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阴道顶端悬吊术在子宫全切术中的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阴道顶端悬吊术阻止术后阴道残端脱垂的优越性。方法:120例需进行子宫全切术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加阴道顶端悬吊术组68例(以下简称悬吊组)和传统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组52例(以下简称传统组),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阴道湿度及更年期症状的出现等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但悬吊组术后阴道长度与传统组术后阴道长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悬吊组术后性生活质量明显好于传统组(P<0.01)。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加阴道顶端悬吊术能极大改变传统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弊端,简单有效地阻止阴道残端脱垂,提高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比较因子宫脱垂分别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加骶棘韧带悬吊术(SSLF)两组手术后的效果,评价骶棘韧带悬吊术在预防因子宫脱垂而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顶端脱垂的作用.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比较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组与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加骶棘韧带悬吊术组术后解剖学恢复、主观症状的改善、性生活状况以及骶棘韧带悬吊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加骶棘韧带悬吊术组的C点距离(-7.5±0.5)、阴道长度(8.9±1.3)均明显较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组长(-3.1±0.2,3.4±0.8);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加骶棘韧带悬吊术组盆底功能障碍问卷评分(28.6±6.5)较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组显著降低(56.7±8.4),t=23.410,P<0.05;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加骶棘韧带悬吊术组性生活质量问卷评分(97.2±8.9)较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组则显著升高(70.6±9.5),t=12.212,P<0.05.结论 骶棘韧带悬吊术可预防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后的阴道顶端脱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非脱垂子宫切除术。其中28例经阴道子宫切除、33例经腹腔镜子宫切除、37例经腹子宫切除,术前术后情况,包括年龄、产次、盆腔手术史、子宫大小以及术后子宫重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输血情况、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等。结果 23例经阴道子宫切除无1例中专开腹,无术中并发症发生。3组比较,切除子宫重量无统计学意义;经阴道子宫切除组在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总费用方面优于其他两组:住院时间经阴道组与经腹腔镜组相近,均优于开腹组。结论 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可行、创伤小、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子宫悬吊术与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5例子宫脱垂患者按自愿选择的手术方式分为2组,29例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子宫悬吊术(腹腔镜组),26例患者行阴道前后壁修补术(阴道修补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与阴道修补组比较,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留置尿管时间短、排气早、住院时间短(P<0.05).腹腔镜组治愈率[86.2% (25/29)]高于阴道修补组[61.5% (16/26),x2=4.3965,P=0.0360],两组无一例手术失败,术后无一例并发症发生,而两组各复发1例,为Ⅰ度子宫脱垂,患者咳嗽、弯腰以及腹压增加时症状更明显.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悬吊术治愈子宫脱垂优于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方法,而临床总有疗效率相似.腹腔镜治疗对患者损伤小,组织修复快,且手术风险低,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及适应证,有利提高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5.
梁锋 《中国卫生产业》2014,(16):134-135
目的:探讨经阴道全子宫全阴道切除术治疗Ⅲ度子宫脱垂合并阴道膨出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Ⅲ度子宫脱垂合并阴道膨出患者48例,随患者意愿分为改良组和研究组各24例,研究组给予采用经阴道全子宫全阴道切除术治疗,改良组采用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联合修补术治疗,观察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不良反应及治疗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研究组手术时间(67.65±5.68)min、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4.37±4.35)h及住院时间(7.26±1.97)均低于改良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术后未见并发症及失败患者发生率0.00%,明显低于改良组发生率29.17%,P〈0.05。结论经阴道全子宫全阴道切除术符合微创概念,且疗效确切,但应根据患者实际需求选择,避免盲目最求手术疗效忽视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阴道骶棘韧带悬吊固定术治疗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穹窿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西安市第四医院妇科2009年2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5例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穹窿脱垂的患者进行了经阴道骶棘韧带悬吊固定术,分析其临床疗效,并进行每3个月一次的随访观察。结果所有患者进行该术式治疗均成功,无一例发生术中、术后出血或脏器损伤。15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术后无一例复发,术后平均随访10个月,主观治愈率(术后患者无任何自觉症状)和客观治愈率[盆腔器管脱垂定量分期法(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tation,POP-Q)分期为0期]均为100%。结论对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穹窿脱垂患者施行经阴道骶棘韧带悬吊固定术矫治阴道穹窿脱垂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经阴道非脱垂子宫切除术(LAVH)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2007年2月-2010年10月间78例需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分为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组(LAVH组,40例)和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组(TVH,38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与TVH组比较,LAVH组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发热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VH是较为理想的子宫切除术方式,较单纯经阴道子宫切除具有易掌握、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尤其适用于既往有盆腔手术史、暴露困难的患者和阴式手术经验相对少的医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阴道顶端韧带悬吊对预防以中盆腔缺陷为主的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POP-Q分期0-I度需行全子宫切除的患者80例,分悬吊组和传统组各40例。悬吊组在子宫切除后,将阴道顶端悬吊在骶、圆韧带断端上,传统组不悬吊。术后6月、1年、3年对两组POP-Q指示点位置变化及生活质量随访并分析。结果 POP-Q指示点位置:术后6月及1年,两组较术前变化不大。术后3年,悬吊组C、Aa、Ba三点位置无明显变化,传统组则下移,C点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Ap、Bp点两组均无明显变化;生活质量问卷评分:术后6月两组无明显变化,术后1年及3年,悬吊组轻微增高,传统组明显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明显脱垂的子宫全切术患者,将阴道顶端悬吊在骶、圆韧带断端的技术方式,对预防以中盆腔缺陷为主的器官脱垂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脱垂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子宫脱垂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阴式子宫切除术(组1)、阴式子宫切除术+阴道残端高位骶韧带悬吊术(组2)、腹腔镜全子宫切除+阴道残端高位骶韧带联合圆韧带悬吊术(组3),对比分析3组一般临床特征、手术情况、生活质量、性生活质量以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3组患者在年龄、孕产次、阴道分娩次数、体质指数、POP-Q分期、合并阴道壁脱垂情况、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随访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1的手术时间及手术费用明显少于组2及组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1中的所有患者在行阴式子宫切除的同时均行阴道壁修补术,组2中有87.9%及组3中有66.0%的患者需同时行阴道壁修补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2、组3的阴道深度均明显长于组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2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组1及组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3组患者术后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PFIQ-7)评分均低于术前,且组2、组3术后的评分明显低于组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3组术后性生活质量问卷(PISQ-12)评分均高于术前,以组3改善最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过程中组2、组3复发率分别为6.9%,6.0%,低于组1的15.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1)。结论对于子宫脱垂患者,相比于传统阴式子宫切除术,采用阴式子宫切除联合阴道残端高位骶韧带悬吊术及腹腔镜子宫切除+高位骶韧带联合圆韧带悬吊术治疗效果显著,其中腹腔镜子宫切除+高位骶韧带联合圆韧带悬吊术具有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阴道残端固定术在子宫脱垂手术后预防阴道穹窿脱垂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2002-2005年间60例子宫脱垂病人子宫切除术时运用子宫圆韧带悬吊和子宫骶韧带固定行阴道残端固定术。结果60例病人均顺利完成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及阴道前壁或/和后壁修补术、尿道修补术,并行阴道残端固定术。平均手术时间(45±20)min,平均失血量(50±20)ml,随诊6~24个月,47例治愈,8例有效。结论子宫圆韧带悬吊和子宫骶韧带固定阴道残端固定术在治疗子宫脱垂手术中是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