及方法。 方法:将138例肛瘘患儿随机分为2组,用可吸收线将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生物补片固定在直肠黏膜下,A组双层缝合封闭内口,B组不游离、缝合内口。 结果与结论:随访观察6个月,所有病例肛周无红肿,外观无异常,外口硬结消失,内口愈合良好,无肛门狭窄及肛门外形改变。两组在修复后均有部分患儿出现瘘口出流便,但未经特殊处理,症状均自行消失,痊愈。A组术后瘘口漏便患儿人数较B组多(P < 0.01),出现时间较B组早(P < 0.05),但总体愈合时间无差异。说明手术中仅固定补片于内口,而不游离、缝合内口即可达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1.
回顾性分析13例急诊行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血泡样动脉瘤4例,载瘤动脉或瘤颈撕裂6例,复杂大脑中动脉动脉瘤3例。术中对血泡样动脉瘤和撕裂的动脉瘤采用缝合技术重塑载瘤动脉或瘤颈,对复杂大脑中动脉动脉瘤行搭桥术,其中成功夹闭12例,1例术后再出血后死亡。12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1.0±3.7)个月(7~19个月),术后复查头颅CT血管成像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其中2例血管狭窄。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评估预后,恢复良好(Ⅴ~Ⅳ级)10例,恢复较差(Ⅲ级)2例。  相似文献   

12.
背景:半月板损伤是常见的膝关节运动损伤之一,常伴有关节软骨的损伤,其原因是膝关节内环境的紊乱。 目的:评价组织工程半月板在半月板构建中的生物支架材料的性能,以寻求合理的半月板替代物。 方法:以“组织工程;半月板修复;生物材料支架;运动性半月板损伤”为中文关键词,以“tissue engineering, the meniscus repair,biological material scaffold; athletic meniscal injury”为英文关键词,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1994-01/2009-12)和Pubmed数据库(1994-01/2009-12),纳入30篇运动性半月板损伤和组织工程半月板相关的文献。对半月板组织的特征、半月板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来源、组织工程半月板支架材料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以及细胞因子在组织工程半月板构建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与结论:与传统半月板修复相比,组织工程化半月板具有无抗原性,来源不受限制,可按预先设计塑型,具有生命力等许多优点。但是组织工程化半月板仍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和解决,如何模拟体内环境,在体外成功构建半月板组织,如何提高支架材料的应用性,研制具有与正常人体半月板组织相接近的力学性能的支架材料是一个半月板修复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取2012-01—2014-01收治的符合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诊断标准的患者41例,所有患者均行后颅窝减压术及部分扁桃体切除术。术后1个月复查,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评价治疗效果。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患者的症状改善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41例患者中术后1个月复查,恢复良好33例(75.61%),疗效较差10例(24.39%)。39例生存患者中,症状改善优22例,良13例,总有效率为89.74%。术后发热(38~39℃)10例,发热时间1周。随访期间患者并未发生脑脊液漏、颅内感染、脑脊髓蛛网膜炎等重症并发症。结论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患者在诊断中应结合临床症状与影像学辅助。应用后颅窝减压术及部分扁桃体切除术,同时结合人工补片扩大修补硬膜,患者预后较好,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同时减轻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摘要 背景:尽管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已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对术中是否应该使用生物补片仍存在争议。 目的:分析生物补片修补腹腔镜食管裂孔疝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11/2009-06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实施手术的57例食管裂孔疝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单纯膈肌脚缝合+Nissen胃底折叠24例(对照组),单纯膈肌脚缝合+Nissen胃底折叠同时行补片加强33例(实验组)。对比分析使用补片和未使用补片的治疗结果。 结果与结论:术后随访1年,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复发率、患者满意度、症状控制情况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并未增加,同时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也未明显延长(P > 0.05)。短期随访结果说明补片加强修补食管裂孔疝是安全、有效的,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关键词:食管裂孔疝;补片;术后复发;腹腔镜;生物材料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1.03.027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经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后脑脊液漏的病因及特点,分析此类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并预防。方法回顾我科自2008年01月到2018年01月收治桥小脑角区听神经瘤患者相关资料,采用乙状窦后小脑幕下锁孔入路切除肿瘤。术毕严密缝合硬脑膜,修补颅骨并严密缝合肌层,术后局部加压包扎。关注术后切口、鼻腔及外耳道流液情况,明确脑脊液漏者应用加压包扎、腰大池引流及二次修补等方法处理,总结预防及处理脑脊液漏的方法。结果本组手术患者共169例,随访时间1~10年,平均5.4年,共发生脑脊液漏14例(8.28%),其中切口漏11例(6.51%),耳漏2例(1.17%),鼻漏1例(0.59%)。根据不同临床表现针对性处理,切口漏者局部加压包扎后痊愈7例(4.14%),局部处理+腰大池引流后愈合2例(1.17%);上述方法处理后仍有症状者5例(2.96%)最终采用二次手术修补,其中单纯硬脑膜修补3例(2.01%),硬脑膜修补+气房填塞1例(0.59%),硬脑膜修补+内听道修补1例(0.59%)。本组无颅内感染及死亡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锁孔技术在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瘤中应用效果确切,脑脊液漏为其并发症之一,内听道磨除、乳突气房填塞不全及硬脑膜缝合不良可能是其发生的重要原因,术后切口加压包扎、腰大池引流及二次修补手术处理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幕上开颅手术术中硬膜缺损时所采用不同的硬膜修补方法,研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估其临床应用优势。 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由同一术者完成的135例幕上病变手术患者,在修补硬脑膜群缺损时,采用改良硬膜下补丁间断缝合法71例(实验组),同期采用自体骨膜或帽状腱膜连续缝合修补法64例(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手术修补耗时、术后24 h引流量,以及硬膜外积液、皮下积液及术后癫痫发作等并发症发生率,并对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实验组的平均硬膜修补耗时(12 min)较对照组(25 min)短,实验组的术后24 h平均硬膜外引流量(278 mL)高于对照组(245 mL),实验组皮下积液发生率(1.41%)低于对照组(10.94%),实验组术后3个月内癫痫发作率(2.82%)低于对照组(14.0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硬膜外积液发生率(5.63%)高于对照组(4.6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例患者硬膜外积液,无临床症状则无特殊处理,待其自行吸收;8例皮下积液患者均行腰大池引流治愈;10例患者于术后3个月出现癫痫发作,给予正规抗癫痫治疗后症状均控制,并在继续随访观察中。 结论改良硬膜下补丁间断缝合修补法适用于各类开颅手术患者的硬脑膜修补手术,在缩短手术时间、预防术后皮下积液、癫痫发作等相关并发症中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背景:目前尚无理想的材料来替代半月板,半月板移植就成为半月板损伤保留半月板功能较为可行的治疗方法。目前移植半月板的保存方法主要是新鲜半月板、低温保存的半月板和冻干保存的半月板。 目的:观察经不同方法处理后的兔半月板移植后的远期效果差异。 方法:成年新西兰大白兔70只,其中30只作为供体取出半月板。将原有的半月板切除制成半月板缺失模型。随机将大白兔分为4组,每组10只。①半月板缺失组作为对照。②新鲜半月板组移植新鲜半月板。③低温半月板组移植低温保存的半月板。④冻干半月板组移植冻干保存的半月板。30个供体其中10个行新鲜移植,另20个分别行低温保存、冻干保存1周后移植。术后12个月处死兔取标本,进行动物一般观察。半月板大体观察和组织学观察。 结果与结论:移植兔切口均愈合好,无死亡。大体观察:新鲜半月板移植组外形、质地和弹性均接近正常半月板。胫骨平台覆盖好,胫骨平台和股骨髁软骨无额外磨损。低温保存、冻干保存半月板移植组半月板边缘愈合好,但是体积缩小,弹性差。胫骨平台有部分没有半月板覆盖。病理观察:新鲜移植半月板切片显示胶原纤维排列、软骨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分布,均与正常半月板相近,而低温保存、冻干保存半月板移植组的半月板切片显示胶原纤维稀疏,数量较新鲜移植的半月板少。结果表明,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能够成活,并且能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防止膝关节退变。但是以新鲜移植的半月板效果最好。低温保存和冻干保存的半月板术后1年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变和体积缩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脂肪瘤型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手术治疗技巧. 方法 自2003年至2006年,我科共收治33例脂肪瘤型脊髓栓系患者,均在电生理监测下切除脂肪瘤,显微手术分离粘连、松解脊髓,以无损伤不可吸收缝线(Prolene线,5-0)连续缝合硬脊膜,一期行硬脊膜重建;翻转腰背部筋膜行先天性缺损修补与加固. 结果 29例患者切口一期愈合:4例患者出现脂肪坏死导致皮下积液,其中2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经缝合及引流后治愈.随访1~3年,28例患者临床症状有显著改善,5例患者虽无改善亦无神经系统症状加重;复查均无再栓系形成. 结论 脂肪瘤型脊髓栓系综合征早期电生理监测下行栓系松解术,同时行硬脊膜的修补与重建,对于预防术后再栓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开颅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神经肿瘤六病房行择期手术后发生切口愈合不良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占同期择期手术患者的0.6%(22/3667)。根据切口愈合不良的累及范围和有无皮肤缺损进行分组,分别为切口愈合不良但无皮肤缺损组(A1组)、切口愈合不良伴脑脊液漏但无皮肤缺损组(A2组)、切口愈合不良且存在皮肤缺损组(B组)、复杂切口愈合不良伴骨髓炎组(C组)、复杂切口愈合不良伴骨髓炎以及硬膜外积脓或脑脓肿组(D组)。A1和A2组给予探查切口并一期缝合;B组给予切口换药并二期缝合;C组和D组给予清创、去骨瓣后缝合切口。定期通过电话或门诊复查的方式随访患者切口愈合情况。结果22例患者中,A1组7例,A2组7例,B组4例,C组1例,D组3例。22例患者中,D组1例复发颅咽管瘤患者因继发皮下积脓、脑脓肿死亡,余21例患者均完成3~60个月的临床随访。A2组1例经枕下远外侧开颅术后患者脑脊液漏持续2个月,因脑积水在外院行脑室-腹腔分流术。至末次随访,21例患者的切口全部愈合,中位愈合时间为14 d(7~42 d)。结论对开颅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根据切口的累及范围和有无皮肤缺损进行个体化治疗,总体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开颅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神经肿瘤六病房行择期手术后发生切口愈合不良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占同期择期手术患者的0.6%(22/3667)。根据切口愈合不良的累及范围和有无皮肤缺损进行分组,分别为切口愈合不良但无皮肤缺损组(A1组)、切口愈合不良伴脑脊液漏但无皮肤缺损组(A2组)、切口愈合不良且存在皮肤缺损组(B组)、复杂切口愈合不良伴骨髓炎组(C组)、复杂切口愈合不良伴骨髓炎以及硬膜外积脓或脑脓肿组(D组)。A1和A2组给予探查切口并一期缝合;B组给予切口换药并二期缝合;C组和D组给予清创、去骨瓣后缝合切口。定期通过电话或门诊复查的方式随访患者切口愈合情况。结果22例患者中,A1组7例,A2组7例,B组4例,C组1例,D组3例。22例患者中,D组1例复发颅咽管瘤患者因继发皮下积脓、脑脓肿死亡,余21例患者均完成3~60个月的临床随访。A2组1例经枕下远外侧开颅术后患者脑脊液漏持续2个月,因脑积水在外院行脑室-腹腔分流术。至末次随访,21例患者的切口全部愈合,中位愈合时间为14 d(7~42 d)。结论对开颅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根据切口的累及范围和有无皮肤缺损进行个体化治疗,总体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