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治未病"过程中采用中医药调理脾胃的作用进行探究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某院中医内科门诊的600例"治未病"案例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实验数据显示,在"治未病"过程中采用中医药调理脾胃能够取得较为优良的治疗效果。结论在"治未病"过程中采用中医药调理脾胃,其治疗方式便捷、治疗成本更低,治疗效果突出,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洪宋贞  朱华宇  林毅 《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4):4099-4100
"未病"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后经历代医家的发挥,使其有了更丰富的含义."治未病"的基本内容可归纳为: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其中"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是中医预防理论的精髓.  相似文献   

3.
中医"治未病"思想源远流长,对临床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陈进春主任医师长期从事痹病的临床研究,非常重视"治未病"思想在痹病防治中应用,形成了较为系统的防治体系.该文分别从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愈后防复三个方面介绍了其"治未病"思想在痹病中的应用经验.指出如能充分应用"治未病"思想,不仅可提高痹病的疗效,而且可有效降低痹病的发病率、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人类生命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需求的日益强烈,以及对疾病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的认识到对于疾病消极被动的单纯治疗是对医学主体功能的削弱与颠倒。早在两千年前,祖国医学巨著《黄帝内经》[1]中提出了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的"治未病"理论。只有"治未病"才是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所谓"治未病",一是"未病先防",即强调预防疾病的重要性;二是"既病防变",即要求对疾  相似文献   

5.
<正>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首次明确提出"治未病"这一概念并奠定了"治未病"的理论基础以来,历代医家从不同的角度发展并实践了"治未病的理论,使得"治未病"理论的内涵更为丰富、外延不断扩大,其研究范畴涉及健康人群、亚健康状态人群及疾病人群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既病防传、病瘥防复等,成为中医养生医学特色及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医学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治疗疾病,更重要的是让人不生病",这与两千多年前中医学提出的"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防患于未然的"治未病"思想不谋而合.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瘥后防复3个层面的含义.未病先防是指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做好各方面的预防,以防止疾病的发生.既病防变,是指疾病已经发生,则应力求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疾病的发展和转变.瘥后防复,是指疾病痊愈后继续巩固疗效,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7.
中医"治未病"理论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愈后防复三个方面为冠心病的全程防治提供了具体的思路和方法,对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介入术后再狭窄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未病先防是指改善冠心病易患人群的危险因素以预防冠心病的发生,主要包括饮食、运动和情绪调摄以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调理易患体质,冠心病的易患体质主要包括痰湿体质、瘀血体质和湿热体质,通过调理易患体质可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而减少冠心病的发生;既病防变主要为稳定斑块,痰瘀互结是斑块形成的基本病机,热毒内蕴影响斑块的稳定性,中药化痰活血抑制斑块进展,清热解毒防止斑块破裂,联合应用以稳定斑块;愈后防复主要为预防介入术后再狭窄,冠心病介入术后正气未复,瘀血内停是冠心病复发的基本病机,中药补益正气、活血化瘀合用以固本培元、调通脉道以预防术后再狭窄。  相似文献   

8.
从《内经》"治未病"论述急危病防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治未病”理论肇始于《内经》,发展于张仲景,体现在临床上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防其复发等几个方面理论内涵,这是中医一大优势。但长期以来,人们把“治未病”局限于预防范畴,其实既病防变,治疗疾病于未传之时是临床上治疗疾病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特别在对危急重患者抢救时,防治  相似文献   

9.
"治未病"包括防病于未发、防微杜渐、已病防变三方面;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阴阳失调"是发生的基础,是一个由微至著的过程,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特点;"治未病"在医学模式、理论特点和诊疗方法上,对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防治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理论在腰痹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将住院治疗的70例腰痹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35例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应用中医"治未病"理论,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结果:观察组疾病相关知识全部掌握比例高于对照组,其止痛时间、肌力恢复时间、正常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未病"理论应用于腰痹患者健康教育中,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理解,加快机体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经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上工治未病"."治未病"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学术思想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作为多年的临床工作者,深感其重要性.近几年我们运用养阴血的法则,对产后病的治疗、康复、预防、保健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简述于下.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更好地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和发展,运用中医治未病的理论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3方面对脑卒中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病人及家属对中医保健知识、脑卒中防治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普遍认为以治未病理论的观点进行健康指导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郑萍  陈雪莲 《全科护理》2011,(5):459-460
为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更好地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和发展,运用中医治未病的理论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3方面对脑卒中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病人及家属对中医保健知识、脑卒中防治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普遍认为以治未病理论的观点进行健康指导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陈树芬 《全科护理》2010,(12):1088-1089
“医学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治疗疾病,更重要的是让人不生病”,这与两千多年前中医学提出的“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防患于未然的“治未病”思想不谋而合。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瘥后防复3个层面的含义。未病先防是指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做好各方面的预防,以防止疾病的发生。既病防变,是指疾病已经发生,则应力求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疾病的发展和转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治未病”理论在膝骨关节炎防治中的应用,为该理论更好的应用于膝骨关节炎的防治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通过临床观察及文献收集,并结合“治未病”理论的基本概念,将“治未病”理念在膝骨关节炎防治中的应用进行总结。结果 “治未病”理论可追溯到汉以前,对中医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在发展过程中,形成“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治疗理念,对防治膝骨关节炎具有重大作用。结论 将“治未病”理论运用于膝骨关节炎的临床防治中,以“未病养骨为主、防病于先;已病养治结合,防其传变;愈后加强养护,防其复发”为指导原则,对于将防治膝骨关节炎融入日常生活中,推进“大健康”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治未病”健康教育的做法和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巨晓霞 《中国疗养医学》2010,19(10):932-933
<正>为探索构建以"治未病"为核心的现代康复疗养保健体系,我院在2008年成立了"治未病"中心,并依托该中心,积极探索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为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治未病"理念在颈椎病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收治住院的127例颈椎病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病人均实施系统化全程护理干预,观察组病人的护理实践中,更加强化了"治未病"理念,强调未病先防,既病早治,病后防复,从心理调适、预防保健、功能锻炼等方面进行护理。[结果]两组病人在VAS测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消炎镇痛类药物使用以及经本科治疗症情未改善不得不转其他科行手术治疗人数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和P0.01),护理服务满意度提高。[结论]将"治未病"理论应用于颈椎病病人的护理中,及时干预高危人群,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对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防控病情发展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洛丽 《当代护士》2014,(6):179-180
总结了中医“治未病”理论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体会,主要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的内容。认为中医“治未病”理论应用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可指导护士前瞻性思维,有助于提高临床护士安全防范意识和主动服务能力,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品质,为患者营造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19.
1 治未病含义 “治未病”首见于《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素问·刺热篇》云:“肝热病者左颊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其含义主要是指未病先防的预防保健思想。《内经》在总结前人养生防病经验的同时,注意吸收古代哲学中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的先进思想,初步莫定了“治未病”学说的理论基础。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提出了既病防变的“治未病”思想,如张仲景《金匮要略》:“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又如叶天士“先安未受邪之地,恐其陷入易耳。”将“治未病”思想提……  相似文献   

20.
陈永灿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12):1098-1099
近年来,学术界对中医治未病话题的讨论颇多,主要有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变.该文认为,治未病本是预防疾病,而治疗中的防变之法,是中医治未病的引伸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