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色素脱失性皮肤粘膜疾病[1],祖国医学称之为“白癜“、“白驳风“、“白驳“、“白处“等,我国人群患病率约1%~2%[2].该病病程较长,治愈率不高,个体差异显著.随着医学的发展和治疗思路的不断扩展、延伸,在传统中药内服的基础上联合不同的西医外治疗法,取得了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
白癜风是一种皮肤色素脱失的损害性皮肤病,其损害为局限性或泛发型色素性脱失斑,表面光滑,无鳞屑,边界清楚.中医文献有"白癜"、"白驳风"、"斑白"、"斑驳"等名称.白癜之名首见于<诸病源候论·白癜候>:"白癜者,面及颈项身体皮肤肉色变白,与肉色不同,亦不痒痛,谓之白癜."祖国医学对该病的论述及治疗方法很多,现从理、法、方、药四方面作初步概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美容外科和美容医学的发展历史.方法 通过对世界文献的复习和中国考古的发现,对美容外科和美容学的历史进行研究.结果 在中国四川广汉发现的古城"三星堆",是建立于公元前1800-2800年的城池,出土许多带有耳垂装饰穿孔的铜人雕塑,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美容外科实践的记录,早于印度的古鼻再造.马王堆出土的西汉时期抄录的"五十二病方"中,记录了白癜风中医治疗方法,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美容医学的记录之一.结论 中国是世界美容外科和美容医学最早的发源地之一,早于印度的古鼻再造记载.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的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辨证论治是依据阴阳五行四诊八纲而进行论治的。其理论基础是几千年前的《周易(易经)》、《内经》和《伤寒杂病论》。几千年来,经历代名中医临床实践和发挥,在缓慢地发展。但可肯定中医能治好许多疾病。由于封建制度、封建的师古泥古思想严重,违反《内经》、仲师经典或规律者被称为中医的离经道之叛逆者。我认为这正是中医不能随着时代前进而向前发展的缘由。  相似文献   

5.
肾性水肿是继发于肾脏疾病而出现的水钠储溜,水肿多从下肢部位或眼睑、颜面部开始,是肾内科常见的临床症状.中医对水肿有比较系统的认识与论述,但是由于历史传承及中医学自身发展特点,中医的病名及其所论述的具体范畴并没有规范,使得许多理论在临床的应用也受到了限制.“黄帝内经”[1]成书于秦汉时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内经”的成编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而在“内经”;中对水肿已有较为详尽的论述.本文通过对“内经”;中水肿相关名词的整理,研究其论述范畴,从源头考辨中医文献中与现代疾病中的肾性水肿较为相关的病名.  相似文献   

6.
从太阳病角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辨证治疗进行理论剖析,为类风湿关节炎的经方治疗提供新思路。结合《伤寒杂病论》部分经典条文,从太阳病层面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及证治方药,挖掘太阳病本证经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相关研究表明,在类风湿关节炎病程中与太阳病病证有诸多相同或相似的病机,从太阳病论治类风湿关节炎立论可靠,其能有效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正>《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条文相比《伤寒论》更为简略,理解晦涩,虽该书成书久远,但对肾病的诊治仍具有临床指导意义。中医治疗讲究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岭南具有其独特的气候、地理位置,当地人体质具有“上焦多浮热”、 “中虚多湿蕴”、“下元多寒湿”的特点[1],笔者旨在立足于经典,结合岭南医学临床诊治特色及文献梳理,进一步探讨中医药治疗肾病的思路与方法。1 《金匮》“湿邪”论述与岭南医学发展史《金匮》成书于东汉时期,  相似文献   

8.
以《金匮要略》中痛风相关内容作为切入点,系统梳理痛风病在“病-证-方-药”的学术认知,以期发现新知,助力临床。通过探讨《金匮要略》痛风的病因病机认识及其方药的临床应用,认为以桂枝芍药知母汤、乌头汤、白虎加桂枝汤等方药为代表的经方运用,体现了“因、机、证、治”的诊治思路,同时结合现代临床研究进展,阐释经方机制,促进《金匮要略》所载方药的传承创新,有利于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发挥中医药优势。  相似文献   

9.
所谓“阴阳调和,百病不扰”,一部《易经》说到底讲的就是阴阳变化,阴阳顺逆,讲究“一阴一阳谓之道”。中国的养生术离不开中医,而中医独有的古老医学又以《黄帝内经》为基础理论指导,《黄帝内经》中的“取法天地,效法阴阳,辨证论治”更是源于《易经》的阴阳五行学说。因此,用《易经》的智慧指导养生,是一种大道至简的养生方法。  相似文献   

10.
痿者,乃四肢无力,举动不能,痿弱不用之谓。临床常以下肢多见,因属步履障碍的病证,故又有“痿躄”之称。古代医家对本证早有较详细的论述,《内经》设有《痿论》专篇,并将此症分为“痿躄”、“脉痿”、“肌痿”、“肉痿”、“骨痿”,较笼统地阐述了诸痿的成因、病机及治疗。“病热叶焦”的病机,“独取阳明”的治则,一直指导后世对痿的认识及治疗。《医学心悟》对痿一证亦有“诸痿生于肺热,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的记载,阐明了痿与五脏的关系,并列专方“五痿汤”,有效地运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旴江医学作为具有地域特色的医学流派,旴江医家对痹病有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在治疗上遵循经典,立足实际,注重审证论治,祛邪止痛同时不忘补气养血。在用药上能依据不同证型,灵活选方,并深谙药性,不一味见症施药,能圆机活法,在通络止痛基础上兼用补益、燥湿等药物,巧妙地使诸药相辅相成。同时,对药物剂型选择有独到见解,展现了灵活思变,匠心炮制的用药方式。还在痹病的外治领域积累丰富的经验,活用蒸洗、外贴、涂擦等诸多特色外治法,使药力直达病所,内外合治痹病。旴江医家提出的痹病病因病机和治法方药对后世影响深远,故对旴江医家痹病的诊治思想进行梳理提炼,望能给现代风湿病诊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朱祥麟主任医师为湖北省知名中医,鄂州名医。出生五代中医世家,通晓经典,精研各家学说,潜心会悟,博采各家之长,临床经验丰富,擅治时病内伤杂病及妇科疾病,尤治难治性肾病多获灵验,出版《论内经风病学》,《奇经证治条辨》,《医学发微》等医学专著数部。兹将朱祥麟主任医师治疗难治性肾病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孟庆云 《中国骨伤》2001,14(1):63-63
高质量的全书能够反映出该领域内的学术全貌和学者们的综合实力。中医学人素有致力编写全书的优良传统,历代以来集大成之著述甚多,例如杨继洲等《针灸大成》、裘庆元辑《珍本医书集成》等等,皆为传世名著,学术界称此为“集大成者得天下”。最近由丁继华教授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伤科集成》,就是中医伤科集古通今的扛鼎之作。在医学史上,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伤科都是最早发展起来的带头学科。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先民在生产劳动中,与野兽搏斗或部落间争战中,都最容易发生创伤,“多病兴医”,伤科成熟也早,是那个时代医学的带头学科。在…  相似文献   

14.
桂枝茯苓丸一方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素有瘤病……所以血不止者,其瘸不去故也,当下其瘾,桂枝茯苓丸主之”。为治疗妇人宿有瘸病、瘤留胞宫、妊娠胎动不安、漏下不止者主方。本方虽为妇科活血化瘀之佳方,由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芍药组成。近年来其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被许多学者称为“内妇男科活血化瘀之良方”。笔者根据“异病同治”之理,临床上对于有“瘀”之病理产物,有“瘀”之症状及体征者,可以本方为基本方,随症加减,屡获验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祖国医学中腰椎间盘突出症归属于痹病,早在公元前2700年,新石器时代的晚期,已开始应用原始的推拿术治疗疾病,其中包括痹病。殷商时代推拿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秦汉时代的中医名著《黄帝内经》对痹病有多处论述:"腰为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并指出用推拿、针灸治疗痹病。《医宗金鉴·正骨心法》用攀索叠砖法治疗腰痛。  相似文献   

16.
肾风病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继后在《中藏经》、《针灸甲乙经》、《诸病源候论》、《黄帝内经太素》等文献中均有论述。如《素问·风论》:"以冬壬癸中于邪者为肾风,肾风之状,多汗恶风,面庞然浮肿,脊痛不能正立,其色炲,隐曲不利,诊在肌上,其色黑"。《素问·奇病论》:"有病庞然如有水状,切其脉大紧,身无痛,形不瘦,不能食,食少……,病生在肾,名为肾  相似文献   

17.
肾痹为五脏痹之一,是按五脏组织分类的风湿病三级痹病。《黄帝内经》之后,众多中医文献中对肾痹系统论治较少,以致现在相当一部分学者对肾痹认识不清。通过对历代文献有关肾痹的论述进行整理和研究,包括肾痹的病名、肾痹的病因病机、历代医家对肾痹的论治等,以便能更清晰地认识肾痹,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8.
目前治疗白癜风的方法很多,但由于本病的病因不明,临床疗效各家报导不一。最近亦有学者采用皮肤移植方法治疗白癜风,但有组织损伤、病人痛苦大的缺点,笔者从医学美学的角度出发,自1991年6月开始,试用“美容染色”方法治疗白癜风16例,取得了较确切的临床效果。(见附图)  相似文献   

19.
仲景之书,辨证精湛,立法组方皆有真意存乎其间,对方药煎煮服法也寓有深意。古往今来中医药学者深刻探讨和研究了《伤寒杂病论》一整套理论体系,但大多偏重其辨证论治原则和经方证要,却忽略了其方后医嘱的论述,尤其是对服用次数的研究。仲景治病,制方用药、服用次数皆视病人病情及所用药物而定,而非今日千篇一律的日服2次,这既违背了中医辨证论治原则,也不符合传统中医学用药规律,《医学源流论》说:"病之愈不愈,不但方必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则非特无功,  相似文献   

20.
痔的概念与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痔的概念1.1中医认识:痔是一个古老的病名,是中国医学最早记载的疾病之一。“痔”首见于《山海经》[1],《山海经.南山经》云:“南流注于海,其中有虎蛟,其壮鱼身而蛇尾,其音如鸳鸯,食者不肿,可以已痔。”在《山海经.西山经》[2]中也记载有:“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帝之山……有鸟焉,其壮如鹑,黑文而赤翁,名曰栎,食之已痔。”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痔”病名的文字记载。在中医古籍文献中,痔有三种不同的含义:一是把人体孔窍中有小肉突出的疾病都统称为痔,如《医学纲目》[3]有:“大泽中有小山突出为峙,人于九窍中,凡有小肉突出皆曰痔。不独于肛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