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等速训练结合康复手法松解对创伤后肘关节僵直(PTES)患者的肘关节活动度、关节功能及周围肌肉力量恢复的影响。 方法 将50例PTE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康复手法松解,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等速训练(包括等速持续被动运动训练和等速肌力训练两部分)。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治疗后),对2组患者分别采用肘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评定、Mayo肘关节功能评定及等速肌力测试训练系统对肘关节的伸肌和屈肌的峰力矩值(PT)、峰力矩与体重比值(PT/BW)进行测试评定。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肘关节AROM分别为(110.94±12.38)°和(86.71±10.42)°,其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89.33±10.40)分和(72.46±11.96)分,较组内治疗前[(48.51±11.65)°和(47.92±10.87)°及(45.83±13.24)和(44.99±12.78)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肘关节伸肌群的PT和PT/BW值分别为(33.21±8.52)N·M和(106.08±24.15)%及(20.09±6.38)N·M和(83.53±21.23)%,而肘关节屈肌群的PT和PT/BW值分别为(41.94±6.75)N·M和(121.33±19.27)%及(32.49±7.08)N·M和(106.86±16.26)%,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上述各项指标改善幅度均较对照组更为显著,且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等速训练结合康复手法松解治疗PTES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并对恢复患者肘关节功能和增强肘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8):1464-1465
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接受治疗的100例肱骨下段骨折内固定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安排系统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Mayo评分和优良率情况,评估治疗效果,对两组患者患者的肘关节活动功能进行观察比较。结果随访一年,观察组患者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89.4±12.3和优良率8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Mayo评分78.9±11.4和优良率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肘关节伸、屈,肘关节前臂旋后和旋前活动度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肱骨下段骨折内固定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治疗,促进恢复肱骨下段骨折内固定术后肘关节功能,可以提高Mayo评分,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可调式肘关节固定器在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将31例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7例采用关节松动术加关节活动度训练,并在训练后应用可调式肘关节固定器固定关节于最大关节活动度2 h;对照组14例采用关节松动术加关节活动度训练.2个月后2组患者进行肘关节关节活动范围(ROM)评定和Mayo肘关节评分.结果 治疗组Mayo肘关节评分、ROM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可调式肘关节固定器在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中可以尽快恢复肢体功能,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可调式肘关节固定器在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将31例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7例采用关节松动术加关节活动度训练,并在训练后应用可调式肘关节固定器固定关节于最大关节活动度2 h;对照组14例采用关节松动术加关节活动度训练.2个月后2组患者进行肘关节关节活动范围(ROM)评定和Mayo肘关节评分.结果 治疗组Mayo肘关节评分、ROM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可调式肘关节固定器在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中可以尽快恢复肢体功能,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等速运动训练结合Maitland手法对创伤性膝关节僵直患者关节功能及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创伤性膝关节僵直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研究组行等速运动训练及Maitland手法治疗,对照组行Maitland手法治疗,2组患者同时配合常规运动疗法及消肿止痛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患者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膝关节活动度(ROM)评定,采用HSS指数评定及等速肌力测试系统评定膝关节伸屈肌的峰力矩值(PT)、峰力矩与体重比值(PT/BW)。结果:治疗后研究组VAS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下降;治疗后2组屈曲度、伸直度、屈伸弧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且研究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伸屈肌群PT、PT/BW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且研究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HSS指数均明显升高(P<0.05),且研究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等速运动训练结合Maitland手法对创伤性膝关节僵直的疗效明显,可以很好地减轻疼痛,提高关节活动度,增强膝关节周围肌群力量,从而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和延迟康复护理在复杂肘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郑州第七人民医院于2014年2月至2017年6月间收治的100例行复杂肘关节骨折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0例予以延迟康复护理,研究组50例予以早期综合康复护理。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肘关节活动表(ROM)以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结果研究组临床优良率(98.00%)较对照组(84.00%)显著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肘关节ROM各指标均显著大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前肘关节功能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肘关节功能各维度评分均显著升高,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在复杂肘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中应用可显著提高患者肘关节活动度,有利于肘关节功能恢复,疗效很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铰链式外固定架治疗肘关节僵直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将30例应用外固定架治疗的肘关节僵直患者归为治疗组,另随机选取30例单纯给予松解术治疗的肘关节僵直患者归为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首先给予术前教育;术后3~14 d,应用外固定架对其肘关节进行控制,白天控制其处于伸肘位,夜间则控制其处于屈肘位;术后2~4周,嘱患者主动运动肘关节,增加关节活动范围(ROM);术后5~8周,采用Thera-Band训练带(弹力治疗带)进行肌力增强练习,拆除外固定架后给予强化关节ROM及肌力训练。经过10周治疗后,分别采用肘关节屈伸ROM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表对2组患者疗效进行评定。结果2组患者肘关节屈伸ROM及Mayo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后还发现,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肘关节屈伸ROM及Mayo评分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铰链式外固定架治疗肘关节僵直具有显著疗效,手术前、后的系统康复干预也是促进关节功能恢复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术松解联合单臂铰链式外固定架治疗对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月就诊120例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行单纯松解术治疗,观察组(n=60)行手术松解联合单臂铰链式外固定架治疗,比较2组的手术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肘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且观察组患者肘关节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采用手术松解联合单臂铰链式外固定架方式对肘关节僵硬患者实施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肘关节功能及活动度。  相似文献   

9.
背景:创伤性关节炎一旦发生,关节的退变过程将不可避免。在中度以下的肘关节僵硬临床治疗中,传统肘关节僵硬松解是其首选修复方法。但是,在极重度肘关节僵硬患者临床治疗中的疗效存在着诸多的争议,其矛盾焦点在于传统肘关节僵硬松解实施后关节面的损伤。
  目的:观察切开松解联合铰链式外固定支架对极重度肘关节僵硬患者的修复效果。
  方法:选取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骨三科2012年5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52例极重度肘关节僵硬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知情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肘关节僵硬松解方案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切开松解联合铰链式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变化情况。
  结果与结论:研究组患者通过采用切开松解联合铰链式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术后功能评定优良率为96%,肘关节屈伸活动度为(117.5±20.5)°,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为(88.5±11.5)分;与对照组77%、(93.5±18.5)°、(76.5±9.5)分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提示切开松解联合铰链式外固定支架能够显著改善极重度肘关节僵硬患者的肘关节功能,且利于术后康复锻炼活动开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可调式肘关节固定器在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康复中的作用。 方法将31例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7例采用关节松动术加关节活动度训练,并在训练后应用可调式肘关节固定器固定关节于最大关节活动度2 h;对照组14例采用关节松动术加关节活动度训练。2个月后2组患者进行肘关节关节活动范围(ROM)评定和Mayo肘关节评分。 结果治疗组Mayo肘关节评分、ROM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可调式肘关节固定器在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中可以尽快恢复肢体功能,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肘关节内骨折术后患者应用等速运动训练进行早期系统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30例肘关节内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随机选取15例于术后应用等速运动训练进行系统康复治疗,术后第4—5天,开始在无痛范围内行患肘等速持续被动运动,每天30min;术后第7—10天时,每天加做10—20min等速肌力训练;术后第12—14天,上午行30min等速持续被动运动改善关节活动度,下午行30min等速肌力训练,每周4d,2周1个疗程,共训练3个疗程。随机选取15例为对照组,术后在医师指导下行功能康复训练,术后第4—5天,在无痛范围内用手法行患肘被动活动,每天30min;术后第7—10天,加做10—20min渐进性阻力训练,术后第12—14天,上午行30min肘关节松动术,下午行30min渐进性阻力训练,每周4d,2周1疗程,共训练3个疗程,最终术后第6个月13例获得随访。结果:28例患者获得第6个月的随访;两组患者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明显增加(P<0.05)和肘关节屈、伸、旋前及旋后活动度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第4周、第8周,等速组Mayo评分及肘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6个月,两组康复治疗有效率均为100%;等速康复治疗组患者均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骨折不愈合、废用性骨质疏松的征象。结论:肘关节内骨折术后患者应用等速运动装置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肘关节功能,加快康复进程;等速测试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可以提供客观、准确数据以供制定更合理、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模式;等速训练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对肢体功能恢复很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联合关节松解治疗肘关节僵硬的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肘关节僵硬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蜡疗、上肢持续被动训练、冷疗及药物治疗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及关节松解治疗。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通用量角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对2组患者肘关节活动度(ROM)、疼痛程度及关节功能等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肘关节ROM[分别为(94.7±19.9)°和(84.6±17.9)°]、疼痛VAS评分[分别为(3.8±1.4)分和(4.5±1.1)分]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80.2±13.5)和(72.8±12.1)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上述指标结果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联合关节松解治疗能显著改善肘关节僵硬患者关节功能,缓解疼痛,对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创伤性肘关节僵硬患者行肘后改良S型切口手术松解配合术中手法松解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创伤性肘关节僵硬患者30例,均行肘后改良S型切口手术松解配合术中手法松解治疗,随访12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参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术前关节功能优1例、良14例、中8例、差7例,优良率为50.0%;术后关节功能优14例、良10例、中4例、差2例,优良率为80.0%: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术后患肘伸屈活动较之于术前平均增加46°,最大屈伸度为109.1°,最大伸展度为12.0°。术后未见皮肤坏死、活动性疼痛、伤口感染以及肘关节不稳事件。结论:创伤性肘关节僵硬患者行肘后改良S型切口手术松解配合术中手法松解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铰链式外固定架治疗肘关节僵直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将30例应用外固定架治疗的肘关节僵直患者归为治疗组,另随机选取30例单纯给予松解术治疗的肘关节僵直患者归为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首先给予术前教育;术后3-14d,应用外固定架对其肘关节进行控制,白天控制其处于伸肘位,夜间则控制其处于屈肘位;术后2-4周,嘱患者主动运动肘关节,增加关节活动范围(ROM);术后5-8周,采用Tera-Band训练带(弹力治疗带)进行肌力增强练习,拆除外固定架后给予强化关节ROM及肌力训练,经过10周治疗后,分别采用肘关节屈伸ROM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表对2组患者疗效进行评定。结果2组患者肘关节屈伸ROM及Mayo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后还发现,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肘关节屈伸ROM及Mayo评分间差异具有显著疗效,手术前,后的系统康复干预也是促进关节功能恢复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低声压级次声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9例创伤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次声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4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关节松动技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低声压级次声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肘关节活动度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前次声组治疗组与对照组Mayo评分及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6周后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4.212,P0.05)。治疗后,两组Mayo评分及关节活动度,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低声压级次声能明显提高肘关节运动功能,改善肘关节活动范围,减轻疼痛,其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对肢体功能恢复很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等速肌力训练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ULMRMBC)患者患肢肌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23例ULMRMB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对照组61例给予抗阻力训练,观察组62例给予等速肌力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患肢运动功能、患肢肌力指标。结果观察组肩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上肢功能评定量表(DASH)评分低于对照组,上肢淋巴流量大于对照组,双上臂周径差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患肢肌力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0 1)。结论等速肌力训练能够使肌肉获得最大限度的负荷、增加关节腔滑液,减轻上肢淋巴水肿,增强患者运动功能及肌肉力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系统康复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对患者临床疗效及睡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福州市第二医院康复科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的老年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实施早期系统康复治疗。于随访1年后比较2组肘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状况及睡眠质量比较。结果:观察组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肘关节屈曲度高于对照组,肘关节伸直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PSQ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系统康复治疗可增强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肘关节功能、提高睡眠质量并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活血止痛散熏洗配合功能锻炼防治肘关节创伤性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22例肘关节创伤性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例)和对照组(10例),治疗组采用我院自制的活血止痛散熏洗配合功能锻炼;对照组只采用功能锻炼,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肘关节的活动范围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肘关节活动度、Mayor评分及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止痛散熏洗配合肘关节功能锻炼可明显改善肘关节的创伤性功能障碍,减轻后遗症的发生,且效果优于采用单独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联合松解术、中药熏洗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手法松解术(每天治疗2次)及中药熏洗治疗(每天治疗1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玻璃酸钠肘关节腔内注射,每周治疗1次。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分别检测2组患者肘关节活动度(ROM),并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对2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肘关节ROM、Mayo评分(除对照组Mayo稳定性评分外)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肘关节ROM[(102.9±10.0)°]、Mayo疼痛评分[(40.1±7.1)分]、日常生活功能评分[(21.1±3.8)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联合松解术、中药熏洗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缓解疼痛,改善肘关节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冲击波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在杭州市富阳中医骨伤医院康复科收治的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80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配至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软组织松解、关节松动术、关节连续被动运动和冷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后采用冲击波疗法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两组患者每天训练1次,每周5 d,持续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肘关节主动活动度(active range of motion, AROM)、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结果 经过8周治疗,两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AROM、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好转(P <0.001),治疗组在治疗后的VAS评分、AROM、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改善值均优于对照组(P <0.05,P <0.001,P <0.001),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不适症状。结论 冲击波配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可以有效缓解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的疼痛,改善肘关节的功能,并提高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