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结核病患者的治疗需要多种抗结核药品的联合使用。每一种抗结核药品均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药品不良反应。因此,对每一种抗结核药品特性以及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的正确认识是处理和预防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的前提和关键,应该成为医务人员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2.
抗结核药物导致肝损害1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院 1996~ 2 0 0 1年收治的 15 8例肺结核病例中 ,由于应用抗结核药物导致肝脏损害的情况进行了分析 ,同时提出了停用抗结核药物的原则及保肝治疗的方法。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15 8例患者中 ,男 97例、女 6 1例 ;年龄 18~ 70岁 ; 型结核 1例 , 型结核 132例 , 型结核 2 4例 ,肺外结核 1例。2 .用药情况15 8例用药种类为以下 2~ 4种 ,即异烟肼 (INH) 0 .3g/ d,利福平 (RFP) 0 .4 5~ 0 .6 g/ d,吡嗪酰胺 (PZA) 1.5 g/ d,丙硫异烟胺 (TH132 1) 0 .6~ 0 .8g/ d,乙胺丁醇 (EMB) 0 .75 g/ d。用药时间为 1~ 9个月。保肝治疗应用…  相似文献   

3.
全球抗结核药品管理中心(GDF)是一个旨在提高高质量抗结核药品使用率的新行动。作为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WHO)遏制结核病全球合作伙伴组织的项目之一,GDF由该合作伙伴的秘书处进行管理。其目标是在未来5年对高达1160万的病人提供抗结核药品,并帮助某些国家实现WHO的2005年全球结核病控制目标。GDF于2001年3月24日启动,已经完成了6轮申请,46个国家和非政府组织(NGOs)得到支持。GDF摈弃传统的采购机制。通过把药品需求与药品供应和药品监测相联系,利用合作伙伴提供服务,采用产品剂量包装简化药品管理,并将药品支持与结核病项目实施相联系等,GDF采用全新的药品供应方法。本文描述GDF的操作程序和迄今为止所获得的经验,并概括了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包括建立了一个灵活的供应系统以满足不同项目需求,快速建立了采购程序,降低了抗结核药品的价格——这是国家DOTS扩展的催化剂,产品的标准化以及与合作伙伴的良好协作。GDF非常灵活,可以满足结核病负担国家的需求。GDF的经验也可以作为其它疾病如HIV/AIDS和疟疾,全球性药品和商品采购的范例。GDF的活动内容将来可能扩展到包括二线抗结核药品以及诊断材料,并且可以协助其他合作伙伴建立类似机制和机构以满足国家需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原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均为至我院发生的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老年肺结核患者,共计270例,总结不良反应的原因与处理措施。结果:27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中,常见不良反应类型包括消化系统、肝部受损、中枢神经系统、过敏反应、其他;超过70岁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更高;静脉滴注方式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药物不良反应处理结果中,好转151例,治愈116例,未好转3例;多因素分析得知,引发药物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 70岁、伴有肝脏病变、糖尿病、长期饮酒。结论: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原因多种多样,分析患者的基本情况,采取合理的抗结核干预措施,有效预防药物不良反应事件,促进患者身体的早日好转。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不同配方的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的体内外抗结核活性进行研究并对其抗结核作用进行评估。方法体外活性用2倍稀释法检测最低抑菌浓度(MIC),体内活性以半数动物存活时间为指标观察药物对实验性结核病的疗效。结果2药或3药复合中的各药物对结核分枝杆菌王H378,Rv、牛型结核杆菌(Ravenal)和草分枝结核杆菌(M.phlei)的MIC绝大多数都低于药物单独应用时的MIC;体内抗结核作用显示,2药复合和3药复合及其复合制剂对实验性结核病均表现出显著的治疗作用,并明显优于各配方中相应药物单独应用时的作用。结论2药复合和3药复合及其制剂在体内外均具有显著抗结核作用,且不同厂家的同一产品的抗结核作用未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现代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的建立与其医药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品是人们防病治病、调节生理功能、提高健康水平的重要武器,它与人们的生活水平、生命质量以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然而药品对于机体具有有效和风险双重性.药品的有效性是其使用价值最可利用的方面,但由于科技水平、人类认识等因素的局限,人们在利用其有效性的同时不可避免的承受着它所带来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47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1999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我院收治结核病患者 336例 ,采用 2 HRSZ/ 4 HRE治疗方案 ,发生药物性肝损害 4 7例。在保肝治疗的同时 ,继续原方案或改用化疗方案 335例 ,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1.对象将化疗中丙氨酸转氨酶 (AL T)升高者为观察对象。其中小于 12 0 U/ L 有 39例 ;12 1~ 2 0 0 U/ L6例 ;大于 2 0 1U/ L2例。均严密观察肝功能 ,5~ 7日查肝功能 1次 ,肝功能恢复正常后 15~ 30日复查一次。2 .方法(1) AL T检测采用紫外动力学法 ,正常值小于 4 2 U/ L。(2 )保肝治疗 :1不改化疗方案 ,加服肝泰乐或甘利…  相似文献   

8.
9.
《糖尿病新世界》2005,(1):41-41
药品不良反应主要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0.
复方利福平抗结核作用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方利福平由利福平和异烟肼固定组合的复方制剂、本实验就该制剂中RFP与INH配伍的进行药效学研究。方法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试验药的最低抑菌浓度,以半数动物存活时间为指标比较药物的疗效。结果1.对人型结核菌和牛型结核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复方利福平的MIC所含的异烟肼浓度相当或代于异烟肼的MIC;复方利福平的MIC所含的利福平浓度低于利福平的MIC。2.对草分枝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复方利福平的MIC所  相似文献   

11.
702例抗结核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结核病专科医院住院患者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方法由结核科专业医师提供病程记录、医嘱单、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回顾性分析抗结核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222例住院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702例(57.4%),共25种。287例合并多种不良反应。总的不良反应为1097例次。其中332例(332/1222,27.17%)因不良反应严重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最多见的不良反应为血尿酸增高,占所有不良反应的37.28%(409/1097)。96%的不良反应发生在60d之内。结论应重视抗结核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加强对相关专业人员的培训和对患者的宣教,对具有危险因素的人群采取个体化治疗并密切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各种不良反应,需进一步完善抗结核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呈报系统。  相似文献   

12.
结核病是呼吸道传播的慢性传染病,在全球及我国广泛流行,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我国是世界上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患者数居世界第2位,80%的患者在农村,大部分患者为青壮年,每年死亡率13万人。2000年第4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活动性和涂阳肺结核的患病率分别为367/10万和122/10万,估计全国活动性肺结核患者450万例,结核病的病死率居各种死因的第9位,居传染病死因的第一位。  相似文献   

13.
黄剑辉 《内科》2012,7(3):288-289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7~2011年在我院治疗发生的145例药品不良反应患者的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34例),占总数的26.2%;以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有122例,占84.13%;与抗感染药物有关的ADR最多,占总例的58.62%,其次为中药注射剂,生物制品。结论医务工作者应开展全方位的ADR监测工作,正确使用药物进行治疗,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尽量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7年5月—2009年6月收集的200例临床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例临床ADR病例报告中,最易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物(122例,占61%);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30例,占65%);老年人ADR发生率最高(80例,占40%)。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合理用药是降低ADR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不同配方的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的体内外抗结核活性进行研究并对其抗结核作用进行评估。方法体外活性用2倍稀释法检测最低抑菌浓度(MIC),体内活性以半数动物存活时间为指标观察药物对实验性结核病的疗效。结果2药或3药复合中的各药物对结核分枝杆菌H37Rv、牛型结核杆菌(Ravenal)和草分枝结核杆菌(M.phlei)的MIC绝大多数都低于药物单独应用时的MIC;体内抗结核作用显示,2药复合和3药复合及其复合制剂对实验性结核病均表现出显著的治疗作用,并明显优于各配方中相应药物单独应用时的作用。结论2药复合和3药复合及其制剂在体内外均具有显著抗结核作用,且不同厂家的同一产品的抗结核作用未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老年结核病抗结核治疗引起不良反应6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结核病在进行化疗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各种不良反应,有的甚至是严重少见的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抗结核治疗的正常进行。我院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了329例老年结核病人,其中64例在抗结核治疗中出现不同的不良反应,现将有关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抗结核药物(ATD)引发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以60例抗结核药物所致DILI的患者为观察组,以同期行相同方案治疗的结核病患者1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分析手段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找出ATD引起DILI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利用R软件建立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结果60例ATD引起DILI的不良反应报告中以女性为主,占58.33%;平均年龄为46.83±11.24岁,其中40~69岁发生率最高,占56.67%;临床分型中包括40例肝细胞损伤型,13例胆汁淤积型,7例混合型;临床表现以食欲下降、乏力最为显著。风险因素分析中,年龄、基础肝病、糖尿病、胆囊疾病、ALB、TBIL、含吡嗪酰胺、合用其他增加肝毒性药物为TB患者DILI的独立危险因素。R软件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C-index指数高达0.902,说明本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结论运用列线图模型评分预测发生DILI的风险,对结核病患者个体化化疗方案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药物流行病学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用药的频度急剧增长,药源性疾病亦随之增加,尤其老年人,由于各重要器官功能衰退,直接影响药物的吸收、代谢、利用及排泄,更易产生药物不良反应(ADRs),一般老年人ADRs比非老年人多4~12倍。及时向人们客观公正地提供药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循证信息,保证人们科学合理地用药,是当前药物流行病学面临的严峻任务。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8-01~2011-06收集到的1 393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393例ADR报告中,共计1 666例次药品引起ADR,涉及品种211种,其中约5%涉及2种以上药物联用。其中抗微生物类药的ADR发生率最高(860例次,占51.62%),其次为营养支持及能量代谢药(150例,占9%);发生ADR主要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注射(1 211例,占86.93%);药物剂型中以注射剂为主(1 518例次,占91.12%);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760例,占54.56%),其次为全身性和消化系统。ADR转归中,1 389例ADR治愈或好转,2例出现后遗症,死亡2例。结论 ADR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临床需加强ADR的监测和报告,以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结核病专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收集到的872例有效ADR报告,按照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发生时间、累及器官或系统、不良反应的处理及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72例ADR报告中,18~30岁的患者发生ADR比例最高(355例,占40. 71%),各年龄段男性比女性出现的ADR多;静脉给药联合口服给药是发生ADR的主要途径(317例,占36. 35%);超过八成(80. 50%)的ADR发生在用药后30天内; ADR主要累及的器官/系统为肝胆系统(330例次,占35. 56%),其次是代谢和营养障碍(204例次,占21. 98%);超过七成(76. 36%)的肝功能异常患者需停药并对症治疗,超过六成(68. 14%)的高尿酸血症患者仅需对症治疗; 812例(93. 12%) ADR转归结果为好转或治愈。结论重视用药后30天内ADR的监测,特别关注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肝功能异常、高尿酸血症,采取必要措施预防常见ADR的发生,保障抗结核治疗的有效进行,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