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口腔按摩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促进作用。方法:将6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给予预防感染、肠外营养、小剂量金双歧、鼻饲等基础支持治疗,试验组外加口腔按摩及非营养性吸吮。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早产儿在喂养不耐受、平均留置胃管时间、经口喂养起始时间、3周后体重情况等方面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础支持治疗上,对早产儿及时实施口腔按摩联合非营养性吸吮等辅助方法,在提高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吸吮能力中有明显促进作用,能加快其口腔功能发育的成熟,使其早期建立正常的吸吮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口腔感觉运动刺激疗法协同非营养性吸吮对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吸吮吞咽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90例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随机分成A组、B组、C组各30例。A组采用非营养性吸吮,B组采用口腔感觉运动刺激疗法,C组采用口腔感觉运动刺激疗法协同非营养性吸吮。观察并记录两组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时间、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间、留置胃管时间、静脉营养时间、住院天数。结果:C组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时间、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间、留置胃管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均短于A组(P<0.05),B组以上方面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以上方面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感觉运动刺激疗法协同非营养性吸吮可以改善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吸吮吞咽功能障碍,使之尽快达到经口喂养,早期出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口腔刺激和非营养性吸吮单独使用和联合使用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表现的影响。方法按照简单随机化分组的方法,将12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4组,其中非营养性吸吮组28例,在管饲喂养期间,喂养前、喂养后各给予安慰奶嘴吸吮5 min,7~8次/d;口腔刺激组29例,在管饲喂养前15 min进行12 min的口腔刺激,1次/d;非营养性吸吮和口腔刺激联合使用组33例,在管饲喂养之前15 min进行12 min的口腔刺激和3 min的非营养性吸吮,1次/d;对照组32例,接受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喂养护理常规。记录4组早产儿从开始经口喂养过渡到完全经口喂养所需要的时间,并对4组早产儿的喂养表现进行测定。结果非营养性吸吮组、口腔刺激组和两者联合使用组从管饲喂养过渡到完全经口喂养所需要的过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经口喂养时,非营养性吸吮组、口腔刺激组和两者联合使用组之间喂养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P0.05);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两者联合使用组早产儿喂养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经口喂养时,两者联合使用组的喂养成效和摄入奶量比高于对照组,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4组早产儿的喂养成效和摄入奶量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运动干预能够缩短早产儿从开始经口喂养过渡到完全经口喂养所需要的时间,能够增加喂养效率,非营养性吸吮和口腔刺激联合使用有助于喂养成效和摄入奶量比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口腔按摩应用于经口喂养困难早产儿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0年4月本科室收治的72例经口喂养困难早产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早产儿给予鼻饲奶液,并做好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腔按摩,观察两组早产儿由鼻饲到完全经口喂养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睡眠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早产儿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间较对照组短,恢复到出生体质量时间较对照组早,睡眠时间较对照组长,喂养不耐受及口腔感染例数较对照组少,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经口喂养困难早产儿采取口腔按摩治疗能明显改善早产儿吸吮吞咽功能,缩短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方法:将出生胎龄≤34周符合入选标准的早产儿81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42例和对照组39例。干预组实施非营养性吸吮、口腔按摩刺激、口腔支持运动,对照组仅实施非营养性吸吮,比较两组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时间、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时间、经口喂养阶段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3周后体质量及住院天数。结果:干预组患儿开始经口喂养时间、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时间、3周后体质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患儿开始经口喂养阶段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及住院天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按摩和口腔支持运动能促进早产儿吸吮能力的发育,尽快达到完全经口喂养,缩短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6.
选取收治的喂养不耐受早产儿5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及鼻饲喂养,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多潘立酮混悬液鼻饲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观察两组患儿呕吐、胃潴留、腹胀、便秘等症状消失时间,喂养不耐受症状消失时间及达到完全经胃喂养时间。观察组患儿呕吐、胃潴留、腹胀、便秘等症状消失时间、喂养不耐受症状消失时间及达到完全经胃喂养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多潘立酮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防治早产儿安全、可靠,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妈妈的声音(MV)联合非营养性吸吮(NNS)对早产儿喂养进程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0月新生儿科住院早产儿60例,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妈妈的声音联合非营养性吸吮(NNS+MV)组。对照组早产儿给予常规护理措施;NNS+MV组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在每次喂奶前给予早产儿统一规格、型号的已严格消毒的安抚奶嘴进行吸吮,每天8次,每次5 min;在给予安抚奶嘴非营养性吸吮的同时播放妈妈的声音录音。妈妈的声音刺激是将录音笔放在距早产儿头部15~20 cm处,以30~40分贝的音量播放,干预持续2周。记录并比较两组早产儿由管饲喂养达到完全经口喂养的时间,喂养成效。[结果]NNS+MV组早产儿胃管留置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开始经口喂养时,NNS+MV组的喂养成效高于对照组(P0.05);达到完全经口喂养的时间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妈妈的声音联合非营养性吸吮能有效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缩短胃管留置时间,在新生儿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间歇泵奶加非营养性吸吮与常规鼻饲早产儿的喂养效果。方法:将10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间歇泵奶加非营养性吸吮组与常规鼻饲组,每组50例,用同一种配方奶喂养,记录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情况、胃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结果:间歇泵奶加非营养性吸吮喂养不耐受明显低于常规鼻饲组(P<0.01),平均住院与胃管留置时间明显低于常规鼻饲组(P<0.05)。结论:间歇泵奶加非营养性吸吮喂养比常规鼻饲喂养出现喂养不耐受少,可锻炼其吸吮能力,减少住院天数,而且安全、方便、可行。  相似文献   

9.
李云辉 《当代护士》2008,(12):37-38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对改善早产儿胃肠道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将40例经口胃管喂养的早产儿,根据是否辅以非营养性吸吮,随机分为单纯口胃管组和非营养性吸吮组,用同一种配方乳喂养,记录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口胃管留置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非营养性吸吮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减少,口胃管留置时间缩短,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5)。结论早产儿口胃管喂养期间辅以非营养性吸吮是一种适宜的辅助喂养方法,有助于提高早产儿喂养耐受性,促进早产儿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非营养性吸吮(NNS)和口腔刺激(OS)单用或联合应用在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困难中的效果和优劣.方法 选择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76例经口喂养困难早产儿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措施分为4组:非营养性吸吮组(NNS组)、口腔刺激组(OS组)、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口腔刺激组(NNS+OS组)和对照组.结果 ①各干预组喂养过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NS+OS组喂养过渡时间同NNS组和OS组比较均缩短,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各干预组开始经口喂养和完全经口喂养时的喂养效率、摄入奶量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NS和OS的联合组上述指标高于NNS和OS单用组,但各干预组上述指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喂养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NNS组、OS组和NNS联合OS组喂养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NS联合OS更有利于缩短鼻饲喂养向经口喂养的过渡时间、提高喂养效率和摄入奶量比,且并未增加喂养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产儿喂养困难应用抚触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的早产儿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抚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抚触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比较两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率、口腔感染率、喂养良好率、禁食时间、彻底经口进食母乳胎龄时间及经胃、口营养时间。结果观察组喂养不耐受率、口腔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P 0. 05),喂养良好率优于对照组(P 0. 05),禁食时间、彻底经口进食母乳胎龄时间与经胃、口营养时间短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采用抚触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可明显改善早产儿喂养效果,减少喂养不耐受率,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初乳口腔免疫疗法联合口腔刺激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早产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口腔刺激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初乳口腔免疫疗法干预。比较两组早产儿留置胃管时间、过渡时间、经口喂养时间、喂养耐受情况。结果观察组留置胃管时间、过渡时间短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开始经口喂养时间、完全经口喂养时间早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早产儿喂养耐受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初乳口腔免疫疗法联合口腔刺激干预可有效促进完全经口喂养,提高早产儿喂养速率,不影响喂养耐受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口腔干预运动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入住我院NICU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一组43例、观察二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一组采用15 min Fucile法口腔按摩联合非营养性吸吮的方法;观察二组采用5 min Lessen法口腔按摩联合非营养性吸吮的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喂养护理及非营养性吸吮。观察比较三组患儿的喂养表现(喂养成效、摄入奶量比)、喂养进程(开始喂养时胎龄、完全经口喂养时胎龄、从干预到全经口喂养所需的时间)及体重增长情况(开始干预时体质量、完全经口喂养时体质量、出院时体质量)等。结果观察一组、观察二组喂养成效、摄入奶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一组、观察二组完全经口喂养时胎龄及从干预到全经口喂养所需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一组、观察二组在完全经口喂养时体质量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一组、观察二组与对照组早产儿呕吐发生率、感染发生率、血氧饱和度<85%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ucile法及Lessen法两种口腔干预方法均能有效提高早产儿吸吮技能,临床效果相当,但Lessen法操作简单,耗时少,更适合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间歇泵奶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观察组实施间歇泵奶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实施常规鼻饲。观察两组患儿喂养耐受情况、住院时间、胃管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喂养不耐受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平均住院时间及胃管留置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实施间歇泵奶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可锻炼吸吮能力,促进胃肠成熟,可提高喂养耐受性,帮助患儿尽快过渡到经口喂养,从而缩短胃管喂养时间及住院日。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胃肠道影响,以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将60例早产儿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分别予以直接胃管推注喂养并非营养性吸吮,重力胃管喂养并非营养性吸吮。记录早产儿出生时体重,生后3d与7d体重变化,餐后呕吐及餐前腹胀情况。结果重力胃管喂养并非营养性吸吮组患儿生后3d与7d体重下降,呕吐与腹胀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O.05)。结论重力胃管喂养并非营养性吸吮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口腔肌肉抚触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在喂养困难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4例喂养困难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行常规基础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口腔肌肉抚触联合非营养性吸吮,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喂养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其进行3个月的随访,了解患儿体重及奶量增加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2.69%,高于对照组的63.46%(P0.05);观察组患儿腹胀消失时间、留置胃管时间及经口喂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54%,低于对照组的44.23%(P0.05);经3个月随访,观察组患儿体重及奶量增加量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喂养困难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口腔肌肉抚触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有利于提高疗效,且具有较高安全性,有效促进患儿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口腔按摩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组间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将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医院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92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非营养性吸吮+口腔按摩护理。比较两组早产儿喂养效果、生长发育情况、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和家长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早产儿生长发育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体质量高于对照组,头围、身长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胃管留置时间、全胃肠营养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4.35%)低于对照组(2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满意度中操作技术、沟通态度、喂养方式、喂养效果、护理安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口腔按摩护理能够提升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效果,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有助于早产儿生长发育,促进家长满意度提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四磨汤联合非营养性吸吮辅助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液体治疗,进食后取头高足低右侧卧位;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行四磨汤联合非营养性吸吮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呕吐停止、腹胀消失、胃潴留改善时间及干预7 d的体重增加量。结果:干预组患儿呕吐停止、腹胀消失、胃潴留改善时间及干预7 d的体重增加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磨汤联合非营养性吸吮辅助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7年9月入住中山市博爱医院新生儿科的60例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早产儿治疗和护理及非营养性吸吮、口腔按摩及运动等干预措施,同时按照《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喂养建议》实施经口喂养;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干预,并采用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对患儿经口喂养能力进行评估后经口喂养。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经口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奶量不增或减少、呕吐、腹胀、胃潴留等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可以指导医护人员正确评估并帮助早产儿尽早安全的经口喂养,降低早产儿经口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听触视前庭多维感官刺激在早产儿经口喂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2月入住我院的早产儿88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4例。对照组接受早产儿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经口喂养前先提供听触视前庭多维感官刺激干预。并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干预后经口喂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经口喂养过渡时间、鼻胃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出院时体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早产儿经口喂养护理中引入听触视前庭多维感官刺激干预,可显著提升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缩短经口喂养过渡时间、鼻胃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促进体质量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