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综合医院医务人员幸福感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了解综合医院医务人员幸福感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综合幸福问卷对江西省综合医院390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医务人员的幸福指数(6.30±1.19)分;男女幸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已婚幸福指数(6.30±1.19)高于未婚(6.29±1.20)分(P<0.05);高级职称幸福指数(5.61±2.04)低于初级职称(6.45±1.07)、中级职称(6.37±0.89)(P<0.05);硕士以上学历幸福指数(6.90±0.84)高于本科学历幸福指数(6.21±1.27)、专科及以下学历(6.31±1.05)(P<0.05);休闲时间越多,幸福指数越高;工作压力越大,幸福指数越低。结论 医务人员幸福感受多种因素制约,关注医务人员幸福感,解决影响医务人员幸福感的突出问题是构建和谐医院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关注医务人员幸福感水平,为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情感和工作效率,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和队伍稳定性提供参考。方法便利选取汉川市9所乡镇卫生院和市内3所二甲卫生院,应用问卷调查法对332名医务人员进行工作幸福感调查。结果医务人员幸福感9因子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负性情感、健康关注、友好关系、自我价值、利他行为、生命活力、人格成长、正性情感、生活满意。结论为提高医务人员幸福感,建议从医务人员的待遇、排班安排、自身素质培养和医患关系等方面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医务人员幸福指数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幸福指数提出对策建议。方法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为例,整群抽取2013年-2015年共计852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深入了解医务人员幸福指数影响因素。结果当前,医务人员幸福指数处于中等水平,对医务人员幸福指数影响较大的因素主要是薪酬福利、工作负担/压力和工作环境,应从提升薪酬福利、减轻工作压力、加强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等方面提高医务人员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医务人员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队伍稳定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汉川市12家一、二级医院,应用问卷调查法对350名医务人员进行工作幸福感调查。结果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有健康状况(标准化回归系数Sβ=0.213)、职称(Sβ=0.204)、压力应对(Sβ=0.150)、性别(Sβ=0.135)和兴趣爱好(Sβ=0.135)。结论影响汉川市医务人员幸福感的因素按作用大小依次是健康状况、职称、压力应对、性别和兴趣爱好。  相似文献   

5.
医务人员吸烟问题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吸烟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对健康危害最为严重的医学问题之一 ,鉴于医务人员在医疗卫生工作过程中的特殊身份和职责 ,在医务人员中开展全面有效的控烟工作已刻不容缓 ,全文旨在为医务人员中开展控烟工作提供参考。1 材料与方法1.1 整群抽样法  2 0 0 2年 3月对上海市徐汇区卫生局所属全部 5家二级医院、8家一级医院所有在职医务人员 (指医生、医政管理人员、护士 ,不含院内后勤人员 )以口头询问的方式进行是否为吸烟者的确定 ,对确定为吸烟 (最近 3个月每天吸烟一支或以上 ) ,随即进行问卷调查 ,确定吸烟者4 73人 ,发放调查问卷 4 73份 ,回收…  相似文献   

6.
医务人员针刺伤调查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 探讨针剌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控制措施,为针刺伤流行病学研究提供相关资料.方法根据发生针刺伤人员的工龄、类别、发生地点、操作环节、工作量及暴露源分布等设计医务人员针刺伤登记表,对2005年1月-2007年12月医院报告登记的155例次针刺伤(125名医务人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刺伤的高危因素是工作年资低、对针刺伤危害认识不足、针头回套、针头裸露和工作忙乱.结论加强全员培训、及时处置使用后的针头、避免针头裸露、禁止针头回套、合理调配人员等措施控制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提高医护人员预防控制意识,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 对2007年1月-2008年12月22名职业暴露的医护人员进行监测,对其发生职业暴露的物品、暴露过程、处理、随访等进行分析.结果 职业暴露发生率:护士14名、占63.63%.医师4名、占18.18%,实习生3名、占13.64%,工人1名、占4.55%;操作者刺伤自己10名,占45.45%,配合或被其他操作者刺伤1名,占4.55%,患者躁动引起5名,占22.73%,收集或处置医疗废物1名.占4.55%,其他原因5名,占22.73%;由于熟练掌握发生职业暴露后的紧急处理措施,无一例感染者发生.结论 有严格的规章制度、规范操作行为、加强职业安全培训、加强锐器及医疗废物的管理、改善工作环境等是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与分析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现状,讨论降低锐器伤发生的对策.方法 采用北京协和医院“医疗锐器伤登记表”,对浙江某综合性医院434名临床医务人员2011年5月锐器伤发生情况进行现况调查.结果 2011年5月该院共有46名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其中护士发生锐器伤人数最多,占71.74%,麻醉医师发生率最高,为62.50%,各类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率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工龄≤5、5~l0、>10年发生率分别为16.80%、7.41%、8.46%;经统计学检验,工龄≤5年与工龄5~10年、工龄≤5年与工龄>10年锐器伤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士及麻醉医师是锐器伤发生的高危人群;工龄低、自我防护意识不强、对锐器伤危害认识不足、任务繁重为锐器伤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需加强教育培训、加大防护投入、健全法律法规,降低锐器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压力也称应激,是机体的一种反应模式,当刺激事件打破了机体的平衡和负荷能力,或者超出了个体能力所及的时候,就会体现为压力〔1〕。过高的压力会对个体的心理、生理、行为产生不良影响。医护人员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肩负着救死扶伤的职责,承担着繁重的医疗工作,面临着各种医疗风险,被普遍认为是一个充满压力的行业〔2〕。了解医护人员的压力状况及原因,可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保障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0.
<正>医务人员因其职业特殊性,亚健康状态人员较多,平衡膳食是保证健康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医务人员的身体素质、提高健康水平,我们对新乡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医务人员的膳食营养做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医务人员整体防护能力的调查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目的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强化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提高整体防护能力,避免医院交叉感染. 方法抽取120名自愿者问卷调查有关防护、隔离、消毒灭菌知识及实践跟踪观察. 结果护士职业防护认知行为高于医生和其他医技人员,3组人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医务人员自我防护实施障碍的主要原因有防护用品缺乏、防护方式和流程知晓率低、防护用品配戴影响操作等. 结论提高医院整体防护能力,应重视医疗职业安全教育,加强医院防护基础建设,推行标准化的防护管理,规范防护流程和强化督导干预措施的严格落实.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医院》2016,(1):110-113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工作敬业度现状和特征,为医疗机构管理者提供员工管理对策建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方式,通过问卷面对面调查了284位医务人员,以收集工作敬业度现状信息。结果医务人员敬业度平均得分49.35分(满分60分,得分率82.25%)。敬业行为前三位依次是仔细叮嘱病人相关注意事项、自觉严格遵守医疗操作规范、及时反思医疗失误并担责任;得分最低是医务人员热爱目前工作并对之感到满意。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月收入及不同机构规模间医务人员敬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从事不同专业、专业职称、所在机构类型方面工作敬业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前医务人员工作敬业度总体较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偏低,个人情绪对工作敬业度存在一定影响;不同背景下医务人员敬业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医护人员洗手情况调查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 认识手卫生制度对医院感染控制的影响,探讨有效的手卫生执行措施.方法 随机抽取258名医务人员,调查其洗手情况,同时对医院执行手卫生制度前(2004-2005年)、后(2006-2007年)的医院感染率作比较.结果 医务人员洗手率低,进行一般操作前及进出Ⅱ类病区时洗手率仅为35.02%~49.42%,洗手合格率仪为54.17%;而执行手卫生制度后本院医院感染率下降达30.00%.结论 手卫生制度是防止医院感染最重要的措施之一,而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普遍不强,应从制定规范、加强监督及完善相应配套设施去保障医务人员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医院工作人员利器损伤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目的了解医院工作人员职业暴露损伤情况,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北京丰台区36所医院工作人员3年内利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医院工作人员利器伤现象非常普遍,利器伤发生率占调查人群的72.13%,在职业分布上护士的利器伤发生率最高,占81.49%,医生占60.05%,医院废物收集人员占20.00%;利器伤发生率较高的科室为手术室和外科,分别为88.32%和82.49%。结论为保护医护人员健康,职业暴露管理应纳人各级医疗机构的议事日程,给予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5.
重症监护病房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医务人员操作前、后及出病房前手卫生的执行情况.方法 采用过程监测的方法 .结果 操作前、后手卫生执行率分别为54.55%、47.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侵人性操作前、后的手卫生执行率分别为68.75%和66.67%;侵入性操作前后医师手卫生情况与护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卫生时采用流动水洗手60.52%,使用快速手消毒剂39.47%;护士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情况好于医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亟待提高,除加强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加强督导外,医院应当加强专项资金的投入,加强手卫生的硬件建设,从而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乡镇卫生院与卫生室医护人员的总体幸福感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240名贵州省余庆县乡镇基层医护工作者进行调查测评,并运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医护人员总体幸福感在性别和类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称和不同学历层次的医护人员总体幸福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师和护士的"焦虑"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高学历和较低学历医护人员的"精力"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农合推进的背景下,管理者应当重视医护人员的总体幸福感及其相关因素,探讨对策提高医护人员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7.
医务人员手部卫生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通过对医务人员手部卫生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寻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通过问卷并结合现场观察手卫生过程和采样的方法对医务人员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洗手频率、洗手方法、干手方法、影响手卫生执行的相关因素、手卫生知识的知晓情况、洗手前后手的带菌情况等。结果有89.5%的医务人员接受过手卫生知识的培训,有97.6%的医务人员认为洗手可以减少医院感染,有1.1%的医务人员认为手卫生对临床治疗结果无影响;洗手前手部细菌总数平均为54.327 CFU/cm2,但洗手后手部带菌量明显减少,手部细菌总数平均为8.520 CFU/cm2(P0.001);无菌操作组洗手前后手部细菌总数均低于总体水平(P0.05),其余组与总体间洗手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护士掌握正确洗手方法和洗手合格率明显高于医师(P0.01)。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存在着不重视手卫生和不规范洗手问题,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因手接触而引起的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临床医务人员手部卫生状况调查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对临床医务人员的手部卫生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寻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330名临床医务人员的手部卫生现状进行调查.结果 医务人员洗手前手部带菌量平均值为(161.16±8.93)CFU/cm2,洗手后为(15.82±6.91)CFU/cm2,洗手后手部带菌量明显减少(t=5.27,P<0.001);护士在护理、无菌操作前后的洗手率分别为48.51%、73.50%,明显高于医生的25.78%、16.41%(分别比较为:χ2=14.95、P<0.005;χ2=94.19、P<0.005).结论 改善医务人员手部卫生行为势在必行,亟需加强培养教育,强化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  相似文献   

19.
两所军队总医院医学人才群体结构现状调查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目的:探索军队医学人才群体结构的演化趋势与优化途径。方法:调查法、逻辑演绎法。结果:两所军队总医院医学人才群体结构现状呈现出:年龄结构以40岁以下为主体;主峰岁段为31~40岁;学历结构为本科学历为主体;职称结构以中级职称为主体;成果奖项得主以本科生与研究生为主体学历群;年龄高峰区依次在41~45,51~55两个年龄段;高层次成果集中在51~55岁段的高职称群;个体学历以单学历为主体。结论:军队医学人才群体结构演化趋势是年龄结构趋向年轻化;职称结构趋向科学化、合理化;学历结构趋向高层化;个体学历结构趋向复合化;成就结构趋向高学历化、高职称化、个性化、年轻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4月45名血源性职业暴露医务人员进行汇总分析。结果职业暴露高危人群是护士和实习护士,占75.6%;30岁以下医务人员占82.2%;暴露地点主要在病房,占64.4%,以外科病区为主;暴露源以乙肝、丙肝、梅毒为主,占89.3%;单一暴露源占66.7%,两种及以上暴露源占22.2%。暴露类型主要是锐器伤,占93.3%;锐器伤以注射针头、输液针头为主,占76.2%,护士注射后回套针帽、输液后拨针、分离针头、抽血后拨针为高危环节,占64.4%;培训是降低职业暴露风险和规范管理的重要手段。结论加强重点人群、重点科室的职业安全教育;医务人员入职前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使用安全、具有防护功能的护理产品;禁止分离注射器、输液器针头等是预防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