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对26例大肠癌病人肿瘤及肿瘤及癌旁粘膜匀浆中的生长抑素(SS)水平进行了RIA检测,并对SS阳性细胞(SPC)进行了免疫细胞化学观察。结果表明:癌远旁粘膜(CDM)中平均SS水平高于癌组织,低于癌近旁粘膜(CAM),相差非常显著(P<0.01)。高分化癌(乳头状腺癌和管状腺癌I级),粘液腺癌中水平SS水平显著高于中分化癌(管状腺癌II级,P<0.01和0.05)及低分化癌(管状腺癌III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生长抑素(SS)与胃食管癌的关系.方法本组95例,年龄78岁~24岁,男63例,女32例;胃癌43例,食管癌22例,正常对照组30例.血浆及粘膜中EGF和SS测定采用RIA法测定.结果①血浆(μg/L)和癌组织(μg/g)EGF含量在胃癌(3285±946和13533±3841)和食管癌(2861±1051和15070±2955)显著高于正常人(1047±46和5101±1770,P<001).②血浆(ng/L)和癌组织(ng/g)SS的含量在胃癌(1124±511和13018±3773)和食管癌(1787±531和4441±1326)显著低于正常人(2841±677和21746±5087,P<001).结论胃食管癌患者存在EGF和SS分泌异常,可能与癌肿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3.
1996年2月~2000年2月,我们应用甲酷四氢叶酸钙(CF)并顺铂(DDP)增效5-氯脉嘧啶(5-FU)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大肠癌21例,疗效较为满意。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15例,女6例;年龄35~70岁,平均52岁;初治者6例,复治者15例;均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为晚期大肠癌。病理类型:管状腺癌12例,粘液腺癌6例,乳头状腺癌3例。Duke’s分期均为D期。 方法:CF200mg/(m2·d)、DDP20mg/d、5-FU375mg/(m2.d)静滴第1~5天。常规应用思丹西酮止吐,每周查血…  相似文献   

4.
何禹  朱宇清  付妍 《山东医药》2001,41(13):30-30
1998年12月至2000年8月,我们应用氨力农治疗7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男26例,女46例;年龄36~85岁,平均70.5岁。原发病为肺心病26例.风心病17例,冠心病23例,高心病6例。心功能(NYHA分级)Ⅲ级15例,Ⅳ级57例,心衰经常规治疗效果不满意,血压≥90/60mmHg(1mmHg≈0.133kPa)。排除其它病因(如 ARDS、DIC)导致肺水肿及合并原发性肝、肾功能不全者。    治疗方法:①基础治疗:应用洋地黄、利尿剂、…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大肠癌102例术后随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102例老年人大肠癌术后1 ̄17年随访结果。手术时Dukes A、B、C期分别为11例(10.8%)、64例(62.7%)和27例(26.5%);其中查体发现的27例中Dukes A、B、C期为11例(40.7%)、15例(55.6%)和1例(3.7%)。多原发癌22例(21.6%),其中大肠多原发癌11例(10.8%)均采取手术治疗。56例(54.9%)中、晚期患者术后行辅助化疗,对化疗的耐  相似文献   

6.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ACA、TXB_2、PGF_(1α)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血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常见的症状和死因,其机理涉及血小板的量与质的异常,高凝导致的消耗性凝血偶有报道。我们对26例MDS患者的抗心磷脂抗体(ACA)、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的含量进行了研究,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胃泌素和生长抑素含量的变化及其对大肠癌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43例大肠癌病人的空腹血清胃泌素(SG)和生长抑素(SS),并对不同临床分期、不同病理类型、手术前后SG和SS水平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空腹血清胃泌素Dukes CD期显著高于Dukes AB期,即随着病程的进展逐渐升高;相反生长抑素降低。并提示它们升高或降低的程度同癌肿浸润和扩散的程度有关。而不同病理组织学型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酸和十二指肠溃疡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量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的主要病因之一,但是,Hp导致溃疡的发生机理尚未完全阐明。本文通过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活动期(DU-A),瘢痕期(DU-S)以及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患者胃窦、十二指球部粘膜Hp的检测及空腹胃液NH+4,pH值,胃液酸度的测定,探讨Hp与胃酸分泌的关系。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共选择患者66例,其中CSG22例;男16例,女6例;年龄19~56岁,平均32岁。DU-A42例,男39例,女3例;年龄21~43岁,平均28岁。42例DU-A…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大砀癌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名单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52你人大肠癌组织的VEGF表达,分析VEGF与大肠癌组织类类型、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毕率随关大肠癌Kukes分期的进展而增加,且Dukes C期的VEGF表达率与DukesA期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VEGF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的40.00%(P〈0.01)  相似文献   

10.
大肠癌EGF受体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预后意义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大肠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和评价对大肠癌预后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EGFR和PCNA对有随访资料的大肠癌的表达。结果正常大肠粘膜未发现EGFR阳性表达,而大肠癌有较高表达(770%)。PCNA阳性表达中,大肠癌(464±265%)明显高于正常粘膜(151±54%,P<005)。EGFR表达与大肠癌Dukes分期有关(P<005)。PCNA表达与大肠癌分化程度及Dukes分期有关(P<005)。大肠癌4年生存率EGFR和PCNA表达>65%组均明显低于<25%组(P<005),EGFR_LI和PCNA_LI与生存期均有明显负相关。结论EGFR和PCNA表达与大肠癌的进展程度有关,对大肠癌预后的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EGF受体(EGFR)在大肠癌中表达的意义,并探讨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86例大肠癌组织EGFR,PCNA的表达.结果在86例被检组织中,EGFR阳性表达44例(512%),低分化癌(800%,40/50)、淋巴结转移癌(688%,22/32)较高分化(389%,14/36)、淋巴结未受累大肠癌(407%,22/54)有更高的EGFR表达(P<005).DukesA,B,C期大肠癌的EGFR表达率分别为320%,483%,688%,C期与A期比较差异显著;EGFR阳性大肠癌较阴性癌有更高的PCNA标记(两者PCNAⅠ,Ⅱ,Ⅲ,Ⅳ级的例数分别为4,8,17,15;14,16,7,5;P<005).结论EGFR过表达与大肠癌恶性程度、转移趋势密切相关,并可促使癌细胞过度增生.  相似文献   

12.
胆道非手术减压法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早期诊断及4种胆道非手术减压法的疗效。方法AOSC26例,其中原发病为胆总管结石17例,胆道、胰腺肿瘤9例。采用EST治疗11例,NBD6例,EBD4例以及PTCD5例;胆汁行显微镜检查与细菌培养。结果胆汁细菌培养26例皆为革兰氏阴性菌属,24例(923%)治疗有效,2例(77%)死亡。结论胆道非手术减压法治疗AOSC能迅速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急诊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70例87次腹膜平衡试验(PET)中高转运(H)19例,高于平均转运(HA)26例,低于平均转运(LA)19例,低转运(L)6例。17次重复PET中9次无变化,9次调换透析液后4次LA者转为HA,2次HA者转为H,1次转为HA。1次有近期腹腔感染者HA转变成H。根据PET分别采用DAPD34例,CAPD36例。4例采用CAPD治疗的H患者中2例出现水潴留;4例LA及1例L患者采用DAPD治疗的有3例出现尿毒症症状,分别改为DAPD及CAPD治疗后症状缓解,其余4例有残余肾功能而未出现症状。3年内透析期及年龄对PET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急性白血病并发糖尿病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白血病(AL)并发糖尿病(DM)并不罕见,但国内报道不多,其发病机理尚不清。本文观察11例,对其临床特征及其发病的有关因素和转归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AL并发DM11例中男6例,女5例。年龄为17~70岁,平均29岁。AL诊断标准按FAB协作组的A...  相似文献   

15.
多原发大肠癌微卫星不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目的探讨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在多原发及单发大肠癌中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PCR-SSCP技术对24例多原发大肠癌和对照21例单发大肠癌石蜡组织切片提取DNA,并进行染色体不同位点微卫星不稳定性基因标志的检测结果多原发大肠癌中微卫星不稳定性的发生率为71%(17/24),单发大肠癌微卫星不稳定性的发生率为38%(8/21),二者有明显差异(X2=6.82,P<0.02)MSI阳性的多原发大肠癌主要发生在年轻的男性患者,与单发大肠癌相比(x2=4.64,P<0.05),有统计学意义.多原发大肠癌MSI阳性癌肿在右半结肠发生率及分布在DukesA,B期居多,但与单发大肠癌相比并无明显差异结论微卫星不稳定性在多原发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预测大肠癌多原发倾向的有用标志  相似文献   

16.
低增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由来和转归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Chen S  Zhu H  Lu R  Gu H  Ge C  Zhang Z 《中华内科杂志》1999,38(6):370-372
目的探讨低增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由来和发展。方法对我院10年中确诊的25例低增生MDS进行了系统分析,对其中17例患者进行长期追访。结果(1)低增生MDS占同期确诊为MDS的219例患者中11.4%,确诊时平均年龄为(44.8±14.7)岁。(2)FAB分型:难治性贫血(RA)11例,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14例。(3)低增生MDS很可能是MDS患者病程中一个阶段,其骨髓增生活跃和低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不但可以发生在同一FAB亚型内,也可以发生在不同亚型相互转化时。(4)长期随访的17例患者中有7例转为急性白血病,占41.2%,6例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7例中3例转为低增生白血病,4例为增生活跃或极度活跃白血病。(5)17例患者中7例自低增生RAEB转为急性白血病时间为1~74个月,中数为27个月。(6)低增生MDS的产生与治疗药物无明显相关。结论低增生MDS很可能为MDS病程中一个阶段而非一种特殊类型。  相似文献   

17.
日本血吸虫26kDa谷胱甘肽S—转移酶DNA疫苗的研究及其保 …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对大陆株日本血吸虫26kDa谷胱甘肽S-转移酶(Sj26GST)的DNA疫苗进行研究,并观察了其免疫保护效果。分别构建含Sj26GST基因的重组质粒pCD-Sj26和pBK-Sj26,采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移将pCD-Sj26和pBK-Sj26分别导入NIH3T3成纤维细胞,用免疫荧光法(IFA)证实Sj26GST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分别将pCD-Sj26和pBK-Sj26及pBK-CMV肌注  相似文献   

18.
肾上腺皮质、髓质增生症(附9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髓质增生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测定9例高儿茶酚胺血症患者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多巴胺(DA)及24小时尿3甲氧4羟苦杏仁酸(VMA)、17羟皮质类固醇(17OHCS)、17酮类固醇(17KS)含量;作肾上腺CT扫描和同位素间位碘苄胍(131IMIBG)显像;术中作冰冻切片检查。结果NE、E、DA、VMA均升高,E尤为明显,17OHCS、17KS正常或升高。CT扫描肾上腺弥漫性增大、增厚,准确率83%;131IMIBG肾上腺显像示踪剂在24~48小时呈1~3级浓集,准确率94%。病理报告:9例17侧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及头、体、尾部髓质增生。结论肾上腺皮、髓质增生89%为双侧病变,临床表现儿茶酚胺增多症,有否皮质醇症取决于皮质增生的类型,弥漫性增生者常出现症状,而结节状增生者症状不明显。认为本病的诊断首选CT和131IMIBG。主张术中采用连续冰冻切片检查以决定肾上腺的切除范围,对增生明显的一侧腺体作全切除,另一侧作次全切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D1及其激酶抑制蛋白p15表达在急性白血病(A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研究46例初治AL细胞治疗前后D、p15、细胞周期及DNA倍体与疗效间关系。结果:28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22例p15阳性,6例阴性。1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p15均阳性。AML与ALLD1均阳性。高p15者G1期细胞百分率(G1%)增多,S期细胞百分率(S%)减少。低p15者G1%减少,S%增多。DNA非整倍体者均高表达p15者10例,8例(80%)CR;高p15高D1者14例中10例(71.4%)CR,低p15低D1者2例均CR。结论:p15和D1在AL中表达有异质性。高p15者显示G1期阻滞,低p15显示G1/S期转化,p15和D1表达有助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重组谷胱甘肽-S-转移酶(reSjc26GST)在不同品系小鼠(BALB/c小鼠及C57BL/6小鼠)诱生免疫应答的差异。方法:将reSjc26GST(弗氏佐剂)经皮下免疫BALB/c小鼠及C57BL/6小鼠,收集免疫前和免疫后血清及取小鼠脾脏,分析reSjc26GST免疫小鼠诱生的特异性抗体、脾脏淋巴细胞特异性增殖能力及细胞因子种类等。结果:reSjc26GST免疫C57BL/6小鼠所诱生的抗体总IgG及IgG亚类均较明显高于免疫BALB/c小鼠。抗体IgG亚类分析显示,reSjc26GST在C57BL/6小鼠诱生较高滴度的IgG1和IgG2a及IgG2b(血清按1∶400稀释,A492nm值分别为>3.0、1.127、>3.0),而在BALB/c小鼠主要诱生较低滴度的IgG1和IgG2a及IgG2b(血清按1∶400稀释,A492nm值分别为1.189、0.39、0.625);reSjc26GST免疫能够诱导小鼠Th细胞激活。细胞因子分析显示reSjc26GST免疫C57BL/6小鼠既能诱生较高水平的IL-2及IFN-γ,又能诱生IL-5。而reSjc26GST免疫BALB/c小鼠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