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速尿、卡托普利对高原肺水肿(HAPE)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右心漂浮导管的研究方法,观察了应用速尿、卡托普利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同时采用Lake louise评分法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定量评估。结果:速尿能明显降低HAPE患者的肺动脉压,而体动脉血压、心输出量、心率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用药前后相比无明显变化。应用速尿后,HAPE患者的病情定量分数亦明显低于用药前;卡托普利虽然也能降低HAPE患者的肺动脉压,但无统计学意义,而患者的体循环平均压在用药后显著下降,患者的病情分数也未见明显改善。结论:速尿能明显改善HAPE的临床症状,且有选择性地降低HAPE患者肺动脉高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对高原肺水肿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疗法 (ILIB)对高原肺水肿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 :2 4例高原肺水肿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常规治疗组 (12例 )接受吸氧、静脉注射速尿、氨茶碱、地塞米松 ,口服硝苯吡啶 ;ILIB组 (12例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经肘正中静脉每日照射一次 ,每次 90分钟 ,平均治疗 1~ 4次 ,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 90分钟时用XG -Ⅲ型血液循环功能自动测试仪检测血流动力学 ;结果 :常规治疗组两次检测结果差异不显著 ,ILIB组治疗后P、η降低显著 (P <0 .0 5 ) ;TPR、AR、ALT、mAP、PAWP降低及BV、SV增高非常显著 (P <0 .0 1或P <0 .0 0 1) ;结论 :ILIB对高原肺水肿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原肺水肿患者炎症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高原肺水肿的发病机理;方法: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经纤支镜防污毛刷取样培养及咽拭子培养,观察了高原肺水肿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成分变化及支气管肺泡刷洗液的细菌培养,并与同海拔高度的高原健康人进行了对比;结果:高原肺水肿患者外周血C-反应蛋白含量、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体温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高原肺水肿患者灌洗液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红细胞及炎症细胞;同时亦发现高原肺水肿患者支气管肺泡刷洗液培养未见有致病菌生长;结论:高原肺水肿是一种高蛋白、高渗出性肺水肿,其发病过程是一种急性炎症过程,这种炎症的性质属非感染性炎症。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骨强度和骨结构在骨折中发生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成为和骨密度相同的评价骨折的重要因素。定量超声法(QUS)是近1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评价骨量的非侵入方法,它不仅能反映骨密度,而且有助于了解骨强度和骨的结构特性,因而具备诊断骨质疏松的价值和预测骨折危险性的能力。本文采用该方法测定高原体力劳动者的定量超声参数,了解高原环境和体力劳动对骨量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6.
NO是一种选择性的扩张肺动脉药物 ,它可以显著降低动物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同时NO吸人治疗高原肺水肿也获得良好效果。L -精氨酸是NO前体物质 ,L -精氨酸可降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本文在高原现场观察了L -精氨酸对HAPE患者的治疗作用 ,评价L -精氨酸对高原肺水肿患者的疗效及机制。作者选择了 8例HAPE患者 ,均为移居汉族男性 ,平均年龄(34.1 6± 5 .91 )岁。患者均由成都乘飞机到拉萨 (海拔 36 5 8m)后发病 ,发病后 (8~ 1 2 )h入院。然后作者采用右心漂浮导管的研究方法 ,观察了静滴L -精氨酸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动脉血气等方面的影… 相似文献
7.
高原肺水肿(HAPE)是高原特发急危重症之一,对初进高原者威胁极大。本文通过观察HAPE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 ,纤溶酶原激活的抑制物(PAI- 1)活性的变化及卡托普利对其的影响,以探讨HAPE发病机制及新的治疗途径。作者选取了72例高原肺水肿患者分为卡托普利组(35例)和常规组37例,并以2 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A组系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卡托普利2 5mg ,每天3次,常规治疗主要包括给氧、休息及服用氨茶碱、呋塞米以及抗炎(对合并呼吸道感染者)和支持等措施。分别在患者入院当时及临床治愈后采取肘静脉血;B… 相似文献
8.
硝苯吡啶在治疗高原肺水肿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硝苯吡啶 (Nifedipine,NF)是一种钙通道阻滞剂 ,于 60年代开始用于临床 ,并主要用于高血压、心绞痛和心力衰竭等的治疗。近年来 ,随着对NF研究的不断深入 ,除用于传统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外 ,对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以及呼吸系统等都有着明显的作用[1、2 ] ,在高原病的治疗中 ,已被广泛地用于治疗高原肺水肿 ,我们现就NF在高原肺水肿中的应用综述如下。1 硝苯吡啶的药物动力学NF作用快 ,舌下含服后仅 (2~ 3 )分钟即出现在血浆中 ,在体内广泛分布于组织中 ,主要与血浆白蛋白及A2 脂蛋白结合 ,有很高的蛋白结合率 ,口服消化道吸收… 相似文献
9.
10.
高原肺水肿患者吸入一氧化氮的即刻血流动力学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吸入低浓度一氧化氮(NO)对高原肺水肿的即刻血流动力学效应及探讨降低肺动脉高压的机理;方法:12 例高原肺水肿患者每人用BG—951 型一氧化氮治疗仪吸入10- 6NO30 分钟作为治疗量,在吸入前、中(15分钟时)及治愈后分别用XG—Ⅲ型血液循环功能自动测试仪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高原肺水肿患者吸入NO即刻,总周围阻力、左心喷血阻抗、全血粘度、微循环半更新时间及冠状动脉灌注压降低非常明显(P< 0.001或P< 0.01),有效血容量、每搏量增加非常显著(P< 0.001);结论:NO对高原肺水肿有选择性的肺血管扩张及即时改善肺循环和心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总结了4.14玉树大地震后急性高原病(AMS)及高原肺水肿(}LAPE)的护理措施。其中27例为AMS,13例为HAPE,均在玉树灾区发病后(3-7)天内转至我院治疗。全部病例符合中华医学会1995年诊断标准。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水、电解质代谢障碍与高原肺水肿发生的关系;方法:观测高原肺水肿患者治疗前后血、尿电解质对比,高原肺水肿患者治疗前与高原同海拔健康人水负荷试验对比,从而了解高原肺水肿患者水电解质代谢的变化;结果:显示高原肺水肿患者治疗前后血电解质有轻度的变化,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尿电解质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尿Na^ 浓度明显增高(P<0.01),K^ 、C1^-浓度显著下降(P<0.05),Ca^2 浓度有轻度增高(P>0.05);水负荷试验表明高原肺水肿患者排尿能力在各个时间段及一段时间内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高原肺水肿患者治疗前存在着水、电解质代谢障碍,水、电解质代谢障碍参与了高原肺水肿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3.
高原肺水肿(HAPE)是一种严重的急性高原病,大多数患者于抵达高原(48~72)小时内发病,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如治疗不及时可导致生命危险,因此更快、更准确地诊断高原肺水肿是高原医生迫切需要掌握一门技术。本文拟对1998年1月至2005年10月收治的96例的高原肺水肿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高原肺水肿的临床特点,并总结其诊治经验。作者对该院1998年1月—2005年10月收治的96例HAPE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快速进入高海拔地区、上呼吸道感染、寒冷为HAPE的好发因素。HAPE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心电图上表现以窦性心… 相似文献
14.
我院地处青藏高原,海拔2808m,周围地区海拔4000m以上,年平均大气压71.79kPa,氧分压15.04kPa,气温36℃,平均相对湿度为34%。现将我院1994年1月-2008年4月收住的80例高原肺水肿患者的临床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高海拔地区小儿高原肺水肿的高原现场治疗及其临床特点分析.方法:通过对我院1956年6月-2005年6月期间收治的资料完整的142例小儿高原肺水肿病例资料的一般情况、发病诱因、病情危重度及治疗转归等进行系统登记,根据以上情况对高海拔地区小儿高原肺水肿的高原现场治疗及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142例高海拔地区小儿高原肺水肿病例的分析,病危发生率84例(约59.15%).病重发生率7例(4.93%),其主要发病诱因为过度活动44例(30.99%)、受凉43例(30.28%)、过度活动+受凉9例(6.33%)、感冒1例(0.7%),临床症状体征均较典型.结论:小儿具有好动的特点,多数诱因明显,且多数还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病情,因此,在高原现场救治过程中,应针对小儿的患病特点进行积极的治疗,对提高小儿高原肺水肿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短波治疗对高原肺水肿肺部罗音影响。方法:将中度病情的高原肺水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常规治疗加超短波治疗组(实验组),对照组使用吸氧(2L/min)、速尿、地塞米松、氨茶碱静脉注射治疗,实验组在如前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超短波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肺部罗音消失时间。结果:实验组肺部罗音消失时间明显缩短,t检验,P<0.01,两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别。结论:超短波治疗高原肺水肿可缩短病程,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原肺水肿继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氧动力学变化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右心漂浮导管及热稀释法,对8例高原肺水肿继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了氧动力学监测,并提出治疗方法。结果:监测开始时,右房压(RAP)、肺动脉平均压(mPAP)、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肺内分流(Qs/Qt)明显增加,心输出指数(CI)、氧输送(DO2)、氧耗量(VO2)、氧摄取(O2ext)、氧合指数(PaO2/FiO2)明显减低;监测结束时,RAP、mPAP、PVRI、Qs/Qt明显减低(P〈0.05),而CI、DO2、VO2、O2ext、PaO2/FiO2明显增加(P〈0.05),8例患者全部存活。结论:高原肺水肿继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氧动力学已发生明显紊乱,病情危重,治疗的关键是早期机械通气,提高氧输送,改善组织氧合。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探讨高原世居藏族居民重症急性高原病的发病情况及其临床特点。作者对西藏军区总医院1956年6月—2005年6月共收治3184例次高原肺水肿和脑水肿病例,其中高原世居藏族重症急性高原病24例进行分析,24例中男17例,女7例,年龄0.5岁~68.0岁,西藏藏族15例,四川藏族7例,甘肃藏族1例,云南藏族1例;居住高度海拔1500m1例,2200m8例,3658m12例,3800m3例;发病海拔高度为3658m~5320m,24例患者既往均无心、肺及高血压等疾病史。主要采用吸氧和氨茶碱、地塞米松、呋塞米、甘露醇、抗生素等药物治疗。结果在检出的24例高原世居藏族重症急性高原病病例… 相似文献
19.
急性高原肺水肿(HAPE)是急性高原病的一部分,是人体从低海拔区进入高原后短期内不能适应高原环境而出现的急性心、肺损害综合征。本文通过生化学研究检测心肌细胞损伤标志物和心衰标志物的办法,探讨急性高原肺水肿(HAPE)患者发病初期的心肌细胞损害、细胞舒缩功能损害以及心电损害,同时测定急性缺氧期患者血管活性因子水平的变化,从血管舒缩因子失衡角度探讨的发病机制,旨在为临床治疗和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短波治疗对高原肺水肿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将中度病情的高原肺水肿患者随机分常规治疗组(对照组,50例)和常规治疗加超短波治疗组(实验组,41例)。两组于常规治疗前及常规治疗后15min经皮(手指)测血氧饱和度,此后实验组病人加用超短波治疗20min,2组继续监测血氧饱和度。结果:高原肺水肿病人经常规治疗后15min血氧饱和度提高,并基本稳定于一定水平;实验组加用超短波治疗后,血氧饱和度进一步提高,并稳定于更高水平。结论:超短波治疗高原肺水肿可明显提高血氧饱和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