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总结白血病继发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CT影像表现,提高对IPA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25例白血病继发IPA者,记录其类型、分布、形态、数目、大小及影像特征。结果:25例中,实变型12例:单发斑片3例,多发斑片9例,有实变阴影5例,见支气管气相6例,内并发单发/多发小结节5例;具有出血性肺梗死改变征象15例,为尖端指向肺门,底边位于胸膜的楔形病灶,内可见支气管气相9例,同时见小空洞3例。肿块型7例:单发或多发结节或肿块7例,并发斑片病灶4例,周围见"晕征"5例;内见"空气新月征"2例。混合型6例:同时可见以上两型征象。其他:邻近胸膜显示增厚、粘连8例,2例病灶内见钙化。结论:白血病继发IPA的CT表现多样,结节+"晕征"和/或楔形实变影及支气管气相为具有一定意义的征象,有助于早期诊断,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2.
肺曲霉菌病临床上极为少见,常因人体抵抗力下降,招致感染而致病.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易误诊.1980~1998年,我科收治15例肺曲霉菌病患者,本文对其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期提高诊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X线胸片及CT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CT及X线胸片表现。结果 9例患者X线胸片见"游走性"浸润影。CT显示9例均有中央性囊柱状支气管扩张,累及13个上叶,2个中叶,7个下叶。7例合并支气管黏液栓形成,其中高密度5例。7例伴远端小叶中心结节,3例见"树芽"征。2例合并远端阻塞性炎症。结论游走性渗出影、中央性支气管扩张伴管腔内高密度黏液嵌塞为较特征X线胸片及CT表现,结合临床及血清免疫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曲霉菌病是一种由曲霉菌引起的肺部疾病。该病的发生及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组织学表现取决于宿主的免疫状态和是否存在基础疾病。肺曲霉菌病有4种不同的类型:(1)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2)腐生物曲霉菌病;(3)慢性坏死性曲霉菌病;(4)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本文就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诊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HRCT表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HR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患者的肺部高分辨率CT图像,结果 7例(100%)患者均可见到中心性支气管扩张,共累及28/35个(80%)肺叶和70/126个(55%)肺段;7例(100%)扩张支气管腔内均可见粘波嵌塞,呈指套样、牙膏状改变,其中5例(71%)为稍高密度,1例(14%)可见到钙化;4例(57%)可见肺实变;2例(28%)合并肺叶含气不全;3例(42%)合并肺门淋巴结增大。结论长期哮喘的病人如果HRCT上发现中心性支气管扩张,同时管腔内可见稍高密度的粘液嵌塞或高密度钙化,需考虑ABPA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曲霉菌CT影像表现及与中医发病的相关性,以提高对其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确诊的肺曲霉菌病CT影像资料,结合中医分型配合中药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9例表现为空洞或空腔内圆形或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增强后病灶未见强化;4例表现为散在支气管扩张;2例表现为片状高密度影。经配合中药治疗后患者临床及影像表现均有明显改善。结论:肺曲霉菌在CT上较具特征性,仔细分析能做出良好判断;配合中药治疗可减少副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正>例1.女,36岁,农民,因间断咯血1年于2008年12月就诊。既往体健,无特殊职业史及接触史。X线摄胸片及肺CT检查提示:左上叶前段及舌叶可见2个团块影,边缘模糊,密度不均,其内可见充气的支气管影像,淋巴结不大。先后予多种抗生素治疗无好转,复查肺CT影像无变化,后行经皮肺活组织检查示:肺组织上皮细胞增生,间质急慢性渗出,淋巴细胞广泛  相似文献   

8.
肺曲霉菌病为常见的肺部真菌感染,分为限局性曲霉菌病、入侵性曲霉菌病。其临床表现多类似于肺结核,限局性曲霉菌病常继发于支气管囊肿、支扩或肺结核净化空洞中,胸片或CT显示肺囊状或空洞内软组织球状阴影可随体位变化而活动;入侵性曲霉菌病早期表现呈非特异性,可有"日晕征",当病  相似文献   

9.
《陕西医学杂志》2017,(4):463-466
目的:分析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CT特征表现与疾病预后。方法:对168例疑似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MSCT)检查,以痰培养或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探讨MSCT对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诊断价值,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及预后。结果:168例疑似患者中,最终确诊为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者132例;以痰培养或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MSCT正确诊断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125例,正确排除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31例;MSCT对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诊断准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误诊率及漏诊率分别为92.9%、94.7%、86.1%、96.2%、81.6%、13.9%及5.3%。病灶在左肺26.4%,右肺32.0%,双肺41.6%;肺上叶56.0%,中下叶44.0%;肺外周带70.4%,内中带29.6%。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在MSCT的以结节、晕轮征、空洞最为常见,结节以单侧上肺多发多见,晕轮征以单侧、上肺多发为主,空洞以上肺、多发为主。血液病与非血液病患者在斑片影、团块影以及实变影方面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治疗,结节、晕轮征及空洞等MSCT特征性表现治愈好转组显著少于恶化死亡组(P<0.05或P<0.01)。结论:MSCT能够客观显示肺内病变的部位、数目、形态学特征,对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同时对于治疗过程中病情的监测以及预后评估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肺曲霉菌是为条件性致病菌,在机体免疫力降低时,可引起肺曲霉菌病,甚者引致全身性曲霉菌病。以肺曲霉菌病居多,由于致病菌的类型各异,侵犯部位不同,导致机体反应亦异,我们曾遇1例肺曲霉菌病患者,兹就加以研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Rathke囊肿的CT和MRI特征进行分析,以提高该病的术前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22例Rathke囊肿的CT及MRI资料.结果:22例Rathke囊肿形态呈圆形或类圆形,19例位于鞍内,伴鞍上延伸5例,伴鞍底下陷7例,3例位于鞍上.高度从5~30 mm,多数在10~20 mm.CT平扫呈等密度8例、低密度4例、略高密度1例、混杂密度1例.增强后3例病灶无强化,3例可见囊壁的强化.MRI平扫时,,T1WI呈低信号2例、等信号3例、稍高信号5例,高信号8例、混杂信号3例;T2WI呈高信号6例,稍高信号3例、混杂信号7例.增强14例看到囊壁的轻度或部分强化.结论:Rathke囊肿GT、MRI影像表现多样,与临床病史及其它检查相结合,可提高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螺旋CT与MRI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飞鹤  杨柳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99-100,142
目的探讨螺旋CT与MRI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及肺栓塞的CT及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0月~2010年12月收治并经临床确诊为肺栓塞的患者40例的资料.全部患者均行螺旋CT及MRI动脉造影检查,均经DSA诊断确诊,分析比较两种影像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螺旋CT肺动脉造影显示肺动脉血栓39例(97.5%),主要的表现为肺动脉充盈缺损,远端血管不显影,检出各级动脉及分支血管栓子69处;MRI动脉血管造影显示肺动脉血栓35例(87.5%),主要显示肺动脉腔内充盈缺损,远端信号消失,检出各级动脉血管及分支栓子共58处;DSA检查确诊40例患者均为肺栓塞,各级血管栓子72处。以DSA为标准,CT与MRI肺动脉栓塞诊断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栓子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肺栓塞的准确性及栓子的检出率均优于核磁检查,可作为DSA检查之前首要的无创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小脑梗塞CT和MRI表现,探讨CT和MRI对小脑梗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小脑梗塞的CT和MRI图像进行回顾分析。结果CT和MRI不同程度显示了小脑梗塞的影像学改变,各有其特点,且与病程长短和病灶大小有关。结论MRI的影像学价值较CT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 CT 和 MRI 在早期腔隙性脑梗塞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6年2月在该院进行住院治疗的早期腔隙性脑梗塞45例患者做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头颅 CT 和 MRI 检查,观察病灶的部位、大小和数目。比较阳性检出率。结果:45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中,CT 诊断基底节病灶17个,内囊病灶11个,顶叶病灶8个,额叶病灶5个,脑干病灶3个,丘脑病灶2个,小脑病灶1个。影响特点均呈小片状低密度影,直径为0.6~1.5 cm。MRI 诊断基底节病灶66个,内囊病灶49个,顶叶病灶37个,额叶病灶25个,脑干病灶13个,丘脑病灶8个,小脑病灶5个。病灶在 T1WI 上呈稍低信号,在 T2WI 上呈高信号,在抑脂相上呈现高信号。病灶直径为0.2~1.4 cm。CT 的检出率明显低于 MRI(P <0.05)。结论:CT和 MRI 在对腔隙性脑梗塞的诊断上应用均较广泛,CT 对早期病灶检出率较低,但价格低廉,检查时间短,MRI 检出率高,但价格昂贵,临床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严重免疫缺陷病人肺曲菌病胸部CT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2010年8月本院25例经病理和临床诊断肺曲霉菌病且非严重免疫缺陷患者的影像资料,胸部CT表现和特点。结果影像学表现多样化,其中12例为伴"空气新月征"或空洞的结节样病变,6例为局限的或多发的不规则软组织阴影,实变及磨玻璃改变6例,2例两肺呈播散性病灶,11例病灶及周围散在钙化影。结论非免疫缺陷病人肺曲菌病CT影像以局限或多发的不规则结节影周边伴磨玻璃或斑片样渗出以及"空气新月征"或空洞多见,影像学诊断需与炎症、肿瘤、结核相鉴别,确诊依靠肺活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脉络膜裂蛛网膜囊肿的CT、MRI表现.方法回顾分析经CT和MRI 诊断为脉络膜裂蛛网膜囊肿的患者18例,CT轴位扫描12例,冠状扫描3例,其中增强扫描8例.MR I进一步检查6例,直接MRI检查3例.结果18例病灶均发生于脉络膜裂区 ,右侧12例,左侧6例,均为单侧.直径为9~20mm,呈圆形或椭圆形,CT值5~20HU,增强扫描均无强化,与环池相连9例,灶周无水肿.结论CT和MRI均可检出脉络膜裂蛛网膜囊肿,但在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MRI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17.
颅内脂肪瘤CT与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颅内脂肪瘤CT与MRI的特征性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对12例颅内脂肪瘤临床资料及CT,MRI扫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行CT扫描.其CT特征性表现为均匀一致脂肪密度影,边缘清楚,3例伴有钙化,周围无水肿;4例行MRI扫描,其MRI特征性表现在T1及T2加权像均表现为高信号,在STIR序列表现为均匀一致的低信号。结论 CT和MRI对颅内脂肪瘤均能明确定位、定性诊断;MRI在颅内脂肪瘤定性诊断上较CT更好。  相似文献   

18.
CT及MRI诊断异位脑膜瘤6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孟美娟  王锦玲  宦怡  陈福权  王枫  卢连军 《医学争鸣》2002,23(19):1790-1792
目的:探讨CT及MRI在鼻窦、中耳异位脑膜瘤术前的诊断价值。方法:我科1981/2001年收治鼻窦脑膜瘤5例,中耳脑膜瘤1例,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鼻窦脑膜瘤术前CT和/或X线检查均为鼻窦内高密度或低密度影,窦腔呈膨胀性改变,经术后病理确诊。1例中耳脑膜瘤CT显示硬化型乳突,不除外胆脂瘤,术后2次行颅脑CT扫描未见异常,MRI检查见小脑角占位病变,包绕颈内动、静脉,侵犯岩尖、海绵窦、中耳,下达颈部,经开颅手术证实,确诊为颅颈交通性脑膜瘤。结论:CT诊断脑膜瘤的优势是可明确显示钙化,可直接显示肿瘤引起的骨质破坏范围;MRI对软组织有很好的分辨率,可多方位显示病变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解剖关系。确诊最终依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9.
CT和MRI诊断食管血管瘤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 ,男性 3 0岁 ,反复发作性刺激性干咳 ,无痰伴喉部不适 1年 ,近 1个月加重 ,并出现进粗食时有吞咽困难。查体未发现异常。纤维支气管镜见气管上段后壁有一外压性凸起 ,气管粘膜正常。食管吞钡摄片和食管纤维内镜检查未见食道粘膜异常。  CT表现 :食管上段入口处 ,相当于颈 6椎体平面见类圆形软组织块影与食管相连 ,肿块约 1 9cm× 2 8cm ,CT值 2 9Hu ,边缘光滑 ,分界清楚 ,肿块向前突向气管 ,致气管后壁前移。MRI示食管肿块T1WI与食管壁呈等信号 ,T2WI块内见半弧形高信号 ,与周围分界清楚。手术所见 :肿块约 1 2…  相似文献   

20.
21例自发性桥脑出血的临床、CT及MR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桥脑出血的临床、CT、MRI表现,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近7a我院经CT(或)MRI证实的桥脑出血21例,结合其临床、CT、MRI特点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21例中高血压脑出血17例(81%);桥脑出血临床表现取决于桥脑出血的不同部位,CT、MRI可准确定位。结论:高血压为本病的主要病因,MRI是诊断本病的最佳检查手段。桥脑出血的预后与有无意识障碍、出血部位、出血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