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目的 通过品管圈活动,建立病区药房工作质量改善圈,以降低病区药房调配差错件数为重点,从而提高药房工作效率和药学服务水平.方法 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病区药房药品的调配过程,细化工作流程,分析调配差错原因,制订相应对策并实施,评估实施对策的效果.结果 病区药房调配差错件数在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下降了57.9%.结论 在实际工作中恰当合理地运用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从而减少了药品调配的差错件数,并不断发现和解决药房存在的其他问题,坚持可持续发展,及时提升药房品质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
《中国药房》2015,(19):2680-2683
目的:降低我院自动化药房库存差错率。方法:按照品管圈PDCA(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行动)管理法的步骤设计实施活动,分析造成自动化药房库存差错的原因,探讨解决对策并实施,评价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制定标准化流程。结果:自动化药房库存差错出现的主要原因有药品调剂差错、药品上架差错、退药单差错、自动摆药机和系统差错等。针对以上原因,拟定并制定药品出库核对与药品上架流程、自动化药房药品调剂流程、二级核对流程等相关规范,并予以实施。实施活动后有形成果即自动化药房库存差错率由9.17%降低至3.77%,制定的标准流程可确保整个PDCA持续运行;无形成果即管理成员在品管圈手法、责任感、沟通与协作等方面均有一定程度提高。结论:品管圈PDCA管理法用于降低自动化药房库存差错率可行,可为自动化药房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门诊处方调配差错率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给予我院门诊处方的调配中应用品管圈活动管理,并分析导致处方调配差错的因素,同时制定应对策略.结论:在门诊处方调配的过程中应用品管圈进行管理,可有效降低处方调配差错率(由0.85%降到0.22%).结论:在门诊药房处方的调配过程中实施品管圈管理,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并能大幅度降低处方调配差错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沈丽花 《今日药学》2020,(4):282-284,288
目的探讨医院药师在药品调配过程中的执业风险,研究其相关对策,进行有效干预,以降低出现药品差错率和差错量。方法通过收集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门诊、急诊以及住院药房调配处方,将调配差错进行分类归纳,并对比控制前后的差错率和差错量,对调配差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采取相应对策后,门诊和急诊2018年6~12月4580张处方中,发生调配差错有70例,差错率为1.53%以及2019年1~6月8257张处方中,发生调配差错有48例,差错率为0.38%;住院药房调配处方2018年6~12月5579张处方中,发生调配差错有65例,差错率为1.16%以及2019年1~6月8311张处方中,发生调配差错有32例,差错率为0.23%。结果显示在门诊药房、急诊药房以及住院药房中,医院药师在药品调配过程中的差错率和差错量均明显降低,其中用法用量、剂型规格、药品以及数量为主要差错。结论通过将调配差错进行分类归纳,针对性的对策研究,找到方法控制,明确调配工作环节的规范,对药师进行系统性培训,提高药师执业过程中的风险意识,降低药品差错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品管圈,组成中心药房质量改善圈,降低中心药房调剂差错率,提升药房服务水平。方法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中心药房药品调剂质量控制,及时分析差错原因,制订相应对策并实施。结果调剂差错率在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下降了50.51%。结论在实际工作中恰当运用质量管理方法,能够不断发现和解决药房存在的问题,改善药房品质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6.
朱伟梁  丁禄霞  李莉  蒋鹏 《中国药房》2012,(13):1190-1192
目的:降低医院门诊药房发药差错率,促进药学服务质量提升。方法:以"降低门诊药房发药差错率"为主题,在我院门诊药房按照品管圈活动的10个步骤实施各项活动,并评价该活动的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拟定了几方面的对策,如配方人员仔细核对打印标签,药品调配后摆放整齐;对同一成分不同规格、包装非常类似的2种药品,用其他品种的药品隔开,并贴上醒目图标等。有形成果方面,与改善前比较门诊药房发药差错率下降62.9%(29.25件vs.10.85件),目标达标率120.66%;无形成果方面,员工品管手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责任心等方面的评分明显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提升门诊药房药学服务质量,促进临床用药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住院药房开展降低针剂内部调配差错的品管圈活动,提升药事服务质量,提高药学专业人员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方法:通过药师自发组成品管圈,找出针剂内部调配差错的主要原因,运用多种品管方法制定对策,依循"PDCA循环"开展各项活动. 结果:住院药房在开展品管圈活动之后,针剂内部调剂差错率由活动前的37.57%降到16.53%,工作环境与服务得到了改善.结论:住院药房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地降低住院药房针剂内部调配差错率,同时通过品管圈这种自下而上的管理方法,提高了圈员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病区对住院药房的满意度,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和谐药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PDCA循环法从调配中发现问题,通过质量持续改进,减少用药错误、提高用药安全,使门诊药房的安全质量、服务质量持续提高.方法:按照PDCA循环的计划、实施、检查、总结程序,根据门诊中西药处方调剂流程设计门诊药房差错检查表,统计本院2014年3-5月门诊药房普通处方错误差错情况,分析差错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措施,不断提高门诊工作质量.结果:经过相关对策与措施的实施,调配差错明显减少.实施改善措施前差错率为1.76‰,实施措施后差错率为0.83‰,差错率降低了52.84%,达到预期目标.结论:差错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工作人员的主观疏忽,其次是药品因素和环境因素.通过PDCA循环法制定的对策、方案的实施有效地减少了调配差错,确保病人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对降低门诊药房调剂差错率,提高门诊药房服务质量的效果。方法将品管圈的管理理论、方法、技能等运用于降低门诊药房调剂差错的质量管理中,逐个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的调剂差错率。结果门诊药房调剂差错率从2012年8月的0.518%下降至2012年11月的0.092%,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可能有助于减少门诊药房调剂差错,提高门诊药房服务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刘文侠 《北方药学》2016,(12):156-157
目的:探讨分析品管圈的应用对住院药房调剂差错率的影响.方法:通过科室鼓励,工作人员自愿组成品管圈,通力合作,共同找出药房调剂差错原因;运用各种品管方法制定对策,并进行实施.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药房调剂差错率由0.556%降低为0.153%;同时参加品管圈的成员在工作积极性、品质管理手法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上有了较大提高,带动了全科室的工作热情.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能降低住院药房调剂差错率,有助于科室工作人员团队合作,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品管圈(QCC)活动中数据体系的可靠性。方法:采用测量系统分析(MSA)改善病区发药错误数据系统的可靠性并应用于以降低病区药房发药差错件数为主题的QCC活动中。结果:采用MSA及相关培训措施进行干预后,数据系统的重复性、偏倚性、再现性均得到有效改善,总体有效一致性指标由45.00%提高到80.00%。开展QCC后,病区药房发药差错件数由每周16.06次降低为5.76件,目标达标率为107.4%,目标进步率为64.1%;同时圈员在和谐程度、积极性、品管手法等方面均有明显提升。结论:在QCC活动中引入MSA可提高QCC活动中数据测量系统的质量,促进QCC活动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2.
徐新  王钦 《中国医药指南》2013,(36):336-337
目的适应医院的信息系统,减少门诊药房发药差错,提高门诊药房调剂工作质量。方法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门诊药房的药品调剂工作进行管理,目标将药品调剂差错率控制在1%。以下。管理措施主要包括:解决计算机网络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药品调剂工作效率;减少药品调剂差错。每月检查药学人员执行PDCA管理措施的情况,计算药品调剂差错率,并进行分析和评定,检查整改的效果,提出新的计划和措施。结果运用PDCA循环管理后,门诊药房的药品调剂工作效率显著提高,药品调剂差错率降至0.89%。(223/251238),达到本轮PDCA循环的目标。结论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可有效减少门诊药房药品调剂差错,提高门诊调剂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3.
郭首兵  李永兵 《中国药事》2017,31(7):824-829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提升门诊药房的药学服务质量。方法:濮阳市人民医院药剂科门诊药房全体药师成立品管圈小组,设立活动主题,对门诊药房自动发药系统故障较多、窗口发药效率低和药师调剂差错较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设定目标、拟定对策、确认结果。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门诊药房自动发药系统故障发生次数由每周156次下降到48次,药师每小时发药处方由102张提高到161张,调剂差错由每周12件下降至每周5件,患者平均候药时间由5.6 min减少至3.2 min,退药事件由每周36件减少到17件。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了门诊药房自动发药系统工作效率,改善了药师工作质量,降低了调剂发药错误率,缩短了患者候药时间,减少了患者退药事件,该院药学服务质量有了大幅提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刘会民  张永进  陈曙峰 《中国药房》2014,(13):1189-1192
目的:减少门诊药房调剂差错,确保用药安全。方法:对影响门诊药房调剂的各环节即采购、验收、储存、请领、上架、调剂、发放及相关风险因素(药库、门诊药房、门诊医师、网络系统因素)进行根因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措施并落实,并对实施风险管理前(2013年6月1-30日)、后(2013年7月1-30日)门诊药房调剂(连续调剂60天7 000张门诊处方)的差错进行对比。结果与结论:制订并实施了包括落实相关制度、强化药品标识管理、加强培训及学习、优化调剂流程、改善窗口环境等改进措施;实施风险管理后内差事件发生件数降低,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5.405,P<0.001),外差发生件数降为0。表明实施风险管理后相关人员风险意识显著加强,调剂差错数量明显减少,促进了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减少静脉药物配置过程中的差错,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通过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开展品管圈活动,分析差错类型及发生原因,提出对策并实施;对比活动前、后某时间段内平均每周差错件数,计算目标达标率,对照效果进行标准化、检讨与改进。结果:差错的主要类型有药品发放数量、品项、批次份数、冲配错误,为此采取对实习生、新进人员、参与冲配的护士的上岗培训,申请专人负责拆药,调整药师岗位工作职责,开展目视管理,改进计算机工作程序等措施,使静脉药物配置过程中的差错由活动前的平均每周71.46件减少到平均每周23.38件,目标达标率为139.32%。同时,药师的责任心、自信心得到提升。结论:本次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减少了静脉药物配置过程中的差错,增加了团队凝聚力,提高了患者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谢艳萍  徐萍 《中国药房》2013,(17):1578-1580
目的:提升门诊药房药学服务水平,降低差错,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结合本院门诊药房的实际情况,从药学人员综合素质、药品调剂差错及药品管理等几方面进行精细化管理的探讨。结果与结论:通过精细化的各项管理措施如定期培训、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分类进行药品养护、制作医师联系卡等使药剂人员操作规范、专业知识水平得到提高,药品调剂差错减少,药品质量得到更好的保证,从而逐步提高药学服务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中心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门诊西药房调配差错率中的效果,以保障患者安全用药。 方法:多中心圈采用双盲法从时间、岗位人员、窗口、配药区全方位进行分层查检,找出导致调配差错(内差)要因,再根据查检原始数据溯源,得出导致调配差错的真因,针对真因拟定有效对策并实施。结果:多中心圈总调配差错率由改善前8.43‰降至改善后4.04‰,达成率为102.57%,进步率为52.07%;多中心圈无形成果在质量改善手法和沟通与协调能力都有显著提升。结论:多中心品管圈活动是一个创新方法,有利于快速大范围平行推广,标准化成果可供其他三甲医院共享和借鉴,进一步拓展品管圈成果的应用范围,保证药学服务的质量和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降低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的差错率,提升医院药剂科服务水平.方法 将品质管理圈(品管圈)活动应用于减少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内差中,分析处方调剂内差的主要表现及引起差错的主要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并实施,同时评估该活动的效果.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处方调剂内差件数明显降低,下降比例超过50%;提升了药师对服务品质管理手法的认识以及沟通协调的能力.结论 提高了药房服务的品质,降低了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内差件数,保证了临床用药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统计分析门诊药房内部调剂差错,探讨防范措施,提高药品调剂工作质量。方法对我院门诊药房2012年5月至6月的调剂内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处方总量为81533张,存在调剂内差162张(占0.20%),内差包括品种差错、数量差错、规格差错及品种遗漏,其中品种差错79例,占48.77%。上午10:00~12:00是差错多发时段。结论加强药房管理,完善各项制度,提高药学人员责任心和专业素质,以减少调剂差错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