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调查分析高要市人民医院中药处方差错情况,提高中药调剂工作质量。方法对高要市人民医院2005至2009年38例中药处方调配差错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中药处方差错原因主要有三大类型:医师处方不规范导致调剂差错12例,占31.58%;调剂人员责任心不强、审核把关不严导致调剂差错18例,占47.37%;药品未按规定摆放导致调剂差错8例,占21.05%。结论加强管理和提高防范意识是减少或避免中药处方调配差错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凭借中药房展开中药调剂管理工作,探索加强中药房质量控制的方法。方法通过分析与归纳中药调剂环节存在主要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进一步提升中药房质量控制水平,确保临床患者用药有效安全。结果中药房凭借采用常规管理举措基础上进行中药调剂管理工作,明显减少调剂差错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论采用常规管理举措基础上进行中药调剂管理工作,明显优于未展开中药调剂管理工作的,调剂差错与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临床医学方面应当得到大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中药调剂工作质量直接关系临床治疗的效果和用药的安全。通过分析我院中药调剂差错的原因,提出有效预防调剂差错的措施,提高调配质量,严格控制处方调剂差错,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陈平  梁锦芬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8):118-119
目的:促进中药调剂质量的提高。方法:结合本院中药调剂工作实践,对常见的中药调剂差错及新近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结果:提高中药饮片质量,加强管理和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是确保中药调剂质量的关键。结论:提高中药调剂质量,对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更好地为中医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药调剂差错发生原因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学洪 《中国药师》2001,4(3):191-193
中药调剂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中医临床用药的效果,为了提高中药调剂质量,确保病人用约安全有效,现将中药调剂中差错发生原因及防范措施探讨如下。1 中药调剂发生差错的原因1.1处方书写字迹潦草  相似文献   

6.
闫守霞 《抗感染药学》2021,18(4):584-587
目的:探究门诊中药房非惩罚性药品调剂差错报告体系应用于中药调剂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3月-9月间中药房调剂处方1 243张处方为常规组(采用常规管理),另取2019年10月-2020年3月间2 244张调剂处方为研究组(采用药房非惩罚性药品调剂差错报告体系管理);比较两组不同管理方法后中药调剂处方调配差错发生类型、差错率及上报率以及中药调剂师对药品调剂差错认知度与患者对调剂差错的满意度;并分析了中药调剂差错发生原因及其干预措施.结果:研究组中药调剂处方主要发生在中药品种、剂型、规格和调剂处方错发、用法用量、禁忌用药差错,其差错率低于常规组(0.67%vs 2.33%,P<0.05),而上报率高于常规组(93.33%vs 41.38%,P<0.05),药品调剂差错认知度高于常规组(P<0.05),调剂差错原因主要发生在中药处方书写不规范、中药药品名称或包装相似、药房高峰期取药人数过多、中药相关知识欠缺、工作态度欠佳等方面;研究组处方调剂差错患者对药学服务的总满意度高于常规组(86.67%vs 51.72%,P<0.05).结论:非惩罚性药品调剂差错报告体系应用于中药调剂管理,有效减少了处方调剂差错的发生;分析调剂差错发生原因及其对策,提高了患者对药学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药配方颗粒的处方调配,防止调剂差错。方法:从调剂角度指出中药配方颗粒在包装上存在的缺陷,提出改进的建议。结果:中药配方颗粒调剂的调配难度较大,影响调剂质量的因素有配方颗粒包装外观、剂量、药名印刷清晰度等。结论:应改进和完善中药配方颗粒包装质量,加强中药调剂管理,确保调剂质量。  相似文献   

8.
门诊中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中药处方调剂的差错,分析原因,通过实施相应管理措施,减少差错发生,以提高工作质量及医疗服务水平。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12月的出门差错并分析差错原因,采取干预措施,再统计2005年1月至12月的出门差错及差错原因,然后进行比较。结果:针对差错原因采取切实的干预措施后,各种类型差错明显降低。结论: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可加强中药调剂质量管理,使药房整体服务水平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门诊中药房调剂差错进行分析并进行针对性防范,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通过对中药房调剂工作中出现的43例差错及产生差错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中药调剂工作中发生的主要差错包括:处方初审差错、调剂差错、复核发药差错。结论加强药品调剂管理有助于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加强中药调剂监管对减少中药房不良事件及差错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5年6~12月开出的18500张处方列为对照组,不给予中药调剂监管;将2016年1~6月开出的18800张处方列为观察组,给予强化中药调剂监管,记录并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及差错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及差错发生率0.04%,对照组不良事件及差错发生率为0.16%,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中药调剂监管有助于减少中药房不良事件及差错率,提升调剂质量,促进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在急诊药局开展品管圈活动,分析处方调剂差错的原因,并采取相关防范措施,降低发药差错率,增强员工参与管理的意识,促进药学服务质量提升,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急诊药局药品的调配过程,回顾性分析2012年造成急诊药局调配差错原因,制订相应对策并实施,评估实施对策的效果。结果:有形成果方面,急诊药局调剂内差由改善前的15.044/周,下降到改善后的7.25件/周。达标率为115.16%,进步率为51.67%,达到了预期目标;无形成果方面,员工品管手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责任心等方面的评分明显提高。结论:在急诊药局开展品管圈活动是可行的,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调剂差错的发生率,提高了圈员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与互动,提升了整体药学服务水平,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统计分析门诊药房内部调剂差错,探讨防范措施,提高药品调剂工作质量。方法对我院门诊药房2012年5月至6月的调剂内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处方总量为81533张,存在调剂内差162张(占0.20%),内差包括品种差错、数量差错、规格差错及品种遗漏,其中品种差错79例,占48.77%。上午10:00~12:00是差错多发时段。结论加强药房管理,完善各项制度,提高药学人员责任心和专业素质,以减少调剂差错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杨春松  林芸竹  朱毅 《中国药房》2014,(17):1591-1593
目的:评价我院儿科门诊药房"一对一"新调剂模式在减少内部调剂差错事件方面的成效。方法:新调剂模式即将前台发药药师与后台配方药师固定搭配,在医院信息系统支持下按照智能标签进行预配药。汇总该模式运行前1年的调剂差错事件,分析发生差错的原因并归类,制订相应的措施干预调剂差错事件的发生,1年后再对差错事件进行汇总分析,并与运行前比较。结果:通过采取优化人员分工、优化药品位置、增加硬件设备和更新调剂操作规范等干预措施后,调剂差错由343例降低为236例,差错率由0.584‰降为0.367‰,且各类别差错发生率均有下降。结论:"一对一"调剂模式有效减少了儿科门诊药房内部调剂差错事件,保障了儿童用药安全,提升了药学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药品调剂自动化对医院药房管理、处方调剂工作的影响。方法:结合我院门诊药房调剂自动化工作,将现有自动化模式与传统手工模式从处方处理能力、存储能力、取药时间、人员安排、实时药品管理项目、物流差错率六个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药品调剂自动化有利于减少调剂差错,其中数量差错减少61.9%,品项差错减少86.3%,患者差错减少100%。结论:药品调剂自动化有利于减少调剂差错,提升药房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调剂自动化、药品管理信息化是现代医院药房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刘会民  张永进  陈曙峰 《中国药房》2014,(13):1189-1192
目的:减少门诊药房调剂差错,确保用药安全。方法:对影响门诊药房调剂的各环节即采购、验收、储存、请领、上架、调剂、发放及相关风险因素(药库、门诊药房、门诊医师、网络系统因素)进行根因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措施并落实,并对实施风险管理前(2013年6月1-30日)、后(2013年7月1-30日)门诊药房调剂(连续调剂60天7 000张门诊处方)的差错进行对比。结果与结论:制订并实施了包括落实相关制度、强化药品标识管理、加强培训及学习、优化调剂流程、改善窗口环境等改进措施;实施风险管理后内差事件发生件数降低,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5.405,P<0.001),外差发生件数降为0。表明实施风险管理后相关人员风险意识显著加强,调剂差错数量明显减少,促进了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张辉  罗开国 《中国药房》2010,(25):2355-2357
目的:为实现药房调剂工作零差错、零投诉提供参考。方法:总结我院开业以来药房调剂工作经验教训,用零缺陷理念持续改进和完善调剂管理,在引导全员参与防范差错和纠纷、改善服务态度和提高沟通技巧、人员合理配置和用人扬长避短、提高药学人员专业素质和规范操作规程、建立调剂差错隐患登记交流制度、对临床医师进行合理用药培训等方面进行实践。结果:应用零缺陷理念管理后的两年多来,保持药房调剂工作零差错、零投诉。结论:引导全体药学人员用零缺陷理念指导调剂工作,制定一系列预防缺陷的管理制度和发现隐患持续改进的措施,倡导和努力实践以人为本的药师关怀管理模式,是保持调剂工作零差错、零投诉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减少住院药房用药差错,提高药品调配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住院药房2013-01~2013-12收集的91例用药差错,归纳分析差错类型和原因,找出容易出错的环节和药品,并制定防范措施。结果与结论 常见的用药差错分成五大类,如:药品发错(45.05%)、数量发错(24.18%)、混淆病区(16.48%)、遗漏差错(13.19%)、质量差错(1.10%),其中药品发错主要表现为发错药品品种(通常为外观或发音相似的药品);发错名称相同药品的不同规格、不同厂家、不同剂型等。造成用药差错的主要原因有药品因素、药师因素、流程因素、配送工人因素以及环境因素,可通过科学合理地摆放药品、设计醒目标识、标准化工作流程、改进工作模式、合理调整药房区间布局、加强业务学习、合理排班等措施进行防范,以减少用药差错。  相似文献   

18.
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差错分析与防范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减少配置差错的有效措施,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归纳分析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2008年1月至2008年8月发生的差错,并根据原因提出针对性防范措施。结果371742份输液中发生审方差错13份,内部差错112份,漏错14份,差错2份。常见的差错类型有药师溶剂贴错、摆药错误、给药时间错误等。结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提高临床医务人员药学知识,提高药师审方能力,加强药师、护士配置查对工作,将明显减少配置差错,促进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9.
陈安民  周欢梅 《中国药房》2009,(25):1958-1960
目的:改进药房调剂制度以减少差错的发生。方法:将65例门诊药房调剂差错以全面质量管理(TQM)的分类方法,从人、机器、材料、方法、环境5个方面分别进行因果分析。结果:在影响质量的5个要素中,"人"是主要因素,占83%。围绕主要因素展开质量控制可达到降低差错率的目的,门诊药房的调剂差错由之前的年均约16例下降到2008年前10个月仅发生1例。结论:应用此方法可有效降低医院门诊药房调剂差错率。  相似文献   

20.
儿科门诊处方差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汇总、分析门诊药房处方差错类型及原因,提出相应措施杜绝差错的发生。方法:根据笔者多年儿科药房工作经验,系统回顾、归纳分析近几年门诊药房发生的差错类型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及结论:引起药物差错的原因很多,大致可以分为4类:开方差错、调配差错、患者差错及其他差错。通过建立用药系统监测及差错报告机制,大多数差错是可以避免及预防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