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隆起糜烂病变与胃络瘀阻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隆起糜烂性胃炎诊断者198例,辨证由2人进行,胃镜诊断由同一人完成。结果:胃络瘀阻型分别与脾胃湿热型、脾虚气滞型和肝胃不和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慢性胃炎有隆起糜烂,是中医辨证多为胃络瘀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微观辩证的可行性.[方法]CAG患者70例,按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将之分为五型.分析CAG中医证型与其胃黏膜相、病理组织学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CAG患者:①如证属胃阴不足,其黏膜萎缩程度多属重度;肠上皮化生现象较为普遍.②脾胃虚弱型较为常见,但其黏膜的萎缩程度多较轻.③内镜下见胆汁反流者,临床证型多为肝胃不和型.④内镜下见糜烂者,大多证属脾胃湿热型.[结论]CAG的证型与胃黏膜才镜下表现和病理组织学改变之间的确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3.
慢性胃炎的内镜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慢性胃炎的内镜诊断及分型、分级标准,为临床规范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1,081例内镜诊断为慢性胃炎的患者按内镜表现红斑、糜烂、萎缩、出血进行分型.结果 浅表性胃炎608例.占56.2%;糜烂性胃炎337例,占31.2%;出血性胃炎82例,占7.6%;萎缩性胃炎54例,占5.0%.结论 慢性胃炎内镜分型分级标准使慢性胃炎的内镜诊断规范,对临床诊治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细胞核DNA含量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的中医各证型中的变化,探索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以更好地协助指导中医药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方法:选取14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采用Feulgen染色、病理图像定量分析细胞核DNA含量。结果:(1)DNA含量随异型增生程度的加重逐渐增加,且轻、中、重度异型增生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2)DNA含量在各证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且胃络瘀血型胃阴不足型脾胃虚弱型脾胃湿热型肝胃不和型。结论:(1)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的中医辨证分型有其一定的分子生物学基础。(2)轻、中、重度异型增生均有癌变的可能,且随着异型增生程度的加重癌变的可能性逐渐增大。(3)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的中医证型在病情上存在一定的轻重递进关系,具体表现为胃络瘀血型胃阴不足型脾胃虚弱型脾胃湿热型肝胃不和型。(4)检测DNA含量可作为活检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的诊断、分级和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并能协助指导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细胞核DNA含量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的中医各证型中的变化,探索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以期更好地协助指导中医药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材料与方法:选取14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采用Feulgen染色、病理图像定量分析细胞核DNA含量。结果:1.DNA含量随异型增生程度的加重逐渐增加,且轻、中、重度异型增生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2.DNA含量在各证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且胃络瘀血型>胃阴不足型>脾胃虚弱型>脾胃湿热型>肝胃不和型。结论:1.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的中医辨证分型有其一定的分子生物学基础。2. 轻、中、重度异型增生均有癌变的可能,且随着异型增生程度的加重癌变的可能性逐渐增大。3.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的中医证型在病情上存在一定的轻重递进关系,具体表现为胃络瘀血型﹥胃阴不足型﹥脾胃虚弱型﹥脾胃湿热型﹥肝胃不和型。4. 检测DNA含量可作为活检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的诊断、分级和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并能协助指导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p53、CerbB-2表达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的中医各证型中的变化,探讨各证型之间在病理组织学及分子生物学水平上有无差异,探索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方法:选取14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采用Feulgen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患者胃黏膜组织中p53、CerbB-2的表达情况。结果:(1)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轻度异型增生即有癌基因的阳性表达,且轻、中、重度异型增生的p53阳性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CerbB-2在轻、重度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2)p53、CerbB-2阳性表达率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的中医各证型间呈显著性差异(P0.05),且阳性表达率均存在胃络瘀血型胃阴不足型脾胃虚弱型脾胃湿热型肝胃不和型的递进关系。结论:(1)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的中医辨证分型有其一定的病理组织学及分子生物学基础。(2)轻、中、重度异型增生均有癌变的可能,且随着异型增生程度的加重癌变的可能性逐渐增大。(3)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的中医证型在病情严重程度上存在一定的轻重递进关系,具体表现为胃络瘀血型胃阴不足型脾胃虚弱型脾胃湿热型肝胃不和型。(4)检测p53、CerbB-2的表达可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的诊断、分级和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并能协助指导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诊断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5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析。结果:病理诊断为轻度慢性萎缩胃炎989例中,中医辨证分型属脾胃虚寒型311例,肝郁化热型227例,脾胃湿热型309例,胃阴亏虚型142例;中度慢性萎缩性胃炎407例中,中医辨证分型属胃阴亏虚型285例,瘀血停滞型122例;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104例,中医辨证分型全属瘀血停滞型104例。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医证型各有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8.
内镜诊断279例胆汁反流性胃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我院胃镜检查中发现胆汁反流性胃炎高发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 我院自2005年2月至2007年4月共进行胃镜检查703例,均用PENTAX 2930K型电子胃镜作检查,胆汁反流性胃炎诊断:内镜下可见有胆汁从十二指肠反流入胃腔(安静状态下)胃黏液湖呈黄色或黄绿色胆汁样,黏膜上有胆汁淤斑,黏膜充血、水肿、变脆或糜烂.结果 内镜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279例(39.7%).结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病因主要与胆囊疾病、胃排空障碍有关,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糜烂程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按悉尼胃炎新分类法分析8900例慢性胃炎的病理与纤维内镜的特点。方法 采用内镜和HE与幽门螺杆菌染色检查8900例慢性胃炎内镜及病理形态的分布情况。结果 8900例慢性胃炎的病理组织学类型:以幽门螺杆菌性胃炎5785例最多见(65.00%),其他依次为炎症性胃炎1107例(12.44%)、肠化性胃炎1010例(11.35%)、活动性胃炎712例(8.00%)、萎缩性胃炎286例(3.21%)。内镜下形态:充血渗出性胃炎5999例为最多见(67.40%),其他依次为隆起糜烂性胃炎838例(9.42%)、出血性胃炎712例(8.00%)、萎缩性胃炎623例(7.00%)、平坦糜烂性胃炎618例(6.99%)、返流性胃炎89例(1.00%)、皱襞增生性胃炎21例(O.24%)。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关系密切。治疗HP感染对于预防与治疗慢性胃炎具有重要意义。悉尼胃炎新分类是一种较实用和理想的一种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运用中医辨证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根据中医辨证分为肝胃不和、湿浊中阻、气郁痰热、脾胃虚弱四型,根据辨证分别给与不同方药,对照组34例采用奥美拉唑治疗。结果:治疗组46例临床痊愈8例,显效20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9.13%;对照组34例临床痊愈4例,显效10例,有效1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3.5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辨证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1.
胃黏膜隆起糜烂胃小凹分类及其临床病理价值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放大内镜下胃黏膜隆起糜烂胃小凹的形态学分类及其临床病理价值。方法应用Olympus GIF-Q24OZ型电子放大内镜结合美蓝染色,对151例胃炎伴隆起糜烂的患者进行胃黏膜细微结构形态学观察,将糜烂胃黏膜小凹的形态改变分为:A型(圆点状)、B型(短小棒状)、C型(稀疏而粗大的线状)、D型(斑块状)、E型(绒毛状)及F型(小凹结构模糊不清、消失)6型,并与放大观察部位活检所得组织的病理组织学改变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A、B2型胃小凹主要见于正常胃黏膜,而C、D、E和F4型分别见于活动性、萎缩性、肠上皮化生及轻、中度异型增生的胃黏膜,其特征性改变与慢性炎症程度具有明显正相关,亦代表着胃黏膜病变的不同阶段,而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主要见于D、E和F型。放大内镜对胃黏膜隆起糜烂萎缩性、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镜下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83.51%、79.41%及87.50%。结论6种胃小凹形态与其病理组织学存在明显相关性,在放大内镜结合黏膜染色下准确识别胃小凹的形态,将有助于对萎缩、肠化生及异型增生等胃黏膜病变的镜下诊断。  相似文献   

12.
史凡 《临床荟萃》2007,22(14):1012-1013
疣状胃炎是一种内镜下具有特征性改变的胃黏膜病变,在慢性胃炎悉尼分类中被称为隆起糜烂性胃炎[1],而充血渗出性胃炎在内镜下呈斑点状充血。选择本院门诊与住院患者,对疣状胃炎与充血渗出性胃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病理关系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我院2004年5月至2006年9月胃镜下诊断疣状胃炎232例,男163例,女69例,男女之比2.36∶1,年龄21~75岁,平均(52.16±13.12)岁。疣状胃炎、充血渗出性胃炎的内镜诊断标准:疣状胃炎是一种特征性胃炎,可单独发生或并发于其他胃病,其形态学特点为胃黏膜上有脐状隆起病变,…  相似文献   

13.
反流性食管炎9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与伴发病关系和诊治要点。方法:复习我院2003-01/2006-12间经胃镜诊断的98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表现和胃镜资料。结果:反流性食管炎的伴发病有慢性浅表性胃炎46例,食管裂孔疝4例,十二指肠炎6例,十二指肠溃疡8例,出血糜烂性胃炎1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14例。内镜表现为A级、B级为82例(83.67%),其中A级36例(36.73%),B级46例(46.94%);C级、D级16例(16.33%),其中C级10例(10.20%),D级6例(6.12%)。胃镜表现为C、D级的反流性食管炎,主要见于十二指肠炎、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糜烂性胃炎和慢性浅表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结论:反流性食管炎胃镜多表现为A、B级,多伴有胃十二指肠疾病。  相似文献   

14.
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病,约30%患者在内镜下可见食管黏膜糜烂、溃疡、狭窄等病变,称反流性食管炎及Barrett’s食管。但约70%左右的患者内镜下可无食管黏膜损坏的表现,称为内镜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或非糜烂性反流病,典型症状为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合并慢性胆囊炎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分析313例反流性食管炎合并慢性胆囊炎患者的一般资料、症状、危险因素及胃镜下食道炎分级。结果反流性食管炎合并慢性胆囊炎患者中医证型由高到低为肝郁脾虚、寒热错杂、肝郁胃热、气滞痰阻、肝胃不和、气滞血瘀、肝脾湿热、肝胆湿热、肝胃阴虚。精神因素患者多见肝郁脾虚、肝胃不和证,高脂辛辣饮食、饮酒患者多见肝胃郁热、肝脾湿热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反流性食管炎合并慢性胆囊炎患者中医证型主要为肝郁脾虚型,虚实夹杂,以虚为主,临床诊疗中注意疏肝解郁补脾,同时注意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胆囊炎与萎缩性胃炎相关性。方法:应用^99mTc—EHIDA核素十二指肠胃反流显相检查的方法,分析98例萎缩性胃炎患者胆汁反流发生率。结果:98例萎缩性胃炎患者,发生十二指肠胃反流46例,发生率为46.9%,其中伴有慢性胆囊炎46例,发生十二指肠胃反流34例,发生率73.9%,发生率高,与不伴有胆囊疾病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萎缩性胃炎常伴有胆汁反流,尤其是伴有胆囊疾病者胆汁反流发生率高,慢性胆囊炎与萎缩性胃炎有一定相关性,HP感染对十二指肠胃反流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内镜下见黏膜糜烂、溃疡等炎症改变称反流性食管炎(RI),内镜下无反流性食管炎表现称为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  相似文献   

18.
袁岸龙  李光曙  陶进勇  寇继光 《临床医学》2010,30(12):20-22,F0004
目的了解孝感市胃镜下上消化道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院自2007年7月1日至2008年6月30日行胃镜检查的57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登记患者就诊时间、姓名、性别、年龄、内镜诊断、病理诊断,并结合临床表现进行诊断。结果行胃镜检查人群年龄30~60岁者占总人数的73.9%,41~50岁占总人数的27.7%;3月份做胃镜检查的人数最多,1、2月份最少;第二季度就诊人数最多,第一季度就诊人数最少。胃镜下最常见的五种上消化道疾病依次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和反流性食管炎。十二指肠溃疡与胃溃疡发病率之比为2.8∶1。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均男性多见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息肉女性多见于男性,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糜烂性胃炎、出血性胃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糜烂性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好发于青壮年;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胃息肉好发于中老年;胃癌好发于60岁以上人群。胃溃疡最常见于胃窦,其次是胃角,贲门-胃底最少见。胃癌最常见于胃窦,其次是胃体,幽门管最少见。结论 30~60岁的壮年是孝感市胃镜检查的主要人群,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和反流性食管炎常见。年青男性好发十二指肠溃疡,中老年男性好发胃溃疡和反流性食管炎,中老年女性好发胃息肉,60岁以上人群好发胃癌。  相似文献   

19.
<正>急性糜烂性胃炎也称出血性胃炎、急性胃黏膜病变,在胃镜下可见胃黏膜糜烂和出血。组织学上通常可见胃黏膜急性炎症。其常见的病因有应激、NSAIDs的应用、酒精、创伤和物理因素、十二指肠-胃反流及胃黏膜血液循环障碍等[1]。由于急性糜烂性胃炎常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对患者生命构成严重威胁,因此一旦确诊必须给予规范治疗。奥美拉唑(omeprazole)作为一种防治消化性溃疡和胃食管反流病(GERD)等疾病的  相似文献   

20.
74例疣状胃炎临床及内镜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74例疣状胃炎临床及内镜观察湖南长沙铁路医院(410001)凌芝兰,肖莲萍疣状胃炎是一种慢性有特征病理形态变化的胃炎,又称胃阿弗他溃疡、痘疹样及脐样糜烂等。目前按悉尼胃炎新分类[1],属于隆起糜烂型胃炎。现将我院1988~1990年800例内镜观察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